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巴本立即返回维也纳,紧急会见舒士尼格。舒士尼格对希特勒的企图和为人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会见希特勒不会有好果子吃,但不会见又会得罪希特勒,最终还是奥地利吃亏。他勉强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会见的一些条件:他必须预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讨论的是什么具体问题;他必须预先得到保证:1936年7月11日签订的有关德国答应尊重奥地利独立和不干涉其内政的协定将保持不变;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必须重申两国继续遵守1936年7月德奥协定。
巴本又赶紧前往伯希特斯加登向希特勒汇报。希特勒让巴本回去告诉舒士尼格:他保证1936年德奥协定将保持不变;他只想讨论自该协定签署以来双方继续存在的那些“误会和分歧”。舒士尼格对希特勒的答复感到满意。双方商定,会谈于2月12日上午举行。2月11日晚,舒士尼格在外交部次长吉多·施密特陪同下,秘密乘车前往萨尔斯堡,次日上午乘汽车越过边界到伯希特斯加登去会见希特勒。
巴本到边界上迎接舒士尼格。在汽车驶往伯希特斯加登途中,巴本告诉舒士尼格说:“你的运气真好,正赶上希特勒这几天情绪极佳。不过,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将军及指挥德奥边境地区德军的陆军主官莱希瑙将军和空军主官斯比埃尔将军,现在在伯希特斯加登别墅。如果你见到他们,请不要介意。”舒士尼格明白了一半:希特勒这不是要向我施加军事压力吗?但事已至此,再退回维也纳去是不可能了,只好说:“我不会介意的。我只不过是个政府首脑,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做不了多大的主。”
希特勒穿着冲锋队的褐色制服上衣、黑色裤子,身边站着三位将军,在别墅的台阶上迎候舒士尼格及其助手施密特。握手后,希特勒神情严肃地挥了挥手,说:“你们不要参加了。我只想跟舒士尼格先生谈谈。”
不一会儿,舒士尼格跟着希特勒进了别墅二楼的一间宽大的书斋里。从这里的大玻璃窗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和奥地利。
“总理先生这间书斋宽敞明亮。”舒士尼格恭维地说,“从这里看气势雄伟、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遇上今天这样的好天气,站在这里极目远眺……”
“我们不是到这里来谈风景和天气的。”希特勒厉声打断舒士尼格的话,粗暴地说:“你对德国采取不友好政策。奥地利的整个历史就是由对德国的叛逆卖国行为构成的。这种历史现在必须终结。舒士尼格先生,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已下定决心要使这一切终结。德国是一个大国,如果它解决它的边界问题的话,没有人会出来反对的。”
舒士尼格对希特勒的狂吼感到十分震惊,但他还是以温和的态度对希特勒说:“关于奥地利在德国历史上的作用,我与总理先生的看法不同。奥地利对德国的贡献是很大的。”
“完全等于零。我告诉你,完全等于零。”希特勒武断地说。
“总理先生,德国文化的成就有许多是奥地利做出的。例如像贝多芬这样的人……”舒士尼格辩解说。
“贝多芬?”不等舒士尼格说完,希特勒插话道:“我告诉你吧,贝多芬是在莱茵兰出生的。”
“但奥地利是他卜居的地方。许多别的人也是如此……”舒士尼格继续辩解说。
20。奥地利:死刑(2)20。奥地利:死刑(2)
“也许是这样。”希特勒不愿再在历史问题上做文章,话锋一转,说:“我再一次告诉你,我负有一个历史使命,这是上帝赋予我完成的使命。凡是不赞成我的人,就要被摧毁。我选择了任何德国人都不曾走过的道路。我已经获得了德国历史上比任何人都伟大的成就。我取得成就不是靠武力手段。”
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希特勒除了对舒士尼格进行威胁,就是自吹自擂。舒士尼格要求希特勒把对奥地利不满意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以便讨论怎样清除障碍达成谅解。
