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德国装甲部队还没到前线就遭惨重损失,只能躲在树林里等待天黑。
7日就这样过去了。
隆美尔没有泄气,第二天,下令德军3个装甲师从贝叶至卡昂向英、加军结合部进攻。
可距前线最近的德军第21装甲师还未出击,1000架盟军滑翔机就降落在要通过的路上。
伞兵们从机舱里拖出反坦克炮。
一顿猛轰,德军坦克仅剩55辆。
隆美尔又命党卫队第12装甲师派出1个半团,与第21装甲师余部从盟军手中夺回贝叶,结果闯入盟军舰炮射程之内,被打得遍体鳞伤。
从勒芒赶往诺曼底的装甲训练师一路不断遭空袭,油罐车几乎全部被击毁。
到了诺曼底必须加油,但在当地又不知去哪里找油。
当天下午,隆美尔和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都认为,靠第7集团军和西线装甲集群已无法占领盟军诺曼底滩头,于是下令诺曼底的德军就地固守待援,等援兵到来后发动反攻。
盟军“解放者”号轰炸机编队出击。
第一次攻击波后,盟军后援部队和装备通过海滩的雷区开赴前线。
盟军击退了德军的第一次反攻,立刻巩固滩头阵地,把孤立的滩头阵地联结起来。
6月12日,美军占领卡朗坦,把“犹他”和“奥马哈”连结了起来。
美军后来同英军会合,把整个5个滩头联成一体,但英军仍未占领卡昂。
美军占领了卡朗坦,使隆美尔大为不安。
因为两支美军,即美国第5、第7军会合,肯定将挥师西进,把科汤坦半岛变成孤岛,瑟堡就会像熟透的桃子,落入美军之手。
隆美尔立刻命令刚从布列塔尼半岛开来的党卫队第17装甲师夺回卡朗坦。
德军集中重炮猛轰美军,之后坦克、步兵扑向美军阵地。
美军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两军恶战,德军一度突入卡朗坦城内450米,但被击退。
美军就势向北进至蒙特堡。
隆美尔见党卫队第17装甲师攻城未遂,知道德军已无力将盟军赶下海。
盟军空军居绝对优势,德国装甲部队和大部队白天无法行动,难以握成拳头,给盟军致命一击。
隆美尔这时才觉得龙德施泰特元帅的纵深机动防御战略,确是深谋远虑,便于6月19日当面要求希特勒,将诺曼底的德军撤离战场,在基纳河、索姆河一线进行机动战,同时尽早与盟国媾和。
希特勒拒绝了这个建议,说:“别把诺曼底说成是敌人的桥头堡,而要看作是敌人在法国的最后一块土地。
敌人过不了今年夏天!”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下士,似乎看透了盟国的“坚韧”计划,开始把驻守加来的第15集团军的一部和驻布列塔尼的部队调往诺曼底,想把诺曼底变成第二个加利波里,把盟军困在滩头。
希特勒下令德军“不得后退一步”。
长达一个月之久的诺曼底滩头争夺战开始了。
诺曼底、布列塔尼地区的地形很特别。
当地农民喜欢在自家农田四周筑起土堤,土堤上栽种仙人掌或低矮的灌木丛,形成灌木篱。
经过几百年的耕作,整个地区变成这种方方正正的树篱农田。
从飞机上望去,尤如绿格绸缎,与大海遥相辉映,颇为壮观。
盟军情报和作战部门知道诺曼底地区这种独特的地形,却未料及这种地形给盟军进攻造成的巨大障碍。
15。血战诺曼底(5)15。血战诺曼底(5)
由于整个地区长满灌木,盟军难以发挥海空军优势。
地面上视野狭窄。
每块由树篱、土堤围起的农田都如一个阵地。
坦克和装甲车辆遇到土堤时,只能低速爬堤,到达堤顶时,正好暴露出装甲最薄的底部。
早在等候的德国步兵利用这一时机,立刻发射反坦克火箭。
那些侥幸爬上土堤的坦克也难以穿过厚厚的树篱,很快又成为德国步兵的猎物。
在这种地形上,大炮、坦克毫无用武之地。
德国守军隐蔽在灌木丛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盟军坦克打成火炬。
盟军士兵最有效的武器,只能是冲锋枪、步枪、手枪,甚至刺刀、匕首和铁锹。
两军短兵相接,把诺曼底的灌木丛、果园变成了屠宰场,双方伤亡大得骇人。
