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波茨坦公告》于1945年7月26日晚9时20分发表。
《波茨坦公告》说:“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彼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而使日本帝国陷于毁灭边沿之军人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还说:“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这份公告最后义正词严地警告日本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之诚意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
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波茨坦公告》,实际上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日本法西斯发出的一份敦促投降书,对于日暮途穷的日本法西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发表之后,美国的宣传机构立即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对日本广播,并散发了几百万份传单,使日本人民知道公告的内容。
26。最后的冲刺(1)26。最后的冲刺(1)
日本政府获悉《波茨坦公告》之后,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于1944年8月设立,由首相、外相、陆相、海相、陆军总参谋长和海军军令部长6人组成,又称“六巨头”会议,实为核心内阁。
它决定战争指导的根本方针。
决定暂时观望,等判明苏联的态度后再说。
但陆、海军头头们逼迫首相表态,反对《波茨坦公告》。
7月28日铃木贯太郎发表谈话说:“不予理睬,只有完成战争。”
其实,铃木这话是言不由衷,自欺欺人的,因为日本这时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无力再进行长期战争了。
自盟军占领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硫黄岛和冲绳之后,日本与南方占领地的海上交通已被截断,无法再得到东南亚的丰富资源,尤其是战略物资石油、橡胶和锡等。
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的战略,即用战争去掠夺资源来维持和扩大战争。
现在南方资源已无法得到,所以也就难为无米之炊了。
其次,美国潜艇战的威力越来越显著,使日本商船损失惨重。
据战后美国统计,美潜艇击沉500吨以上的商船1100多艘,其总注册吨位为532万多吨。
这就严重地削弱了日本的海上运输能力,使资源贫乏的日本战时经济陷入危机。
再次,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既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使其军工生产每况愈下,又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影响,使广大日本人民畏战、厌战、反战。
3月至5月间,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的美国第20航空队,在李梅将军的指挥下,每次出动B—29轰炸机几百架,对名古屋、东京、横滨、大阪、神户进行轰炸,投下烧夷弹,把这些城市变成一片火海。
5月25日,美空军一次就出动502架“超级空中堡垒”轰炸东京的心脏,投下3262吨烧夷弹,使东京顿时变成一座大火炉。
在美军轰炸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时,上述主要城市中,有100多万平方英里面积被炸成废墟,200多万座建筑物——约占全部建筑物的1/3——被削成平地,至少有1300万人无家可归。
由于战略物资来源的中断和美国空军的轰炸,日本工业生产迅猛下降。
据统计,如果以1937年为100,1944年生产总指数达到144,而1945年则猛降到57,即为“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的一半多一点。
造船业1944年生产158万多吨舰船,而1945年降为49万吨,远远弥补不上日本舰船的损失。
飞机制造业1944年生产28万多架飞机(多为“零式”战斗机),到1945年猛降为11万架。
与工业危机俱来的是农业和粮食危机,广大人民的口粮难以为继。
1944年末到1945年春夏,日本政府每天只配给11至60岁的男女330克(折合中国6两6钱)大米,对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每天也只给390克。
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政府制定计划把橡子制成食物,“号召全体国民同心协力”,特别是小学生等收集了500万石橡子。
其他生活必需品也非常匮乏,因而黑市猖獗,人民怨声载道。
广大群众纷纷用匿名信和匿名传单来表示不满情绪。
日本内务省警保局承认,人民反战厌战情绪已发展到“诅咒和怨恨天皇”的地步。
日本法西斯的内外交困,不能不引起统治集团的担忧。
铃木内阁上台(4月7日)后不久,就指示内阁书记官迫水久常秘密地对日本资源进行调查,看看日本是否能继续进行战争。
为此还设了一个特别调查局。
调查结果表明,局势比人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
日本各行各业,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都受到基本原料不足的影响。
钢铁的月产量已不足10万吨,比官方估计的少2/3。
由于铝和铝矾土的不足,飞机产量也降到原指标的1/3。
煤的缺乏使军火生产削减50%。
由于缺乏燃料和装卸货物的人力,整个运输系统已处于瘫痪状态。
迫水的报告预言,用不了几个星期,各城市间就不会再有铁路交通,钢铁生产和船舶的建造将会停止,化学工业也会崩溃。
这份报告的含义是无可辩驳的。
迫水的调查报告呈送到核心内阁。
5月12日,“六巨头”举行会议。
海相米内光政提议请俄国出面调停,结束战争。
外相东乡茂德认为俄国不会帮助日本。
但陆军总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认为,苏联的力量和威望使它可能成为最好的中间人。
陆相阿南惟几支持梅津的意见。