希特勒说:“你们正在边境构筑工事准备对付德国。”
“没有这回事。”舒士尼格赶紧加以否认。
“听着,”希特勒吼道,“你当真以为你在奥地利移动一块石头而我在第二天不会知道吗?我只要一声令下,一夜工夫你的全部防御工程就会被摧毁。你当真以为你能挡住我半个小时吗?我非常不愿对奥地利动用武力,因为那将会流血。在军队开进奥地利之后,我的冲锋队和奥地利军团会跟着进去。没有人能制止他们进行正当报复,甚至我也制止不了。”
希特勒看着舒士尼格惊恐的样子,继续说:“你不要以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使我放弃我的决定。意大利?我和墨索里尼是一致的。英国?它不会为奥地利动一根指头。法国?它本来可以在我派兵进驻莱茵兰时加以制止。如果它制止,我就不得不后退,但现在对法国来说是太迟了。舒士尼格先生,我最后一次给你谈成条件的机会。要是我们现在不能找到一个解决办法,事情就无可挽回了。你好好考虑吧,我只能等到今天下午。”
舒士尼格问:“总理先生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希特勒说:“这个,我们可以下午谈。”
午餐时,希特勒不再是凶狠逼人的样子,而是谈笑风生。说到他正在准备全面改造柏林,让柏林成为真正的世界闻名的大都会,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最有气魄的城市。吃过饭,希特勒欠身表示失陪,回卧室去休息。
舒士尼格则是忧心忡忡,吃不下饭。他本是个连续不断抽烟的人,但跟希特勒谈话时没敢抽。午饭后,他和施密特一同来到餐厅旁边一间小休息室,拿出烟来过瘾。然后将上午他从希特勒那里得来的坏消息告诉给施密特。两人想不出对付的办法,只是叹息而已。
他们在休息室里等了两个小时,德国新任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巴本的陪同下突然来到休息室,并向他们递交了一份用打印机打印的两页“协定”草案。里宾特洛甫说:“这里元首的最后要求。元首不允许对这个草案加以讨论。你们必须立即在上面签字。”
舒士尼格接过这份“协定”草案一看,立即感到脑子一片空白。这份草案开出的“条件”是:奥地利必须立即宣布取消对奥纳粹党的禁令,释放所有被监禁的纳粹分子;让亲纳粹的维也纳律师赛斯—英夸特出任内政部长,并主管警察和保安部队;让另一亲纳粹的人格拉斯—霍尔斯特瑙出任国防部长,并允许交换100名军官以使德军和奥军“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让亲纳粹分子菲许包克博士出任财政部长,并“要做好准备,使奥地利纳入德国经济体系”。这些必须在一周之内实现。
舒士尼格知道,接受这些“条件”就意味着奥地利独立的告终。因此,他表示反对这份“协定”草案,说:“我在来此之前是与巴本约定好了的,德国必须继续遵守1936年奥德协定,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和不干涉其内政。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听取不合理要求的。”里宾特洛甫说:“这是不容商量的,你必须立即签字。”
“舒士尼格总理,”滑头公使巴本说,“我看了这份草案也感到很惊奇。我对你表示歉意。我对草案开列的条件感到意外。但这里边没有要废除1936年德奥协定的字句。你可以放心,如果你签了字,元首一定会使德国今后继续忠于1936年协定而不会再给奥地利带来麻烦。”
舒士尼格被折腾糊涂了,竟觉得巴本的说法不无道理。随即他们被带去会见希特勒。
希特勒正在书斋里激动地来回踱着步,一见舒士尼格便喊道:“舒士尼格先生,这是文件的草案,没什么可讨论的了。我不会改变其中一点点。你必须在这份文件上签字,在三天之内满足我的要求,不然我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
舒士尼格真的吓破了胆。他说:“我愿意签字。但根据奥地利宪法,只有共和国总统才有法律权力来接受并实施这样的协定。我虽然愿意吁请总统接受这个协定,但我不能担保他也会接受。”
希特勒怒吼道:“你必须担保!”
