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1943年7月至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苏军击败,彻底丧失了东线的主动权。
军事上的失利使越来越多的德国明智的将领和军官看到德国必败无疑,加入了“黑色乐队”。
其中有驻守法国西海岸的B集团军群司令“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克鲁格元帅。
隆美尔在北非连吃败仗,认识到纳粹德国的气数已尽,成千上万德国青年为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而丧生,毫无意义。
隆美尔对希特勒完全失望了。
“黑色乐队”的核心人物贝克、卡纳里斯也需要隆美尔,要借助隆美尔的巨大声望来制止可能爆发的内战。
1944年4月15日,隆美尔同他的新任参谋长汉斯·斯派达尔将军在他戒备森严的司令部里秘密会谈。
斯派达尔也是“黑色乐队”的成员,一直同贝克等人有联系。
隆美尔同他密谈的目的就是授权他与密谋分子协调行动。
隆美尔一直被胃痉挛折磨着。
谈起军事形势和希特勒的军事政治政策,隆美尔那双炯炯发光的蓝眼睛黯淡下去,说道:“这场战争败局已定。
我们要立即停止毫无意义的杀戮。
趁着英国人和美国人还没有登陆,我们得赶快结束战争挡住俄国人。”
斯派达尔明白了。
一个月后,斯派达尔代表隆美尔参加了“黑色乐队”在法国巴黎附近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商讨推翻纳粹政权、与西方盟国达成协议的具体步骤。
即:一、德军从西欧全部撤出;二、逮捕希特勒并交民事法庭审判;三、缩短东方战线;四、成立以贝克为首的临时政府。
密谋分子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盟军马上就要实施“霸王行动”,在诺曼底登陆;党卫队发现了“黑色乐队”的蛛丝马迹,已经逮捕了卡纳里斯的助手奥斯特,并步步向卡纳里斯进逼。
密谋分子还没来得及下手,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就指挥百万盟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变成了屠场,成千上万的盟军和德军官兵葬身在对方的枪炮和炸弹之下。
一个月过去了,德军防线终于被打得千疮百孔,即将崩溃。
密谋分子急不可待,寻机下手。
就在这时,即7月17日,隆美尔乘坐的汽车被两架英国空军的“飓风”式战斗机击中,头部受伤,昏迷不醒被送进医院。
克鲁格元帅接替隆美尔,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
密谋分子在最需要隆美尔的时候失去了他。
密谋分子心急如焚,急欲下手,就在这时希特勒要在7月20日召开军事会议,并亲自出席。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施道芬堡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承担起刺杀希特勒的重任。
施道芬堡的飞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在腊斯登堡降落。
施道芬堡命令飞行员加满油做好飞回柏林的准备,便乘上汽车前往十几公里以外的希特勒的大本营——“狼穴”。
由于苏联红军正在进逼东普鲁士,“狼穴”里一片混乱,正在准备撤退。
希特勒的会议室从地下隐蔽室搬到一间大木房里。
房顶是油毡,房子有三个窗户,屋里有一个厚厚的橡木地图桌,桌上摆满了供会议使用的地图。
中午12时,施道芬堡提着装有炸弹的文件箱来到“狼穴”大门。
这枚炸弹同上次“闪光”行动用的一模一样。
施道芬堡发现警卫措施异常严密,不禁有些心悸。
卫兵朝施道芬堡残缺不全的肢体扫了一眼,觉得这么一个人不会造成什么危险,让施道芬堡交出手枪后就放行了。
施道芬堡找到德军最高统帅部主任凯特尔,向他谈了他打算向希特勒汇报的要点。
12点30分,施道芬堡在凯特尔和另外两位军官的陪同下向会议室走去。
途中施道芬堡说他忘了拿帽子,要求离开一会儿。
凯特尔同意了。
施道芬堡回到凯特尔的房间,打开手提箱子,按动了启爆计时装置,然后提着箱子走向会议室。
12时40分,施道芬堡走向会议室。
