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里宾特洛甫5月下旬多次邀见汉德逊,一再表示请求英国首相张伯伦运用自己的影响促进谈判解决苏台德问题。
张伯伦对5月20日危机做出强烈反应后马上就后悔了。
他担心,英国这样支持捷克政府,将会使他们趾高气扬,不愿满足苏台德日耳曼人的要求。
张伯伦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并不了解。
在他印象里,捷克斯洛伐克是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他认为苏台德日耳曼人获得自治或并入德国并没有什么不好。
所以,当德国请求张伯伦促进捷克政府与苏台德德意志党谈判时,他答应了。
但张伯伦知道,英国远没有法国对捷克政府的影响大。
因此,他想尽一切努力争取法国同英国合作,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共同的政策。
6月1日,张伯伦打电话给达拉第,说:“总理先生,不久前发生的捷克危机,已被事实证明是贝奈斯总统制造的。
他的目的无非是不想给苏台德日耳曼人以自治权。
他作为总统,其实跟独裁者希特勒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达拉第显然不同意张伯伦的观点,说:“贝奈斯总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一位著名的知识分子。”
“但是,”张伯伦说,“他的这次愚蠢的国内动员,可能会给希特勒考虑使用武力解决苏台德问题制造了借口。
我认为,苏台德问题必须谈判解决,捷克政府应给予苏台德日耳曼人充分的自治权。
否则,希特勒会使用武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到那时,如果我们两国不以武力支援捷克,便会在世界各国面前丢脸;而如果我们两国对德国使用武力,那必然会引起欧洲大战,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希望总理先生给捷克政府做些工作,让他们与苏台德德意志党坐下来谈判解决问题。
法国是捷克的盟国,你们的建议,他们更容易接受。”
达拉第表示同意张伯伦的建议。
但他说这要跟庞纳外长商量一下。
他还要求英国与法国一起向捷克政府做工作。
随后,张伯伦又让哈里法克斯给庞纳打电话,交涉关于向捷克政府施加压力,以让其接受《卡尔斯巴德纲领》作为与苏台德德意志党谈判的基础。
庞纳知道法国军备状况不佳,认为无法履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主张对德国应予迁就,以换取德国对法国的宽容。
所以,他对哈里法克斯的建议完全赞同。
他立即召见捷克驻法国公使,提出要求捷克政府改变“僵硬”立场,在《卡尔斯巴德纲领》的基础上与德意志党谈判。
随后,他又指示法国驻捷克大使,向捷克政府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哈里法克斯也做了同样的工作。
在法国和英国的压力下,捷克政府屈服了,6月10日决定同意以《卡尔斯巴德纲领》作为谈判的基础。
6月23日,捷克总理霍德日阿亲自率代表团与以汉莱因为首的德意志党代表团在布拉格举行圆桌会谈。
会谈中,霍德日阿答应给少数民族以更多的自治权,但必须保持捷克斯洛伐克的统一和完整;汉莱因则要求把捷克斯洛伐克改组成种族区,各区实际上都是独立的,跟中央政府有同样的发言权。
在此后的会谈中,霍德日阿又提出了不少折中方案,均被汉莱因拒绝。
这种毫无成效的会谈持续到7月9日汉莱因被希特勒召去面授机宜而停下来。
张伯伦看到捷克双方谈判中断,认为当事者之间的谈判不会有什么结局,必须向捷克派出一个“仲裁人”。
他决定派伦西曼勋爵去捷克执行“仲裁”任务。
但此事须与法国商量。
因此,他派哈里法克斯于7月19日到法国去协商。
庞纳赞成英国的意见,但达拉第认为伦西曼作为“仲裁人”不合适,不如以“调解人兼顾问”的名义为好,并且他的行动不应损害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
英国接受了达拉第的意见,于8月3日将伦西曼派到了布拉格。
伦西曼到达布拉格之后即频繁往来于布拉格和苏台德区之间。
他对苏台德日耳曼人的“友好姿态”越来越高,而对捷克政府的要求则越来越严。
苏台德日耳曼人要求什么,他就要捷克政府给什么。
21。幕后交易(6)21。幕后交易(6)
与此同时,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
