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弗兰克·多恩:《和史迪威从缅甸出走》,第75—79页,转引自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第153页。
史学家沙勒从多恩的书中看到如此惊人的记述当然非常重视。
1973年5月21日,沙勒访问了多恩。
根据多恩口述,沙勒记载:“他(多恩)认真负责地设计了一个破坏蒋的飞机的计划,当蒋飞越喜马拉雅山去视察驻在印度的中国军队时下手。
在乘客被迫跳伞时,委员长和夫人所得到的将是失灵的降落伞。
按照多恩的说法,总统一直没有最后授权史迪威去执行这项暗杀。”
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第153—154页。
最后,沙勒评论说:“假如史迪威和多恩都是说的实话,那么这个应急计划本身足以说明,白宫不再把中国和蒋介石看作休戚与共的。”
同上书,第154页。
我们认为,假如史迪威和多恩说的都是真话,那么,罗斯福的企图只是抛弃蒋介石,换一个对美国言听计从的中国人来领导中国政府,搞出一个完全亲美的中国。
但罗斯福又没有最后授权史迪威去执行这项暗杀,说明这位总统虽然高瞻远瞩,宽宏大度,做出许多伟大的建树,但正如他的传记作者指出的,罗斯福也有他自己的缺陷,“他变幻无常,翻云覆雨,时常表现得像只狐狸”。
11。德黑兰三巨头会议(1)11。德黑兰三巨头会议(1)
1943年11月27日,星期六,早晨,在开罗机场的停机坪上,罗斯福的专机、黑色庞然大物“圣牛”号周围站着机械师和警卫人员,他们正在闲聊多雾的天气。
一辆高级轿车悄然驶来。
罗斯福总统及其一行——霍普金斯、哈里曼、李海、沃森、约翰·伯蒂格(总统的女婿)和另外6位要人登上飞机,乘客总共约70来人。
由于大雾,飞行员等了半个小时以后才起飞。
飞机缓慢地进入云霄,在灿烂的阳光下向东飞行。
罗斯福总统也像他的国务卿赫尔一样,贪婪地俯瞰大地。
飞机越过苏伊士运河,跨过黄褐色的西奈沙漠,在耶路撒冷上空低飞盘旋,以便总统一行能把三大宗教发祥地看个仔细。
然后又飞越死海,鸟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的绿色原野。
在巴格达北面,飞机转向东北飞行,沿着阿巴丹——德黑兰公路,掠过许多蜿蜒曲折的山岭。
罗斯福亲眼看到,许多装满租借物资的火车和汽车正源源不断地向俄国开去。
“圣牛”号专机降落在德黑兰郊外的苏联红军的一个机场上。
罗斯福一行受到热烈欢迎,然后趋车前往美国驻伊朗公使馆。
他在那里只住了一夜。
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同日到达。
美国代表团到达德黑兰不久,斯大林马上就向罗斯福表示友好的姿态。
苏、美、英三国在德黑兰都有使馆,苏联和英国使馆都设在市中心,近在咫尺,互为邻居,而美国公使馆离它们约有3里多路。
因此,如果罗斯福下榻那里,他每天就得乘车经过拥挤繁华的街道到城里去开会,对于他这样一位显赫的要人来说,这是很不安全的。
因此,斯大林通过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告诉总统:苏联的情报机关已经获悉,德国党卫军保安局要在德黑兰会议期间暗杀三巨头,尤其是罗斯福。
苏联情报人员发现,德国党卫军突击队的头目之一奥托·斯科尔兹内正着手执行一项秘密计划,代号为“远扑”。
此人神通广大,胆大妄为,行动诡秘,出没无常。
就在两个多月以前(9月12日),斯科尔兹内曾带领党卫军的一个小分队,乘坐德国怪鸟式飞机,跑到罗马北面亚平宁山脉最高峰大萨索山上的一个小旅馆里,把囚禁在那里的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营救出去,使这具政治僵尸又重新粉墨登场,建立起“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甘当德国傀儡。
斯大林说,就是在这个斯科尔兹内的指挥下,6个德国特务已经到达德黑兰附近,他们就是“远扑”行动的先头部队。
斯大林说,如果总统愿意在苏联大使馆内找一所单独的别墅住下来,不是更为明智吗?
