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在白俄罗斯被俘的576万德军官兵,在他们被押送前往苏联东部战俘营的途中,于7月17日路过莫斯科示众。
他们20人一排,由被俘的德军将校在前面“领队”,在莫斯科主要大街上示众约3小时。
德国大兵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贼头贼脑地左顾右盼,“欣赏”苏联首都夏日的风光。
这是战时“进入莫斯科的第一批德国官兵”。
至此,白俄罗斯战役第1阶段的任务胜利完成。
7月4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具体确定了各个方面军的任务: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应向考那斯方向发动进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应解放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应向波兰境内的比亚威斯托克进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应向巴拉诺维济和布列斯特方向迅猛前进。
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于7月4日开始向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进发,7月9日到达攻击目标。
经过5天激战,7月13日,苏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维尔纽斯。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明斯克向西推进。
在进攻的最初11天中,向西前进了230公里,强渡了许多江河障碍。
7月27日解放了波兰东部重镇、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比亚维斯托克。
此后,他们继续扩张战果,向东普鲁士前进。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7月初解放了科韦耳市。
7月20日,苏军强渡西布格河,进入波兰国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在渡河作战中,在苏联领土上组建的波兰第1军的部队也参加了战斗。
7月23日,贝林格将军指挥的波兰第l军回到祖国,开始为波兰的解放,同希特勒匪军进行殊死的斗争。
波兰军队高唱战歌进入赫乌姆和卢布林时,成千上万的群众第一次见到波兰人民自己的军队,欣喜若狂,潮水般地涌向大街,向队伍投掷花束,把各种水果送给他们,把帽子抛向空中,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
此后不久,参加白俄罗斯战役的其他方面军也进入波兰,准备为彻底解放波兰人民、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战。
在解放波兰的战斗中,苏军官兵奋不顾身地完成了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例如,1944年7月26日,步兵第307师的副排长库纳文在夺取比亚维斯托克州格拉西莫维奇村时,遭到德军强大的步枪和机枪火力的封锁。
库纳文扑向敌方机枪,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发射点的枪眼。
战士们一跃而起,冲向敌阵,消灭了敌人,解放了这个村子。
苏联政府为表彰这一功勋,追认库纳文为苏联英雄。
1944年8月9日,格拉西莫维奇村的居民做出决定,接纳库纳文为该村荣誉公民,并为他树立一块大理石碑,铭记他的英雄事迹,同时还请求把当地学校命名为库纳文学校。
此后,该校教师每年在一年级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首先就是介绍这位苏联英雄的无私无畏的光荣事迹。
该村的决议还指出:“让孩子们站着听讲英雄事迹,让他们的心灵为俄罗斯弟兄、斯拉夫军人而充满自豪。
13。苏军大反攻(7)13。苏军大反攻(7)
让他们就从认识波兰和俄罗斯人民的兄弟情谊开始理解生活。”
波兰城乡居民兴高采烈,迎接苏军将士。
在部队经过的道路两旁,波兰群众把鲜花和水果送给他们。
在卢布林、登布林等地,此种欢迎往往变成自发的欢庆游行。
波兰居民和波兰行政当局主动地同红军指挥部密切合作,帮助进攻部队搜捕森林和田野里惊慌逃散的德军官兵,修复桥梁和道路。
波兰游击队也提供了很大的援助。
由于得到波兰人民的协助,苏军迅猛向维斯瓦河推进。
7月24日解放了波兰城市卢布林,一天以后就在登布林以北进抵维斯瓦河。
7月28日,另一支部队解放了俄国名城布列斯特和布列斯特要塞。
