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这个地方已由600名武装人员包围。
任何人不许离开大厅。
大家必须保持肃静,否则就在楼厅上架起机关枪。
巴伐利亚政府和柏林政府已被推翻,临时全国政府已经成立。
国防军营房和警察营房已被占领。
军队和警察正在字旗下向市内挺进。”
实际上纳粹冲锋队员只是在罗姆率领下占领了当地的陆军司令部,连火车站、电报局和政府大厦都没有控制。
希特勒讲完,便命令州长卡尔和巴伐利亚驻军司令洛索夫将军、州警察局长赛塞尔上校到后台一个房间,要求他们三人入伙,并答应在新政府中给他们高级职位。
然而,这三个人却不肯就范,希特勒拔枪威胁也无济于事。
后来希特勒把赫赫有名的原德军副总参谋长鲁登道夫请来帮忙,卡尔三人才表示愿意合作。
散会之后,希特勒赶去处理冲锋队与正规军之间的冲突,把政变之事交鲁登道夫处理。
卡尔和洛索夫等三人根本无意履行他们被迫许下的诺言,遂乘机先后溜走。
洛索夫回到第9师师部之后立即向柏林的中央政府报告了情况,并按柏林的命令向慕尼黑调集军队,准备镇压这次政变。
卡尔也发表声明,宣布取缔纳粹党,严惩政变首犯。
在此情况下,希特勒仍不甘心失败,还想进行最后挣扎。
他同鲁登道夫商量后决定,要率领冲锋队员向慕尼黑市内进发,以期唤起民众支持。
9日中午,希特勒和鲁登道夫率领3千名冲锋队员开始向市中心进发。
开始进展还算顺利,曾制服了一小队警察的阻拦,并有部分民众加入游行队伍。
但当接近陆军部大楼时,遭到警察开枪镇压,十几名冲锋队员当场毙命,多人受伤。
希特勒听到枪响慌忙卧倒在地,枪声停止后赶紧爬起来,抛下死伤同伴,登上停在附近的一辆汽车逃往乡间。
与此同时,攻占陆军司令部的纳粹党徒也被军方驱散。
两天之后,希特勒在其藏匿处被捕。
至此,希特勒策划的这场政变闹剧遂以失败而告终。
啤酒馆政变失败之后,纳粹党被勒令解散,其领袖们有的被捕,有的叛变,有的逃亡国外,纳粹运动陷于低潮。
从1924年2月26日起,特别法庭在慕尼黑开始对希特勒进行审判。
按照当时的德国法律,像希特勒这样犯有叛国罪者本应处以无期徒刑。
但由于右派法官们的包庇,希特勒仅被判了5年徒刑。
实际上希特勒仅在监狱里呆了不到9个月,当年12月20日就被赦免获释。
在服刑期间,希特勒也是独住一室,享受种种优待,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
希特勒在狱中独出心裁,把秘书赫斯招到身边,向他口授《我的奋斗》第一卷,更详细和更系统地宣泄了他的熔国家主义、帝国主义、反犹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民主主义于一炉的法西斯主义。
这本《我的奋斗》集希特勒反动思想之大成,为纳粹党夺取全国政权,进而践踏欧洲奠定了理论基础。
希特勒在狱中还对他的挫折进行反省。
他从失败的政变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即不能够通过政变去夺取台上统治者们的权力,相反只有通过与他们合作才能取得政权。
他出狱之后,虽然没有改变目标却变换了策略,决定利用魏玛共和国宪法所提供的一切合法条件去铲除这个共和国。
据此,他迈出的第一步,是向巴伐利亚州长表示,他今后一定循规蹈矩,恪守法律,并答应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向当局提供支援。
3。初露锋芒的希特勒(7)3。初露锋芒的希特勒(7)
这位肤浅的州长错误地认为,希特勒这头凶兽已经驯服了,遂下令撤销了对纳粹党和《人民观察家报》的禁令,从而为纳粹运动的复活开辟了道路。
这是希特勒走合法路线的第一个胜利。
第二步是重建纳粹党。
1925年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复刊,希特勒为它写了一篇题为《新的开端》的长篇社论,号召纳粹党徒振作起来,继续奋斗。
第二天,又召开了一次有4000多人参加的盛大集会。
希特勒为了给自己的信徒们鼓劲打气,像从前一样口若悬河,一气讲了两个小时。
在希特勒的煽动之下,纳粹党到1925年便恢复了元气。
此后几年,不仅人数飞快增长,组织也更加严密。
按希特勒的说法,到1928年纳粹党已成了“拥有一批具备接管政府事务能力的干部队伍的政党”。
就在这一年,希特勒忙中偷闲,在萨尔茨山的伯希特斯加登租了汉堡商人的一个别墅,并请他的同父异母姐姐安吉拉用“沃尔太太”的名义来给他当管家。
安吉拉带来了17岁的女儿吉莉。
希特勒同他父亲一样,不顾辈分与血缘,很快爱上了漂亮的外甥女。
他固执地认为,近亲结婚有利于保持种族的纯正。
希特勒虽然很喜欢同自己的小情妇卿卿我我,并经常带她出入慕尼黑社交圈子,但主要精力始终用于纳粹运动。
为了用合法手段夺取政权,他迈出的第三步是争取进入国家议会。
