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
巴顿虽然在西西里栽了,但一年后在诺曼底大显身手,成为后人大书特书、仔细研究的战将。
还有一人也在西西里栽了,成为万人唾骂的千古罪人。
这个人就是意大利首相本尼托·墨索里尼。
1942年秋季以前,绝大部分意大利人认为意大利即使不能取得光荣的胜利,也能得到“体面的和平”。
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阿拉曼战役,使意大利人最后的一丝希望破灭了。
战争的失败造成意大利法西斯党内部分裂,一些人公开批评墨索里尼大权独揽,抢了国王的军事大权。
墨索尼里似乎意识到需要改组政府。
1943年2月,他任命安布罗西奥将军为总参谋长,撤销了自己的女婿齐亚诺伯爵外交部长的职务,由巴斯蒂尼尼负责外交事务。
这两个人都是坚决的反德分子,认为德国人根本不考虑意大利的利益,只想让德国免遭战火的摧残,因而建议意大利退出战争,与英美媾和,利用英国惧怕苏联势力进入巴尔干的心理,建立一个由英国支持、有意大利、土耳其和其他巴尔干国家参加的联盟。
墨索里尼也知道战争打不下去了,但意大利同德国绑得太紧。
他背后骂德国人,却没有勇气张口向希特勒提退出战争的事。
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埃曼努尔已知战争输定了。
他在笔记中写道:“德国在进入战争第五年时是疲倦而沮丧……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是军事沮丧……
南斯拉夫处于全面暴动状态……
整个丹麦和挪威都是反德的……
俄国看来仍然强大,它有丰富的原料、人口,有良好的军事和民政领袖……
土耳其大概将仍守中立,虽然是同情盟国的……
瑞典和瑞士也是如此……
盟国无疑了解意大利军队的可怜状况,它除了几辆德国坦克,没有装甲部队……
我们决不要忘记对美英政府领袖做出各种有礼貌的姿态。”
但这位国王寡言少语,谨小慎微,没有人支持,不敢免去墨索里尼的职务。
他在等待一位有影响、有地位、有能力的人物。
国王的亲信、宫廷大臣阿奎罗纳公爵向国王建议用一位元帅取代墨索里尼。
国王知道他指的是1940年被解职、同国王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巴多里奥元帅。
国王摇了摇头,轻轻道:“时机还不成熟。”
国王指望的人是法西斯党元老,前驻英大使格兰迪。
格兰迪相信战争已经输了,因此在2月份的政府改组中被解除了司法部长的职务。
他当年就公开表示憎恶意大利向英国和法国宣战,只是大势所趋,无可奈何。
时至今日,格兰迪明白必须限制墨索里尼的权力。
1943年6月3日,他要求谒见国王,向国王表示了对墨索里尼的不满。
国王答道:“这个时刻将要到来。
让朕择一良机并帮朕取得符合宪法的手段。”
格兰迪明白国王是要法西斯大委员会对墨索里尼投不信任票,而自己正是法西斯大委员会主席。
格兰迪需要更多的人支持自己,但法西斯党还有许多人相信墨索里尼能够同德国切断同盟关系,退出战争。
8。进军西西里(7)8。进军西西里(7)
格兰迪在等待机会。
7月10日,盟军登上西西里,给格兰迪送来了机会。
希特勒原认为这是佯攻,后见盟军攻势日渐凶猛,自知上当,急忙要求同墨索里尼于7月17日在威尼托省附近的别墅里会晤。
这两个法西斯元凶6年来经常见面,会上平分秋色。
随着意军的软弱日渐暴露,希特勒逐渐成了主角,墨索里尼变成了听众。
会前,意大利外交部长巴斯蒂尼尼和意军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说服墨索里尼,在会上向希特勒说明意大利别无选择,只有停战,墨索里尼也跟着骂德国人:“这帮德国佬!
一帮肮脏的东西!
