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寺平带着欺骗和威胁的口气说:“平日日军演习都可以穿城而过,为何今日不能进城?”王冷斋驳斥说:“你接事不久,不了解情况,我在这里从未允许你们的部队穿城而过。
你说的情况发生在何年何月?有何证明?”寺平原以为这位县长也是一个官僚,不了解情况,便拿大话吓他,不知他对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一时被问得张口结舌。
这时,当地日军指挥官森田联队副上前为寺平解围,并胁迫王冷斋和同车的林耕宇行至战线,以武力进行恐吓,并做出绑架的姿态。
王冷斋仍坚持调查原议,斥责他们做法前后矛盾不一,万一事态扩大,他们二人当负全责。
双方相持十多分钟,森田见威胁不成,便示意寺平进城“调查”。
双方代表进城不到5分钟,日军即以枪炮猛烈攻击宛平城,攻占了宛平城东北方的沙岗。
我驻军吉星文团长忍无可忍,下令还击。
举世震惊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7日夜间,日军继续开枪开炮射击,双方展开激战。
而樱井则说开枪或出误会,一边要求会谈,一边加紧调兵。
8日,日军以优势兵力向宛平城发动大举进攻,连续进攻3次,均被我守军打退。
何基沣旅长激励战士说:“弟兄们,国家多难,民族多难,我们是受人民养育的军人,在关键时刻,当以死报国,笑卧沙场,何惧马革裹尸?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战斗开始不久,由于日军已做了充分准备,我平汉线铁路桥及龙王庙等处,很快被日军攻占。
为夺回这些重要据点,7月8日下午,29军从长辛店以北至八宝山以南,一齐向敌开战,并与敌展开了白刃战。
我220团团长谢世全大刀一挥,率团猛冲。
这个团每人只带三大件:大刀、枪和手榴弹,他们喊声震天,冲入敌阵。
孙连长最先冲上去,一口气砍死6个鬼子,自己身上7处负伤。
谢世全团在观音庙歼敌近一个连,并在铁路桥与卢沟桥地区反复拼杀,击毙日军指挥官松游。
铁路桥与龙王庙被我夺回。
29军在卢沟桥的抗日行动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颂赞和支持。
战争的第二天,北平中共地下组织即组织北平各界抗日后援会援助29军。
人民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参加救护,送水送饭,搬运弹药。
长辛店的铁路工人为了我军固守宛平城,很快在城墙上做好了枪眼和防空洞。
北平城内大街小巷到处有宣传队、劳军队、募捐队在活动。
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杀敌勇气。
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立即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
宣言说:“全国同胞们!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抵抗,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全国上下应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打算……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
16。卢沟夜月月色昏(4)16。卢沟夜月月色昏(4)
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
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
中共中央的号召极大地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一个新的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在全国展开。
面对这一形势,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于7月11日召开了紧急内阁全议。
一方面责成在华日军通过谈判夺取平津和整个华北,一方面调动10万陆军来华。
17日,东京“五相会议”又决定实行战时动员,要求40万在华日军倾巢出动,扩大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爆发的当天晚上,庐山大礼堂蒋介石大宴各国使节。
宴会刚刚结束,豪华的舞会宣告开场,宋美龄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挽着高鼻子洋人翩翩起舞。
几乎就在乐队的铜鼓声敲起的同时,卢沟桥的枪炮声也响了起来。
舞会结束后,天已很晚。
已感疲劳的宋美龄与蒋介石刚刚休息,侍从室电台收到南京急报,说卢沟桥出了岔子,29军同日军发生冲突,情况不明。
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刚刚睡着,就被侍从叫醒。
他揉了揉充血的眼睛,对着那电文发呆。
他太太关心地说:“睡吧,反正是冲突,明天再说,深更半夜,你把委员长叫醒也办不了什么事。”
陈布雷叹了一口气说:“好吧,睡吧!
这大概又是日军惹事生非。
在委员长眼里,延安的一举一动,要比日军的挑衅重要得多。”
7月8日早晨,蒋介石在办公桌上看到有关卢沟桥事变的报告后,大为震惊。
“西安事变”后,他就中国形势的发展问题征求过周恩来的意见。
周恩来警告说:“战争迫在眉睫。”
他虽然不太相信,但他很佩服周恩来的见识,所以把汪精卫、张群、孔祥熙请上庐山商讨国策。
在第一次商讨会上,汪精卫认为:“现在连英美各国都对日本惧怕三分。
我们冒险用兵则孤立无援,眼巴巴地打死仗。
以兄弟之见,在当前形势下,力主镇静,警告国人,不可逞一时意气,置国家于万劫不复之地!
”
张群认为:“今天国策的基本精神,在于消弭战祸。
日本如果进攻,中国必败。
因此,仗是万万打不得的。
我以为今天的问题不在日本,而在延安。
但根据目前人心向背,举国一致要求抗日的民气来说,要避免战争是困难的。
既然延安方面胆大妄为,日本的军事行动也势在必行,那么就让日本同延安打吧。
无论谁打败,对我们毫无损伤,这是上上之策。”
孔祥熙不同意张群关于美国惧怕日本的意见,拿出一大堆文件说明美国之强大和对中国的援助。
为此与张群发生了争执。
蒋介石以大局为重,提议下次再议。
第二次商讨会上,孔祥熙发表了“抗战不如参战,参战不如观战”的谬论。
意思是:“引诱日本与苏联和美国打,中国袖手旁观,了不起是参加战争。”
张群则提出了“和必乱,战必败,败而言和,和而后安”的十四字方针。
蒋介石并不太懂,便说:“岳军你说的好像和尚庙里求签,请讲详细些。”
张群便做了解释,他说:“我讲的第一句‘和必乱’,就是说,如果我们反对延安抗战,不准老百姓吵着收复失地,那我们的处境非常不利。
即使东京不再大举进攻,而我们内部也必发生哗变。
而这个变化,对我们无论如何是不利的。
大家想想:万一局势胶着,中日之间没有战争,但延安方面必定扬言抗战,到那时候老百姓当然拥护延安,中国不是大乱么?对蒋先生和我们的处境不是非常不利吗?”接着张群伸出第二个指头:“我讲的第二句是‘战必败’。
就是说万一同日本开战,我们必败无疑。
这不是兄弟的意思,是委员长的高瞻远瞩,同时也是军政部长何应钦的知己知彼之论。
如果我们同日本打仗,我们输定了。
三日亡国论,七日亡国论,这是不容置辩的名言!”“第三句叫‘败而言和’。
兄弟的意思是说,在目前同日本和谈,不但引起国际间的诧异,而且延安方面以及全国民众也不会答应。
延安可以向全国民众叫道:你们瞧啊,蒋委员长还没打,就吓得同敌人讲和了!