盟军向瑟堡、圣洛和卡昂3个方向扩展滩头登陆场。
美国第7军军长乔·柯林斯少将曾参加过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在那里崭露头角,被人称为“雷电”乔。
在经验丰富的军长的指挥下,美第7军以一码一码的速度,在6月26日才以25万多人的代价占领瑟堡。
德军完全、彻底地摧毁了瑟堡港。
盟军工兵用了3个星期时间,清除了水雷、沉船、定时炸弹,重新开放瑟堡港。
7月初,布莱德雷将军用12个师向战略重镇圣洛发起猛攻,但灌木丛几乎折断了布莱德雷的剑。
他的12个师用了17天时间推进了7英里,在7月18日才最终占领已成一片废墟的古城圣洛,却损失了4万人,再也无力前进。
这场战斗如此残酷,一个美国军官这样报告:连续几天……
你被弄得如此麻木,以致每晚核查阵亡和受伤人员的时候,他们的名字——你最好的朋友的名字——就像电话簿中的名字一样。
原有的价值观念都不存在了。
在这种战场上,一个火炮齐射能消灭半个连,如同巨人的棍棒……
你不敢希望活着见到如此惨状。
在卡昂方向,蒙哥马利在6月25日以2个军共4个师的兵力,从卡昂西郊迂回该城,遭到德军9个师的阻击。
激战5日,未果而终。
7月8日,蒙哥马利再战卡昂。
英国空军出动467架重型轰炸机,向卡昂投下2500吨炸弹。
这座中世纪名城化为一堆瓦砾。
英军2个师和加拿大1个师以推土机开道,于10日完全占领卡昂,但无力再前进了。
连日恶战,盟军虽占领重镇圣洛、卡昂和瑟堡,但巨大的伤亡使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海滩视察医院,吃惊地发现:仅一所医院就有1000多名自伤伤员。
这些人为了脱离前线,故意开枪射击自己的腿、脚。
德军的情况更糟。
隆美尔给儿子写信道:“这是一场恐怖的血腥残杀。
有时候,一天的伤亡人数就等于1942年夏季在非洲的总和。
我的神经够坚强的了,但也有支持不住的感觉。
无论到什么地方,听到的都是伤亡报告。
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头一次损失这么惨重。
每天都几乎要报销一个团的兵力。
我如果不是天天去前线视察,实在无法容忍这种损失。”
德军虽把盟军困在诺曼底海岸地带,但由于盟国空军和法国游击队的破坏,德军后勤补给线几乎陷于中断。
前线的部队缺油少弹,没有补充兵员,也不能把伤员运走。
相比之下,盟军的兵员、弹药、油料、装备,正源源不断送到诺曼底。
德军防线越来越薄,越战越强的盟军马上就会捅破这层纸,像决堤之水,淹没法兰西。
隆美尔决定当面进谏希特勒,敦请他结束西线战争。
他把自己的看法悄悄告诉了上司龙德施泰特元帅,得到了对方的支持。
两人驱车前往希特勒在希伯特斯加登的山间别墅,参加希特勒主持的会议。
6月29日下午6时,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来到会场,发现在东线立了赫赫战功的汉斯·克鲁格元帅也在场,大为不解。
希特勒先发表了一通打气的演说,然后请隆美尔发言。
隆美尔清了清嗓子,道:“元首阁下,我作为B集团军群司令,认为我有责任向您阐明西线局势。
首先谈谈我们的政治局势。
全世界联合起来对付德国,而力量平衡——”希特勒猛一拍桌子,说:“陆军元帅,请谈军事形势。”
“我的元首,历史要求我应首先谈谈我们的整个局势。”
隆美尔固执地说。
希特勒厉声打断了他:“谈你的军事形势,其他的什么也不许谈。”
隆美尔遵命,介绍了军事形势。
希特勒又开始讲他的梦想:用海军、空军封锁盟军从英国到诺曼底的交通线,在滩头消耗盟军。
同时集结部队,把盟军赶下大海,再来一个敦刻尔克。
希特勒接着把期待的目光转向隆美尔。
隆美尔道:“元首阁下,我必须坦率地说,我谈不完德国这个主题,就不离开这里。”
希特勒尖叫道:“陆军元帅,还是离开这里吧!我看这样做好些!”隆美尔起身走了,这时是1944年6月29日21时15分。
15。血战诺曼底(6)15。血战诺曼底(6)
