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眉浓黑,目光敏锐,具有将军风度,将来必能成大气候。想到这,丘吉尔立即慨然允诺。
6月18日6时,戴高乐来到了布什大厦播音室,坐在麦克风前开始了他对法国人民进行的首次广播。
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戴高乐慷慨激昂地说:“事情已经定局了吗?希望已经没有了吗?失败已经确定了吗?没有!
“请你们相信我,我是根据对事实的充分了解才说此话的。我要告诉你们,法国并没有完。总有一天我们会转败为胜的。因为法国并非孤军作战!它不是单枪匹马!它不是四处无援!它有一个庞大的帝国作后盾。它可以与控制着海洋并继续作战的不列颠帝国结成同盟,它也可以像英国一样充分利用美国巨大的工业资源……”
那天,温斯顿·丘吉尔也发表了一个十分出名的讲演。他回顾了法兰西战役,预见不列颠战役即将开始,并大声疾呼:“让我们承担起我们的责任,让我们英勇奋战。如果不列颠帝国和英联邦存在一千年,人们仍然可以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
两人的讲演使听众们热血沸腾,情绪激昂。
戴高乐是坚强的主战派,主张同德寇斗争到底,并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放弃本土,退守北非。现在,他决定在英国建立抗战的基地。
戴高乐飞抵伦敦,开始组建法国的抵抗运动。针对贝当政府的停战求和,6月18日夜,戴高乐又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要为民族独立而继续与德军作战。他庄严宣布:“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接着,他又说:“法国只败了一仗,并未输掉整个战争。我要求全体法兰西人,不论他在何地,以行动、牺牲和希望的精神团结在我的周围!法兰西万岁……”
在伦敦,他设立了法国抵抗运动中心,打出了法国国旗,在7月14日检阅他的第一支队伍,宣布“自由法国”投入战斗,以“洛林十字”作为它的标志。到7月末,他的部队发展到7000人。
戴高乐为长远计,决定在非洲建立自己的真正的基地。他派出代表团,深入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成功地使这些地区加入了“自由法国”。9月,法属大洋洲和印度支那宣布支持戴高乐。10月,戴高乐在布拉柴维尔成立了“保卫帝国委员会”。到1940年底,他已经控制了约1200万人口的地区。
1941年9月24日,戴高乐为了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的战斗力,正式成立了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随即得到英、苏等国的承认,“自由法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戴高乐在发展“自由法国”的同时,注重同国内的各抵抗组织建立联系,表示全力支持国内的抵抗运动。这样,国内抵抗运动也就成为戴高乐“自由法国”的强大支柱。
随着抵抗运动的壮大,戴高乐于1942年7月13日将“自由法国”改名为“战斗法国”。
8。赫斯疯了?(1)8。赫斯疯了?(1)
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西线发动进攻十天后,欣喜若狂的希特勒一边指挥战争以求彻底征服西欧大陆,一边草拟和约以向英国发起和平攻势。
在希特勒看来,由于法国的屈服,英国肯定会急于求和。“英国在把殖民地归还德国以后,随时都可以单独媾和。”希特勒是这样对约德尔将军说的。
1940年5月24日,德国A集团军群司令部戒备森严。希特勒与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斯泰特上将有过一段密谈。
希特勒说:“将军,我对英国是钦佩的!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英国必须让我在欧洲大陆有行动的绝对自由!”
此话既出,伦德斯泰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往日气势逼人的元首说的话吗?!英国人会忍辱媾和吗?!
希特勒似乎看出了伦德斯泰特的疑虑,继续说道:“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英国把以前的德国殖民地归还德国,对我在欧洲大陆的行动自由不加干涉,我们两国即可相安无事。我们有什么必要非得与英国打仗呢?我找不到这种必要。英国一定会同意媾和的。”
伦德斯泰特听到这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是的,我的元首!不过,这条件似乎太宽大了,岂不是太便宜英国佬啦?”
