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海军军令部总长又问:“按照现有军队的消耗水平,石油贮备只能满足海军一年左右时间。那么长期战争所需要的石油如何进行补充?”
东条陆相代表政府说:“陆军将保证从荷属印度支那获得石油来满足海军的需要。”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天皇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就《日德军事协定》,我从各个方面已考虑过了,事到如今,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说连应付美国也还没有什么对策的话,那也只好如此。我所担心的是,万一同美国交战,帝国海军能否顶住美国海军的进攻。别忘了,日本是个岛国。希望海军好好研究一下对美作战问题。”
12。南进!(4)12。南进!(4)
就这样,天皇批准了政府的条约方案。条约在9月22日于柏林签署。同一天,天皇发布了欢庆缔结三国同盟条约的诏书。
可是,德、意与日本签署条约的意图是不尽相同的。德、意是想利用日本来牵制美国,不使其站在盟国方面进行战争;而日本则想利用德、意来牵制美国,使之不至于因反对日本征服中国和夺取英、法、荷在东亚的殖民统治地位而引起日美战争。此外,日本在缔结这一条约时,还企图促请德国在已同苏联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从中斡旋,以便保证日本南进过程中无后顾之忧。这些条件,德国政府均表示同意。殊不知,希特勒已经制定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日本政府在与德国进行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的交涉的同时,为了实现《处理时局纲要》的部分计划,即“要使法属印度支那当局负责供应日本军队的军需,使它同意日本军队通过法属印度支那时使用飞机场等,并为取得必要的资源而尽力,根据情况也可使用武力”,已经同法国维希政府进行了交涉。
8月30日,法国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缔结了有关日本军队进驻“与中国接壤的印度支那”的原则协定。至于协定的详细内容,则交由当地军事部门决定。
可是,在日军进驻方式等方面,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拒绝了。于是,日本政府即令华南派遣军的一支部队强行越境。小小的法属印度支那怎是日军的对手?在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之后,便不得不默认了日军的要求。接着,日军用同样的方式,于9月22日要求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9月23日,法属印度支那当局屈服于日本政府的压力,与日本政府签署了具体协定。同一天,日军便“和平地”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
对于日军的南进行动,美国国务卿赫尔于9月23日发表声明,不承认日本政府强行改变法属印度支那现状。26日,赫尔再次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决定从10月16日起,禁止对日出口碎铁。10月5日,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发表态度强硬声明,表示准备应付三国同盟的挑衅。
日德意三国建立同盟,就德国或日本来说,不仅没达到牵制美国的目的,反而将美国推向反三国同盟的一边,从而加强了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和对日本抗战到底的决心。
受到美国的鼓舞,英国政府也在10月8日向日本发出通告:由于日本政府同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缔结了军事同盟和出兵法属印度支那,原定10月17日期满的关于停止通过缅甸公路向中国政府输送援助物资的日英协定,将停止生效。这样,受到德国猛烈轰炸而濒于危殆的英国政府,对德国的军事同盟国,即开始侵略盟友法国殖民地的日本,也不再让步了。
为了加快实施南进国策,日本政府、统帅部大本营以及陆海军高级将领于1941年1月30日召开了联席座谈会,会上决定:通过外交手段,要求南部法属印度支那提供军事基地,供日军驻扎使用。若法国政府拒绝提供基地,那么日本军队将不得不使用武力进驻。
为了消除南进的后顾之忧,避免两线作战,松冈外相于3月12日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松冈在去柏林的途中,专门在莫斯科停留了几天,以便试探一下苏联对日本签订三国同盟的反应。
这一天,莫斯科北站的站台上排列着军容严整的仪仗队。斯大林同欢迎人群一道欢迎日本的代表团,这使松冈出乎预料。松冈满脸堆笑,心想:“看来俄国确实打算同其远东邻邦保持友好关系……”
当天,松冈一行被邀请到斯大林的办公室。斯大林不时地站起来,吸着烟斗,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毫不拘束地听松冈的讲话。
松冈说,日本对俄国没有敌意。世界上主要的罪恶是英国人和他们的殖民政策。就是在中国,日本也不是同中国人作战,而是同英国殖民者作斗争。因为它支持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他还说,日本与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日本是一个精神上的共产主义国家,是正在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国家。接着,他又以惋惜的口气指出,日俄之间以前的摩擦,就是没有好好谈的缘故。
一提起过去的谈判,斯大林就打断了这个话题,“我们不必旧事重提”,他吸着烟斗说:“对于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您有何看法?”
