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计划,却都没有把雷马根桥作为目标,原因是这个桥没有军事价值。
大桥以西的路状不好,桥东是一个高达180米的峭壁挡道,尔后是长达18公里的山路,易守难攻,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
但该地区的德军守将、德国第15集团军司令扎根却忧心忡仲。
自布莱德雷发动攻势以来,他守住了防线,挡住了正面美国第5军对齐格菲防线的进攻,但他的右邻、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却节节败退,两军之间出现100公里宽的缺口。
连日来,扎根将军总梦见美国军队从缺口冲到自己的后方,占领了雷马根桥。
他想从齐格菲防线抽调兵力,向波恩方向进攻,同第5装甲集团军重建联系,但遭到上司莫德尔元帅的拒绝。
扎根将军的担心是正确的。
美国第3军冲到莱茵河西岸后,见大桥全被炸毁,就调头南下,在3月6日中午,穿过缺口,直向雷马根冲来,准备同巴顿会合,围歼扎根。
美军第9装甲师就是先锋。
第9装甲师一路南下,未遇抵抗。
扎根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退。
一辆辆炮车拖着大炮开始穿过雷马根桥撤往东岸。
但太晚了。
3月7日清晨,第9装甲师已经到了离雷马根不远的地方。
美国人并不知道雷马根大桥是否已被炸毁。
上午10时30分,一架美军轻型侦察机飞临雷马根。
飞行员惊奇地发现,一座大桥巍然屹立在莱茵河上。
消息传来,第9装甲师师长伦纳德立刻下令最前面的B团全速向雷马根前进,去碰运气。
守桥的德军只有36人,指挥官是布拉特格上尉。
这位上尉接到命令在下午4时炸桥。
早上来了一位名叫舍勒的少校,监督炸桥。
舍勒警告上尉,谁若提前炸桥他就枪毙谁。
下午3时15分,霍格率B团先锋到达距雷马根仅5公里的地方,接着有情报说德国人可能在45分钟后炸桥。
霍格立刻下令坦克向大桥四周开火,并发射烟幕弹。
十几分钟后,守桥的德军看到美军已冲到大桥附近。
舍勒少校下令炸桥。
一位士兵按下电钮,引爆60个安装好的炸药包,却没有听到动静,原来电缆被美军炮弹炸断了。
一位名叫福斯特的中士自告奋勇,冒着美军的机枪扫射,点燃了300公斤重的备用炸药。
3时35分,随着一声巨响,桥架随着硝烟飞上了天。
舍勒少校和布拉特格上尉松了口气,对岸的美国人则垂头丧气。
可硝烟散去,德国人和美国人都惊呆了:大桥还在!不知何故,300公斤的炸药虽对大桥造成破坏,但没有炸断。
美国人清醒过来,毫不犹豫地冲过大桥,占领了桥头堡。
舍勒少校见状溜了。
布拉特格想组织反击,但见美军炮弹凶猛,又犹豫了,就召集起部下,说道:“舍勒少校丢下我们不管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无法长时间抵抗。
元首最近有令,无论是谁,只要他愿意继续战斗,就有权指挥。
你们当中有谁想打下去?
谁愿意,谁就是这儿的指挥官了。”
没有人回答。
伦纳德师长见美军已控制了大桥,立刻报告上级,并下令全师全速向雷马根开进。
美军工兵拚命抢修被损坏的大桥,4个小时后就让坦克驶到了东岸。
此时,布莱德雷正在设在那慕尔的司令部里,同老朋友、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部作战部长布尔少将讨论从第12集团军群调兵给德弗斯的问题。
布莱德雷在下午已经接到霍奇斯将军打来的电话:“布莱德雷,我们攻下一座桥。”
“什么?
你说是莱茵河上的桥?”“我们占领了雷马根大桥。”
布莱德雷欣喜若狂。
道:“真是好样的。
你是否全力增援雷马根?”“是的。
我所有能派出的部队都正在开往雷马根,我正着手修建浮桥。”
布尔少将一来到布莱德雷的司令部就听到这个消息。
18。从雅尔塔到齐格菲防线(10)18。从雅尔塔到齐格菲防线(10)
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布莱德雷只字不提大桥的事?
