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理雷诺抓起电话打给达拉第,问他甘末林是否还有什么对策,达拉第答复说:“没有。”
6。大撤退(2)6。大撤退(2)
保罗·雷诺出身于阿尔卑斯一个山民家庭。他身材矮小而健壮,具有一副东方人的面孔。他精力充沛、果断,富于创新精神。有人说他像一只好斗的公鸡。几年来,他单枪匹马地提倡军队革新,呼吁建立一支与德国装甲匹敌的装甲部队。
他与英国丘吉尔的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两人性格相仿,怪不得有人称他为“法国的丘吉尔”。
在危急关头,法国政府乱了阵脚。内阁在混乱无比的情况下召开会议,但是会议无法进行下去。档案箱被从窗口丢了出去,在庭院中点火焚烧。国会议员们到处乱跑,散布着各种夸大的谣言。此时的雷诺活像个丧家犬,他用哭丧的声音打电话给海峡对面的丘吉尔:“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这一仗打输了!”接着,他要求英国供给战斗机,丘吉尔当即表示向法国调10个中队的战斗机。丘吉尔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告诉雷诺:如果法国被征服了,英国人还要继续打下去。
在法比平原上,德军一支拥有7个坦克师的强大楔形队伍沿着索姆河北岸向西疾驰,每昼夜前进20—40公里。行进的德军向被追上的法军士兵说:“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赶紧放下武器,往南逃命,免得挡路。”他们碾过一战时的著名战场,于5月19日攻陷亚眠。次日,德国坦克穿过大火熊熊的索姆河口的阿布维尔港,抵达海峡。21日,德国装甲部队从正面分割了英法联军。
5月19日清晨,联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命令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向南突击,准备冲过兵力薄弱的德国装甲部队防线向南突围。继任的魏刚将军当晚取消了上述命令。希特勒把能用得上的兵力都投入战斗,巩固和扩大坦克部队突破的缺口。德军经过几十个城市和几百个村庄,如入无人之境。军官不时从坦克车的炮塔伸出头来张望,得意洋洋地向居民招手。成群结队的法国战俘丧魂落魄地把步枪交给德军,放在坦克下面压毁。
战争像野火一样蔓延。
而那些拟定计划的法国将军们,却完全不能应付这种新的局面。当魏刚将军来到法国北部前线视察时,十分痛心地写道:使他“最感到触目惊心的,就是德军的装甲车和飞机,已经使法军的士兵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现象。这要算是德军的一个最大的成功。”
德军挥师南下,向法国腹地急速推进。魏刚将军急忙反击。然而,德军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摧毁了法国临时布置的索姆河防线,又称魏刚防线,进捣巴黎。法国公民都在为自己祖国的命运流泪。此时此刻,多么希望有朋友支援他们打败德军啊!就在这时,一直宣称“非交战国”的法西斯意大利看到时机成熟,竟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出动32个精锐师,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法国境内,在法国的背后狠狠刺进一刀,使法军腹背受敌,战局对法军更为不利。
6月11日,法国政府忍痛迁到图尔,并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法军完了,法国公民愤恨之情不可言状。6月13日,法国政府无力再战,只好正式向德国提出停战的请求。14日,德军兵不血刃地开进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悬起了恐怖的字旗。同日,德军C集团军群在A集团军群的配合下,突破了被认为是法兰西军魂的防线——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是法国军队为抗击德军,而在东北部与德国、卢森堡、比利时毗连的边境上建造的一道防线,是用法国国防部长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全长700余公里,有一批坚固的工事群,有可供部队3个月的粮食和其他战争必备物资。