在1928年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仅获得26%的选票和12个议席。
1929年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国受到强烈的冲击,中小资产阶级纷纷破产,失业工人数以百万计,人民对魏玛共和国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这就给纳粹党造成了最好的蛊惑人心的条件。
希特勒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在1930年国会选举时,使出了浑身解数,亲自领导了一场前所未闻的竞选运动。
他乘飞机、坐火车,从一个竞选会场赶到另一个竞选会场。
每到一处都摇唇鼓舌,挥手致意,把孩子搂到胸前,亲吻妇女的手臂,极尽拉拢之能事。
结果纳粹党在这次选举中获得了183%的选票和107个议席,一下从国会中的第九小党变成第二大党,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1932年7月3日的选举中,纳粹力量又有新的增长,议席从107个变为230个,从而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且攫取了国会议长职位。
第四步是稳住陆军。
陆军是德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决定性力量。
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之后,陆军对纳粹党疑虑重重。
为了稳住陆军,希特勒1929年在慕尼黑发表演说,吁请陆军重新考虑对纳粹运动的态度。
1930年国会选举之后,他一方面利用青年军官热衷政治的特点大力向陆军渗透,同时也加强了对陆军的拉拢活动。
他利用各种机会反复表白,纳粹党和冲锋队绝不反对陆军,相反它们还是陆军的朋友和救星。
他挑拨说,社会党和共产党才是陆军的敌人,因为如果马克思主义获胜,那将是德国陆军的末日。
他向陆军许诺,纳粹党执政之后,“以目前的国防军为基础,一支伟大的德国人民的军队将会兴起”。
保守的陆军没有识破希特勒的阴谋,感到纳粹党正是他们需要的东西,因而逐渐消除了对纳粹运动的疑虑。
希特勒迈出的第五步是拉拢垄断资产阶级。
虽然从1929年起希特勒就同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煤钢托拉斯头子蒂森建立了联系,但多数大资本家对纳粹运动的“社会主义”宣传仍持保留态度。
为此,他于1932年1月27日,前往杜塞尔多夫工业俱乐部发表演说,向垄断资产阶级和盘托出了纳粹党的反动纲领。
他强调,纳粹党在内政方面的主张是取消劳动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根除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结束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在外交方面,要使用武力为德国夺取生存空间,为此至少要建立一支800万人的军队。
希特勒的讲话征服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心,所有到会者全数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就在这次会议上,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一致把希特勒视为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共产党威胁的救星,并就支持纳粹党掌权达成了协议,从而为希特勒上台扫清了最后障碍。
希特勒在做好夺权准备之后,便开始寻找夺权机会。
在深刻的经济危机和强大的工人运动冲击下,德国接连出现政府危机,魏玛共和国陷于风雨飘摇中。
1932年,狡猾的赛马能手巴本在政治将军施莱彻尔的支持下搞掉了天主教中央党的布吕宁总理。
但同年12月2日施莱彻尔又施展阴谋搞掉了巴本而由自己出任总理。
1933年1月28日巴本又与希特勒联手迫使施莱彻尔辞职。
在其他政党和政客都根本无力组成政府的情况下,84岁的总统兴登堡遂接受身边右派顾问们的建议,于1月30日决定任命纳粹党魁阿道夫·希特勒为政府总理。
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魏玛共和国的终结和第三帝国的建立,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直接祸根。