晚饭后,二人来到布莱德雷的办公室,在一幅作战地图前坐下。
布莱德雷指着地图上雷马根东南方83公里的法兰克福和东北方100公里以外的卡塞尔,谈起自己的计划。
布莱德雷承认自己耍了个滑头。
他知道英国人坚决反对两路出击,也知道艾森豪威尔同英国人的马耳他协议,准备把霍奇斯调给蒙哥马利。
现在喜从天降,自己抢在蒙哥马利之前过河了。
如果用霍奇斯的兵力坚守并扩大雷马根阵地,不仅可以不让最高统帅把霍奇斯调走,还可以把自己变为进击德国心脏的主力,至少也能同蒙哥马利并驾齐驱。
布尔少将瞪着眼睛,像听到了异端邪说。
等布莱德雷说完,布尔道:“这完完全全是毛头小伙儿的幻想。
我们不能改变总的战略计划。”
他接着嘲笑道:“在雷马根,你不能去任何地方。
你是占了一座桥,可惜在错误的地点,同整个作战计划不符。
艾森豪威尔的心是在你的战区,但他的战略重点在北面。”
布莱德雷呆住了,半晌才反问道:“你到底要我干什么,是后撤,还是把桥炸掉?”
布尔没有直接回答,冷冷地说:“您可以整夜和我讲这件事,可没什么用处。
我不能允许您抽调4—5个师到莱茵河对岸去。”
布莱德雷惊呆了。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老朋友会放过这天赐良机,把荣誉拱手让给蒙哥马利。
他要直接找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
19。百万盟军:前进!(1)19。百万盟军:前进!(1)
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哈罗德·布尔少将嘲笑布莱德雷将军的设想时,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正在法国东部的兰斯,同副官布彻海军中校、副参谋长摩根中将、美国第18空降军军长李奇微、第82空降师师长加文、第101空降师师长泰勒共进晚餐。
快要吃完第一道菜时,布莱德雷将军的电话来了。
艾森豪威尔听说美军夺取了雷马根大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禁叫了起来:“你在那里有多少部队可以渡过莱茵河?”
“有4个师。
我打电话给您就是要说:动用这4个师将不会妨碍您的战略计划。”
布莱德雷没有说自己的真正想法。
“好吧!布莱德雷,我们在科隆有受阻的部队。
你可以用这些师。
你去干吧!至少要用5个师,以确保胜利。”
“我正想这么干,”布莱德雷心花怒放,说道,“但在这儿,有人在考虑这样做会妨碍您的计划。”
布莱德雷在指布尔少将。
“让那些制定作战计划的见鬼去吧!干吧!布莱德雷。
我要给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守住桥头堡。
虽然对岸的地形不理想,但也相当不错了。”
渡过莱茵河的美军迅速占领了那座俯视大桥、高达180米的峭壁,架起高射炮,准备击退来袭的德国飞机。
后续美军源源不断地开过大桥,慢慢地在扩大桥头堡。
美军的坦克,其中有新式M—26型“潘兴”式坦克,也开到对岸。
自“7·20”事件以来,还没有任何事像丢失雷马根大桥这样让希特勒暴跳如雷。
希特勒认为这是那些“蓝色贵族”(即普鲁士军人)对自己的第二次背叛。
他立刻撤了老元帅龙德施泰特的职,让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从意大利赶来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
他接着命令莫德尔元帅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大桥。
希特勒还不放心,又把心腹斯科尔兹内找来,让他再想办法。
莫德尔元帅不敢怠慢,立刻组织反击。
第二天,10架德国飞机企图轰炸大桥,但被美军高射炮赶跑。
德军的坦克也被美军击退。
但一发德国炮弹却击中了一辆刚刚上桥的美军军火卡车。
随着一声巨响,大桥晃动起来。
大桥没有断,但严重受损。
希特勒见美军仍牢牢控制着大桥,桥头堡一天天地在扩大,接近了通往法兰克福的高速公路,竟发疯命令用V一2导弹和540毫米口径的巨炮轰击大桥。
