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空军表现出色,空战中击落日机42架。
但是,当我陆军在空军配合下,向敌阵地纵深发展时,8月18日,南京统帅部又命令张治中暂停进攻。
蒋介石对“国联调停”存有幻想,开战以来,三次下令停战,致使作战预案无法实施,延误了战机,给战局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
淞沪抗战初期,日军主要兵力是海军陆战队,约5000人,位于虹口一带;另有海军舰只集结于长江和黄浦江中。
此时,国民党先遣调入上海兵力有3个步兵师、1个独立旅、3个炮兵团和两个保安团,十倍于敌兵力,如争取先机,将会取得较好的战果。
但由于统帅部命令部队打打停停,给日军增援创造了条件。
日军过去在“一·二八”战役初期,采取正面强攻办法,结果鏖战一月毫无进展。
后改为迂回侧背,在浏河一带登陆,很快迫使中国军队全线后撤。
这次战役日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派遣军两个师团一到中国,就于8月23日在长江沿岸的浏河至吴淞一线中国军队守备薄弱地区登陆,从侧背向上海守军展开了猛烈进攻。
上海守军急忙调兵反击,战斗十分激烈,但未达歼敌目的。
至9月23日,日军登陆场已连接成正面约40公里,纵深约10公里的地区,登陆场内日军已达5万余人。
日军还沿黄浦江打通了与市区内海军陆战队的联系。
日军虽然登陆成功,但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没有达到迅速消灭国民党军主力,迫使蒋介石政府屈膝投降的战略目的,战争一度呈胶着状态。
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拖延下去对日军更为不利。
日军统帅部鉴于上海作战未能速战速决,决定再派3个师团、1个支队(旅团级)及包括1个重炮旅团在内的其他特种部队加入上海派遣军序列。
还决定把华北方面军后备部队10个大队及部分炮兵、工兵调到上海。
至此,日军已将其战略重点南移到华东部场。
随着日军的不断增多,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并重新调整部署。
9月11日以后,蒋介石亲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
9月21日再次调整了战斗序列;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司令,下辖1个集团军6个师(旅);陈诚任左翼作战军司令,下辖两个集团军21个师;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司令,下辖两个集团军11个师。
在这次调整作战序列中,蒋介石把张治中将军调去当大本营管理部部长,并准他回故乡洪家疃休息。
这事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议论,让人费解。
张治中从1935年就开始准备打这一仗。
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他殚精竭虑,日夜辛劳。
尤其是“八·一三”开战后到9月23日批准他辞职的40天中,他作为一个总司令,没日没夜指挥作战。
8月14日后一直在第一线师部亲临指挥。
从南翔到江湾只有18里路,但他一出门就连续碰到十几架日机轰炸。
本来他是坐小汽车去的,因汽车太暴露,只好穿着马靴徒步走。
中途遇见一个传令兵骑着脚踏车,他骑上就走,冒险赶到江湾叶家花园第87师师部。
他没顾上喝一口水,便冒着敌机轰炸,爬上水塔,指挥作战,迅速调整了部署,稳定了军心。
虽然张治中将军有着完整的、积极主动的作战方案和不惜献身的战斗精神,但蒋介石一会儿下令打,一会儿又命令停止进攻,徒将战机丧失。
17。战上海(5)17。战上海(5)
更使他苦闷的是,在战事吃紧时,电话被打断,无法向统帅部汇报的情况下,得到的却是蒋介石的厉声责问。
8月23日,张治中忙了一天,奉命调整了战斗序列,把炮兵第16团及第67师输送到嘉定附近,第98师划归第18军军长罗卓英指挥。
一直忙到深夜,在司令部移到徐公桥时,他才吃了点粥。
饭后,他想靠在椅子上略微休息一下。
刚坐下,便想起应该去看看刘和鼎和罗卓英他们。
于是便拖着疲惫的身子立即动身,于24日清晨赶到太仓,指示刘和鼎如何对付当面之敌。
又冒着敌机轰炸扫射从太仓到嘉定,找到罗卓英军长。
