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大岛浩经请示日本军部,正式答复德国:日本对与中国达成协议感兴趣。
希特勒指示克里贝尔、富尔霍策立即返回中国办理调停事宜。
但他们尚在返回中国途中,中日关系因为日本疯狂侵略华北而严重恶化;汪精卫也遇刺受伤。
因此,德国“调停”中日关系的活动胎死腹中。
希特勒一向狂妄自大,但他对日本军国主义是很崇拜的。
他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大胆地抢占一个大国——中国的大片领土,很有气魄。
1935年的一天,希特勒把玩着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武官大岛浩送给他的一柄指挥刀,感叹地对他的亲随者说:“日本民族好强尚武,是个优秀民族,跟我们日耳曼民族很相仿。”
从此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与日本结盟。
但他知道,德国外交部是坚持“远东政策以中国为重点”的原则的,因此把与日本结盟的事交给外交部去办不会有什么结果。
于是他决定让他的外交政策顾问里宾特洛甫来办这件事。
里宾特洛甫出身于军人家庭,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经商,1932年5月加入纳粹党,并当上了党卫军上校,结识了希特勒,为希特勒上台出过不少力。
1933年他成了希特勒的外交政策顾问,1934年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国裁军事务特别代表。
他趁机网罗爪牙,组成“里宾特洛甫办事处”,替希特勒处理棘手的外交事务。
1935年6月,里宾特洛甫找来爪牙威廉·哈克,商量怎样落实希特勒关于与日本结盟的指示。
哈克曾在日本的南满铁路公司干过事,后来做军火生意时又与日本驻德国武官大岛浩结识。
哈克建议通过大岛浩而不要通过日本驻德国大使与日方联系。
因为他知道,日本军方与外交部在对德国及欧洲政策上有矛盾;日本外交部怕得罪苏、英、法。
里宾特洛甫同意哈克的意见。
哈克找到大岛浩,说德国有意与日本结盟。
但他没有说这是希特勒的思想。
大岛浩对希特勒很崇拜,积极拥护纳粹党重整军备的政策。
因此他建议日本军部积极考虑德国的提议。
日本军部看到大岛浩的报告,认为此议值得怀疑:这么大的事情,德国怎么会让无名小卒来联系呢?因此军部迟迟不予回答。
里宾特洛甫等了几个月,不见大岛浩答复,遂于1935年10月首次会晤大岛浩,询问日本军部对以下问题有什么看法:如果德日两国有一国卷入对苏战争,另一国应采取什么态度?大岛浩一听就知道还是那个德日结盟的建议,便再次向日本军部报告。
日本军部见是希特勒亲信传达的意图,认为可信,便向大岛浩下达训令:日本不反对德国的建议,但需要更详细地加以研究。
因此,拟向柏林派一特别代表,于1935年12月与德国方面会谈。
里宾特洛甫得到日本的答复后,立即指示他的办事处的远东问题专家赫尔曼·冯·劳默起草与日本缔结的协定的草案。
草案送到希特勒那里,希特勒于1935年11月25日批示同意。
12月,日本特使、大岛浩及日本驻德国大使小路公共与里宾特洛甫和德国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等进行密谈。
双方一致同意:为了避免与苏联公开破裂,将矛头针对苏联的协定,在字面上改为反共产国际的协定,并以允许英国、波兰等国加入协定作掩护,来蒙骗德、日国内的反对派及国际社会。
谈判妥当,双方正准备草签协议,不料出现了挫折。
原来是苏联驻日本的大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准确地掌握了德日秘密会谈的情报,并向苏联谍报机关做了汇报。
苏联决定公开德、日的阴谋活动情况。
1935年12月,苏联向世界新闻界发表德、日秘密会谈的“确切消息”,引起国际舆论大哗,纷纷要求德、日外交部予以证实。
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早已听到里宾特洛甫背着他与日本方面秘密联系的传闻。
日本特使来到柏林后的活动,使牛赖特确信苏联的揭露是事实。
但他作为外交部长不得不加以否认。
同时,他紧急会见希特勒,说明他坚决反对德国同日本结盟,因为这不但得罪苏联,还会引起英、法的高度警惕,使德国四处受敌。