在总统卫士迈克·赖利和其他一些人的催促下,罗斯福接受了斯大林的邀请,于11月28日搬进了苏联大使馆的一幢别墅。
它楼下有三四个大房间,还有供总统的菲律宾籍佣人和许多特工人员住宿的地方。
11月28日是星期天,德黑兰天气极好,晴空碧宇,阳光灿烂,气候温和,是美丽的金秋时节。
下午3时,罗斯福正在卧室休息,卫士赖利报告说,斯大林元帅正向这里走来。
罗斯福迅速坐上轮椅,进入他那宽敞的客厅。
斯大林缓慢地走进客厅,面带微笑,俯身同罗斯福握手。
总统看到,这位元帅尊严高贵,仪态轻松;身穿一套扣得紧紧的深黄色制服,镶着红边,肩上佩带着很大的金质肩章,胸前用红黄两色绶带佩带一颗金质星形列宁勋章。
在场的只有两名译员:巴甫洛夫和查尔斯·波伦。
身着蓝色便服的罗斯福对斯大林说:“见到你我很高兴,我早就想同你见面了。”
斯大林说,他非常愉快地见到总统,他也早就想同总统晤面。
但由于军务繁忙,迟迟未能实现。
这是初次见面,主要是互相认识。
谈话很快地从一个题目转到另一个题目。
罗斯福问斯大林有关苏德战场的进展情况,斯大林对形势做了如实的介绍,认为情况不太好。
罗斯福说,德黑兰会议上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当中,就有关于迫使德国从东线调走30至40个师的措施问题。
斯大林表示赞同地说,这种调动是最有帮助的。
在谈到法国问题时,斯大林批评了戴高乐,说这位将军是不现实的,因为他只能代表象征性的法国灵魂,而真正的、实际的法国正在贝当的领导下干着帮助共同敌人——德国——的勾当。
斯大林说,戴高乐在行动上表现得好像一个大国的元首,而事实上他只能指挥很小的一点力量。
总统同意斯大林对法国的看法,并且说,他认为年过40的法国人,尤其是参加过贝当伪政府的法国人,都不应被允许再担任法国胜利后新政府的职务。
罗斯福说,丘吉尔首相认为法国会很快地恢复它的强国地位。
他不赞成这个看法,因为他觉得还需要多年的真诚劳动,法国才能被重新证明为世界上一个重要国家。
罗斯福还说,他没有建议让同盟国流血牺牲以恢复法国对印度支那的统治权。
11。德黑兰三巨头会议(2)11。德黑兰三巨头会议(2)
因为经过100年的殖民主义统治以后,那里居民的生活比以前更坏了。
他说,在开罗时蒋介石曾经告诉他,中国对印度支那并无野心。
印度支那人民对取得独立还没有做好准备,但在对日战争结束后应该无条件地准许他们独立。
罗斯福说,他同蒋介石讨论过对印度支那实行托管的可能性,让那里的人民在一定时期内,也许是20到30年,为独立做好准备。
在印度支那问题上,斯大林的态度是圆滑的。
他一般地同意,法国由于同德国狼狈为奸,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也没有表明让印度支那独立。
罗斯福接着谈到印度。
他说,最好不要同丘吉尔讨论印度的独立问题,因为首相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建议把问题拖到战争结束以后商谈。
总统说,他希望有一天能同斯大林元帅讨论印度问题。
但他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从“基层”实行改革,多少有点按照苏联的方针。
斯大林说,他认为印度问题是复杂的,各等级(种姓制度)之间的文化水平大不相同,并且互相没有联系。
他指出,从基层开始改革就意味着革命。
由于三巨头第一次正式会议即将开始,谈话就到此结束。
下午4时,在苏联大使馆的会议室内,第一次正式会议开始。
这是圆桌会议,没有固定的主席。
在会议开始之前,斯大林和丘吉尔一致同意推举三人中惟一的国家元首罗斯福总统主持第一次正式会议。
苏、美、英三大国中,每一国家都是四个人坐在圆桌旁边。
罗斯福右边是哈里曼,左边是译员波伦和霍普金斯(他此时实际上正扮演国务卿的角色)。
斯大林右边坐着伏罗希洛夫,左边是译员巴甫洛夫和莫洛托夫。
丘吉尔的右边坐着艾登,左边是译员伯尔斯少校和首相参谋长伊斯梅。
美国的马歇尔和阿诺德没有出席;他们把开会的时间搞错了,此时正在德黑兰郊区游览观光。