此后,希特勒通过瑞典国王、美国孤立主义议员和罗马教皇频频释放和谈气球。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对敦刻尔克包围圈中的英军网开一面,使被围英军得以逃回国内,为英国政府保留了面子。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这些和平试探颇感为难,同时深信希特勒是在试图尽力利用英国,因而采取不予理睬的政策。
丘吉尔在给瑞典国王的措辞强硬的复信中指出:“甚至在对于这种要求或建议作任何考虑以前,德国就必须用事实而不是空话作出确实的保证。它必须保证恢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特别是法国的自由和独立生活。”
6月下旬和7月初,希特勒都在等待从伦敦发来的英国政府表示认输并准备签署和约的消息,因为元首“不能想像英国还有什么人真相信能获得胜利”。
在没有得到英国应有的反应之后,德国最高统帅部终于在7月2日发出第一道旨在继续对英国作战但又留有相当余地的指令:
“元首兼最高统帅已经决定:如果能取得空中优势并具备其他一些必要条件的话,登陆英国是可能的。开始登陆的日期尚未决定。一切准备工作必须立即开始。
“一切准备工作都必须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入侵仍然仅仅是一个计划,还没有作出什么决定。”
希特勒7月7日在柏林接见来访的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希特勒对齐亚诺说:
“其实我也倾向于继续作战,用愤怒和钢铁的风暴袭击英国。但是,最后决定还没有作出。正因为如此,我推迟将在国会发表的和平演说。我要权衡演说的每一个字的分量!”
在位于海峡另一面的伦敦,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于7月4日签发了一份供诸位大臣传阅的通知:
“在可能是试图入侵的前夕,也就是为保卫我国本土而战的前夕这个时刻,本首相希望凡在政府、作战单位或民政部门身居负责地位的人员,勿忘自己肩负保持警惕和坚定信心的职责。虽然我们要及时而尽力地采取一切预防措施,但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目前已经有了作战准备的我们的强大武装力量,对于向我国登陆的德国部队不能全部予以歼灭或俘获,不管它是从空中还是从海上来的。皇家空军已处于随时应战的状态,其战斗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德国海军从来没有像目前这样薄弱,英国国内陆军也从来没有像目前这样强大。本首相切望英王陛下所有身居高位的臣仆,能坚定不移,刚毅果敢,以身作则。在自己周围或自己的属员中,如有态度暧昧、意见荒谬者,应予警告或惩戒。遇有文武官员有意扩散不良影响,以图混淆视听、使人意志消沉,或谣言惑众、散布惊慌沮丧情绪者,应立即报告。如有必要,应立即予以撤职。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陆、海、空各条战线的那些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迎敌的作战人员。”
7月11日,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堡召集三军高级将领开会,听取将帅们对入侵英国问题的意见。因为如果进攻英国,海军就要担任负责入侵部队渡海的任务,故而希特勒与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作了长谈。
希特勒说:“将军,你认为我计划在国会发表的和平演说会产生效果吗?”
雷德尔答:“当然会产生效果,我的元首!特别是如果在演说之前能对英国作一次密集轰炸。我的元首,英国皇家空军正在对我国的主要海军基地进行破坏性的轰炸,我建议您命令德国空军立即动手对付英国!”
希特勒有些高兴,接着又问雷德尔:“将军,你对进攻英国有何高见?”
雷德尔“啪”地立正,回答的语气中不乏局促:“报告元首,我认为只要德国海军动用潜艇作战,德国空军对护航舰队进行袭击并对英国主要城市进行猛烈轰炸,以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就能够迫使英国本土求和。因此,嗯,我的元首,我不能赞成对英国发动登陆进攻。”
希特勒听罢,若有所思地说:“说的是啊,雷德尔!我也认为登陆英国是最后一招。”
8。赫斯疯了?(2)8。赫斯疯了?(2)
既然得不到英国的附和性的反应,希特勒有些恼羞成怒:“我已经向英国提出许多有关协商,甚至合作的建议,但是却受到难堪的对待。因此,我现在深信再作任何理智的呼吁,都会遭到同样的拒绝,因为现在统治那个国家的并不是理智之辈!”