希特勒表示要考虑考虑。
德国陆军参谋总长贝克也对与日本结盟有异议,向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勃洛姆堡也有些犹豫。
日本外务省对与德国结盟是持反对意见的,曾竭力阻挠军部向柏林派特使,因为当时他们正与苏联谈判修改渔业协定的问题。
1936年日苏渔业协定行将期满。
从1935年初开始,日本与苏联就缔结新的渔区所捕的鱼须予拍买的条款,改成“将日本租借的苏联渔区无条件交给日本使用12年”。
苏联当然不能同意。
13。三国“轴心”(5)13。三国“轴心”(5)
后来从佐尔格的谍报得知日本与德国正秘密讨论结盟事宜,就更不同意与日本续签渔业协定了。
但日本外务省不了解底细,一直在努力与苏联达成协议。
同时,他们也担心与德国结盟会引起英、法猜忌,因而得罪英、法,所以坚决不同意日本军部的意见。
日本军部对缔结日德条约的热情不减。
1936年2月26日,日本一批主张维护天皇威望的“皇道派”军官发动叛乱,准备用谋杀大批政府高级官员来直接掌握日本内政外交大权。
叛乱被平息了,但新组成的广田弘毅内阁依然对军部势力胆战心惊。
3月12日,苏联与蒙古签订了互助条约。
这又刺激了日本军部与德国结盟的积极性,因为它们认为苏、蒙条约旨在制止日本在亚洲的扩张,而德国是可以对苏联起牵制作用的。
与此同时,法国批准了法苏条约。
希特勒感到这是对德国的威胁,因此决定再次与日本商谈结盟事宜。
里宾特洛甫派哈克前往东京,与日本军部讨论重开谈判问题。
他本人与大岛浩也保持着联系。
1936年7月下旬,希特勒亲自出面找里宾特洛甫和大岛浩谈与日本结盟的事。
希特勒说:“德日结盟对我们两国都大有好处。
不过我知道,日本国内有相当多的人担心德日结盟会得罪苏联,以致干扰了日苏两国捕鱼权的谈判。
其实,我们也担心,如果我们在结盟条约中承担在外交上承认满洲国的义务,那我们会得罪中国,以致断绝了德中经济关系。
而发展对华经济关系,对我们实现军备计划是很必要的。
你们研究一下,怎样在不影响日苏渔业谈判和德中经济的限度内,拟定一个合适的德日协定文本。”
日本军部也同意希特勒的意见。
据此,里宾特洛甫与大岛浩和日本驻德国大使小路公共又正式重开会谈。
经过多次磋商,双方确定:拟定一个可以公开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声明这项协定为期5年,对所有希望参加的国家开放。
他们认为,这样的协定不明确指明是对着苏联的,苏联反对的话也不会十分有力;英、法等反共国家抓不住反对的把柄;蒋介石推行反共政策,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同时,他们商定了一项秘密协定。
这项协定规定:德日两国保证,在苏联突然进攻或威胁要进攻德日任何一方时,另一方不采取任何可能以任何方式帮助苏联的行动;一方不经另一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签订不符合反共产国际协定的任何政治性协定。
但日方表示,其义务范围不包括在捕鱼权和边界问题上可能与苏联达成的协议;德方则表示,德国与苏联过去签订的拉巴洛友好条约与反共产国际协定是并行不悖的。
1936年10月23日,德日草签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这个消息一公布,又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各国都知道,德、日两国的共产党早已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它们还有什么必要再签订协议呢。
德、日之间一定有秘密协定。
但德、日两国都矢口否认。
苏联对德、日秘密会谈的全过程了如指掌。
因此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发表,苏联就正式宣布停止同日本谈判捕鱼权问题。
英、法怀疑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背后有什么阴谋。
英、法深深感到:如果它们在西方卷入纠纷的话,那么它们在东方将会受到威胁。
蒋介石对德、日签订协定先是感到惊慌,后经德国驻华大使和军事顾问的多次解释,焦急的心情才平静下来。
日本的一些垄断财团及某些皇室人物对日本与德国签订协定也不赞成,因为他们怕因此过于得罪西方国家。