8月23日,德国海军在基尔湾举行演习。
希特勒视察了演习情况,并在派特里亚号邮船上接待了匈牙利的摄政霍尔蒂海军上将和匈牙利政府成员。
希特勒告诉客人,德国在适当的时候可能对捷克采取行动。
如果匈牙利想分享捷克这桌“宴席”,那就必须赶快行动。
希特勒说:“谁要想坐席,至少得帮厨。”
8月24日,最高统帅部在拟制向捷克斯洛伐克挺进的具体计划时,遇到了一个“确定能给德国进行军事干涉以口实的‘事件’的确切日期”的问题,因而向希特勒打报告请示。
希特勒没有立即答复,于8月26日前往西线巡视。
巡视中,希特勒受到了莱茵兰人狂热的欢迎,所到之处“元首万岁”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希特勒有点得意忘形。
但随行的西线部队司令官亚当将军却非常冷静。
8月29日,在希特勒的专用车厢里,亚当突然要求与希特勒单独谈话。
希特勒冷笑了一下,屏退其他随行人员,然后严厉地说:“你有什么话要说?”“我的元首,”亚当激动地说,“你所到之处,人们都把我军阵地说成是铜墙铁壁。
但无论他们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我作为西线司令官深深地知道,我手下这点部队是守不住西线的。”
“混蛋!”希特勒咆哮起来,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大吹他已经使德国比英、法加起来还要强,最后说,“谁要守不住这些工事,谁就是混蛋!”9月3日,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召见了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
他们议定:各野战部队应当在9月27日中午知悉X日(进攻发起日)究竟是哪一天。
希特勒对具体作战计划中的几点还不太满意,指示要做进一步修改。
同时,希特勒表示,为了给进攻捷克制造借口时显得不唐突,他决定亲自插手解决苏台德日耳曼人问题。
因为英国既然已把伦西曼派到布拉格,那就把这个问题变成了国际事务,他插手其中就成了正常现象了。
没等希特勒亲自插手,贝奈斯总统即决定对苏台德日耳曼人做出最大的让步,完全满足其要求。
9月4日,贝奈斯将苏台德德意志党的领袖孔德和西伯科夫斯基召到了赫拉德欣宫,温和镇静地接待了他们。
他不说开场白就把白纸推到他们的面前,说:“请把你们党关于日耳曼少数民族的全部要求都写下来。
我预先答应你们,我会立即满足这些要求。”
孔德好像挨了雷击,难以置信地盯着贝奈斯总统。
西伯科夫斯基端直地坐着,一声不吭,不胜狐疑。
“来吧,真的。
写呀。”
贝奈斯依然温和平静地说。
孔德和西伯科夫斯基依然一动不动。
他们怕上圈套。
在来会见总统之前,他们想会见肯定将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他们研究了应提出哪些使总统完全无法接受的要求。
但这次会见如此反常:总统说他要投降,但看上去他倒像个胜利者。
这里有什么阴谋呢?他们一时无法理解。
“好吧,如果你们不愿意,我来写。”
贝奈斯说,“要什么,你们告诉我。”
他把白纸拉到自己面前,拧开自来水笔,等着他们提要求。
就这样,在孔德和西伯科夫斯基的口授下,贝奈斯写成了一个文件,并誊抄了一式两份,签上名字,将其中一份交给了孔德和西伯科夫斯基。
他们很高兴,从赫拉德欣宫出来便立即打电话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在阿舍的汉莱因。
汉莱因知道希特勒的意图是永远不与捷克政府达成一致,因此觉得这样的文件不合胃口。
他不等文本到手,就于9月6日晨匆忙赴纽伦堡。
9月6日是德国纳粹党代表大会在纽伦堡开幕的日子。
大会预计12日结束。
届时,希特勒将在闭幕大会上发表重要演说。
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全世界都在等待着9月12日到来。
人们深信,希特勒的演说将宣布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是战还是和。
听转播希特勒演说的捷克人都随身带着防毒面具,因为谁都不能保证在其演说开始的一小时内,德国装载化学毒剂的飞机不会飞临捷克人的头上。
9月12日晚上,希特勒在纽伦堡体育场向狂热的纳粹党徒发表了演说。
演说虽然粗鲁激烈,充满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特别是对贝奈斯的恶毒咒骂,但它不是一份宣战书。