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希特勒。
他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
7月2日,龙德施泰特元帅再次被解职,由比隆美尔年长9岁的克鲁格接任西线德军总司令。
几个月前因车祸受伤一直在家养病的克鲁格,不知西线的深浅,决心贯彻执行希特勒寸土不让的方针。
他来到隆美尔的指挥所,劈头盖脸地一顿教训,责令隆美尔不得擅自直接向希特勒请示。
两人大吵一架,越吵越凶。
克鲁格说:“到现在为止,你还没有真正指挥过比师大的部队!”隆美尔回敬道:“你也得在战场上与盟军碰头!”克鲁格自1940年以后从未与盟军交过手。
几天后,圣洛、卡昂落入盟军之手。
德军防线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7月12日晚,克鲁格元师带着一副凄惨内疚的神情来见隆美尔,早先的威风已荡然无存。
他同隆美尔的观点一致了,而此时隆美尔已同德国军队中的密谋分子建立了联系。
隆美尔准备联合克鲁格向希特勒发出最后通牒。
7月15日,他的参谋长、密谋分子斯派达尔将军给西线总司令克鲁格起草了一份形势报告,请隆美尔审阅签字。
隆美尔读罢,又加了一段:“我军在各处英勇抵抗,但这场敌众我寡的战役即将接近尾声。
在我看来,最后采取政治措施已势在必行。
作为集团军群司令,我认为我有责任说明这一点。”
接着一挥笔,签上名字。
克鲁格元帅也签了字。
7月16日中午,隆美尔的一位老部下询问局势真相。
隆美尔说:“实话全告你吧!克鲁格元帅和我已给元首送去最后通牒,讲明我们在军事上赢不了这场战争。
敦请他做出决定,考虑后果。”
“要是元首拒绝怎么办?”
“那我就敞开西线。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英国人、美国人必须先于俄国人到达柏林!”第二天,即7月17日,隆美尔来到党卫队第1装甲军司令部。
军长迪特里希是希特勒最忠实的走卒。
隆美尔故意当着他人的面问他:“您愿永远执行我的命令吗?
甚至这些命令与元首的命令相抵触的时候?”
“您是头儿,”迪特里希伸出手向隆美尔说道:“我只听从您的,不管您干什么。”
两人密谈了一阵。
隆美尔驱车回自己的指挥所。
隆美尔沉默了一阵,对副官说:“我已把迪特里希争取过来了。”
但两个小时后,2架英国飓风式战斗机突然飞临头顶。
一阵炮弹过后,车子翻进沟里,隆美尔被抛出汽车,躺在人行道上。
他头部受伤,一块头皮被弹片掀起,已不省人事。
克鲁格接过了隆美尔的职务。
3天后,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狼穴”里遭炸弹谋杀,险些丧命。
就在这时候,盟军正准备给德军致命一击,突破诺曼底海岸阵地。
盟军在一个多月的海滩争夺战中,伤亡惨重,损失了52万人,但占领了整个科汤坦半岛、圣洛和卡昂。
盟军虽未突破德军的封锁,却大大扩展了滩头阵地,更多的生力军源源登上诺曼底。
其中有巴顿的第8军、第15军、第20军等;柯林斯的第7军攻克瑟堡后已挥师南下,抵达圣洛附近。
英军在卡昂的桥头堡像磁石一般,把德军吸在卡昂周围。
德军遍体鳞伤,可还在使出吃奶的劲儿,想顶住这扇通向巴黎的大门。
盟军将领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仔细分析了战略形势,认为突破德军封锁的时机已到,决定蒙哥马利从卡昂发起攻势,占领法莱斯,砸开通往巴黎的大门;布莱德雷集中兵力在圣洛西南方突破德军防御,尔后让巴顿的第3集团军穿过突破口,直扑布列塔尼半岛根部的阿弗朗什,然后向左转动巨大的车轮,冲向南特、勒芒,进入法国腹地,迂回到诺曼底的德国B集团军群后面。
显然,巴顿不能老呆在英国而不了解在法国的战况;而离开英国时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