它们在德军发动进攻时首当其冲,战争开始最初几小时就遭到突然袭击。
到7月底,苏军击溃了德“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推进到苏联国境线,从而达到了解放白俄罗斯的作战目的。
7月27和2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具体确定了各个方面军在波罗的海地区和西方方向上的任务: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应切断“北方”集团军群与东普鲁士之间的交通线。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至迟应于8月1—2日占领考那斯,并于8月10日前至与东普鲁士的交界线。
在此巩固阵地,准备从东面进入东普鲁士,摧毁德国军国主义这个温床和堡垒。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应向沃姆惹、沃斯特罗温卡方向发动进攻,于8月上旬抢占那累夫河登陆场,就地牢牢地巩固下来,准备从南面进入东普鲁士。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奉命以右翼向华沙进攻,应不迟于8月8日占领普腊加,并在普乌土斯克地域抢占那累夫河登陆场。
方面军左翼应占领华沙以南维斯瓦河对岸登陆场,为下一步进攻做好准备。
为了掌握前线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就地及时进行直接干预,苏军最高统帅部派副统帅朱可夫元帅负责协调乌克兰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第2方面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协调波罗的海第1和第2方面军以及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苏军迅猛向西推进,大纵深突破,使德军统帅部惊恐不安,因为第三帝国本身已受到了威胁。
德军指挥部紧急调兵遣将,加强“中央”集团军群,并巩在反攻中,苏兵把一个躲在地洞中的小女孩拉了出来。
固它同“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
他们被迫向白俄罗斯调去46个师和4个旅。
这就削弱了苏德战场上其他地段德军的兵力。
同时,东线危急,西线美英军队也在法国大举进攻。
希特勒尝到了两线作战的苦果,顾此失彼,处境越来越困难了。
7月31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莫德尔元帅在命令中惊恐地写道,苏联军队已到了东普鲁士国境线,“后面已没有可退的地方”。
苏军越接近东普鲁士,德军的抵抗就越顽强,战斗日益激烈。
由于德军的疯狂反突击,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未能切断德“北方”集团军群同东普鲁士的交通线。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进展较为顺利。
8月17日,该方面军的一个营首先攻入东普鲁士。
营长古勃金大尉指挥有方,表现了大无畏的气概和勇敢精神,因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德尔菲诺少校指挥的法国“诺曼底”歼击航空兵团也在这个重要方向上作战。
他们同苏联飞行员一起,痛击德国侵略军。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继续发展进攻,于9月份在奥斯特罗温卡方向上将敌人击退到那累夫河岸。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抵华沙附近,遭到德军强大的反突击。
但经过激烈的战斗,苏军还是在维斯瓦河上占领了两个登陆场。
不过由于战线太长,弹药极端缺乏,部队十分疲劳,方面军暂时无法继续扩大战果。
1944年8月底,苏军先后到达波兰东部的耶尔瓦加、多贝莱、奥古斯托夫、那累夫河和维斯瓦河,白俄罗斯战役到此结束。
此一战役,苏军击溃敌“中央”集团军群,并使敌“北方”和“北乌克兰”两个集团军群遭到重创。
在此期间,苏军彻底歼灭德寇17个师和3个旅,并使另外50个师损失过半。
经过白俄罗斯战役,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立陶宛共和国以及拉脱维亚的一部分,解放了波兰东部地区。
这样便使盘踞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德“北方”集团军群陷于孤立,同时也解除了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承受的威胁。
在白俄罗斯战役期间,苏军在宽达1100多公里的正面上实施进攻,向西推进了550至600公里。