舒士尼格说:“总理先生,我可不能担保。”
听了这个回答,希特勒快发疯了。他跑到书斋门边打开门,大声喊:“凯特尔将军!凯特尔将军!”他回过头对舒士尼格说:“你们先出去,待一会儿我再叫你们。”
凯特尔听到喊声,赶忙跑进书斋请示有何命令。希特勒咧嘴笑着对凯特尔说:“没有什么命令。我只是要你到这里来稍坐片刻。”
在书斋外面等待着的舒士尼格和施密特心里惴惴不安。施密特说:“也许他们会把我们逮捕起来。”舒士尼格点点头。30分钟后,他们再次被带去会见希特勒。
20。奥地利:死刑(3)20。奥地利:死刑(3)
希特勒说:“我已决定改变我的主意——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但是我警告你,这是真正的最后机会了。我再宽容你三天来实施这个协定。”
舒士尼格屈服了,怀着恐惧和悲愤心情在希特勒拟定的协定上签了字。他颓唐地放下笔,忽然想起了巴本刚说过的话,便大着胆子向希特勒建议说:“是不是在我们的会谈公报里提一提我们讨论并重新肯定了1936年7月的奥德协定呢?”希特勒喊道:“那不行!首先你得履行我们协议的条件。报上登个消息,说:‘今天元首兼国家总理同奥地利联邦总理在伯希特斯加登举行了会谈。’这就可以了。”
太阳早已西沉,黑暗笼罩着大地。希特勒请舒士尼格共进晚餐,舒士尼格婉拒了,和施密特一起驱车赶回维也纳。
2月12日上午舒士尼格回到维也纳立即去见总统米克拉斯。米克拉斯是个辛勤工作而才能平庸的人。他表示愿意向希特勒做些让步,如释放奥地利纳粹分子等,但不同意让赛斯—英夸特出任内政部长。这一消息传到希特勒那里,希特勒很恼火,立即下令军队在奥地利边界佯动,并散布“听起来可信的消息”。意思是:德军就要进攻奥地利了。希特勒施加军事压力果然奏效。米克拉斯屈服了。在2月16日(希特勒确定最后期限为2月18日)宣布对纳粹分子实施大赦,并根据希特勒的要求改组了政府。赛斯—英夸特被任命为内政部长。翌日,赛斯—英夸特即赶往德国去会见希特勒,接受了“尽快全面夺取政权”的指示后,又回到维也纳。
2月20日,希特勒向国会发表演说,谈到舒士尼格的“谅解”及其促成奥德密切合作的“诚意”。然后他说:“有一千多万日耳曼人住在同我们边界接壤的两个国家。他们不能由于政治上同德国分开而将自决权被剥夺。一个世界大国不能忍受它旁边的同种族兄弟经常遭受最厉害的折磨。保护他们是德国的职责。”
希特勒的这番话,在奥地利引起强烈反响。纳粹分子纷纷涌向街头,示威游行,狂呼“希特勒万岁”、“将奥地利并入德国”。但张伯伦首相认为,希特勒关心日耳曼种族利益是正常的。他对希特勒与舒士尼格达成“谅解”表示高兴。法国当时内阁危机,对此根本未做反应。墨索里尼只是说,他对奥地利的态度没有变化。
连日来,奥地利纳粹分子的猖狂活动及国内各阶层怀疑情绪的增长对舒士尼格的地位形成了严重威胁。2月24日,舒士尼格向联邦议会发表演说。他强调,奥地利已经让步到极限了;奥地利决不会自动放弃独立。最后他高呼:“誓死效忠奥地利!”
舒士尼格的演说一广播,奥地利纳粹分子立即采取暴力行动,占领了一些市镇。同时,奥地利经济上也开始混乱。人们纷纷从银行提款;外商乘机兴风作浪。对于这一切,主管警察和保安部队的内政部长赛斯—英夸特根本就没有采取一点措施。
奥地利处在决定性关头。舒士尼格决定采取最后的豁出去的行动,那就是举行全民公决。在公开宣布他的决定之后,舒士尼格于3月7日指示奥地利驻罗马武官去会见墨索里尼,询问他的意见。舒士尼格在与希特勒会谈后不久就把有关情况通知给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当时没有明确表态。这次墨索里尼表态了,说:“这是错误的决定。”他要求舒士尼格等待时机,不要鲁莽行事。
3月9日晚,舒士尼格宣布,将于3月13日星期日那天就奥地利是否保持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
希特勒得知奥地利要举行公民投票的消息,勃然大怒,立即把戈林叫来商量对策,并命令慕尼黑军区司令舒伯特将军及奥地利国防部长格拉斯—霍尔斯特瑙赶到柏林来。希特勒决定赶在3月13日前对奥地利进行军事占领。这使德国的将军们感到极为意外。
3月10日,德国将领们忙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