考古日记





?点钟开。也就是说,这是我和小南在这里所停留的最后一天。
  因为上船必须要到城里,所以我和小南收拾好行囊之后,就打算直接进城,把东西寄存后,在城里好好逛一天,晚上再坐船离开。我和小南收拾行李时,老师已经不知不觉地出去为我们联系好了进城的车子。这两天来,老师做的事情基本就是送一小批一小批的同学返程,而我们两个应当是除小丁等三两个男生之外最后离去的学生了。老师脸上的表情看起来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可是,当我们坐进车内,从车窗探出身子最后一次回头向他挥手道别的时候,我这才分明看到了他眼中流露出来的关怀。尽管在那之前他一直说对我和小南两个人放心,因为我们不像小雪那么让人担心,都比较独立,还开玩笑说我们两个路上能安分守己不去害别人就不错了。但就在临别的那一瞬间,我却从老师的眼里看到了他深藏于心底的温暖与依依的惜别之情,让我们本就沉甸甸的心情更是往下一坠,平添了许多难以言说的感动。
    那一天韩姐没有画图,而是陪着我们两个到城里去玩。我和小南正好到城里的邮局去把那几块墓砖先邮寄回家,因为它们实在太重,令我们本不轻松的行囊更为沉重,所以只好出此下策。为了保证它们能平安到达,我们煞费苦心,弄了好多碎布和棉絮填塞到砖和包装箱的空隙里,只希望这样能帮助它们抵御住一路的颠簸,不致破损。不过要说的是,这个愿望最后仍然落空了,当我们后来收到装着它们的包装箱时,我那两块墓砖中有一块已被弄得身首异处。小南的那一块也一样没逃脱被损坏的命运,在路上被一分为二了。一千多年的时光没能在它们身上留下什么痕迹或者伤害,而我们的邮递服务却在数天内便让它们从此不再完整,面对着残断的墓砖,我也只好无奈地兴叹。
  离别在即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傍晚。按照之前的约定,小罗老师,还有小李师傅,小丁,加上我们三个,一同去城里最有名的一家火锅店吃在这里的最后一餐告别饭。面对近在眼前的分别,大家都有些激动,所以喝了很多酒。包括从来不喝酒的小罗老师,居然也破例喝了好几杯。正当酒酣耳热之时,小李师傅在酒桌上用纯正的蒙语为我们唱起了古老的蒙古民歌,浑厚的声音,深沉的旋律,让我们把酒倾听,都不由自主为之心潮激荡。
  是呵,虽然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却好像已做了一生的朋友。人生本就离多会少,更何况每一次的离别都会让人平添不知多少分的惆怅。所以大家又说,又笑,又唱,又频频举杯,只是为了尽量地用这种有些夸张的欢乐来添满心里那即将因离别而出现的空档。
  当然,这次离别之后大家并不是再也见不到了,包括和小李师傅,和韩姐。因为毕竟都是同行,所以总还是会有见面的机会。只是在这儿朝夕相处的每一个日子里,大家早已如亲人般相互依恋,而下次的聚会,又很难说会在哪里。更何况,在这长江边上,在这千年的小城之中的这一次分手,也只能是我们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就如这次相聚一样。
    然而时间不会因为我们感情上的难分难舍就对我们施以例外,反倒是觉得没过多久,就到了即将上船的时间。大家只好恋恋不舍地喝下最后一杯告别酒,忙着去取行李,找棒棒(就是当地帮人挑担的人)。当我们跟在挑着行李的棒棒后面走向那条长长的通向江边码头的石阶时,韩姐、小南、和我终于再也忍不住离别的伤感,紧紧拉住对方的手,也顾不上难为情,就泪流满面地哭了起来。韩姐哭得最厉害,她一边哭,一边紧紧握住我和小南的手,低低地说:“你们不要以为姐姐平时不太会说话,就以为我没有感情。其实我就是嘴笨,但我心里的感情,不比你们的少……”她的话还没说完,我们三个就抱在一起,哭得更厉害了。
  这种时候,这种场面,男人们大概是看不得的,因为他们不习惯这种哭哭啼啼的分别场面。男人们总是喜欢把感情埋在心底,而不是流露在外边,所以小罗老师,小李师傅,还有小丁这几个人只好站在一旁无可奈何地等着我们哭完。在这个时间当中小罗老师还去为我们买了一大袋的柚子。这时正是柚子成熟的季节,这里的柚子个头不大,比我们常吃的橙子稍大一点,所以这一大袋的柚子实在不少,以至于后来我和小南吃了一路,一直吃到重庆还没有吃完。
  到了码头,棒棒放下我们沉重的行李,小南赶紧掏出零钱来,在讲好的价钱之外又另给他加了两块钱。那个棒棒很高兴地接过来,连连说了好几句谢谢,开心地走了。小南见我看她,就擦了擦眼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看你一路上就一直在看他,就知道你一定是同情他挑那么重的东西,还要走这么多路,却只收几块钱。反正照你的做法到了地方你也肯定得给他加钱,不如我加了,省得你再麻烦。”
  我握了握她的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真的是老朋友,连我心里想什么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让我无语之下,只觉得说不出的温暖和感动。
  从码头到船上还要走一段长长的跳板,小罗老师提起最重的行李,对韩姐和小李师傅、小丁他们说:“还是我送他们上船吧,不要都上去送了。”我和小南也怕大家上了船,过一会儿走时,好不容易平复的情绪又得被激发出来,就一致同意小罗老师的意见。韩姐大概也怕自己到时又会太难过,所以看到我们都这么说,也没有太坚持。不过,当我和小南走上跳板,再次回头道别时,我还是看到了她背过头去抹眼泪的难过样子。
  


