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这件事使所有的美国人都极其不快,但出于战术上的谨慎考虑还多少能说得过去。
第二件事就不是了。
蒙哥马利在原先的渡河计划中把美军排除在外,只让一个军(2个师)编入英国第2集团军,而其他的2个军共9个师则留做预备队。
布莱德雷听到这种安排,肺都要气炸了。
辛普森和美国第9集团军的官兵则目瞪口呆,连英国第2集团军司令登普西将军也看不下去,劝说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这才作罢。
但做了一点小手脚,只给了辛普森三座浮桥。
布莱德雷从这些事上得出一个结论:蒙哥马利一心一意要把第一个强渡莱茵河的殊荣放在自己的头上,而根本不考虑为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占盟军总兵力3/4之强的美国军队的荣誉。
布莱德雷要同蒙哥马利较劲,让巴顿先过河,早早就把蒙哥马利的过河日期告诉了巴顿。
巴顿像疯了一样拚命向奥彭海姆狂奔。
他把坦克和装甲车编在一起,让步兵搭乘坦克,一路如入无人之境。
他不仅要同蒙哥马利争高低,还相信快速推进能让德国人惊慌失措,是减少伤亡的最佳办法。
3月20日中午,距蒙哥马利渡河还有72小时。
巴顿来到集团军先锋第12军军部,叫来军长埃迪少将,嚷道:“我要你明天在奥彭海姆过河!”奥彭海姆此时距美因兹还有25公里,让一个军在24小时内行军25公里,还要渡河,简直不可能!埃迪说道:“我只请您再给我一天的时间。”
“不行!”巴顿狠狠挥了下手臂,吼道。
埃迪身材高大,挑战般地盯着巴顿,没有说话。
巴顿也怒视着埃迪。
对峙了一会儿,巴顿冲了出去。
巴顿一走,埃迪叫来前锋第5师师长欧文少将,说:“必须渡河了,乔治老是心事重重,发脾气。”
在以后的36小时里,埃迪的第12军官兵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终于在22日天黑前赶到奥彭海姆。
晚上10时,第一批美军悄悄地乘冲锋艇,一炮未放就到达对岸。
对岸德军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根本无力组织抵抗。
到天亮时,6个营的美军渡过莱茵河,只伤亡了28人。
巴顿兴高采烈,给布莱德雷打电话:“布莱德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已过河了。”
这是巴顿的参谋长的主意,要等到蒙哥马利就要宣布渡河时再宣布。
“天哪!你是说渡过莱茵河了吗?”
布莱德雷抑制着感情道。
“当然是。
昨晚我的一个师悄悄渡过去了,附近的德国佬很少,还蒙在鼓里,所以不要公开宣扬。”
第二天,美军10个师抵达奥彭海姆,2个师通过浮桥到达彼岸。
晚上10时左右,布莱德雷又接到巴顿的电话:“布莱德雷,”巴顿在电话那头扯着嗓子高叫,“务必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渡过莱茵河。
我要让全世界知道,第3集团军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布莱德雷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立刻举行记者招待会,先介绍了雷马根之战,最后宣布巴顿在奥彭海姆渡过莱茵河的特大新闻。
布莱德雷特别强调指出,美军在没有空军和空降兵的支援下,可以在任何地点顺利渡过莱茵河。
布莱德雷是冲着蒙哥马利说的。
德军西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出身空军,但陆战战绩辉煌。
自1943年7月以来,一直在意大利同盟军作战,曾长期使盟军寸步难行,深得希特勒赏识。
雷马根大桥失守后他被调任西线总司令。
他上任后就紧盯着雷马根和韦塞尔,知道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很快就要出击,合围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巴顿会在奥彭海姆渡河。
他知道形势严重了:不仅B集团军群处境险恶,南边的G集团军,也由于巴顿渡河,已成为夹在巴顿和帕奇的美国第7集团军之间的瓮中之鳖。
19。百万盟军:前进!(3)19。百万盟军:前进!(3)
德军的整个西线防御体系马上就要崩溃了。