可是同日本打过一两仗之后,吃了亏,遭到惨败,那就没话说了,大家认输了,认错了。
全中国民众到那时候才明白过来,他们觉悟到幸而委员长不做抗战准备,幸而委员长不决心同日本打,否则亡国灭种不堪设想!”张群侃侃而说,眉飞色舞,汪精卫火上加油插话说:“日本是拥有强大陆海空三军的国家,我们算什么?我们什么准备都没有,凭什么打?”张群继续说;“所以,败而言和,没有人敢讲一句反对的话。
如果共产党反对,他们再主张抗战,那就让日本收拾他们好了!
16。卢沟夜月月色昏(5)16。卢沟夜月月色昏(5)
”
“我的最后一句叫做‘和而后安’。
这是最重要的一句。”
张群透过玻璃窗望了望烟雨中苍茫的庐山峰峦,进一步演义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同日本打过几仗了,我们败了,我们和谈成功了,到那时,我们同日本不再是敌人,而是朋友。
好!
主张收复失地、全面抗战的是共产党,那我们就可以收拾这个冤家对头了。
共产党一解决,国家不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吗?”“妙哉!
妙哉!
”
汪精卫拍手喝彩,孔祥熙则似听新版的《天方夜谭》,挺着个大肚子,只顾吸烟,一言不发。
蒋介石一边听张群发表宏论,一边闭目思索。
待张群讲完,他大叫道:“好!
好!
好!
‘和必乱,战必败,败而言和,和而后安’。
好好好,这简直是十四字真言!
”
这两次讨论后,蒋介石得了“十四字真言”,好像吃了灵丹妙药,精神大振,便在得意之余,大宴宾客。
谁知宾客未走,卢沟桥事变就发生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被周恩来言中了,来得这么快。
不过,他还希望这不过是个冲突。
于是急忙叫陈布雷拟个电稿,要前方把情况详细呈报上来。
同时大声说:“我命令,29军除非奉命,不得还击。
你赶快把这个命令发出去,迟了或许有变。”
29军代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经多方活动,于7月9日清晨与日方订了三条妥协办法,然后用电话通知了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和第29军第110旅旅长何基沣。
他说:“日松井队长来称,失踪日兵业已找到,现在可以和平解决。
双方已经商定三项停战办法:一是双方立即停止射击;二是日军撤退至丰台,我军撤向卢沟桥以西;三是城内防务除宛平原有保安队外,并由冀北保安队担任,人数仅限300,定于9日上午9时左右到达接防,并由双方派员监督撤兵。”
驻宛部队接到命令后按时撤出宛平城,而日军则隐蔽于城外铁路涵洞等处。
当冀北保安队来接防时,中途又遭日军拦截。
直到晚6时,才来了50名保安队员。
经反复交涉,到晚7时,加上城内原保安队员也只有100多人,但所有机关枪已全被扣押并运回北平。
日方见宛平已空,谈判目的已经达到,谈判代表樱井等4人便借打电话悄悄逃席而去,不知踪影。
至此,日寇在短短三天之内,四次背信弃义,耍弄阴谋。
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哲元奉令回北平。
但他在天津一下就住了8天,并与日本驻屯军司令香月清进行了几次和平谈判,直至7月19日才返回北平。
由于他仍认为卢沟桥事变是“局部冲突,能随时解决”,因而在日军的欺骗下继续进行一次又一次无法满足日军要求的谈判。
然而就在谈判过程中,以东条英机为参谋长的日本关东军沿铁路线络绎不绝地开进关内。
从海道来的日军也在塘沽登陆,热河省的日军跨过长城开至北平近郊。
日本空军集结在天津东局子飞机场等地,还在塘沽修建了空军基地,每天派飞机到北平上空和平汉铁路沿线进行侦察。
日军完成其军事布署后,即于11日开始用大炮轰击宛平县城及其附近地区。
城内居民伤亡惨重,团长吉星文也负了伤。
21日,日军炮火延伸到长辛店一带驻军。
25日,炮击我廊坊驻军。
26日,10余架日机轮番轰炸廊坊。
北平广安门外30多辆汽车满载日军,企图冲进城内。
27日,日军向冀察当局提出最后通牒,限29军第37师冯治安部于28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附近。
但又不等回答,于当晚便猛攻南苑和北苑。
28日,继续猛攻,并以飞机轮番轰炸,我南苑守军死伤惨重。
29军副军长兼教导团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向城内转移时,遭敌截击,相继阵亡。
军长宋哲元于28日晚离开北平随军部撤到保定。
7月30日,北平被日军占领,天津也于同日陷落。
“七七事变”爆发后,战乎?和乎?蒋介石内心极为矛盾。
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要求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大使馆交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