希特勒只是要求捷克政府给予苏台德日耳曼人“公平待遇”,并威胁说,捷克政府如不照办,德国就要设法要它一定办到。
对苏台德德意志党来说,希特勒对捷克政府公开的威胁就是给他们下达的策动暴动的信号。
9月13日、14日,德意志党党徒在苏台德区暴动,与政府保安部队展开肉搏战,到15日才被捷克政府派来的部队镇压下去。
在希特勒演说的第二天,即9月13日,法国内阁开了一整天会。
21。幕后交易(7)21。幕后交易(7)
阁员们一致认为德国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已迫在眉睫。
但他们在法国应否履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问题上意见严重对立,无法统一。
当天晚上,达拉第召见英国驻法大使菲普斯,要求他转告张伯伦,立即设法同希特勒谈判,并尽可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张伯伦早就想与希特勒直接谈判。
所以他一接到达拉第的请求,就立即于当晚11时给希特勒发了一份特急电:“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往见你,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
我提议乘飞机前往,并准备于明天启程。
请赐告你最早能在什么时候见我,并告会面的地点。
盼尽早赐复。”
这份电报及时转给了希特勒。
22。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1)22。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1)
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别墅收到张伯伦的电报,不禁大声呼道:“我的天哪!难道这是真的吗?”一位大英帝国命运的操纵者、69岁高龄的知名政治家肯屈尊到德国来向他希特勒央求和平,这怎么能不使他希特勒感到喜出望外呢?希特勒估计,张伯伦这次来一定会向他重申,英、法不会为援救捷克斯洛伐克而出兵干涉。
因为张伯伦害怕发生欧洲战争,他现在有求于德国。
所以,希特勒决定不回柏林,就在伯希特斯加登接待张伯伦来访。
张伯伦得到希特勒的答复,于9月15日第一次乘飞机飞抵慕尼黑机场,然后不顾疲劳坐上一辆敞篷汽车来到火车站。
再从那里坐了3个小时的专列,于当天下午4时许到达伯希特斯加登。
这时天空一阵黑似一阵,乌云满布,突然下起雨来。
张伯伦从清晨赶路,这时已疲惫不堪,但仍然冒雨向希特勒的别墅赶去。
希特勒并没有到伯希特斯加登火车站去迎接贵宾,而是在他的别墅高高的台阶上等候着。
他看着比他年长20岁的张伯伦弓着腰在雨中艰难地爬着上山的台阶,感到十分滑稽可笑。
希特勒和张伯伦在一楼会客厅喝过茶之后,来到二楼希特勒的书房。
希特勒首先发言,长篇大论地吹嘘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德英亲善作出的“巨大贡献”。
说他现在已下定决心,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让捷克斯洛伐克境内300多万日耳曼人“重返”德国。
他说:“我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对我的决心产生任何怀疑。
我决不能容忍一个小小的二等国家把有1000年历史的强大的德国看作仿佛是次一等的国家。
我今年49岁。
如果德国为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卷入一场世界大战的话,我希望我能以壮盛之年的全部精力领导德国渡过危难。
当然,如果由于这个问题而竟然引起世界大战,我将不胜遗憾。
不过,这种危险决不能使我的决心有任何动摇。
我为此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
世界上任何国家爱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决不后退一步。”
“如果元首已决定用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根本不想在我们之间讨论一下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让我来呢?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