不料见面后罗军长很奇怪地问:“张总司令怎么跑到我们这里来了?”经谈,才知道第18军已脱离他的第9集团军,划归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了。
他与罗军长谈了半天,傍晚才回到徐公桥总司令部。
为此,他生了一肚子闷气,他不懂陈诚已做了第15集团军总司令,为什么连他也不通知一声?他的一个军为什么不告诉他一声就划归第15集团军了?回到总司令部后,他得到电话说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已到达苏州。
他想他应去苏州看看顾祝同,许多问题也需要与他商定。
前一段他只顾前线战事,没有同后方联络,可借机向南京统帅部报告请示工作。
于是他立即赶到苏州,还未及见顾祝同,就打电话给蒋介石。
他本想向蒋委员长诉诉胸中的苦闷,不料蒋介石一接电话就是一连串的厉声责问:“你在哪里?”“为什么到苏州?”……他回答说:“为着左翼作战,亲自到嘉定会罗卓英,听说顾墨三(顾祝同字)已来苏州了,所以来同他商量问题。”
蒋介石蛮不讲理,大声地吼叫:“为什么商量?两天找不到你,跑到后方来了!”张治中也有点生气,便说:“罗卓英原来归我指挥,我不能不去看看!
我不知道他已归第15集团军陈辞修(陈诚字)指挥了!”蒋介石根本不听张治中讲话,只是严厉地责问:“为什么到苏州?为什么到苏州?”张治中实在忍受不了,便索性说:“我是到苏州与顾墨三商量问题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员长你说我究竟应该怎么样?”
蒋介石更火了,大吼道,“你究竟怎么样?还问我怎么样?”接着,只听“咯噔”一声,蒋介石把电话摔了。
张治中将军伤心透了,他已意识到蒋介石对他不满意了,已把上海作战不利的责任归罪于他。
他想起开战前蒋介石曾问过他:“扫荡上海敌军,有没有把握?如扫荡不克时,能否站得住?”他回答说:“如我空军能将敌军根据地予以毁灭,则步兵殊有把握!
如空军未能奏效,则以主力守据点,掩护有力一部攻击,取稳扎稳打战法,亦可站得住。”
但开战以来,统帅部三次命他停战已失机于先,又缺乏空军与炮兵的支援,以致未达到全部占领上海的目的。
难道这能全怪他吗?这两天,他忙着去前线稳住正面、阻止左翼日军的进攻,电话线又不时被炸断。
他到苏州难道是临阵逃脱吗?蒋介石为什么不能谅解他?他百思不得其解,心情极其苦闷。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在9月8日向蒋介石写了辞职报告。
蒋介石想把张治中免掉,让张治中承担上海战事被动的责任。
但又怕失掉这一员智勇双全的战将,于上海战事更为不利。
所以一会儿说批准辞职,一会又说不批准。
经过几次折腾,才于9月23日命令张治中为大本营管理部部长。
接着张治中将军带着巨大的遗憾和落寞心情,拖着极度困乏的身体,回到故乡“休息”去了。
张治中被免职没几天,日军第101、第9和第3师团等增援部队陆续到达,随即展开进攻,重点指向吴淞至南翔方向,企图在南翔切断宁沪铁路,从西面封闭上海,瓮中捉鳖。
中国军队虽然进行了拼死抵抗,但也未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
到10月底,日军已从上海西部越过沪宁铁路进至苏州河岸,切断了国军的主要后方交通线,将上海市区封锁了。
为了尽快攻取上海,日军经过精心策划,订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决定派兵从杭州湾北岸登陆,由南向北协助上海派遣军作战,使中国军队处于东南西北四面被围的状态。
10月20日,日本统帅部下令编组第10军团,下辖3个师团及部分特种部队。
11月7日又决定组成华中方面军。
这样,日本陆军进攻上海的总兵力已达两个军9个师团,比华北多了两个师团。
11月5日拂晓,日军第10军团利用杭州湾北岸中国军队换防,乘着弥天大雾,突然在金山卫附近登陆成功。
在松江附近的国民党右翼作战军4个师,由于没有准备,仓促应战。
8日,日军已渡过黄浦江,占领了松江,切断了沪杭铁路,使上海方面的中国军队陷入被围歼的险境。
第3战区指挥部鉴于战况难以好转,为了保存实力,征得南京总参谋部同意,于11月8日晚命令各部队撤退。
命令下达后,蒋介石突然全身戎装,怒气冲冲地来到总参谋部,大声斥责说:“为什么要撤退?谁下的命令?上海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基地,如果放弃,财政、物资从哪来?上海无论如何不能放弃!
