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希特勒一听这话,火气更大了,叫道:“要是法国和英国要打,就让他们打吧!我根本不在乎。
今天是星期二,下星期一我们就打仗了。”
威尔逊看到再也谈不下去了,起身告退。
他走到希特勒跟前小声地说:“我将设法使捷克人清醒一点。”
希特勒冷冷地说:“我对此表示欢迎。”
威尔逊刚走出希特勒的总理府,希特勒就发出一项“绝密”命令:由7个师组成的突击部队从训练地区进入捷克边境的进攻出发阵地,并于9月30日准备好执行“绿色方案”。
随后,他又下令做进一步的秘密动员,再编组5个师加强西线防务。
但是,9月27日希特勒从国外得来的都是“坏消息”:德国驻法国武官报告说,法国的部分动员不亚于总动员,近几天就会有65个师部署在法德边境。
他认为:“一旦德国采取战争行动,法军很可能立即从下阿尔萨斯和洛林向美因兹发动进攻。”
他还报告说,意大利在法意边境完全未采取措施牵制法军。
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希特勒发来电报,请他“协助维持和平”,并建议有关国家立即举行会议制止战争。
22。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4)22。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4)
德国驻美国大使报告说,如果希特勒诉诸武力而英国又反对的话,美国肯定会全力支持英国。
瑞典国王召见德国公使,警告说:如果希特勒要玩火,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德国一定会失败。
德国驻捷克武官报告说:捷克已动员了100万人,其中野战军80万人。
这相当于德国东西两线兵力总和。
英国于27日晚8时下令舰队动员。
当晚10时,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紧急晋见希特勒,坚决请求希特勒不要打仗。
这些消息使希特勒认识到:捷克斯洛伐克毫不畏惧,法国在紧急动员,英国态度转硬,而他的侵捷准备工作看来不够充分,且高级将领反对他动武。
因此,他觉得有必要再玩个花招。
他把翻译叫来,亲自口授了一封信给张伯伦并译成英文。
信的语调温和,说他的建议并没剥夺捷克斯洛伐克的生存权,他打算同捷克政府谈判,给捷克斯洛伐克剩余部分以正式保证;并说“捷克人所以坚持己见,只是因为他们希望在英国和法国的援助下发动一场欧洲大战。
但我不准备对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关上大门”。
信的最后说:“我必须请你来判断,在这些事实面前,你是否认为应当继续努力来破坏这种阴谋,并且使捷克政府在这最后时刻恢复理智。”
张伯伦9月27日下午从刚返回伦敦的威尔逊那里得知希特勒坚持强硬态度,正因担心战争即将爆发而惶恐不安,当晚10时30分收到希特勒的电函,真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他立即回信希特勒说:“读了你的信后,我确信你可以不必打仗,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一切主要的东西。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准备立刻亲自到柏林来同你和捷克政府的代表以及法国和意大利的代表一起讨论有关移交的各项安排。
我深信,我们能在一周之内达成协议。
我不能相信你会为了在解决这个长期未决的问题方面有几天拖延,就不惜承担发动将使人类文明化为乌有的世界大战的责任。”
张伯伦还给墨索里尼发了一封信,请他敦促希特勒接受英国的调解计划,并请他出席拟议中的会议。
召开德、意、英、法、捷五国会议解决苏台德问题,这是张伯伦酝酿已久的计划。
但英国外交部担心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会坚决要求参加这样的会议,所以一直没有提出这一建议。
直至接到希特勒9月27日的信,张伯伦才征得达拉第的同意,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提了出来。
9月28日中午,墨索里尼给其驻德国大使阿托利科打电话,要他立即去见希特勒,说墨索里尼同意英国的建议,请希特勒做出决定。
阿托利科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总理府时,希特勒正同法国大使庞赛谈话。
庞赛奉庞纳之命向希特勒提出关于交出苏台德区的建议,其内容比英国建议要“慷慨”得多:英国建议10月1日交出苏台德区第一区;法国建议10月1日交出3个大区,其中大部分不是苏台德日耳曼人占多数的地区。
希特勒对法国的建议颇感兴趣。
双方正在交谈,有人进来通报:阿托利科要向元首转达墨索里尼的紧急口信。
希特勒让翻译去请。
“我给你带来了领袖的紧急口信,”阿托利科粗嗓大声,没等进门就大声嚷了起来。
他转达完了口信又加了一句:“领袖请求你不要下动员令。”
“告诉领袖,”希特勒松了一口气,对阿托利科说,“我接受他的建议。”
继庞赛、阿托利科之后,英国大使汉德逊前来会见希特勒。
希特勒说:“在我伟大的朋友和盟友的请求下,我已经延迟24小时动员我的军队。
至于张伯伦先生建议的召开大国会议等问题,我将同墨索里尼商量后再做决定。”
随后,希特勒打电话给墨索里尼说,他认为应召开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
不应让与捷克斯洛伐克有条约关系的苏联参加这样的会议。
至于捷克人,则更不应让他们参加。
墨索里尼表示同意希特勒的意见。
9月28日下午2时许,希特勒打定主意匆匆向意、英、法三国政府首脑发出请帖,请他们于次日中午到慕尼黑来同他一起解决捷克问题。
9月29日清晨,希特勒就赶到前德奥边境上的库夫斯坦因去迎接墨索里尼。
两人在开往慕尼黑的火车上共商了这次会谈的对策。
希特勒说:“我下决心对苏台德区实施军事占领。
要是今天谈不出结果的话,我就立即诉诸武力。”
说着,他拿出地图,指指划划提出他的领土要求。
墨索里尼表示同意。
张伯伦收到希特勒的请帖后给贝奈斯总统打了个电话,通知他关于在慕尼黑开会的消息。
贝奈斯立即回答说:“我请求,在未听取捷克斯洛伐克意见的情况下,在慕尼黑不要做任何决定。”
张伯伦哪能听进这样的意见。
他已下决心对希特勒做出妥协,事前没有跟达拉第做任何商量就去慕尼黑赴会了。
达拉第收到请帖就跟内阁商量,依照庞纳的意见,不再与捷克政府及英国联系协商就与会了。
22。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5)22。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5)
