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不料在“硬地”陷入流沙之中,速度骤降。
至16时才抵阿拉姆—哈勒法山岭西端的132高地。
据报此处仅有1个师的英军。
其实英军在此有3个师之众。
英军炮火之猛如一道火墙,德军根本无法逾越一步。
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3)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3)
隆美尔发现自己进退两难。
白天,英国大炮不停轰击。
德国人开一炮,英兵就回敬十炮。
隆美尔也险些被弹片击中。
入夜,英机又像幽灵般飞来,乱炸一通,不给非洲军片刻安宁。
更糟糕的是,凯塞林和意大利人答应送来的汽油不见踪影——开往北非的意大利油船都被击沉了。
油料一天天减少,眼瞅着即将告罄。
隆美尔暗暗叫苦,赶紧发电给柏林,让国内宣传降调子,以免遭后人耻笑。
很快,他又获悉新西兰旅正向德军的后方穿插,欲关门打狗。
遂下令撤回己方战线。
蒙哥马利初战获胜,众部下欲穷追猛打,被他拒绝。
他深知己方士兵未到巅峰状态,而隆美尔惯于用88毫米高射炮痛打冒进的追兵,英军已多次领教,故蒙哥马利小追一阵就鸣金收兵。
此役史称阿拉姆—哈勒法之役,或第一次阿拉曼之战,双方损失不大。
德军损失38辆坦克,英军为28辆。
人马本居优势的英军可得及时补充,而隆美尔的坦克丢一辆就少一辆。
更重要的是,双方士气完全颠倒过来了。
英军因战胜“沙漠之狐”而信心“与日俱增”。
蒙哥马利也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制服了那些对他不屑一顾的老兵油子。
这一切都对以后的总决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如隆美尔的作战参谋日后写道:这次战斗无疑是“沙漠战争的转折点,是各条战线一系列败仗中的第一个,预示了德国的战败”。
蒙哥马利怡然自得,坐在帐篷里给远在英军的朋友写信:“现在的比分是一比零。
这一轮是他发的球,下一次该轮到我发球了。”
他信心十足地描绘自己的进攻蓝图,以履行来北非前许下的诺言:“把德国人赶出北非!”以后的一个多月里,两军均掘壕对垒。
隆美尔在战线的己方一侧构筑了层层防线,埋下44万枚地雷,由步兵、坦克和大炮把守,号称“魔鬼乐园”。
从何处冲过“乐园”,如何对付德装甲部队,成为蒙哥马利和部下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按当时通用的战术,攻方在与海岸平行进攻时,通常选择在远离海岸,切断守军退路。
在选择打击目标时,通常从对方装甲部队开刀。
但蒙哥马利别出心裁,炮制出“稀奇古怪”的战术,准备把主攻方向放在海岸一侧。
其好处是一旦突破敌阵,既可向南迂回,也可直抵龙门,使对方难以把握自己的脉搏。
同时,他选敌非装甲部队为首次打击目标,以重炮和步兵猛击之。
待其装甲部队来援时,再出动在第二线的装甲部队与之展开装甲大战,以优势兵力聚歼之。
此计划遭参谋们的非议,却得到英中东总司令亚历山大的支持。
在讨论作战方案时,情报参谋威廉少校建议择敌弱点,首先突破战斗力较弱的意军防线。
蒙哥马利采纳了他的意见。
蒙哥马利关心的另一问题是如何在赤裸裸的沙漠里以假乱真,屯兵于北线,对隆美尔打个措手不及。
为此,参谋长德·甘冈和著名的欺骗部队A部队指挥官克拉克密切配合,连出妙招。
他们把200吨汽油装桶后藏在深壕里;用遮阳棚和伪装网罩在坦克、炮车上,将其伪装成卡车。
在开进时用卡车顶着大炮倒行,扮成卡车状。
待其离去后,又在原地安放上千辆假坦克、假大炮,造成部队仍在原地的假象。
在佯攻方面,英军大张旗鼓地在德国人眼皮底下调动部队,构筑工事,铺设油管,把电线杆架在阵地上充当大炮。
他们还利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德国间谍网,频频发出假情报,说英军不可能在11月中旬以前进攻。
10月下旬,随着兵员和装备的源源开到,第8集团军已成为一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的精锐之师,有3个军共12个师。