会议开始时气氛非常轻松,显不出这三位显赫人物正在就事关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的问题做出重大决策,完全没有那种严肃紧张的情绪。
罗斯福在这种场合更能显示出大家风度,他那几句开场白讲得非常得体。
他说,在三位首脑之中他最年轻,他欢迎比他年长的斯大林和丘吉尔来加入“这个家庭的小圈子”,他们的惟一目标就是赢得战争。
罗斯福向与会者保证,这些会议将始终像朋友聚会那样,在各方面都完全充满着坦率的气氛。
他相信三国的代表会紧密协作,不仅在整个战争期间,而且将继续到子孙后代。
丘吉尔善于辞令。
他说,这里所体现的是世界上从未见过的权力的最高集中,而人类的幸福未来就掌握在这些与会者的手中。
他祈望这些人将不致辜负上帝所赐予的时机。
斯大林作为主人,对英美贵宾表示欢迎。
接着他说,这次兄弟般的集会的确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时机,而这个时机亟须与会者明智地使用他们各国人民所赋予他们的权力。
然后,他说,现在让我们来谈正经工作吧。
罗斯福接着概述了美国对战争的看法。
他说,美国受太平洋战争的影响更为直接,美国军队肩负着这一地区的主要重担,当然也得到澳大利亚和英国军队的支持。
美国海军设施的大部分在太平洋,在这一地区一直保持着100万人左右。
盟国在太平洋的战略是以消耗战为原则。
我们现在击沉日本舰船的吨位,已超过日本的补充能力,这证明消耗战原则是成功的。
在西面,我们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保持中国继续作战,为此,有一支远征军准备从缅甸北部和云南省发起进攻。
接下来,总统把话题转到欧洲战争最重要的战区上来。
他说,他要强调说明,在这一年半多时间以来,他同首相举行过的前两三次会议中,所有的军事计划的制定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解除德国对苏联战场的压力。
主要由于海运的困难,所以直到魁北克会议才能确定横渡海峡战役的日期,现已确定1944年5月1日为行动的时间。
罗斯福说,虽然他不赞成有可能导致推迟横渡海峡进攻(即“霸王”行动)的任何第二种作战计划,但他和首相对今后可能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和爱琴海以及从土耳其基地(一旦土耳其受劝参战的话)发动的战役已进行过讨论。
总统还把从法国南部登陆计划通知了斯大林。
斯大林接着发言。
关于太平洋战争,他说,苏联政府欢迎英美对日作战。
由于苏联军队被德国人缠得很紧,至今为止苏军还无法对日本作战。
在德国最后被击败时,必要的苏联军队就可以调往西伯利亚东部。
那时候,斯大林说:“我们就可以联成一条战线来打击日本。”
他详细分析了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力量,认为苏军在前进中碰到的巨大困难之一是补给问题,因为德国人在撤退时破坏了一切。
他说,尽管前线的主动权总的来说仍然掌握在苏联人手里,但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那些地区的攻势已经缓慢下来了。
11。德黑兰三巨头会议(3)11。德黑兰三巨头会议(3)
斯大林接着谈到盟军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
认为,在意大利作战的重大价值,是使盟国的船只可以在地中海自由航行。
但意大利并不是进攻德国本土的适宜地方。
苏联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经由法国北部或西北部直捣德国心脏,甚至从法国南部也行。
如果土耳其肯于参战并从那里打开通往巴尔干的道路,这会有所帮助。
但即便如此,巴尔干离德国心脏还远,所以从法国北部进攻仍然是上策。
丘吉尔接着发言。
他说,美国和英国很早就对横渡海峡战役的必要性表示同意,这次战役定名为“霸王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