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ⅰ⒎ㄓ衷跹柚沟戮杆傧聿ɡ寄兀坑⒐牡吕怂购头ü亩琶⑾仁俏扪砸远裕潭挡ɡ际艿浇ヒ欢ɑ崧砩锨肭笏樟?br />
24。大战前夜(6)24。大战前夜(6)
伏罗希洛夫说;“这仅是一种推测。
苏联需要的是切实的保证。”
又是一阵冷场。
德拉克斯打破沉默,说:“波兰是一个主权国家,首先得由它的政府来决定许可苏联军队入境。
不过,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应由有关政府来解决。
苏联政府应将此问题向波兰政府提出来。”
伏罗希洛夫同意这是政治问题,但希望英国和法国跟波兰去交涉,并说“对这个问题没有直截了当的答复,军事谈判继续下去没有用处”。
军事谈判陷入僵局。
英、法政府决定向波兰做工作。
8月18日,法国驻波兰大使诺尔分别会见波兰外长贝克和波军总参谋长斯塔契维奇。
他们都认为苏联“在军事上没有什么价值”,“看不出苏军在波兰领土上作战有什么好处”。
8月19日,英、法大使一起会见贝克,要求他同意苏联的建议。
但贝克仍坚持无论如何不让苏军进入波兰领土的立场。
8月20日,贝克正式拒绝了英、法的要求。
至此,苏联与英国、法国为集体安全而进行的谈判实际上已完全失败。
8月21日,伏罗希洛夫告诉杜芒将军:“法国和英国方面已经将政治和军事谈判拖得时间太长了。
因此,我不能排除可能发生某种政治事件。”
8月22日,“政治事件”发生了: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书写的全权证书、带着大批随员动身前往莫斯科,当日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过夜;23日中午乘飞机到达莫斯科,匆匆忙忙在大使馆吃过午饭,便急着赶到克里姆林宫去会见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双方讨论了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没有什么大的分歧。
里宾特洛甫提议在条约前言里加上“德苏两国形成友好关系”的话。
斯大林冷冷地说:“苏联政府在被纳粹政府劈头盖脑倾倒了6年大粪之后,不能突然间把一项苏德友好宣言拿到群众面前来。”
德苏“友好”的话被去掉了。
然后,双方就国际形势问题交换了意见。
斯大林问,意大利和日本有什么野心?里宾特洛甫含糊地做了回答。
谈到英国问题时,斯大林说:“英国派来的军事代表团从来没有告诉苏联政府,他们要什么。”
里宾特洛甫说:“英国老是想破坏德苏关系。
它是软弱的,只想叫别人给他打仗,好让它僭取统治全世界的霸权。”
斯大林表示同意这种看法,并说:“如果英国真正统治了全世界的话,那是因为其他被它吓唬的国家太傻的缘故。”
谈到反共产国际协定问题时,里宾特洛甫辩解说:“这个协定不是针对苏联而是针对西方的。”
斯大林当然知道这是鬼话,遂轻蔑地笑笑,然后说:“事实上,反共协定主要是吓坏了伦敦金融界和英国的店主们。”
8月23日深夜,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在《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附属议定书》上签了字。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双方约定,任何一国都不得进攻对方。
如果其中一方成了第三国的敌对行动的目标,另一方将不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给予第三国以支持。
双方决不参加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一)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所属地区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边界应成为德、苏两国势力范围的边界。
(二)在波兰所属地区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德、苏的势力范围大体上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一线为界。
(三)缔约双方的利益是否需要维持一个独立的波兰以及这个国家的边界应如何划定的问题,只有在今后政治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中方能予以明确规定。
在任何情况下,两国政府都将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关于东南欧,苏联提请注意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宣布它对这一地区没有利害关系。