你给他们手指,他们就拿走了你的胳膊。”
但两人怀疑墨索尼里的胆量,很可能会重蹈覆辙,像4月份与希特勒在萨尔茨堡的会晤一样,希特勒一张口,墨索里尼就呆坐着,一言不发。
希特勒把这次会议安排得很奇怪。
希特勒说自己不能离战场。
只能上午到,下午走。
两人单独会谈只好安排在去机场的路上。
墨索里尼带着外交部长巴斯蒂尼尼、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和驻德大使从罗马赶到机场,迎候希特勒。
在去别墅的路上,墨索里尼没有提意大利必须停战的事。
到了别墅,希特勒又唱起独角戏,从战争的意义谈到他在东线的战略。
其语言之玄奥,使所有的意大利人都坠入云山雾海中,只有墨索里尼像接圣旨般地听着。
希特勒接着把话题转到意大利,说盟军踏上意大利领土已近10天,更坏的形势还要到来。
盟军要轰炸意大利的城市、铁路和港口,而意大利的将军、军官都是无能之辈,军队没有战斗力;意大利必须有德国的援助。
希特勒最后把话题转到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建议墨索里尼统领意大利军队和在意的德军。
这实际是把整个意大利置于德国的军事管制之下。
就在这时,传来一个坏消息:罗马遭到第一次大规模空袭。
墨索尼里对希特勒说,他非常遗憾不在罗马,同人民共苦难;可就是不提停战一事。
外交部长和总参谋长着急了,提醒他会前的许诺,一定要在回机场的路上谈此事。
墨索里尼同意了。
可这位当年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运动创始者,除了对希特勒表白要战斗到底外,什么也不敢说。
回到罗马,外交部长和总参谋长敦促墨索里尼就停战致函希特勒。
墨索里尼立刻提笔写信,却没敢发出去。
巴斯蒂尼尼和安布罗西奥彻底失望了,意识到必须除掉墨索里尼,便加入了格兰迪正在组织的政变集团,策动他人提出在7月24日召开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
这是由墨索里尼的亲信组成的意大利最高权力机构,以讨论决定法西斯党的大政方针。
但自1939年12月以后,大法西斯委员会就没有开过会。
墨索里尼当然不想召开这个会议,但盟军即将进攻意大利本土,只得同意。
这个消息传到格兰迪的家乡,北方的博洛尼亚。
格兰迪同国王会晤后就回家静观罗马局势。
他一得知这个消息,就立刻在7月21日赶到罗马见墨索里尼。
格兰迪不想在会上给自己的老朋友来个突然袭击,便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议案交给了墨索里尼。
这个议案要求把军队的指挥权交还国王,同时猛烈抨击了德国人。
格兰迪想说服墨索里尼接受这个议案,这样就没有必要开这次会了。
可墨索里尼答道:“战争要是输了,才证明你正确。”
他接着信心十足地说:德国人有一种能改变整个战争进程的秘密武器。
最后,他道:“我不会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任何人。”
在以后的3天里,格兰迪走访了那些可能会支持自己的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其中有墨索里尼的女婿、前外长齐亚诺伯爵。
他觉得自己能赢。
7月24日17时,法西斯大委员会的委员们身着法西斯制服,有的携带着武器,来到会议地点威尼斯宫。
格兰迪知道在会上自己生死未卜,便在早晨去教堂做祈祷和忏悔。
17时15分,墨索里尼进入会议室。
会议一开始,墨索里尼先说了一大堆空话,然后像要先发制人似的读了一封巴多里奥元帅在1940年5月3日写的信;说巴多里奥元帅建议墨索里尼接管军队的指挥权。
墨索里尼接着把军事失利的原因推到意军最高统帅部身上,说:“最高统帅部缺乏主动精神,只会吹牛、撒谎。
这场战争完全被谎言所控制。”
他把阿拉曼战役惨败的责任推到隆美尔身上,说隆美尔是位“仅精通战术的优秀将军,但对战略却一无所知”。
墨索里尼又吹捧了一番希特勒,说德国马上会给意大利巨大的援助,可没有说具体是什么。
委员们听着墨索里尼这番空话,觉得他不仅控制不了战争,连自己也控制不了。