松冈说,他立即向东京报告,然后及时答复。后来,当松冈在柏林同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谈判时,接到了东京的指示:政府授权外相同苏俄签署《日苏互不侵犯条约》。
4月13日,松冈在回国途中路过莫斯科,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规定:日苏两国维护友好关系,互不侵犯领土;当缔约国一方遭到第三国军事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的签署,既消除了日本南进的后顾之忧,也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
因前有日德意三国同盟和诺门坎事件,松冈没想到会这样容易地与苏联缔结中立条约。他对苏联之行又惊又喜。4月22日,他喜气洋洋地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回国。殊不知,当时斯大林的心情与松冈一样。因为,苏联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就是担忧日本同德国相呼应,从背后进攻苏联。苏联把“当代最伟大的间谍”佐尔格派往日本,可以说,其最大的目的也在于此。早在松冈动身前,佐尔格就与克里姆林宫进行过联系:“日本有同苏联缔结中立条约的意向,希望做好准备。”
12。南进!(5)12。南进!(5)
克里姆林宫对这份电报欣喜若狂。正当松冈外相犹如凯旋的将军乘专车匆匆回国时,克里姆林宫给佐尔格拍去一份谢电,称:“对你所作的巨大努力,深表感谢!”
13。逞威大沙漠(1)13。逞威大沙漠(1)
墨索里尼于1935年占领非洲的阿比西尼亚之后,在非洲大陆逐渐增加兵力。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的战争开始后,意军的兵力又有所增强。此时,北非的意大利军队有25万,由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下辖第5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驻在利比亚。在东非,意大利军队有30万人,由奥斯塔指挥,驻在阿比西尼亚和索马里。
1940年夏秋之间,当墨索里尼确信英国即将被德国征服后,遂决定趁法国败降、英国溃退之机,分两路进军非洲东北部,企图抢夺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一路从利比亚沿地中海岸进逼埃及;一路从厄立特里亚和阿比西尼亚出发,西进苏丹和南攻肯尼亚,然后东进英属马里兰。
在非洲大陆迎击意军的英军统帅是著名的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将军。但他的部下只有英印部队5万人、苏丹国防军4500人。其坦克是几辆土法制造的装甲车辆,火炮只有2门陈旧的榴弹炮。
在苏丹——东非战场抗击意军的空军力量是英国皇家空军,但仅仅是6架1928年造的老式“网袋”式文森特双翼飞机和少量借来的DH飞龙式民用飞机。而驻在厄立特里亚和阿比西尼亚的意军则编制完整,拥有炮兵、坦克和充足的运输工具。它集中了意军作战部队的精华。
7月4日,墨索里尼下了作战命令。2个旅的步兵在空军的支援下,和炮兵、坦克一起汇成尘烟滚滚的洪流,突然从厄立特里亚袭击古老的苏丹边界城镇卡萨拉。8000名意军向小镇连续攻击。守镇士兵在英国军官的指挥下,进行机动灵活的抵抗,不时用机枪大量杀伤意军。毕竟人少势单,卡萨拉小镇难逃陷落的命运。卡萨拉失陷时,英军只损失了12名士兵和7辆卡车。意军虽然占领了小镇,但却有500人战死。同一天,意军又突然猛袭边界要塞加拉巴特小村,该处有100多名苏丹守军,抵挡一阵后见不是对手,于是放弃了防守。
意军占领了卡萨拉和加拉巴特后,就打开了从南方进袭埃及的两个战略据点。8月4日,意军袭击英属索马里,不久即踏遍全境,占领了红海海岸线。意军一支拥有大量装甲车、大炮和有大规模空中掩护的25万人的精锐部队逼向英军,迫使2500人的英、印、非守军撤退。
初期的胜利,使墨索里尼得意忘形。他召回意军统帅格拉齐亚尼,两人相见,墨索里尼立即上前拥抱了这位素有“屠夫元帅”之称的统帅。格拉齐亚尼元帅把当前战况简要地向这个独裁者作了了汇报,墨索里尼一边听,一边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突然心血来潮,对格拉齐亚尼元帅说:
“尊敬的元帅,我希望你立即乘势向埃及进攻。让我们拿出古罗马人的精神,向我们的老朋友希特勒先生显示一下,意大利军队也是无坚不摧的。”但格拉齐亚尼元帅的脸上却露出难色:
“我军在沙漠地区遇到了缺水的问题。进攻埃及必须要等物资供应解决之后才能开始,您要给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
“两个月?不,不!最多只能给你一个月。”
格拉齐亚尼想了想,还是不行,继续坚持要墨索里尼再增加准备时间。
墨索里尼这回不高兴了,他恶狠狠地对元帅说:“我命令你下星期一之前必须出击,否则就撤你的职!”