其中4个是装甲师,拥兵23万。
一线坦克1440辆,其中500辆是新式美制格兰特式和谢尔曼式坦克。
二线还有坦克上千辆。
空军有飞机1500架。
无论在地面还是在空中,无论是人员还是兵器、数量还是质量,蒙哥马利都压倒了隆美尔。
此外,他手里攥着一张足以置强敌于死地的王牌——设在英国本土的密码破译机,掌握着隆美尔的一举一动。
在防线对面的隆美尔,此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阿拉姆—哈勒法一役失败后,他自知无力冲过阿拉曼,但又不甘心让出脚下阵地,就挖沟埋雷,营造“魔鬼乐园”。
在南北防线纵深;各部署了一个德国装甲师和意大利装甲师:在其前方配置步兵和炮兵。
准备依托防线中部的米泰里亚山脊,以层层拦截挫败蒙哥马利的进攻。
然而,他的兵员装备远逊于对手,仅10万余人、500余辆坦克和350飞机。
其中德军只有5万人,坦克260辆,与英军坦克之比是1∶6。
况且性能不及对手,仅30辆是最新式的MK4型。
意大利人的坦克全是老掉牙的破烂,无一辆中用。
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4)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4)
更要命的是他的后勤补给本来就不好,蒙哥马利偏冲这软肋猛下刀子,利用“超级机密”破译的情报,鼓动海空军冲着德意运输船大开杀戒,把隆美尔眼巴巴盼望的人员、装备、汽油、食品和弹药都送进了大海。
德意运输船队的损失率陡然升至40%。
德意军储备严重不足。
前线部队经常一个月不见蔬菜,疾病流行,非战斗减员严重。
至10月中旬,德意军储备、油料为7天,食品21天,弹药9天。
看到此景,隆美尔与凯塞林以及意大利人大吵大闹,恶语相加,却无济于事。
终于心灰意冷,在9月23日称病回国养病,把指挥权交给了施登姆将军。
10月中旬过后,第8集团军已是万事俱备,只待一声号令。
19、20日,蒙哥马利召集三军中校以上军官,发布实施“轻盈作战”的指示,号召每个官兵只要生命尚存就奋勇杀敌:“即使随军牧师也要平日杀一个,礼拜日杀两个!”众军官闻言大笑,齐声祷告:“愿万能的主赐予我们胜利!
”10月23日21时40分,明月高悬。
阿拉曼前线鸦雀无声,偶尔传来几声野犬的狂吠。
德军后方司令部里,施登姆将军正同参谋们围在一张桌子前,以极好的胃口,大嚼一只刚刚猎到的羚羊肉。
突然,东方骤然响起惊天动地的巨响,把他们从凳子上震了起来。
施登姆跳出房门,紧张地向东眺望。
只见那边火光四起,半边天空通红透亮。
参谋们接通电话,里面传出前线指挥官凄厉的喊声:“英国人开始进攻了!”施登姆抓起钢盔扣在头上,跳上一辆半履带装甲车驶往前线。
前线,蒙哥马利的1000门大炮正向德意军猛轰。
炮弹疾如闪电,密如冰雹,炸得德意军士兵尸骨横飞。
30分钟后,英第30军和第13军分别在北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在北段的第30军的任务是,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两条走廊,引导全是装甲师的第10军向纵深突击。
南段的第13军则进行佯攻。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北面,第30军的第9澳大利亚师、第51苏格兰高地师和第4英印师端着寒光闪闪的刺刀,冲入烟尘弥漫的战场,冒着德军猛烈的炮火排雷清障。
到次日晨,在雷区打开两条通道。
第10军的第1、第10装甲师随即驶入通道,沿着仅有一辆坦克宽的小道向东小心翼翼前进,却遭到从米泰里亚岭横射来的炮火所阻。
在南边,第13军成功地把德第2l装甲师牵制在对面。
至黄昏,北走廊的英第1装甲师杀出条血路,冲出雷区;南走廊的第10装甲师却裹足不前。
指挥官见德军火力凶猛,想撤。
蒙哥马利大怒,令其不顾损失地前进,威胁要把患了“意志薄弱症”的指挥官罢官免职。
25日晨,各路装甲部队终于以200辆坦克的代价冲过雷区。