屋里有20人,希特勒身穿灰色上衣、黑裤子,正在听副总参谋长豪辛格汇报东线的形势。
凯特尔打断了汇报,把施道芬堡引进屋。
希特勒不满地瞟了施道芬堡一眼,没说什么,继续听汇报。
施道芬堡在挨着希特勒的一个上校身边坐下,把箱子放在上校旁边的地板上。
12。未遂谋杀(5)12。未遂谋杀(5)
几分钟后,施道芬堡对这位上校说:“我把这东西在这儿放放,去打个电话。”
这位上校觉得文件箱碍脚,就把箱子挪到一边,靠在远离希特勒一面的桌子腿上。
施道芬堡离开房间,到了离会议室约90米的草地上,点燃一支香烟。
凯特这是希特勒二战中第二大本营“狼穴”,它在东普鲁士,墨索里尼曾在这里会见希特勒。
紧挨希特勒的是陆军元帅凯特尔。
尔在会议室里焦急不安。
豪辛格的汇报很快就要结束了,该轮到施道芬堡了,可他出去了。
凯特尔环顾左右,豪辛格正在以单调的语气念他的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在布格河以西,俄国人正以强大的兵力向北推进,前锋已到杜那堡西南,如果我们在贝帕斯湖周围的集团军不立即撤退,一场灾难……”
这时,“轰”的一声巨响,炸弹爆炸了。
地图桌被炸得粉碎,屋里硝烟弥漫,屋顶被震塌,窗子被炸飞;速记员被当场炸死,2位将军和一位上校受了致命伤,一个将军和上校受重伤,但是希特勒却没被炸死。
原来厚厚的橡木桌子使爆炸力偏离了希特勒。
希特勒的头发着了火,右臂暂时瘫痪,耳朵的鼓膜被震坏,听不清声音;一条裤腿被炸掉,一个沉重的木块擦伤了背部和臀部。
凯特尔安然无恙。
施道芬堡看到会议室在一片桔黄色的火焰中轰然倒塌,认为屋里的人必死无疑,便要在“狼穴”封锁之前立即离开。
施道芬堡在最后一个岗哨处被党卫队哨兵拦住。
施道芬堡冷冷地说要打电话。
接电话的是冯·莫伦道夫,也是一位“黑色乐队”成员。
莫伦道夫下令哨兵放行,施道芬堡一溜烟似的驱车急驰到机场,登上飞机,飞返柏林。
在柏林;“黑色乐队”的核心人物贝克、维茨勒本、霍普纳都集中在国内军总部,等候从腊斯登堡传来的消息。
按照事先约定,德军通信兵司令、密谋分子菲尔基贝尔将希特勒的死讯传到柏林,并切断元首大本营同外界的通信联系。
时间一刻钟、一刻钟地过去了,菲尔基贝尔还没有来电话。
密谋分子心急火燎,如坐针毡,不知出了什么事。
菲尔基贝尔听到爆炸声立即下令切断元首大本营的通信联系,并命令没有自己的命令不得接通任何线路。
五个通信中心被切断两个。
菲尔基贝尔朝窗外看去,立刻面色土白,呆若木鸡:希特勒没有死,正在凯特尔的搀扶下向远处走去。
菲尔基贝尔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斗志全无,没有按计划切断通信联系,也没有通知贝克爆炸结果。
他知道自己暴露了,他不想自杀,也不孤注一掷彻底切断大本营与外界的联系,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
一会儿,凯特尔走来,命令他恢复全部通信,他照办了。
当晚菲尔基贝尔被捕,后来被绞死。
贝克等人一点也不知道腊斯登堡发生的情况,还在焦急等待。
下午3时45分,电话终于响了,国内军副司令奥尔布里希特急忙拿起电话机。
电话是施道芬堡从柏林伦斯道夫机场打来的。
施道芬堡责问为什么不派车来接他,奥尔布里希特问腊斯登堡情况如何。
施道芬堡答道:炸弹已爆炸,希特勒已死。
奥尔布里希特听罢立刻向所有指挥部发出“伐尔基利”的信号:柏林卫戍区的部队将进攻政府和纳粹党总部所在地;德国本土各军区司令则保卫自己的总部和所在的城市,以防止党卫队叛乱。
奥尔布里希特做完这些事后,就去找他的上司、国内驻军司令弗洛姆上将,让他一起参加行动。
弗洛姆知道密谋行动,但他是个滑头,惯于见风使舵,对密谋若近若离。
奥尔布里希特告诉弗洛姆:希特勒在腊斯登堡被党卫队谋杀,建议他立刻实施“伐尔基利”计划。
弗洛姆看着奥尔布里希特,答道:“我必须亲自验证希特勒已死的传闻后,才能采取如此重大的步骤。”
奥尔布里希特以为通往腊斯登堡的电话线已被切断,就建议弗洛姆打电话给凯特尔。
让奥尔布里希特大吃一惊的是:电话通了,凯特尔竟接了电话。
弗洛姆问凯特尔腊斯登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柏林流传着希特勒已死的消息。
凯特尔答道:“胡说八道!确实有人行刺元首,但行刺失败了,元首只受了轻伤,现在正和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在一起。”
凯特尔停了片刻问道:“你的参谋长施道芬堡上校现在在哪里?”