格拉齐亚尼害怕了。墨索里尼一向心毒手辣,谁知道这位独裁者会对他干些什么呢?于是,他忙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布置下一步的进攻。
9月13日,8万意军先头部队越过埃及边界。英军一边抵抗,一边开始了有计划的向境内撤退。9月15日,意军在损失了500人和150辆车辆之后,占领了埃及的西迪巴腊尼。之后,格拉齐亚尼决定在西迪巴腊尼巩固阵地,并集结起一支占压倒优势的军队,以完成此次入侵。意军开始构筑一连串横贯沙漠的向南延伸的密集堡垒阵地,等待英军的反攻。
格拉齐亚尼犯了一个错误,他不该给英国人喘息的机会。英军中东司令部总司令韦维尔将军等来了英军的援兵,不满员的第5英印师约1万人开抵东非战场。虽然与意军相比微不足道,但这也着实令韦维尔高兴了一阵子。有了这1万人的支援,韦维尔在埃及就可以建立起一支3万人的队伍,而到达的1个坦克旅,更增强了这支部队的攻击能力。
韦维尔上将一直在思考着破敌的办法。12月9日,他率部经过长途行军,偷偷地穿过了沙漠,直扑意军堡垒阵地。意军一触即溃,很快就成群地向英军投降,西迪巴腊尼迅速被英军占领。英军不给意军喘息的机会,一阵猛打穷追。意军抱头向西逃窜,溃不成军。英军经此一战,俘获意军13万人、坦克400辆、大炮1300门。韦维尔大获全胜,却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及时地将第5英印师从追击中调出,令其顺着尼罗河南下,与700英里外普拉特将军的部队会合。
普拉特将军奉韦维尔将军的命令于1月17日在苏丹发起攻击。起初进展顺利,但在克仑镇却遭到意军的抵抗。
克仑镇四周围群山环抱,海拔4300英尺。在四周的崇山峻岭中,奇峰林立,断崖峭壁令人目眩。唐戈拉斯峡谷是惟一的进路,这就形成了一个险恶难攻的堡垒。加上意军苦心经营,备有大批弹药和粮食,更是固若金汤。
意军见普拉特率领的英军来势凶猛,果断地将唐戈拉斯峡谷炸坍。惟一的进路已遭封锁,英军眼睁睁地看着峡谷坍塌,却无计可施。
13。逞威大沙漠(2)13。逞威大沙漠(2)
对于英军来说,如果要保住南非和苏伊士运河之间这条生死攸关的海路,就非攻下克仑不可,况且此时已有迹象表明德国人将前来非洲援助意大利人。
2月3日,普拉特下令攻打克仑。一个营的英军从唐戈拉斯峡谷左边上山,另一个营则从右边向上攀登。意军的防御很有特点,他们除了多用炮火之外,就是躲在工事中单等英军士兵上气不接下气地爬上来时,用小型手榴弹把他们打下去。英军士兵伤亡惨重,别无他法,只能找准时机,偷偷地爬出阵地,用钢刀杀伤意军士兵。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