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艾森豪威尔急欲攻占扼守斯凯尔德河河口的岛屿,开放安特卫普港。
他知道不使用安特卫普港,盟军就无法增兵欧洲大陆,最后打败德国。
然而就在这时,他的下属、盟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英国陆军元帅贝尔纳德·蒙哥马利,送来了一份让他颇为吃惊的作战计划——“市场—花园”,建议使用盟军空降第1集团军的3个师在荷兰空降,夺取五座重要桥梁;同时英国第2集团军发动地面进攻,同空降兵会师,前出到莱茵河右岸,为第21集团军群绕过“齐格菲防线”,进击德国北部平原、占领鲁尔区、直捣纳粹老巢创造条件。
空降兵的行动代号为“市场”,最终目标是占领96英里以外横跨下莱茵河的阿纳姆桥。
英国第2集团军的作战代号为“花园”。
“蒙蒂竟要跃进96公里!”艾森豪威尔简直不相信这个大胆、富于想像力的计划会出于蒙哥马利之手。
艾森豪威尔同蒙哥马利共事已有一年半,对此人颇有了解。
17。西线大战正酣(2)17。西线大战正酣(2)
蒙哥马利身材不高,嗓音尖利,性格古怪、谨慎,不把一切都准备得滴水不漏,决不会轻举妄动。
不要指望蒙哥马利同巴顿那样敢打敢拼,敢于冒险。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打了胜仗,但应该打得更漂亮。
因为蒙哥马利不敢大胆向海岸穿插,隆美尔得以夺路而逃。
在1943年9月的意大利南部战役中,蒙哥马利谨慎过度,又放跑了德国一个装甲军。
更让艾森豪威尔不快的是20天前发生的事。
因为蒙哥马利未能按计划在阿尔让唐同布莱德雷会师,德军大约有5万人在法莱斯包围圈死里逃生。
一些英国军事评论家,如大名鼎鼎的利德尔—哈特和富勒,对蒙哥马利也颇有微词,把他称为“1942年的将军,1918年的战术”。
这样一位循规蹈矩的人怎么会提出如此冒险、如此富于想像的计划呢?
艾森豪威尔不禁把这个计划同蒙哥马利与布莱德雷、巴顿的关系联系起来。
此时,布莱德雷指挥的盟军第12集团军群正势如破竹,向德法边境疾驰;巴顿的第3集团军正风驰电掣般地杀向法国边境城市梅斯、斯特拉斯堡。
巴顿说只要有足够的汽油和弹药,他在10天内就可以拿下德国的萨尔工业区。
蒙哥马利也需要汽油和弹药,而且说他应得到优先供应。
蒙哥马利的理由看上去颇有道理:美国第12集团军群的对面有德国人苦心修建数年之久的“齐格菲防线”,之后又是宽阔、湍急的莱茵河,后面是多山、以农业为主的德国西南三邦。
因此蒙哥马利提出的战略方针是,集中兵力于自己,向北进攻,迅速占领荷兰,抢占莱茵河上的桥梁,在河的右岸建立登陆场。
这样一可以绕过“齐格菲防线”;二可以抢渡莱茵河,为进军北德平原创造条件;三可以从北迂回,占领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区。
为此,蒙哥马利不仅要求优先供应物资,还要求把盟军空降第1集团军和属于布莱德雷的美国第1集团军拨给自己,保卫其右翼。
蒙哥马利的要求自然遭到布莱德雷和巴顿的坚决反对。
他们指出:西线德军虽已溃不成军,但抵抗力日益增强;在安特卫普港不能使用的情况下,集中兵力于左翼而置右翼于不顾,贸然孤军深入,是十分危险的;主张优先供应第12集团军群。
两种战略方针截然相反,互不相让。
蒙哥马利同布莱德雷、巴顿的关系也日趋紧张,把艾森豪威尔夹在中间。
作为美国人,艾森豪威尔当然想看到美国军队战绩辉煌,希望布莱德雷和巴顿多打胜仗,特别是巴顿。
因为巴顿在美国公众中已成为传奇式的英雄。
但作为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则站得更高。
蒙哥马利的战略的确有其道理,也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已经决定的战略方针。
但在没有扫清斯凯尔德河航道前发动“市场—花园”行动合适吗?没有右翼掩护安全行吗?实施这样庞大的空降作战,必须抽调现在正在运送燃料的运输机,这样做值吗?艾森豪威尔为难了。
他主张采取“宽大正面战略”,蒙哥马利、布莱德雷和德弗斯三个集团军群齐头并进,同时以蒙哥马利为主。
但“机不可失”,趁德军无力抵抗之时向前迈出一大步,的确让人神往。