德军面对这道防线并没有攻坚,而是集中82个师,以其中10个坦克师为先导,绕过了马其诺防线,经过比利时和荷兰,从法军后方发动了出其不意的攻击。号称为“死亡大峡谷”的马奇诺防线,被德军轻易地抛在了身后。魏刚将军在震惊中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刚刚接任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也被弄得目瞪口呆。5月15日,早晨7点30分,他被保罗·雷诺总理从巴黎打来的电话叫醒了。雷诺用激动的声音告诉他:“我们打败了!我们打败了!”丘吉尔不相信,伟大的法兰西军队一周之间就打败了?这是不可能的。他自言自语道:“我简直弄不明白,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怎么会引起如此剧烈的变革。”
6月17日,德军推进到德法边境莱茵河畔,在大炮、坦克和飞机的掩护下,攻占了斯特拉斯堡。至此,约50万法军被包围,只有一小部分逃到了瑞士,其余的一律被歼灭。
早在6月16日,英国首相的幻想力也已经发展到最高峰。他打破了一千年来英法两国关系史上的惯例,建议两国结成“永不拆伙”的联邦。这种建议使雷诺将军感到啼笑皆非。
当日在波尔多的法国内阁以13票对12票通过决议,向德军要求停战。雷诺辞职,贝当做了总理。贝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过凡尔登等战役,荣获英雄称号,一直被称为是“法兰西的救星”。现在他却出来为法国掘坟墓了。他墨守一战时期的成规,主张消极防御,反对有效地重整军备。上台后,他取消民主自由,支持希特勒进行侵略扩张,镇压国内抵抗运动。他认为,自己可
德军入侵法国某村庄,正在激战中。
以成为一个民族的保护人。他在离开马德里之前,对西班牙首脑佛朗哥说:“我的国家被打败了,他们叫我回去谋求和平并签订停战协定。这是马克思主义30年来的成果,他们叫我回去照管这个国家。”
6。大撤退(3)6。大撤退(3)
当时,贝当已84岁,比魏刚大11岁,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
17日,贝当发表广播讲话,要求全国停止战斗,并通过西班牙大使正式向德国请求停战。当晚,贝当一夜未眠。他坐在一张圈椅上,裹着一条毯子,焦急地等待德方的答复,昔日一战英雄的风采已荡然无存。
6月22日、24日,法国分别同德、意签订了停战协定,以陆军强国自诩的法国败降了。而此时此刻,德军的摩托化步兵师在装甲部队的引导下,从色当往西开向英吉利海峡。英、法、比军队溃不成军,节节败退。40多万大军退守到法国敦刻尔克的狭小三角形地带。前面是茫茫的多佛尔海峡,后面又有百万德国大军的追击,盟军处境万分危急。
敦刻尔克是法国诺尔省的一座港口,濒临多佛尔海峡。它是靠近比利时的一个重要港口。该港有铁路轮渡同英国多佛尔港连接,所跨越的海峡最窄处仅33公里,是欧洲大陆去英国的最短海路。公元4世纪初,敦刻尔克是个美丽富饶的渔村。公元7世纪,传教士在此建起圣埃卢瓦教堂。由于港口贸易的发展,到1939年,它已经成为法国第三大港。港内有7个停靠大船的船坞和一个5英里长的码头。一条经过疏通的航道供大船进出,船只可一直进入城内。两个星期以来,敦刻尔克一直遭到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船坞尽遭毁坏,码头乱石成堆,大半个城市已经夷为平地,只有1400码的东堤可供救援船只停靠使用。在堤口低矮的灯塔周围,有一些木桩可在紧急情况下系泊,但十分危险。
1940年5月10日拂晓,德军分南北两路进犯,采用装甲部队的大规模钳形攻势,进展神速,势如破竹。北路B集团军群由包克指挥,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部进攻。进攻当天,卢森堡投降。14装甲师出人意外地沿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推进,突破色当要塞,强渡马斯河后,直扑法国西北海峡沿岸。古德里安坦克军攻克亚眠和阿布维尔,于20日完成了南面的包围,使盟军受阻于比利时境内不得南下,然后挥师北进,进抵布伦和加莱。与此同时,从布鲁塞尔方向进攻的德军继续向西穷追英法比联军,形成了夹攻之势。