凯塞林想抢在蒙哥马利动手之前把巴顿赶到莱茵河西岸。
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动手,蒙哥马利的铁锤就砸了下来。
3月23日黄昏,几千门盟军大炮向韦塞尔周围的德军阵地一齐开火。
丘吉尔、艾森豪威尔、布鲁克都赶来观战。
晚上10时,英国第2集团军的突击队员,头戴绿色贝雷帽,登上水牛式两栖装甲输送车,向莱茵河对岸冲击。
几分钟后,装甲输送车又返回运第二批突击队员。
驾驶员说:“对岸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热。”
晚上10时30分,201架英国轰炸机向韦塞尔投下1000吨炸弹,把城市夷为平地。
这时,巴顿正兴高采烈地给布莱德雷打电话。
24日1时,美国第9集团军的2000门重炮发出怒吼。
一小时后,第一批美国突击队员踏上莱茵河东岸,几乎未遇抵抗。
24小时后,美国第2集团军共死亡42人,450人受伤,7人失踪。
24日10时,14万盟军空降兵开始在韦塞尔美军向德军进攻,炮声震耳。
以东几公里的地方空降。
当天就与地面部队会合,在东岸建立了纵深近10公里的桥头堡。
盟军工程兵迅速在莱茵河上架设起浮桥,一队队坦克、大炮、步兵、卡车,源源不断地开到东岸。
丘吉尔站在河边属于美军地段的高地,喜气洋洋地对艾森豪威尔说:“我亲爱的将军,德国元凶已被我们逮着啦,快完蛋啦。”
说罢就要过河,遭到艾森豪威尔的坚决拒绝。
艾森豪威尔一走,丘吉尔就像孩子般地对蒙哥马利说:“既然艾森豪威尔将军走了,我现在是指挥官,咱们过河吧!”说完就叫住一艘美国登陆艇,在辛普森和蒙哥马利的陪同下到对岸。
德军零星炮弹还时不时地落在周围,辛普森的心简直要跳出来了。
丘吉尔毫不畏惧,兴致不减,又跑到被炸坏的韦塞尔大桥下,爬上桥梁。
这时德军两发迫击炮弹打来,接着越打越近,好像德国人已发现丘吉尔在这儿似的。
辛普森再也忍不住了,上前说道:“首相先生,敌人的炮兵就在前面。
他们轰击了大桥的西岸,现在又轰击您身后的公路了。
我无权允许您再呆在这儿了,要求您赶快离开。”
一旁的布鲁克元帅见丘吉尔的表情像是小男孩看到别人在毁坏他用砂子堆成的城堡。
丘吉尔抓住一根小钢梁,极不满意地看了辛普森一眼,然后依依不舍地回到船上。
布鲁克想起丘吉尔曾说过的一句话:“有一种死法,那就是当你热血沸腾、什么也感觉不到的时候,投入到战斗中去。”
丘吉尔过河的时候,巴顿也在过河。
他走到浮桥上,说:“该歇会儿了。”
说完,解开裤子,对着河水撒了泡尿。
蒙哥马利渡河后,布莱德雷在3月25日下令霍奇斯向帕特伯恩方向进攻。
在美军强大火力的掩护下,霍奇斯的部队向马尔堡方向发起进攻。
德军拚死抵抗,但架不住美军的猛攻,抵抗力逐渐削弱。
美军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在3月28日到达马尔堡,之后北上,往帕特伯恩杀去,一天竟前进了140公里。
在北面,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在3月31日全部渡过莱茵河,顺着利珀河向东南冲去。
两路美军如两支大铁钳,于4月1日16时在利普施塔特合拢,把30多万德军和莫德尔元帅挤在中间。
巨钳外面的英国第2集团军和美国第3集团军飞速向东推进,分别直奔易北河和卡塞尔、纽伦堡。
4月4日,事前约定,美国第9集团军划归布莱德雷指挥。
被围在鲁尔地区的莫德尔元帅,从美军占领雷马根起,就希望希特勒能看清形势,允许他后撤。
这位军事天才知道大难马上就要降在自己的B集团军群头上,但他却不敢向希特勒请求撤退,只向凯塞林提出自己的想法。
凯塞林也不敢违背希特勒寸步不得后退的命令而放弃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
就在这时,莫德尔收到希特勒直接下达的命令,指定某几个师去夺回雷马根大桥。
可那几个师根本没有战斗力,莫德尔气得直骂:“那几个师武器都丢了,根本不行,战斗力还不如一个连!老是这样,大本营根本想像不到实际情况是怎样……
当然,吃了败仗就归罪于我。”
现在莫德尔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自己陷入重围。
莫德尔在包围圈合拢之前,即3月29日,打电报给凯塞林说想守住莱茵河是“荒唐的,无效的”,必须采取行动阻止美军合围。
面对支离破碎、土崩瓦解的西线,凯塞林只得硬着头皮同意。