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于9月29日12时45分在慕尼黑科尼广场旁的所谓“元首府”开幕。
会议没有主席,整个进程随随便便。
刚开始,张伯伦就提出,这次会议应当有一个捷克代表出席,或者至少让捷克代表到慕尼黑来,以便随叫随到。
没等希特勒表示反对,达拉第就说:“捷克政府代表与会就会拖延会议进程。
我的政府绝不容许捷克政府再拖延了。”
希特勒表示绝不允许捷克人出现在他的面前。
墨索里尼打圆场说,可以让一位捷克代表等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随叫随到。
其他三人表示同意。
会议讨论实质问题。
墨索里尼首先发言:“为了提供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带来了一个书面建议。”
说着,他拿出一份文件读了起来:“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有关上述割让的下述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一、撤退将在10月1日开始。
二、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责成撤退时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
三、关于撤退的条件,应由德国、联合王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细节。
四、德国军队从10月1日开始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人的领土,至10月10日占领完毕。
五、第三款所指国际委员会将决定应举行公民投票的领土。
公民投票的日期不迟于11月底。
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
七、应有自由选择迁入或迁出被移交领土的权利,选择权应在本协定签订日起6个月内行使。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协定签订之日起4个星期内释放政治犯。”
这份“建议”其实是戈林、牛赖特和威兹萨克在9月28日草拟的。
戈林拿给希特勒看,希特勒说可以。
戈林让翻译将其译成意大利文送给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阿托利科当即用电话将全文传到罗马。
墨索里尼上火车赴慕尼黑之前刚刚收到电话记录稿,在火车上仔细看了一遍。
“建议”的措辞与戈德斯堡备忘录极其相似。
但达拉第毫无反感,首先发言表示“欢迎”墨索里尼的建议,说它是“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
张伯伦接着也表示“欢迎”此建议,说他本人“也想到过一个同这一建议相似的解决办法”。
希特勒当然是“完全赞成”墨索里尼的建议了。
既然与会者均在原则上同意墨索里尼的建议,剩下的就是讨论一些细节问题了。
张伯伦说,他想知道在苏台德区的公共财产转交给德国后,由谁来赔偿捷克政府呢?希特勒激动地说:“根本不给什么赔偿。”
张伯伦又提出,反对规定捷克人从苏台德区迁出时连耕牛都不准带走。
希特勒冒火了,大声嚷道:“我们的时间太宝贵了,不能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根据四国政府首脑达成的协议,捷克政府立即派了两名代表到慕尼黑,一个是驻德公使马斯特尼,一个是外交部官员休伯特·马萨里克。
他们被带到会议厅隔壁的一间房子里,冷冷清清从下午2时等到7时,才有一位叫格瓦特金的张伯伦的随员跑来宣布坏消息,说已经达成全面协议,此协议比英、法的建议“苛刻得多”,但他不能讲细节。
马萨里克问:“能不能让我们陈述意见?”格瓦特金生硬地说:“不能!”到了晚上10时,张伯伦的顾问威尔逊奉命将四国协议的要点通知给两位捷克代表,并递交了一张捷克人应立即撤出苏台德区的地图。
捷克代表刚想提出抗议,威尔逊起身就走了。
9月30日零时刚过,希特勒、张伯伦、达拉第、墨索里尼依次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剩下的任务就是如何通知给捷克代表了。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这种事不感兴趣,起身离开会议厅。
到了门口,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跟这样愚蠢的人会谈实在是太累。”
墨索里尼大笑着点点头。
张伯伦与达拉第议论了一下,确定由张伯伦将协定有关情况通知给捷克代表。
9月30日0时30分,两名捷克代表被带进会议厅。
张伯伦讲了很长一段话,介绍协定的内容,并且把协定的文本及附图交给马斯特尼大使。
然后,张伯伦不停地打呵欠,一点也不想掩饰他的倦怠。
两位捷克代表像接到死刑判决书一样,心情十分沮丧。
马萨特里问达拉第:“你是否希望我国政府对这个协定做出答复或发表一项声明呢?”达拉第听到发问,神情十分紧张。
还是他的随员、外交部秘书长莱若代答说:“捷克政府不必做出答复。
这个协定已被接受。
捷克政府必须在今天下午3时之前派代表到柏林参加国际委员会会议。
现在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你们可以走了。”
22。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6)22。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6)
张伯伦从会议厅回到旅馆沉睡了几个小时,赶紧起来前往希特勒的寓所去看希特勒;因为他希望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一点他认为会加强他在国内的政治地位的小小的让步。
张伯伦的精神已恢复过来,显得精力充沛。
而希特勒脸色苍白,情绪很阴郁。
他本来不想再见这位愚蠢的首相,但既然他登门拜访,也不好闭门不见。
他心不在焉地听着张伯伦杂乱无章的长篇大论。
张伯伦说:“我相信德国在实施慕尼黑协定时会采取大度包容的态度。
我希望捷克人不要不合理地制造什么困难。
但如果他们制造了什么困难的话,希望元首不要轰炸布拉格,以避免给平民造成可怕的损失。”
接着,张伯伦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空话,例如,建议英、德两国合作结束西班牙内战;建议促进裁军,促进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