 作者:莫嫣然  回复日期:2005…2…24 5:37:00  

  小罗老师为我们订的这艘船还是艘才下水没多久的新船,上面干净得简直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虽说是四人一个房间的三等舱,却窗明几净,装修得非常漂亮。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居然还有单独的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可以随时洗舒服的热水淋浴,这对我和小南来说,真像是到了天堂一样。帮我们把行李安顿好,又站在那里说了两句话,我和小南就都劝小罗老师赶紧下船回去。小罗老师自然也理解我们的心意,没再坚持,只是又嘱咐了我们两个几句,让我们到了重庆之后别忘了打电话报个平安,这才道了别转身离开。我和小南趴在窗口目送着他走上跳板,渐渐走远,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小南叹了口气,说:“唉,好在只有小罗老师一个人上来送,要是韩姐他们都上来了,那我们肯定不会这么理智地告别。”
  在窗口看着外面来来往往上船下船的旅客,远处是县城里温暖的万家灯火,心里忍不住很酸。站在这里,虽然看不到韩姐他们的影子,但我和小南都知道,她肯定不会离开的,她会站在远处,直到看着我们的船开走。
  小南怔怔地望了一会儿,突然说:“韩姐呆会儿回去了,肯定会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
  我轻轻点了点头,因为我们两个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个问题。想着韩姐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的样子,我禁不住心里又泛起一阵酸酸的怅惘。
  就这么离开了?在这里虽然只生活了两个多月,临别时,却分明感到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和人、和山水,和很多难忘的记忆纠缠在一起,真是斩不断,理还乱。
  上船的人渐渐少了起来,我和小南看看表,就要到开船的时间了。除了我们这边睡的上下铺外,对面那张上下铺的床却还没有人来。我和小南暗暗开心,要是一直没人来,那我们这三等舱就坐得太合适了,从四人间变成两人间了。
  不过,我们还没高兴多久,就走进来一个男人。个子不高,三十几岁的样子,几乎没带行李,只夹了个包。他进来打量了一下房间和我们两个人,就坐到对面床的下铺打起电话来。我和小南也没太在意,只看了他一眼就自顾自靠在窗边接着聊我们的天。那个男人说话的声音很大也很快,还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我们根本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再说也没兴趣听他说什么,倒是觉得他打电话的声音有点聒噪。他打完电话,又站在窗口朝外面看了一阵,就爬到上铺去躺下了。我和小南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一个男人在这里是件让我们很别扭的事。我还在心里暗暗发愁,希望来的另一个人不是个男的才好。
  看了看表,马上就到开船的时间了,那另一张床位上的人还是没有出现。我和小南慢慢松了口气,心想大概那张床是空的了,这样也好,总比和两个男人呆在一个船舱里好。我们两个都挤在我住的上铺,边朝外面看,边小声地交谈。外面跳板上的人越来越少了,送船的人也都纷纷从船上走下去了,和方才相比,外面显得清静了很多。
  突然,屋门开了,小南和我同时回头看去,原来是一个女人走进来。二十几岁的样子,很瘦,提着一个小包,径直走到下铺坐下来。看来,她就是这个舱里的另一位旅客了。