8月24日,里宾特洛甫兴高采烈地飞回柏林。
8月25日,伏罗希洛夫正式通知英、法军事代表团:“鉴于政治形势业已改变,继续谈判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暂时避免卷入战争,赢得了巩固国防的时间;但它使得德国得到苏联中立的保证,希特勒可以放手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了。
希特勒在8月23日“条约”签字后,下令按计划于8月26日拂晓4时30分向波兰发动进攻。
8月25日下午6时30分,阿托利科大使向希特勒递交了墨索里尼的一封信。
信上说:“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而波兰的盟国又向德国展开反攻,那么我事先通知你:鉴于目前意大利的战争准备状态,我觉得最好在军事方面不采取主动行动。
不过,如果德国能立即把物资和原料交给我们,以便抵抗法国和英国主要是针对我们的进攻,我们就可以立即参战。”
当晚7时30分,波兰与英国的互助条约正式被两国议会批准生效。
这两件事给希特勒以很大打击。
希特勒大骂墨索里尼“背信弃义”、张伯伦“卑鄙愚蠢”,他考虑需要看一看能不能让墨索里尼支持他的行动和能不能避免英国的干预,因此决定立即停止进攻波兰的一切行动。
24。大战前夜(7)24。大战前夜(7)
这时,德军主力部队已经进入攻击出发阵地,有的在前沿已经与波军接火。
不过,德波边界交火事件近几个月时有发生,8月26日凌晨的交火并没有引起波兰的特别关注。
8月26日,希特勒给墨索里尼写了封信,问意大利需要什么武器装备和原料,要在什么时限内提供。
意大利三军首脑开了一份作战12个月“最低需要清单”发给希特勒。
其中原料即达2620吨之多,武器仅高炮就要150门。
当天,希特勒复电称,有些原料,如煤、钢,可如数提供,许多原料则难以供应。
他要求墨索里尼设法为德国牵制英、法军队。
8月26日晚,墨索里尼再次写信劝阻希特勒不要发动战争,希望再召开一次慕尼黑式会议以满足德国的各种要求。
希特勒见墨索里尼没有“回心转意”的迹象,只好放弃争取。
希特勒还想试一试能否在英国和波兰之间打一个楔子。
8月26日,希特勒会见英国大使汉德逊,提出与英国谈判缔约及解决波兰问题,并称:德国要求取得但泽和穿过波兰走廊的一条“走廊”,这要在当地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
当日,汉德逊带着希特勒的建议飞到伦敦。
英国政府研究认为,这需要波兰与德国直接会谈,并需要波兰授权英国与德国谈这件事。
直到8月28日傍晚,波兰外长贝克才同意授权英国去谈。
当日夜间,汉德逊返回柏林立即去会见希特勒,说英国同意德国的建议,并问德国是否愿意与波兰直接会谈。
希特勒说,这需要仔细考虑一下再回答。
8月29日晚7时15分,希特勒正式答复汉德逊:德国同意波兰派遣一位全权特使于8月30日来柏林谈判。
英国立即将希特勒的答复通知给贝克并建议波兰向德国派出全权代表。
贝克没有立即做出回答。
8月31日中午,贝克指示波兰驻德国大使利普斯基通知德国外交部:“波兰正以赞同的态度考虑英国的建议,并将于未来数小时内对此做出正式答复。”
当日下午6时15分,里宾特洛甫才接见利普斯基大使。
听完大使的讲话,里宾特洛甫起身送客。
利普斯基回到大使馆,想给贝克打电话,但发现电话线已被切断。
这是德国在临战前的一项措施。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国军队大举越过波兰国境,分北、西、南三路进逼华沙。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1。波兰覆亡(1)1。波兰覆亡(1)
早在1939年4月,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就已通过“1939—1940年统一训练武装力量”的计划。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德国已确定了进攻波兰的日期:“不迟于1939年9月1日”。
德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最初规定,以武力在东方击溃波兰,在西方击溃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5月23日德军高级军官会议记录中,曾谈及关于准备对英、法、波战争问题。希特勒强调指出:应依靠波兰开始“在东方扩大生存空间”,“所以,我们只有一个决心——一俟可能,便向波兰进攻”。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又对其将军进一步阐明进攻波兰的目的:“目的:消灭波兰,消灭它的有生力量……必须以任何手段坚决迅猛地消灭敌人。战役的实施——要坚定不移!决不允许有任何怜悯思想!”