东乡指责他们对俄国不够了解。
他说;“日本问题必然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过,所以,现在要把苏联拉到我们一边来,很可能没有希望。
从俄国过去的作为来看,我认为,要使它不参战恐怕都难办到。
我看,最好还是与美国直接进行停火谈判。”
首相铃木素以喜怒不形于色,玩“腹功”著称。
他看到陆、海军都主张请苏联调停,也就支持军人。
东乡只好服从多数,他同意草拟一个备忘录。
5月14日,东乡把草案提交给“六巨头”,内称:“应该向俄国讲清楚,它是靠了日本才战胜德国的,因为我们保持了中立;帮助日本保持其国际地位将对苏联有利。
26。最后的冲刺(2)26。最后的冲刺(2)
因为在将来,美国可能变成苏联的敌人。”
接着,备忘录警告说,战胜了德国的俄国提出的价钱可能“比我们想像的高得多”,日本要准备放弃旅顺、大连、南满铁路和千岛群岛北半部。
“六巨头”一致批准这个草案,并指示东乡开始交涉。
东乡认为,对苏联谈判的最佳人选,非广田弘毅莫属了。
广田曾任首相、外相,政治地位很高,又当过驻苏大使,与苏联外交界人士有过许多交往。
奉东乡之命,广田决定去箱根地区的疗养胜地强罗,拜访苏联驻日大使雅可夫·马立克。
6月3、4日,广田两次会晤马立克,向他保证,日本人民真诚希望与苏联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希望找到与苏联长期合作的途径。
广田还说,他所说的话“不但反映了帝国政府的态度,也反映了国民的态度”。
马立克表示,他要考虑几天,然后才能答复。
广田深受鼓舞,他报告东乡说:“会谈气氛友好,俄国方面的反应令人满意。
这次交谈看来有希望。”
然而,这种希望很快就变成失望。
因为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明显地分为和、战两派。
天皇裕仁、内大臣木户幸一、外相东乡、首相铃木、海相米内等从客观实际出发,能现实地看到日本山穷水尽的处境,认为继续进行战争只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因而主张议和停战。
在这方面,上述4大臣的秘书们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些年轻人组成一个特别小组,经常一起会商,把秘密情报送给他们的长官,使其逐渐成为主和派。
但另一方面,海、陆军中的死硬分子则主张战斗到底。
在他们的影响下,6月6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又通过了“今后应实行的战争指导基本大纲”,其主要方针是:“以誓死尽忠的信念为动力,借助地利和人和,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以维护国体,保卫皇土,确保民族将来发展的根基。”
军阀们竭泽而渔,动员17至60岁的男子参军,准备本土决战,“一亿玉碎”。
6月8日召开了御前会议,由“六巨头”和若干大臣参加,正式通过了上述大纲。
但天皇一言未发,始终保持沉默。
散会后,内大臣木户看到天皇郁郁不乐,便想问明原因。
天皇说:“他们做了这个决议。”
说着就把一份上述大纲交给木户看。
木户还一心想着议和,看到这个大纲,非常吃惊。
按照传统,内大臣是天皇的心腹和耳目,无权过问政治,但要协助天皇召集重臣会议,遴选首相人才。
可是,事到如今,日本已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木户只好主动采取行动了。
木户经过一番思索,以媾和为中心,草拟了“收拾时局对策草案”。
此案共11条,主旨是用天皇陛下亲笔信,请求苏联从中斡旋,进行和平谈判。
木户就这一草案秘密向有关官员征求意见后,于9日下午晋见天皇,上奏了草案,并请准许就此案与首相及海、外、陆三相进行协商。
天皇对草案非常满意,谕令从速着手执行。
木户迅即与首相、海相及外相会商,并得到他们赞同。
在与陆相阿南惟几商量之前,他有些犹豫不决。
但考虑到当年他与阿南同在宫内侍奉皇上时——木户当内大臣的首席秘书官,阿南任天皇的侍从武官,私人关系密切,便鼓起勇气,向陆相说出了实情。
阿南虽有保留,但答应不在“六巨头”会议时“过分强烈地”反对这一草案。
木户内大臣在取得必要的支持后,便鼓动天皇出面采取行动。
6月22日,天皇突然把“六巨头”召到他的地下防空洞。
他首先说明这次会晤不是要发布命令,只是一次讨论。
天皇接着说:“现在我认为有必要考虑采取一项前所未有的实现和平的行动。
请你们立即采取步骤去实现我的愿望。”
天皇问他们是否考虑过和谈。
外相东乡全面汇报了广田与马立克会谈的情况。
天皇问:“什么时候把使者派到苏联去?
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东乡答称,7月中旬使者或许能抵达莫斯科。
同时提醒说,日本无疑将被迫向斯大林做出许多让步。
接着,天皇又问陆军代表的意见。
陆相阿南担心,日本急于求和,可能被解释为软弱。
陆军总参谋长梅津表示,有关和谈的建议应该“万分谨慎”。
天皇说:“谨慎当然很好。
不过,如过分谨慎,会坐失良机。”
梅津只好让步说:“噢,那就越早越好。”
有了天皇的面谕,铃木和东乡就敢放手大干了。
受东乡之托,6月底广田又两次去拜访马立克,并抛开外交辞令,开门见山要缔结新的互不侵犯条约,还答应给予苏联一些好处。
马立克仍不置可否,只说他要得到莫斯科的回电后再答复广田。
但一星期过去了,苏联政府仍未对广田的建议做出答复。
26。最后的冲刺(3)26。最后的冲刺(3)
天皇心急如焚,决定派曾任首相的近卫公爵带着他的亲笔信去莫斯科。
按照天皇的意旨,东乡外相急电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说天皇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进行谈判,以恢复和平。
为此,近卫公爵将携陛下亲笔信前往莫斯科,请苏联政府为此提供方便。
佐藤想约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但得到的答复是,莫洛托夫将去柏林参加盟国会议,此时特别繁忙。
佐藤想见副外长,试图让他同意近卫访苏。
但这位副外长也是彬彬有礼地避而不答,或采取拖延战术,说至少要几天后才能答复。
5天之后,苏联副外长致函佐藤说:由于天皇的建议含糊不清,近卫公爵的使命又不明确,他的政府无法做出肯定的答复。
日本统治者还在摆大国的架子,希望通过谈判缔结和约,以结束战争。
殊不知苏联这时(7月中旬)正从欧洲把大部队调到远东,准备对日本开战。
美国正在试验原子弹,一俟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试验成功,美国空军很可能就要把它投到日本的土地上,逼迫其无条件投降。
在本世纪20和30年代,欧洲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