弗洛姆放下话筒,下令不得实施“伐尔基利”计划。
他不知道,命令已被奥尔布里希特发出去了。
就在弗洛姆同凯特尔通话的时候,施道芬堡赶到了。
贝克迎上前去,张口便问希特勒是死是活。
施道芬堡答道:“我亲眼见到爆炸。
那房子好像中了一枚150毫米的炮弹,不可能有任何人活着。”
这时奥尔布里希特走来,把弗洛姆和凯特尔的谈话告诉了他。
施道芬堡根本不信,来到弗洛姆的办公室,宣布希特勒已死。
12。未遂谋杀(6)12。未遂谋杀(6)
弗洛姆不信,用凯特尔的话进行反驳。
“凯特尔元帅一如继往地在撒谎,希特勒死了。”
施道芬堡冷冷地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奥尔布里希特插进来说,“我们已向各战区司令发出‘伐尔基利’的命令。”
弗洛姆勃然大怒,几乎说不出话来,半晌才质问道:“这个‘我们’是什么意思?
是谁发的命令?”
“是我。”
奥尔布里希特答道。
“你被逮捕了!”“将军,”施道芬堡突然开口说道,“炸弹是我放的,我亲眼看到炸弹爆炸,没有人能幸免。”
弗洛姆面色苍白,但他更相信凯特尔,说道:“行刺已经失败,你必须自杀。”
“我不会那样做的。”
施道芬堡答道。
这时奥尔布里希特说:“将军,这是防止德国毁灭的最后机会。
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一切就都完了。”
“放屁!”弗洛姆怒斥道,“你们都被捕了!”“你在骗自己!是你被捕了!”奥尔布里希特说。
弗洛姆伸手去摸手枪,奥尔布里希特眼疾手快,冲上前去,同弗洛姆厮打成一团。
片刻后,弗洛姆气喘吁吁,没劲儿了,束手就擒,被关到旁边的一个屋子。
奥尔布里希特和施道芬堡冲到作战室,准备以弗洛姆的名义宣布元首已经身亡、全国处于紧急状态的命令,并下令柏林警察局长逮捕纳粹党政要人。
这时贝克走来,说道:“等一等,奥尔布里希特。
我不想欺骗任何人,我们必须告诉警察局长,根据从大本营的一些报告,希特勒可能没有死……”
“凯特尔在撒谎!凯特尔在撒谎!”奥尔布里希特失声喊道。
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一瞬间发现自己在谋反。
贝克说道:“凯特尔是否说谎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革命必须进行下去,我们必须保持团结和镇静。”
希特勒没死,给“黑色乐队”以重重一击,但不是致命的。
致命的打击来自“黑色乐队”内部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动摇不定,优柔寡断。
第一个人物是大本营的通信司令菲尔基贝尔。
他没有切断大本营同外界的联系,没有把腊斯登堡希特勒没有死的消息迅速报告给柏林。
第二个人物是弗洛姆。
这是个政治两面派,一听希特勒没死就立刻变了脸,向自己的同党举起屠刀。
第三个是柏林通信部主任弗兰茨·提尔将军。
提尔也是“黑色乐队”的成员,在密谋活动中是个重要角色。
他的任务是接到菲尔基贝尔的电话后,就切断柏林地区纳粹重要机关的联系,并保证密谋分子的通信联系。
他没有等到菲尔基贝尔的电话,就打电话到腊斯登堡。
菲尔基贝尔的副手接了电话,告诉他的确发生了爆炸,有人员伤亡,但希特勒未死;菲尔基贝尔已经被捕。
提尔放下电话,面色苍白。
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很?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