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4月1日,台儿庄守军愈来愈困难。31师4个团已伤亡过半,由30师调入城内的两个团接替了部分阵地,伤亡也很严重。3日至4日,日军连续发动了第七、第八次总攻。并大量使用燃烧弹。台儿庄东南门、东门、北门、西北门均被日军占领,我守军只有南关一隅。我军仍顽强战斗,拚命坚守,并乘夜组成大刀队突袭。
4月4日午夜,第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向战区李宗仁报告说:“连日来,第2集团军与敌反复拼杀,已伤亡十分之七。”说到这里,他突然泣不成声,用哀求的口吻说:“可否请长官答应暂时退到运河南岸,好让第2集团军留点种子,这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李宗仁非常体会孙连仲的苦衷,但他要从整个战役来考虑问题。他估计汤恩伯军团5日晨,至迟5日中午即可到达台儿庄。如果让第2集团军现在放弃台儿庄,岂不功亏一篑?他耐心地向孙连仲做工作,说明我军已在台儿庄血战经旬,胜负决定于最后5分钟。汤恩伯援军明日就到。援军一到,我们就可以内外夹击敌人。所以,坚持就是胜利。他告诉孙连仲,他本人明晨来台儿庄督战,然后命令说:“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背命令,当军法从事!”他还在电话中要求孙部夜晚组织夜袭,打破日军明晨的进攻计划。
当时,孙连仲的预备队已全部用完,组织夜袭十分困难。但经李宗仁的说服,他坚定了死守的决心,遂命令池峰城师长说:“今晚必须组织夜袭,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过运河,杀无赦!”
池峰城师长接令后,立即组织敢死队。许多轻伤员主动请战。敢死队组成后,即冲入敌阵,突然袭击。日军血战经旬,已筋疲力竭。不料我乘夜出击,一时慌了手脚。而我敢死队员手持大刀,无比勇猛,左砍右杀。日军经数日血战占领的街市,经我军一个反击,竟夺回四分之三。关于台儿庄战斗的激烈程度,我们从当时战地记者所写的报道,可见一斑:一位坚守台儿庄的代理团长对记者说:“每天台儿庄在我军血战中保守着,而最激烈的血战已经发生过三次。第一次发生在24日上午。第二次在27日。第三次激战在29日上午。经过这几次激战,鬼子被我歼灭在四五千人以上。”台儿庄之战的主将池峰城师长向记者表示:“台儿庄便是我师官兵的坟墓,虽剩至一兵一卒,亦不让敌人侵入台儿庄。”
4月5日拂晓,东方泛起鱼肚白,一阵阵清风带着浓烈的硝烟味,吹拂着日夜兼程、汗流满面的战士。汤恩伯军团按时抵达台儿庄以北。于是,一场内外夹击,围歼矶谷师团的战斗打响了。
狂傲的矶谷师团长置坂垣师团的失败和汤恩伯军团在其侧方于不顾,孤军深入以为迅速将我正面台儿庄部队击败,我侧面部队不攻自破。想不到台儿庄未拿下来,反陷入中国军队的内外夹击之中,一时惊慌失措,急忙呼救。日军为挽救矶谷师团的厄运,急派板本旅团和沂州支队攻汤恩伯军团之侧,但被击退。4月6日,我军全线出击。汤恩伯军团从外线发起进攻。孙连仲军团由内线向外反击。步兵在炮兵强大火力支援下,英勇冲锋,敢死队冲入敌阵,大刀纷飞。整个战场弹如雨下,杀声雷动。此时矶谷师团不仅伤亡惨重,而且弹药、汽油全部用完。机动车辆多被击毁,未被击毁的也因没有汽油变成一堆废铁。成千名受伤的日军因无法逃跑,被集中在枣庄附近,全部烧死。呼叫之声,遍布田野,残忍之状,军史罕见。活着的日军已成惊弓之鸟,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我军乘胜追击,日军除濑谷支队残部逃走外,全部被歼。
18。决胜台儿庄(7)18。决胜台儿庄(7)
这一仗歼敌3万余众,缴获各种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步枪上万支。台儿庄战斗的胜利,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它不仅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台儿庄战斗的胜利,使蒋介石的头脑开始发热。他从全国各战区调集了大批军队,准备在徐州与日军决战,使第5战区兵力由初期的29个师增至64个师另3个旅,共约45万人马。对蒋介石的决策,李宗仁认为,在此四面受敌的平面地带与机械化装备很高的日军进行决战,很难取胜,也违背了打持久消耗战的既定方针。但他的意见被否决了,只好部署徐州会战。