7月16日,希特勒签署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指令:
“由于英国不顾自己军事上的绝望处境,仍然毫无愿意妥协的表示,我业已决定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如果必要,即付诸实施。
“这一作战行动的目的,是消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
“这一进攻的代号将是海狮。准备工作定在8月中旬完成。”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只是一份预备命令,并不是要绝对执行的。这是因为希特勒认为还存在拉拢英国的一线希望。
7月19日晚上,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发表向英国提出似乎是最后一次和谈建议的和平演说:
“现在我从英国只听到一个呼声:战争必须进行下去!但这不是人民的声音,而是政客的声音。我不知道这些政客对于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是否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他们的确宣布过,他们将继续打下去,并且说即使英国灭亡了,他们也要到加拿大继续进行战争。我不能相信他们的意思是说英国人民也将迁到加拿大去。恐怕人民将不得不留在英国,而且……一定会用与他们在加拿大的所谓领导人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这场战争。
“请相信我吧,先生们,我对于这种毁灭整个国家的无耻政客,是深感厌恶的。这些人早已把房屋糟蹋得东倒西歪了,而命运却安排我来给予最后一击。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十分难受……丘吉尔先生……无疑将会去加拿大。那些特别热衷于战争的人们的金钱和子女早就送到加拿大去了。但是,千百万人民将开始遭受大灾大难。丘吉尔先生这一次也许会相信我的预言: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我从来也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将遭到毁灭!
“现在,我觉得在良心上有责任再一次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呼吁,应该拿出理智和常识来,我认为我是有资格做这种呼吁的。因为我不是乞求恩惠的被征服者,而是以理智的名义说话的胜利者。
“我看不出有继续打下去的任何理由。”
人们发现此番演说的希特勒没有往日的那种声嘶力竭;富有特色的抑扬顿挫将征服者的高度自信和难得的“谦逊”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希特勒在说完“我看不出有继续打下去的任何理由”之后,停止他的演说而为新晋升的德军元帅举行授衔仪式、发放元帅杖。这些高级将领是:赫尔曼·戈林帝国元帅,沃尔特·冯·勃劳希契元帅,威廉·凯特尔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费多尔·冯·博克元帅,威廉·冯·勒布元帅,威廉·利斯特元帅,贡特尔·冯·克卢格元帅,埃尔温·冯·威茨勒本元帅,沃尔特·冯·赖歇瑙元帅,埃哈德·米尔希空军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胡戈·斯佩勒空军元帅。
希特勒演说完毕之后不到1个小时,英国广播公司的德语广播就未经政府授权而对此作出回答:“不!”7月22日,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通过广播正式拒绝希特勒的“和平建议”。希特勒的政府发言人趁机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哈利法克斯勋爵已经拒绝元首的和平建议。先生们,将要打仗啦!”
这一天希特勒倒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索性披衣下床,打开由陆军总司令部呈递的印有“绝密”和“海狮计划”字样的黑色卷宗翻阅起来。
主攻任务由伦德斯泰特元帅指挥的德国A集团军群(由第16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组成)担任。布施上将的第16集团军从加来海峡搭乘舰船进攻拉姆斯盖特和贝克斯希尔之间的海滩。阿道夫·施特劳斯上将的第9集团军从勒阿佛尔地区横渡海峡,在布赖顿和威地岛之间登陆。赖歇瑙元帅指挥的第6集团军从瑟堡半岛出发,将在韦默思和来姆里季斯之间的来姆湾登陆。第一批登陆部队由9万人组成。到第三天总共将有26万人实现登陆。空降部队将在来姆湾和其他地区着陆,执行增援任务。至少由6?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