就在这时,1944年9月8日,第一批德国新式武器——V—2型导弹从荷兰海牙附近发射升空。
几分钟后落到伦敦市区。
这是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博士领导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推进的导弹。
弹长46呎,重13吨,有效载荷1吨。
1942年10月3日在波罗的海边的佩内明德基地首次发射成功。
由于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提供的情报,盟国一直关注着德国这种新式武器的研制情况,多次集中轰炸机,猛烈轰炸佩内明德试验基地,炸死许多德国技术人员,烧毁大量技术资料。
德国V—2导弹的研制工作虽受到轰炸的阻碍,但最终完成。
这种弹道导弹由于速度极快(达3500呎/秒),无法防御,对伦敦造成极大的威胁。
盟国最高领导人要求盟军尽快占领荷兰,摧毁那里的V—2导弹基地。
艾森豪威尔将军终于同意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战役计划,下达发起荷兰战役的命令。
规定: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与英国第2集团军配合,夺占威廉敏娜运河、南威廉斯运河、马斯河、马斯—瓦尔运河、瓦尔河和下莱茵河上的6座桥梁,保证英国第2集团军主力前出至莱茵河右岸,为迁回“齐格菲防线”、包围鲁尔和进击北德平原创造条件;第21集团军群所属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将占领奥斯坦德、加莱、敦刻尔克和扼守斯凯尔德河口的南贝弗兰岛、瓦尔赫伦岛,打通斯凯尔德河航道。
受命夺占这6座桥梁的是美国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
美国这两个空降师曾转战西西里、意大利和诺曼底,屡建奇功。
英国第1空降师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作战,由于着陆点选择不当而损失惨重。
在诺曼底战役中,这个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师——英国第6空降师,勇当盟军前锋,与美国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一道,在法国海滩与德军浴血厮杀,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却在英格兰待命。
17。西线大战正酣(3)17。西线大战正酣(3)
全师上下,热血沸腾,抱怨上司没有给自己立功的机会。
师长厄克特将军更是满腹怨气。
向上司、英国空降军军长布朗宁中将抱怨说:“全师官兵求战心切,其迫切程度是没当过师长的人体会不到的。”
这次参战的机会终于来了,厄克特将军坚决要求承担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占领并坚守96公里以外阿纳姆下莱茵河大桥。
艾森豪威尔将军满足了厄克特的要求,并下令美国第101空降师在艾恩德霍芬以北空降,占取威廉敏娜运河和南威廉斯运河上的桥梁;美国第82空降师在格雷夫地区空降,占领马斯河、马斯—瓦尔运河、瓦尔河的三座桥梁;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负责夺取并扼守阿纳姆下莱茵河大桥。
2个美国空降师师长分别是泰勒和加文,都是伞兵出身、空降作战经验丰富的战将,都主张着陆场应是所要夺占目标的本身。
加文将军说:“在目标上着陆所受的损失要比占领目标所受的损失小得多。”
但厄克特将军则持不同的观点。
这位42岁的将军在北非、西西里和意大利作战英勇,战功卓著,却没有空降兵作战经验,甚至没有跳过伞,没有乘滑翔机着过陆,而且还晕机。
当9个月前被任命为第1空降师师长时,他自己都感到奇怪。
在第一次作战会议上,厄克特将军就意识到自己的任务有多么艰巨了。
第一个问题是运输机不足。
有限的运输机须优先满足美国人的需要,厄克特的师得用三天、分三批空降。