墨索里尼一讲完,4位委员先后发言,抨击墨索里尼在战争指导上的失误,但没有指他的名。
8。进军西西里(8)8。进军西西里(8)
墨索里尼坐在椅子上,垂头丧气,愁眉不展,呆呆地看着桌上的文件。
最后,格兰迪站起身,首先宣读了自己的议案,接着发言。
他没有像其他委员那样躲躲闪闪,而把锋芒直指墨索里尼和他的个人独裁统治,要求把军队指挥权归还国王,让国家的各个机构和法西斯大委员会有机会发挥作用。
他把意大利面临的灾难归于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他说:“个人专制太长了,已使法西斯主义原来的理想荡然无存。
狭隘、荒谬的法西斯主义把国家引到毁灭的边缘……
责任不在于法西斯主义,而在于一个人,”他转过身,对着墨索里尼说:“你一个人承担这些责任是不够的,我们都得承担,国家也得承担。
整个意大利的所有墙上写着你那些空洞、荒谬的标语。
其中一个是你在1924年喊出的:‘只要民族能生存,就让所有的党派,包括我们自己的,消亡吧!’现在是你的党消亡的时候了!”格兰迪激烈的发言长达一小时。
墨索里尼时而把头埋在手里,时而抬头呆望前方,一言未发。
墨索里尼的女婿、前外长齐亚诺伯爵回顾了意德关系:德国人从来不信任意大利,在入侵波兰、法国和俄国前都没通知意大利。
他说:“不是我们背叛了德国,而德国一直在背叛我们!”齐亚诺伯爵说完,前意大利驻德大使、臭名昭著的亲德分子法拉纳奇说他也有一议案。
这个议案同意将部分军队指挥权归还国王,但反对削弱与德国的关系。
此时时间已近午夜。
墨索里尼的走卒、国务秘书斯科尔扎建议休会,明早再开。
墨索里尼同意了。
格兰迪跳了起来,冲着墨索里尼喊道:“你过去到了清晨5点还要我们讨论通过你的议案。
我现在要求:不讨论并表决我的议案,我们就不能离开这座房子!
”墨索里尼环顾四周,很不情愿地同意了。
会议暂时休息几分钟。
国务秘书斯科尔扎等忠实走卒围在墨索里尼周围,嘀嘀咕咕,一个走卒说:“这有股谋反的味儿。”
墨索里尼满不在乎地耸了耸肩。
格兰迪也没闲着,把自己的议案散发给每位委员,若同意就签名。
许多他没有指望的人都签了名。
格兰迪没有找齐亚诺伯爵,不想给墨索里尼造成家庭不和。
但齐亚诺伯爵坚持要签,说:“我做的正是埃达(他的妻子)所想的。”
会议重新开始了。
外交部长巴斯蒂尼尼第一个发言,猛烈抨击与德国结盟。
之后,墨索里尼的几个亲信发言,为墨索里尼开脱罪责。
双方激烈辩论,争执不下。
这时墨索里尼开口了,说:“现在把军队指挥权归还国王,意味着我要结束我的政治生涯,我不相信国王想要这种结果。”
他接着威胁道:“除了想要这种结果的人。”
墨索里尼像个马上要输光而又不甘心的赌徒,道:“我有扭转军事形势的办法,但我不想说是什么办法。”
他在指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墨索里尼的亲信、国务秘书斯科尔扎提出一个保留墨索里尼权力的议案。
双方又开始激烈争辩。
墨索里尼要求首先对格兰迪的议案表决,并率先投票反对。
表决结果大出墨索里尼的意料:28名委员中的19人投了赞成票。
墨索里尼宣布了投票结果,之后说:“谁来向国王呈送这个决定呢?”
“你。”
格兰迪答道。
“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墨索里尼起身,边收拾文件边道:“先生们,你们引起了政权危机。”
斯科尔扎建议向墨索里尼致法西斯礼。
墨索里尼摆了一下手说:“不必了,你可以原谅。”
说罢出了会议室,亲信们也跟了出去。
这时是凌晨2点。
法西斯大委员会的人没有一个人回家睡觉。
墨索里尼的亲信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有人建议“采取德国方式,掀起群众运动,除掉那些叛徒”。
国务秘书斯科尔扎原来是律师,不同意,说:“格兰迪的议案没有法律效力,领袖要同国王会晤,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格兰迪在会议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