  我和小南相视而笑,终于放心了。舱内的闭路电视正在播MTV,因为电视正好就悬在我这张床的床脚处,观看位置极好,我和小南就舒舒服服、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们在工地几乎没看过几次电视,而且还都是在我们去吃饭的那个房东家,等开饭的时候随便撩几眼而已。要是有男生先占了地方,那么看到的肯定不是篮球比赛就是拳击表演。像这样比较时尚的MTV节目,真的是很久不看了。所以尽管里面有些歌我们不会唱,不过只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就已经很令我们两个满足了。
  进来的那个女人把小包放下,就坐在对面下铺的床上,用手支着腮,朝着窗外发起愣来。不知为什么,她的样子在我感觉里似乎很熟悉,不过我又很清楚地确定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见过她。她的样子很没精打采,还带着一种仿佛是刚刚哭过的表情。我想,那大概是她刚刚和所爱的人或者是家人告别造成的吧。
  很奇怪,我只看了她几眼,就开始心神不宁起来,本来很感兴趣的音乐节目也看得心不在焉。好像这个场面我在什么地方见过,包括这个船舱,包括这个迟来的表情忧伤的女人。她那瘦瘦的样子很平常,几乎没什么出色之处让人难忘,加之没精打采的表情,如果放在平时,按我不记人的毛病,肯定想不起她是谁。但是,这个女人却总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我在什么地方曾经见过她,而且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是个船舱。还有她手里拿的小包,都让我觉得眼熟。我在记忆深处费力地搜索着,真的,我曾经在哪里见过她呢?
  肯定有这么一回事,我越想就越确定,但是,那个记忆就像一团轻烟浮在眼前,我刚刚费力去捕捉它,它却又无声无息地散去了。
  尽管我表面上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我的大部分注意力却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她那边去了。我用眼角的余光感觉到她自从进来就坐在那里一直没动地方,像是一尊雕塑,就凝固在窗前了。
  船开了,缓缓地。码头上远远近近的灯火和人群离我们渐渐遥远,慢慢地融入了暗影流动的水光之中。汽笛声起,很响亮地震动耳鼓,那一瞬间眼睛一热,又几乎流下泪来。真的是离开了!这个让我们深深留恋的地方。想着码头的某处,会有送别的朋友饱含关注的目光送我们渐渐远去。我们虽然离开,却带走了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与友情,同时也留下了对这块土地、对朋友的深深眷恋。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该书籍由红糖粽子整理发布,更多好书尽在 未知部落 wzbl)
  小南侧过头去,不易察觉地拭去了眼角的一滴清泪。
  


 作者:莫嫣然  回复日期:2005…2…24 5:38:00  

  从这里到重庆,我们要在江上渡过将近三天的水上旅程。好在是窗外有美景悦目,身旁有好友相伴,再加上这么舒适的旅行条件,使得这个旅程不但不让人寂寞难过,反倒成了一段短暂而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我和小南每每想起这段旅程,都会开心无比,回忆之余,又会怅惘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有这样的机会故地重游。
  当然,即使故地重游了,也不可能再找到和从前一样的感觉,我知道。人生的每一次经历和感受都是不可重复的,这也使得我们记忆宝库里的珍宝闪烁着种种不同的光彩。不一样的悲伤,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眼泪和不一样的欢笑,它们折射着不一样的经历和心情,也标志着我们不一样的前行旅程,就在这些记忆的珍宝慢慢累积的过程里,我们逐渐走过了生命的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