就在两军激战的时候,德军司令部在24日一整天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
指挥官施登姆将军自23日晚登车离去后就渺无音讯。
生死不明(几天后在战场上找到他的尸体,经查死于心脏病猝发)。
慌成一团的参谋们赶紧向希特勒报告此讯。
一天后(即25日傍晚),因病假离开32天的隆美尔又回来了。
他发现形势已相当险恶。
英军坦克冲过雷区,楔入沿海开阔地带,而且还占领了俯瞰这一开阔地带的腰子岭。
到底是“沙漠之狐”,他看清了英军的主攻方向是在北面,立刻将南线的第2l装甲师北调,把两个装甲师握成铁拳,准备决一死战。
而此时蒙哥马利也调整部署,把第7装甲师从南线调来,同时把北面的进攻地域压缩至靠海岸仅9公里的狭窄地段上。
26日,隆美尔亲自指挥坦克反攻腰子岭,卡车载着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向腰子岭冲去。
山头上的英第2来福枪旅和第1装甲师的士兵射出猛烈的炮火。
特德将军的沙漠航空队也来助战,成堆的炸弹砸向沿着光秃秃的山脊向上爬的德军纵队。
德军死伤累累。
隆美尔失望地放下望远镜,驱车离去。
在以后的几天里,德意军又数次猛攻,均大败而归。
27日一天,仅英军第l装甲师就击毁了德军50辆坦克。
贫瘠荒凉的山头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在战争过去以后,即使是一贫如洗的阿拉伯人也不屑对这块土地有所企盼”,隆美尔后来这样写道。
祸不单行。
在前线德军连连告急时,后方又传来运输船连连被击沉的噩耗,给了隆美尔狠狠一拳。
前线坦克所剩油料太少,已无法进行他所擅长的远距离机动战,只能固守,与数量居绝对优势的对手硬拚。
隆美尔绝望了,想到了死,在28日给妻子露西的信中写道:“我在最后一刻将会念及你们,我死后切勿悲伤,要为我感到自豪。”
当晚,蒙哥马利发起猛攻。
身经百战的澳大利亚第9师一气冲到海边。
隆美尔慌忙调兵堵截,暂时稳住了阵脚。
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5)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5)
在以后的4天半中,战场稍稍平静了些。
亚历山大上将来战场巡视。
他同蒙哥马利密谋,决定下一步发起“超级冲锋”行动,彻底粉碎隆美尔的抵抗。
蒙哥马利最初决定在北线德军主力当面强攻,参谋长等人建议避实击虚,改攻稍靠南些的意军。
蒙哥马利采纳了这个建议,命第9装甲旅为前锋,突破雷区和反坦克炮阵地,为后继部队打开缺口。
他对旅长柯里准将道:“对你的部队,我准备承受100%的损失。”
柯里表示将亲自率队冲锋。
隆美尔几天来第一次睡了一觉,醒来时情绪依旧是“心烦意乱”。
他已经焦头烂额了。
30日,德军击退了一次澳大利亚部队的试探性进攻,抓了些俘虏。
墨索里尼发来贺电表示“大为赞赏”,让他哭笑不得。
他一面严令部下死守,一面悄悄策划撤到96公里以外的富卡。
11月1日夜,惊天动地的“超级冲锋”开始了。
200门大炮对准狭窄的突破地段齐射,轰炸机黑压压地飞来狂轰乱炸。
黎明时分,第9装甲旅的坦克轰鸣着冲入敌阵。
德军88毫米高炮打得又猛又准,英军坦克一辆辆起火爆炸。
但英军似乎根本不在乎牺牲,不顾一切地猛冲,结果又在开阔地遭到无情的射杀。
沙漠上空黑烟滚滚,到处是燃烧的英国坦克。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第9装甲旅的123辆坦克仅剩19辆,坦克手死伤过半。
但他们的血肉之躯终于撞开了前在北非沙漠,德军俯冲式轰炸机被英军击落。
进的大门。
第1、第7装甲师和第51苏格兰高地师从走廊一穿而过,然后呈扇状展开,分头杀向德军纵深。
隆美尔调集坦克拼死拦截,双方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坦克大战。
隆美尔站在一座小山顶上指挥战斗,眼看着英国轰炸机一队接着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