5月22日晚,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命令各集团军群对被围之敌紧缩包围圈。但龙德施泰特将军对此项命令不予理睬,下达了装甲部队暂停进攻,重新集结的命令。这使联军得到了喘息并巩固防线的机会。23日黄昏,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对以上情况全然不知,再次命令所有部队在统一指挥下全力肃清被围盟军。至24日,将近40万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海滨至比利时边境的三角地带。但同日,希特勒撤销了勃劳希契的指令,向前锋装甲兵团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遂使装甲部队在格拉夫林与圣奥梅尔之间的阿运河地区停止了进攻。该地区距敦刻尔克港只有10英里。
希特勒看到德军推进速度如此之快,战线拉得太长了,因而下令德军暂停追击,同时命令德国空军司令戈林采取反复轰炸的方式齐头并进,一举将英、法残军歼灭。而这道命令使英法联军免于全军覆没。
当战火还没有在西欧点燃之时,法国总理雷诺同英国首相张伯伦签署了英法共同宣言。宣称两国政府相互承诺,非经双方同意,不得单独与德国进行谈判、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根据英法间达成的英国向法国派遣军队的协议,英向法国派出10个师的远征军和一支空军部队。
这支军队由毕业于坎特布雷参谋学院、一战中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约翰·戈特勋爵指挥,53岁。德国在西线发起进攻后,比、法、英三方军事领导人在比利时的蒙斯附近召开了卡斯托会议。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亲临会议。会议决定在法国乔治将军的指挥下,协调法、英、比军的作战行动。但事实上直到北方盟军被包围的时候,由于三方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未能产生一个可行的计划。
从5月17日起,英军总司令对法国战况的发展越来越感到焦虑。就在这一天,他第一次暗示了经海路从法国撤军的可能性,第二日便十分明确地说出了这一想法。5月17日,他已下令一些后勤部门经布伦撤往英国。当德军已经完成对盟军北方各师的包围之前,戈特将军于5月19日向伦敦建议从法国撤出英军。支援远征军的英国空军也根据戈特的命令调回英国。5月23日,派驻法国的英国空军从法国的最后一个基地梅维尔机场撤走了。
被围困的英法军队退守着一个狭窄的濒海地域。它的宽度为50公里,接着向东南逐渐变窄,延伸80公里,直到里尔以东。摆在丘吉尔面前有两种选择:要么就地抵抗到底,要么紧急撤退回国。丘吉尔最后选择了后者:撤退。丘吉尔把撤退的任务交给了皇家海军。他告诉他的部下,能从敦刻尔克撤出一个兵卒,也是英国的胜利。
盟军已是三面被围,只剩敦刻尔克惟一退路。环状阵地外面,德国40个师的步兵与8个装甲纵队,以疯狂的炮火持续不断地向40万被围的英、法军凶猛夹击。德国飞机布满天空,使烈日也黯然失色。
伤员一天只能分得一杯水,洗涤用水点滴皆无。官兵们只能往干渴的嘴里塞几块饼干充饥。海上撤退未开始时,先到达海滨的官兵像兔子一样在沙丘中掘洞掩蔽,绝望地注视着海水和码头。他们不断地遭到无情的轰炸和俯冲扫射,尤其是斯图卡轰炸机的强大威力,使被围军队蒙受巨大损失。
6。大撤退(4)6。大撤退(4)
德国空军派出近300架轰炸机和500架歼击机攻击被困盟军和海上救援者。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对使用空军彻底摧毁被围英法联军十分乐观,甚至吹嘘可以把敦刻尔克变成一片火海。但是,德机投下的炸弹在沙滩和隆起的沙丘上极大地减弱了杀伤力,有时炸弹爆炸后只是掀起层层松软的细沙。而俯冲扫射就完全不同。德机飞得很低,抵抗者便用步枪射击。德国飞机越来越多,炮弹也越落越近。
在敦刻尔克对岸的多佛尔白岩峭壁之中的“发电机房”里,57岁的海军中将拉姆齐正在筹划着他的“发电机计划”。这也许是世界史上最危险最为复杂的海上作业,这种环境最适合拉姆齐将军施展才能。他是一位卓越的组织者,他喜欢自行其是。他期望他手下的军官都富于首创精神。现在,在他身边还有韦克·沃克海军少将,负责海滩和敦刻尔克城;杰克·克劳斯汤海军中校,负责关键的东堤登船事宜。这两名下属都是他的得力干将。
“发电机”行动以撤出英法等军队为战略目标。为了这一行动,英国集中了几乎所有陆海空军力量进行支援。要实现撤退计划,首先要拥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英海军司令部千方百计地在多佛尔寻找和集中海运工具。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集中了693艘舰船。征召令一下,英国东南部和各港口的劳动者踊跃应召,同赴国难。凡是会驾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