17。战上海(6)17。战上海(6)
决不能放弃!只要我们在上海继续顶下去,相信九国公约国家会出面制裁日本,战争可以早日结束。
因此,必须收回撤退命令,要各部队回到原来阵地死守!
”
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听蒋介石这么一说,大吃一惊:天哪!
几十万大军已开始撤退,撤回命令这不是开天大的玩笑?为了保存实力,他早就向蒋介石建议后撤,但蒋介石一再反对,致使部队陷入重围。
现在已是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再不下决心就来不及了。
但当时没有一个人敢发言。
他作为副参谋总长,感到这事太重大了,不说,局面将无法收拾。
他站起来说:“委员长,转移阵地的命令已经发下去了,军令如山,前线各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
在敌人强大的压力下,要部队再回到原来的阵地,我看十分困难。”
“不要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我们革命军人,东征、北伐以来,遇到多少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打仗,怕困难还行吗?”蒋介石生气地说,并问参谋总长何应钦:“敬之,你说是吗?”何应钦如坐针毡,赶快回答说:“委座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我们革命军人的楷模,素为部属景仰!
”
白崇禧害怕前线70万大军乱成一团,又斗胆进言:“委座,现在收回撤退命令恐怕来不及了,而且……”蒋介石不等白崇禧说完,便向他发起火来:“议而不决,拖延时间,就来得及吗?如果前线将领和部队有意见,好办,我去前线说服!
”
当天黄昏,蒋介石带一大帮高级参谋人员,乘火车来到苏州前线指挥部,在一个小学校里召集军官们训话。
蒋介石首先谈了敌我双方态势和国际上的反应,接着便用好听的话激励与会将领。
他放开嗓门说:“在强大敌人的进攻下,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你们坚守上海快3个月了,这在我国战史上是罕见的。
你们在前线作战非常勇敢,艰苦奋斗,前仆后继,宁死不屈,继承了我们黄埔的传统,表现了我们革命军人的伟大精神,博得了国内外的赞扬和支持。
有你们这些善于指挥、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将领,何愁打不败日本帝国主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
蒋介石一边讲,一边观察下面将领们的动静。
他发现满满一教室将领正在认真听他训话。
他认为时机已到,便继续说:“现在,九国公约国家会议正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
会上,美国同情支持我们,英国同情支持我们,法国同情支持我们,苏联也同情支持我们。
总之,许多国家,特别是大国都同情支持我们。
现在会议代表正在讨论会议宣言草稿。
会议的结果一定会制裁日本的侵略行为。
只要我们再坚决死守一下,上海就不会沦入敌手,战争就可以早日结束。”
前线十分吃紧,部队已开始撤退。
在这关键时刻,各位将领对委员长的训话抱了很大期望,希望听到委员长的起死回生之术。
当听到委员长说“坚决死守一下”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便瞪着眼,张着嘴,听蒋介石往下讲。
蒋介石感到大家还没了解他讲话的深意,呷了一口茶又大声说:“根据外交部的意见,只要我们在上海能继续顶下去,也就是再坚决死守一下,九国公约国家就会出面制裁日本。
一个小小的日本,侵略中国可以,怎么能和美国、英国、法国、苏联这些大国对抗呢?这些大国一制裁日本,战争当然结束了。
因此,我要收回撤退的命令,命令你们仍在原来的阵地死守,死守!
你们听清楚了吗?”坐在蒋介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