3。初露锋芒的希特勒(8)3。初露锋芒的希特勒(8)
这天上午,希特勒宣誓就任总理之后,立即驱车离开总理府前往数百码之外的凯撒霍夫饭店,看望在那里焦急等待他的戈林、戈培尔、罗姆等老伙伴。
戈培尔在那天的日记中写道:“他一言不发,我们也一言不发,可是他的眼中满含着泪水。”
那天晚上,从黄昏直到午夜过后很久,乐极忘形的纳粹党冲锋队员在街头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以庆祝他们的胜利。
成千上万的人排成整齐的队形,在震天鼓声伴奏下吹奏着军乐,高唱着纳粹歌曲,从动物园出来,经过勃兰登堡凯旋门,来到总理府和大多数政府部门所在的威廉街。
那位年方43岁、留着卓别林式小胡子的前奥地利下士站在总理府一扇打开的窗户前,春风得意手舞足蹈,不断地举起手臂向他的党徒们致纳粹礼。
他时而微笑,时而大笑,高兴得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法西斯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国际性思潮。
在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先后窃国夺权成功的同时,东方日本的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起来。
4。张作霖之死(1)4。张作霖之死(1)
在世界的东方,一个最贪婪、最疯狂的强盗正在崛起,它就是日本法西斯。
日本早在明治天皇即位之时,便制定了用武力征服中、朝及世界的“大陆政策”。
其步骤是:首先征服中国的台湾,其次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满蒙,第四步征服整个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
明治天皇在“天皇御笔信”中宣布:要“开拓万里波涛”,将“国威布于四方”。
从此,日本大力发展军火工业,不断扩大军队,增加军费,并于1894年7月23日促使入侵汉城的日军攻进朝鲜王宫,拘禁了国王李熙。
同年7月25日对中国北洋舰队不宣而战,拉开了中日甲午海战的序幕。
接着,渡过鸭绿江,侵入辽宁,派兵在花园口登陆,侵占金州,占领了大连湾和旅顺口。
1895年1月直取中国另一个重要海军基地威海卫,并在刘公岛消灭了近代中国最大的海军舰队,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此条约除了赔款和许多苛刻条件外,还把台湾各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利用这一“天赐良机”对德宣战,出兵中国的山东半岛,占领了济南,夺取了胶济铁路,并于1915年1月迫使中国袁世凯政府接受了灭亡中国的“21条”。
日本取代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地位,其势力扩张到了中国腹地,独霸了汉阳、大冶、萍乡的煤铁工业。
伴随着侵略扩张,日本国内的法西斯活动愈来愈猖獗。
1919年第一个法西斯组织——“犹存社”成立。
此后,在军队、官吏、政党中出现了“国本社”、“一夕会”等法西斯组织500多个。
这些法西斯组织从一开始就和军队密切合作,许多高级将领都是法西斯组织的重要成员。
他们主张在政治上建立军事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上进行总动员,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在思想文化上实行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他们连续制造了多起暗杀与政变事件。
1920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和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给日本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日本法西斯分子对我国东北的广阔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更加垂涎三尺。
这时,中国国内爆发了北伐战争,人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引起日本政府的极大恐慌,害怕革命浪潮波及满蒙,影响其在华利益。
为了干涉中国内政,极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