厄克特想争取到更多的运输机,但转念一想,如果美国人无法完成任务,自己就是占领了阿纳姆大桥也毫无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阿纳姆大桥附近没有可供大批滑翔机降落的开阔地;德军在大桥附近部署了大量的高射炮,火力极猛。
厄克特将军思前想后,选择了下莱茵河北岸的欧斯特贝克为着陆场。
欧斯特贝克地势平坦、开阔,是滑翔机理想的降落地;背靠河,南边有数个高地,形成天然屏障。
但距大桥有9公里,道路都得穿过阿纳姆市区。
厄克特将军这一决断的主要依据,是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情报部和盟军第2l集团军群司令部提供的情报。
情报部门说:在艾恩德霍芬至阿纳姆一线,德军仅有6个步兵营、25门火炮和20辆坦克。
在阿纳姆,德军的兵力不超过一个高炮旅。
厄克特因此认为,欧斯特贝克虽距大桥遥远,但他一天空降的一个半空降旅足以击败德军一个高炮旅。
然而厄克特将军却不知,盟军情报部门大大低估了德军在整个空降地域,特别是阿纳姆地区的兵力。
德国党卫队第2装甲军就驻扎在阿纳姆市区以北稍远的原荷兰军队兵营和附近的村庄里。
这个装甲军下辖第9、第10装甲师,是盟军的老对手。
一个多月前同盟军在诺曼底厮杀了一个月,后来侥幸从法莱斯包围圈逃走。
正在阿纳姆休整、补充人员和装备。
这个军虽然在诺曼底遭到重创,仅剩8000人,但建制完整,相当部分的坦克和装甲车、自行火炮处于良好状态。
盟军的空中侦察没有发现这个躲在树丛中的军。
荷兰的抵抗战士发现了它,在9月15日把这个情报发到伦敦。
但厄克特收到这份情报时已是9月20日,一切都晚了。
1944年9月17日星期天。
天气像气象部门预报的一样,适于空降:天空晴朗、风力不大、能见度高。
上午8时,所有英格兰东南部的机场繁忙起来:1550架美制C—47运输机和英制斯特灵式运输机、1240架战斗机、1113架轰炸机和500架滑翔机整装待发。
全副武装的盟军伞兵开始登机。
10时,天空中最后一点浮云飘散了,所有机场的飞机发动机齐声共吼、震耳欲聋。
一架架飞机飞向天空,在英格兰上空组成庞大的编队,绵延上百公里,在战斗机的密集护卫下,分南北2个航线,向荷兰飞去。
美国第101空降师飞南线,美国第82空降师和英国第1空降师走北线。
在荷兰上空,82师和英军分散,向各自的目标飞去。
天空中都是盟军飞机,有几架德军战斗机想靠近盟军运输机群,但都被击落。
德军的高射炮弹在空中炸开朵朵烟花,但只有几架盟军飞机被击伤。
此时,英国第2集团军所属的英国第30军军长霍罗克斯中将正坐在斯凯尔德—马斯河河畔一座工厂厂房的屋顶上,举目向北眺望。
霍罗克斯性格时静时动,是英国陆军的一员战将。
他深受蒙哥马利的赏识,承担了“花园”行动的重任,要指挥第30军迅速向北进攻,杀到阿纳姆,与伞兵们会师。
一阵隆隆的飞机声从身后传来,不久庞大的运输机群从头顶飞过。
霍罗克斯立刻下令开始炮击。
一阵猛烈的炮击过后,第30军的先锋——爱尔兰禁卫军的坦克开始向北冲去。
就在霍罗克斯下令发动地面进攻的时候,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瓦尔特·莫德尔元帅正在他的司令部所在地塔法尔伯格饭店喝开胃酒,准备用午餐。
17。西线大战正酣(4)17。西线大战正酣(4)
这家饭店就在英国人的着陆场——欧斯特贝克旁边。
莫德尔身材不高,戴着一副夹鼻眼镜,一派学者模样,但却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德国军界的后起之秀。
他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在东线作战多年,多次成功地堵塞了被苏军突破的防线,获得“东线消防队长”的美称。
隆隆的飞机声使莫德尔元帅不禁向窗外望去。
只见满天的降落伞正徐徐下降;一架架滑翔机正在降落。
莫德尔扔下酒杯,立刻下令司令部撤退。
整个饭店一片忙乱,几分钟后一个个车队就驶离饭店,莫德尔坐在第一辆车里。
英国人一点也没有发现。
在阿纳姆以南一点的地方,德国第1伞兵集团军司令库尔特·施图登特大将也在仰望着满天的飞机和降落伞,不禁露出羡慕之情。
他就是当年巧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