3月30日夜,德军向帕特伯恩发动反击,同美国第1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第3装甲师的一个先遣队展开激战。
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和火力优于美国的M—4“谢尔曼”式坦克,把美国坦克一个个打得起火燃烧。
美国第3装甲师师长罗斯少将正好在这个先遣队里,不幸阵亡。
19。百万盟军:前进!(4)19。百万盟军:前进!(4)
德国人虽打死一名美国师长,但未能阻止美军合拢。
美军后续部队源源而至,战斗轰炸机也飞临战场上空,打得德军落荒而逃。
德国B集团军群突围的企图失败了。
凯塞林回到他在图林根的司令部,看着地图上一支支盟军推进的箭头,意识到德军西线已不复存在: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南边的G集团军群都已成为瓮中之鳖,盟军通往柏林的道路已畅通无阻。
他知道大势已去。
这时参谋长送来大本营的一份命令,命令莫德尔把鲁尔作为要塞来据守,不得撤离。
凯塞林几乎要跳起来了:难道上面不知道鲁尔地区的粮食只够3星期吗?
美军连3星期也不等。
美国第1、第9集团军一合拢,就于4月6日向哈根方向发动突击,在14日将鲁尔分割为二。
包围圈内的德军已无斗志。
莫德尔的参谋长劝说莫德尔投降。
这位德军后起之秀用一种参谋长听不清的声音说:“我有责任拯救我的部队。”
这时一名美国军使打着白旗来到司令部,送来敦降书,上面写着:“为了战士的荣誉,为了德国军官的荣誉,为了对你国家的爱,为了贵国的未来,放下武器吧!你挽救下来的这些德国人将会为贵国人民重新得到社会地位而作出贡献,你保留下来的德国城市将对贵国人民的繁荣具有极大的意义。”
莫德尔读罢,让人告诉军使:我受到效忠希特勒誓言的约束。
若投降,名誉将被玷污。
莫德尔拒绝了降书,但不想让部下毫无意义地死,让工业区被摧毁。
他做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决定:下令解散B集团军群。
命令下达后,他对参谋长说:“作为败将,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参谋长没有回答,莫德尔自己回答了:“过去败将都是服毒自杀。”
莫德尔开着他的“奔驰”牌大型指挥车走了。
据说在一片密林中服毒自杀。
但没有人发现他的尸体,也不见其踪影,只找到那辆汽车。
第二天,鲁尔区的战斗全部停止了,315万名德军官兵成为美军俘虏。
这是美军历史和盟军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也是盟军在欧洲的最后一战,俘虏人数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突尼斯战役。
在30多万德军被围的时候,百万苏联红军打响了柏林战役的炮声。
东方的炮声越来越近。
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这些罪恶累累的纳粹元凶,都躲在希特勒总理府下面的地下隐蔽部里,各自心怀鬼胎,忐忑不安。
希特勒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威风凛凛的劲头,成了一个没有自控能力、唠唠叨叨的糟老头。
希特勒把无名火撒到女秘书身上,冲她们发火道:“我没有可以信赖的人了。
他们都背叛了我……
假如我出了什么事,德国就没有领袖了。
我没有继承者。
赫斯疯了,戈林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希姆莱不会得到党的赞同,而且他根本不讲艺术……
你们去想吧,谁能是我的继承者。”
希特勒不相信失败,成天唠叨着他的往事,那些靠自己的毅力、干劲和狂热所克服的困难。
他成天这样唠叨着,以致别人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希特勒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普鲁士奠基人腓特烈大帝的油画,希特勒又把自己比做七年战争时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已山穷水尽,可普鲁士的对手、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