这就为利沃夫—散多梅希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以及尔后向华沙—柏林实施大规模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时,在西线,美、英经过充分准备,已于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
1942年8月,在法国迪耶普袭击战中,加、英联军激战9小时,4900名加军中有3363人死伤或失踪。
此战虽惨败但为之后的诺曼底登陆吸取了大量经验。
14。隐蔽之下的紧锣密鼓(1)14。隐蔽之下的紧锣密鼓(1)
在意大利的盟军在血战中迎来生机盎然的1944年春天时,整个英国已变成大兵营,四处漾溢着希望和紧张。
上百万美国士兵源源不断登上这个岛国。
他们唱着怪里怪气的战歌,带来了新大陆的文化:可口可乐、驼骆牌香烟。
他们白天不见踪影,只有每天早晨才见着他们起飞去轰炸德国。
晚上,满街都是美国大兵。
英国人注意到,这些美国人走路时两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嚼着口香糖,见了上司不敬礼,个个富得出奇。
食堂里还供应冰淇淋,好像所有闲暇时间都在妓院门口同女人鬼混。
不久,牢骚就出来了:“这里的美国兵钱发得太多,饭太好,性生活太盛,可能就是不应该到这儿来。”
怪话归怪话,没有人怀疑美国人的目的。
美国人来此就是要同自己一起并肩踏平恶浪翻滚的英吉利海峡,重返欧洲大陆,打败不共戴天的敌人。
但知道盟军要在法国西北部科汤坦半岛诺曼底海滩登陆的人只有几个。
登陆代号是“霸王”。
英国人对诺曼底并不陌生。
900多年前,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曾从这里扬帆启航,率兵在英格兰南部登陆,在黑斯廷斯大败英军,打死英王哈罗德,征服了英伦。
如今,200万盟军欲沿着诺曼底公爵相反的道路渡过海峡,解放法国,去征服德国。
这不是件易事。
当年耀武扬威、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德国军队,已今非昔比,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但谁都不敢低估德国军队和德国工业的实力。
德国虽不断遭到盟国空军的轰炸,原材料、劳动力短缺,但军火产量却直线上升。
1940年,德国生产了865万吨军火,1943年上升到225万吨;1940年德国生产了5500门大炮,1943年达27万门;1940年德国生产了1359辆坦克,1943年达11897辆;1940年德国飞机产量是8070架,1943年达22050架。
德国的地面武器质量胜于盟国;德国新型远程通气管潜艇正在生产;喷气式飞机也投入生产。
除此之外,德国还研制出V—1、V—2导弹,可以将英国南部港口夷为平地。
德国还有整个欧洲的工业、农业做后盾。
德国陆军则更不容轻视。
1944年1月,德国陆军有302个作战师,其中179个在苏联;26个在巴尔干,22个在意大利,16个在挪威和丹麦,59个在法国。
德国陆军的大脑——德国总参谋部是有史以来效率最高、最有经验的机构。
德国军人吃苦耐劳、斗志顽强、遵守纪律、身体强健,是欧洲最好的战士。
更令人生畏的是德国装甲部队。
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反应迅速,机动能力极强。
在法国,德国部署了7个装甲师,准备随时趁盟军立足未稳,就碾平登陆滩,把盟军赶下大海去。
盟军虽有强大的海空军,牢牢控制着海洋,对德国进行越来越猛的战略轰炸,但没有人敢肯定盟军能登陆成功,并横扫法国,直捣纳粹德国首都柏林。
加利波里、第厄普、西西里、萨勒诺血战的惨景历历在目,更不用说生死未卜的安齐奥之战了。
希特勒一直在苦心营建“大西洋壁垒”。
盟军会不会在这个“大西洋壁垒”上撞得头破血流,被凶猛的德国装甲部队赶下大海,重演1940年敦刻尔克那可怕的一幕?
若出现这种结果,其后果不堪设想。
同德国苦战已达5年之久的英国已是人穷财尽。
为了准备这个名为“霸王”的登陆作战行动,动用了全国的力量。
为了保密,英国政府把整个英格兰南部划为军事禁区,取消了所有非军事运输。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取消外交特权,禁止外交人员和信使进出英国;逼使爱尔兰政府关闭德日驻爱尔兰的使馆,没收其无线电设备。
为了向英格兰调集物资和军队,英国政府进一步削减了居民的配给口粮和民用运输量。
英国人民没有抱怨,他们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默默忍受着一切痛苦和磨难,静静排队购买配给食品,等候削减到最低程度的公共汽车和火车,毫不犹豫地把儿子、丈夫送上前线。
没有人敢想像,如果“霸王”计划失败,英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