假如英国和法国给波兰援助,那么希特勒即使几乎相信这是不可能的,也得准备同这两个强国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首先同英、法作战……英国是我们的敌人,同英国的冲突将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1939年春,苏联驻伦敦和巴黎的全权代表向莫斯科报告:“在英国和法国政界和军界的意见日益明确:德国最近的突击将向西方实施,而且法国将首当其冲。”
遗憾的是,在伦敦和巴黎执掌国家政权的张伯伦和达拉第却迟迟不能理解这一点。而希特勒却十分清楚英国早在1939年3月签订英波“保证条约”时向波兰所作保证的真正价值。在向一些小国提出一些纸头保证时,英国和法国的政治家们决不关心它们的领土和主权。他们指望在同德国谈判中把这些保证用做对德国施加压力的一种因素。在从1939年6月开始的同德国外交代表进行的秘密谈判的过程中,英国政府的代表曾声明说,他们准备为可能的英德协议而立即摆脱对一些小国承担的义务。英国政治家的保证只是同侵略者做生意的一种辅币,是欺骗群众的工具,是略加伪装的“绥靖”政策的继续。如果在慕尼黑时期同法西斯德国勾结要牺牲的对象是捷克斯洛伐克,那么到1939年夏,按照英、法政治家的盘算,这个角色就是波兰了。希特勒曾说:“英国和法国虽然允诺承担义务,但是,它们都不可能履行这些义务。”希特勒总是很了解自己的对手。
1939年春夏,希特勒德国做了进攻波兰的军事准备。
1939年6月14日,第3集团军群司令布拉斯科维茨将军下达根据“白色方案”实施作战的详细命令。次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签署关于“Y”日向波兰进攻的命令,要求“以强大而出其不意的突击开始战争”。为了继续加强对波兰发动侵略的准备,6月22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经希特勒同意制定了实施战役的预定时间表。8月14日,在元首大本营举行高级将领会议,法西斯魁首希特勒在会议上宣布了进攻波兰的期限。8月15—16日,各种军舰——袖珍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的指挥官接到命令:向大西洋前进,以出其不意进攻英国和法国的舰队。8月22日,希特勒在奥伯萨尔茨堡会议上下达同波兰作战的最后号令。他说:“首先,波兰将被击溃……假使战争甚至在西方爆发,我们首先就要击溃波兰……我会为开始战争提出宣传的理由的。至于这种理由是否真实,倒并不重要。只要是胜利者,不论他说的是否真实,他都不会受到质问的。”
根据“白色方案”,德国完成了德军在波兰边境的集结。
德国党卫军、冲锋队和陆军分队的官兵冒充旅游者到达“自由城”但泽。8月23日,当地法西斯分子在该市发动政变。但泽的参议员任命他们的首领弗尔斯特为“自由市”领导,从而把该市变为德国的一个省。
在如此大难临头的时刻,英国和法国却仍然指望同希特勒勾结,指望说服他们放弃西方战争,而同苏联发生冲突。从8月2日至22日,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英国竟连一次会议也未曾召开过。大臣们争先恐后地去游山玩水,有的到黑斯廷斯和布赖顿的疗养院去疗养,有的到苏格兰的群山和美湖去打猎,还有的去威尔斯的谷地和森林游荡。只是由于战争威胁的加剧,才迫使那些大臣们放弃例外的休假,于8月22日——战争开始前10天——回来举行例会。大臣会议于当日3时举行。张伯伦宣布开会,分析了“很严峻的”世界政治形势。哈利法克斯向阁员们通报“非常可靠的情报”说,“德国打算8月25日或28日进攻波兰”。然而,英国大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