但日本军部势力十分强大,他们的意见压倒一切。
德、日当权者见世界各国对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反应不过如此,便于11月25日正式签署了这个协定。
意大利对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有兴趣。
前边说到,德日草签反共产国际协定时,齐亚诺正在柏林。
他从牛赖特那里得知协定内容,感到有些疑问,便问牛赖特:“协定之外还有没有秘密条款?”牛赖特只好以实相告,说德、日双方有一秘密协定,并把协定的内容告诉给齐亚诺,还劝意大利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齐亚诺原则上表示同意,但说要向墨索里尼汇报后再做答复。
齐亚诺回罗马后向墨索里尼汇报了这件事,并建议考虑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墨索里尼当时没有思想准备,一时弄不清加入这个协定的利弊得失,所以对齐亚诺的建议未置可否,说考虑一下再决定。
墨索里尼当时主要有两个顾虑:一是担心加入这项协定会引起苏联的强烈反应,促使其加紧扩军备战,加强对南欧小协约国的保护,从而影响意大利在东南欧乃至地中海的利益;二是担心加入这项协定会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应,影响意中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过了一段时间,墨索里尼没有获得苏联扩大军备的情报,又得知蒋介石已对德国表示谅解,因此逐步解除了顾虑。
13。三国“轴心”(6)13。三国“轴心”(6)
同时,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泥脚深陷,原来想用“闪电战”一举侵占整个阿比西尼亚,但实际上到1937年阿比西尼亚人民仍在积极反抗意军。
意军在西班牙进展也不顺利,陷入持久作战之中。
这时,墨索里尼认识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很有必要。
这样可以把非正式的“轴心”变为与德、日结盟的关系。
墨索里尼前思后想,认为:意、德、日三国在小的问题上有些分歧,但有共同的敌人、共同的目标;意、德、日三国人口近两亿,只要众志成城,就不可战胜;意、德、日三国团结一致,一定会加速欧洲及全世界的法西斯化进程。
因此,他下决心接受希特勒的邀请,访问德国,与希特勒讨论结盟等事宜。
前面说到1936年9月希特勒曾邀请墨索里尼访问德国。
但墨索里尼摆架子,没有应邀,使希特勒有点失望。
这次墨索里尼决定访德后,希特勒很高兴,指示部属做好热情接待的各项准备工作。
1937年9月25日上午10时,墨索里尼乘坐的专列到达慕尼黑火车站。
希特勒迎了上去,与墨索里尼热烈握手拥抱,向墨索里尼介绍来车站迎接的德国文武百官。
墨索里尼走到站前广场,只见黑压压的欢迎人群,高举旗帜欢呼。
希特勒陪同墨索里尼前往卡尔亲王宫。
墨索里尼在沿途看到临街房屋到处挂着花环和意大利国旗及纳粹党旗,显示出主人十分热情。
希特勒将墨索里尼送到卡尔亲王宫后即回到他在摄政王大街16号的私人寓所。
墨索里尼稍事休息后就去拜访希特勒。
这次他带来一个德语翻译,但他自己用德语与希特勒会谈了一个多小时。
两人的观点一致,认为德、意、日结盟有利于纳粹党和法西斯党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德、意、日三国的共同目标。
希特勒申明,中欧、东欧与德国利害攸关。
墨索里尼表示理解。
会谈后,墨索里尼授予希特勒“法西斯民兵荣誉队长”称号,并送了证章和证书。
希特勒虽然觉得这太小看了自己,但他没有驳墨索里尼的面子,还是有点勉强地接受了下来。
当天下午,墨索里尼由希特勒陪同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接着参加盛大的欢迎仪式、检阅仪仗队。
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团”和冲锋队“英烈祠”旗队走在仪仗队前头,威武严整,浩浩荡荡,墨索里尼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