日军台儿庄失败后,发现中国军队正往徐州一带集结,便重新调整兵力,从平、津、晋、绥、苏、皖等地陆续增调了13个师团共30万人,分六路对徐州形成大包围,企图一举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实现其南北会合的战略意图。日军以桥本群作战部长为首组成了“大本营派遣班”,协调指挥南北两路日军作战。
徐州会战是抗战史上继淞沪、忻口之后第3次大会战,双方均投入了数十万兵力,历时四个多月。战斗展开后,日军南北合围,对中国军队发动了强大攻势。中国军队虽然逐次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未能挡住日军的进攻,徐州处于四面受敌的危险境地。中国军队为了保存实力,于5月15日决定放弃徐州。
徐州会战虽然有战略指导上的错误,但为掩护全国战略转移,为部署以后的武汉会战赢得了四五个月的时间,也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徐州会战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持久战》一书,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认识问题,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错误观点,全面分析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光明前景。毛泽东同志提出,中日双方存在四个相互矛盾着的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些特点决定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从这些基本特点出发,毛泽东同志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
段。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抗日战争的具体作战方针: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毛泽东同志这篇著作一发表,立即传遍大江南北,鼓舞了军民的抗战信心,指导了各地的抗日斗争,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19。元凶摘下假面(1)19。元凶摘下假面(1)
1937年11月5日,在德国的神经中枢——柏林威廉街总理府,发生了一件不仅将破坏德国和欧洲的安宁,而且将把全世界引向战争的大事:希特勒召集他的主要军政助手秘密开会,对德国“扩大生存空间”做出决策。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陆军总司令陆军上将冯·弗立契,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空军总司令戈林上将,外交部长牛赖特。此外还有希特勒的副官霍斯巴赫上校。
会议气氛极其严肃、阴沉。希特勒端坐首席,紧蹙双眉,徐徐地说:“今天我谈的问题极为重要。”他突然把话停下来,逐个审视他的助手。“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通常要在内阁会议阐明。”希特勒继续说下去:“我不考虑在那么大的范围内进行讨论,只找了你们几位来探讨一下。”助手们紧张的心情松弛了一些,专心地听希特勒讲下去:
“我要讲的话是深思熟虑和四年半的执政经验的结果。如果我一旦离开人间,你们要把它当做我的一份政治遗嘱。德国的政策旨在民众的安全、生存和繁衍。因此,就有个生存空间问题。德意志种族拥有8500多万人。由于其居住空间连成一片,它就在欧洲结成了一个牢固的种族核心,而任何其他民族都没有这种种族核心。但目前德意志种族尚没有与其种族核心相适应的生存空间。这对维持目前水准的德意志民族构成威胁极大。德国的未来最终取决于解决生存空间问题。”
希特勒接下来分析了为什么必须解决生存空间德国才有出路。他认为德国走自给自足的路是走不通的,因为资源不能全部自给,生活资料也严重不足。他说:“经济动机乃是日本和意大利扩张欲望的基础。对德国来说,经济上的困境也同样变成了推动力,以争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以在欧洲与帝国直接毗连的地方寻找为合适。任何空间的扩张只能在打破抵抗和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进行,这已为各个时代的历史所证明。”