12枚导弹飞向大桥,但都落到离大桥很远的地方。
只有一枚落到离大桥300米的一幢房子上,炸死三名美国人。
那门540毫米口径的巨炮名为“卡尔”,是个重达132吨的庞然大物,可发射2吨重的炮弹。
“卡尔”大炮发射了几枚炮弹就坏了,炮弹也没有命中。
斯科尔兹内派出蛙人企图炸桥,但蛙人不是被击毙就是做了俘虏。
德军所有摧毁大桥的努力都失败了,不过两次爆炸已给大桥造成致命伤。
3月17日下午3时,美国工兵正在桥上焊接几乎断成两半的桥拱钢板,大桥突然断裂,落入河中,28名美国工兵当场身亡。
为美军立下汗马功劳的雷马根鲁登道夫大桥,终于被滚滚的莱茵河水吞没了。
但4个师的美军已经到达莱茵河彼岸,7座浮桥也横在莱茵河上。
美军的雷马根桥头堡已成为指向德国心脏的利剑。
布莱德雷没有立刻从桥头堡出击。
他在等待最佳时机。
布莱德雷南面的盟军第6集团军群在齐格菲防线遇到麻烦。
盟军屡攻不克,寸步难行。
为从侧后迂回齐格菲防线,巴顿指挥的美国第3集团军沿摩泽尔河河谷向科布伦茨方向发动进攻。
巴顿所到之处,德军望风而逃,很快便到达科布伦茨。
之后锋芒一转,顺着莱茵河左岸,南下冲向美因茨,杀到德国G集团军群背后,把这个德国集团军群挤在美国军队之间。
德军夺路而逃,盟军第6集团军群乘胜跃进至莱茵河畔。
巴顿的这一击,不仅使齐格菲防线南段土崩瓦解,为布莱德雷提供了右翼掩护,还使德军阵脚大乱,为偷渡莱茵河创造了条件。
布莱德雷就指望巴顿早日渡河,再次保护第12集团军群的右翼。
布莱德雷还在等待蒙哥马利从韦塞尔渡河。
蒙哥马利在2月底杀到莱茵河后,就拿出当年组织阿拉曼战役的劲头,屯积物资,调兵遣将,周密组织,准备以登普西将军指挥的英国第2集团军和辛普森将军指挥的美国第9集团军分别从韦塞尔北南两侧强渡莱茵河。
为了保证渡河成功,蒙哥马利还要使用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的2个师(英国第6空降师和美国第17空降师)在韦塞尔附近空降。
由于布莱德雷已经渡河,艾森豪威尔将军就改变了原来的战略方针,决定蒙哥马利渡河后,其英国第2集团军向东北奥斯纳布吕克、不来梅、汉堡方向推进;美国第9集团军则沿利珀河两岸向利普施塔特、帕德伯恩方向推进。
与此同时,布莱德雷的美国第1集团军从雷马根桥头堡出击,经马尔堡向帕德伯恩、利普施塔特方向进攻,并与第9集团军会师于这一地区,将德军B集团军群大部和H集团军群一部合围在鲁尔地区,尔后分割歼灭。
19。百万盟军:前进!(2)19。百万盟军:前进!(2)
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美茵茨和沃尔姆斯之间的奥彭海姆渡过莱茵河,尔后向卡塞尔、富尔达方向推进,掩护美国第1集团军的右翼。
蒙哥马利的渡河日定在3月24日凌晨。
德国人早就料到蒙哥马利会在韦塞尔强渡莱茵河。
自从蒙哥马利到达莱茵河,就天天发烟幕弹,弄得莱茵河两岸雾气腾腾。
德国人虽看不见盟军在干什么,可猜也能猜出来。
但没有一个德国人料到巴顿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莱茵河东岸。
巴顿是蒙哥马利的老冤家,当年在西西里就关系不好。
后来在诺曼底,特别是蒙哥马利同艾森豪威尔之间出现战略分歧后,巴顿更是厌恶这位身材矮小、嗓音尖锐的英国人,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功利主义者。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只有巴顿一个。
布莱雷德也一样。
自从阿登战役爆发后,布莱德雷对蒙哥马利的厌恶之情有增无减,一个月来的两件事几乎使这种情绪到了无法克制的程度。
两件事都涉及到谁先过莱茵河的荣誉问题。
第一件事是蒙哥马利在2月下旬不让辛普森过河。
当时辛普森过河简直是易如反掌,而蒙哥马利却横加制止。
这件事使所有的美国人都极其不快,但出于战术上的谨慎考虑还多少能说得过去。
第二件事就不是了。
蒙哥马利在原先的渡河计划中把美军排除在外,只让一个军(2个师)编入英国第2集团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