“必须以最小的代价,夺得最大的战果,也就是必须以武力征服的办法扩大生存空间。”希特勒说:“征服的第一步,是立即将德国版图扩大到整个中欧,从这里取得粮食供应、原料和人力,以作为进一步向波兰和乌克兰进行军事远征的准备。因此,必须先把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弄到手。”
助手们听了希特勒宣讲大胆的战略计划,有些疑惑不解。牛赖特首先发问:“怎样使元首如此巨大的计划获得成功呢?奥地利的独立可是由英、法、意,还有我们德国来保证的呀!捷克则受到捷法、捷苏同盟条约的保护。”
希特勒瞥了牛赖特一眼,说:“我们还需要对付英国和法国这两个仇敌。英、法不会容忍在中欧出现一个强大的德国巨人。但是,我个人相信,英国,也许还有法国,很可能已经悄悄地把奥地利和捷克都一笔勾销了。英国由于自治领地的反抗,已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稳固。英国考虑其内部困难和将来介入长期的、毁灭性的欧洲冲突的后果,就足以使它不会对德作战。没有英国的援助,法国的进攻简直是不可能的。意大利对于我们除掉捷克不会有什么反对的表示。它对奥地利的态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那时墨索里尼是否还活着。苏联对捷克的支持,我们似乎应当加以考虑。但只要我们对捷克进行突然的闪电进攻,苏联干涉也就无能为力了。”
“难道我们不可以使用和平手段取得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吗?”牛赖特问。
“通过和平手段来吞并奥地利并且使捷克臣服,也并不是不可能的。”希特勒补充说,“可以使用恐吓的手段取得欧洲政治家的默许,或者最好使他们不惜以任何代价来换取德国的友好。我估计,1938年夏,英、法、意战争很可能在地中海爆发。我们的计划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可能的意外事件。”
对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计划,助手们都感到很突然。他们对这一计划能否获得成功,没有信心。于是,怀疑和反对的意见马上就提出来了。
牛赖特说:“元首说西方强国和意大利之间可能发生战争,并且认为英、法对中欧不感兴趣。这都是元首的乐观估计。我对此看法不敢苟同。”
勃洛姆堡和弗立契均认为,不应让英国和法国成为我们的敌人。法军不会因对意大利作战而受到极大束缚,以致于不能以优势兵力出现于我们西部边界前沿。弗立契说:“法国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区边境与意大利对峙时,投入20个师也就够了。因而法国在我们西部边境仍然可以保持强大的优势。此外,还必须把法国在战时动员扩大的优势算进去。我们西部边境的防御工事,就目前水平来说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为西部配备4个摩托化师以增强机动能力。”勃洛姆堡则特别指出:“要注意捷克的坚固防御工事。它扩建完成后便具有马奇诺防线的特性,会给我们的进攻造成极大的困难。”希特勒的老伙伴戈林也提出,要完成希特勒的扩张计划,应考虑取消德国“志愿军”在西班牙的军事卷入。
希特勒容不得反对意见 ,说:“你的意见是错误的。你的看法根本不对。”他对戈林的意见勉强赞同,但又说:“取消我们在西班牙的军事行动的决定,应留待一个适当的时间再予执行。”
希特勒最后说:“德国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而武力解决就不能没有风险。腓得烈大帝征服西西里亚的战役,俾斯麦对奥战争、对法战争,都是大风险。在我们的计划中,必须把‘武力冒险’置于首位。”
19。元凶摘下假面(2)19。元凶摘下假面(2)
助手们的疑虑没有消除,但他们深知,再反对也是徒劳无益。当晚8时20分会议结束。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总理府。秋天的暮霭笼罩着大地,柏林陷入黑暗之中。
11月5日的秘密会议使希特勒不久便更明确地认识到,外交部和陆军是推行扩张计划的两个“反动堡垒”;要实现他的侵略野心,必须拔除牛赖特、勃洛姆堡、弗立契这些绊脚石。
机会悄悄地来了。希特勒不久便接连撤换了牛赖特、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