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偷偷地爬出阵地,用钢刀杀伤意军士兵。英军不屈不挠,居然连克多个高地。但是,越接近主峰,意军的抵抗越顽强,英军的伤亡也越大。
在高耸入云的克仑山壁后,意军还有42个营正准备迎击英军的10多个营的进攻。英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英勇冲击。英军的炮兵简直打疯了,他们没命地向意军占领的高地炮击,直到英军冲上高地才停止;许多英军士兵死于己方的炮口之下。意军在英军不顾死活的攻击下节节败退,阵地一个个陷落。
3月27日,在英军密集炮火的轰击下,意军的抵抗意志完全瓦解,一面投降的白旗从要塞上升起。英军士兵见状,立即欢呼起来,他们相互拥抱,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5月19日,奥斯塔公爵率23万意军在阿比西尼亚投降,意属东非不复存在。
在此之前的两三个月,意军在东北非连连失利。墨索里尼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向希特勒请求支援。希特勒慎重考虑再三,觉得再拖下去墨索里尼就要垮台了,于是同意出兵相救,但提出了个要求,要墨索里尼将北非意军总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的职务撤掉,把北非意军的指挥权交给德军将领。
墨索里尼一听,顿时脸上变了色,这简直是在羞辱他本人,但他转念一想,事已至此,还得靠德国人的力量,于是同意了希特勒的主张。
去北非与英国人较量,派谁去最合适?希特勒考虑再三,突然想起在攻占法国的行动中大出风头的隆美尔。希特勒就立即传令召见隆美尔。
隆美尔接到传令,直奔希特勒的密室。此时,他心中略感不安,不知道这回元首又要有什么重大任务由他来承担了。他知道他在法国取得的胜利,已使他的同行们对他产生了敌意,元首单独召见他,不知又会有多少人在背后对他指手画脚。
希特勒把一本英国杂志递给隆美尔,冷酷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隆美尔。隆美尔双手接过一看,只见封面上印着一幅大照片,那是英军理查德·奥康纳中将胜利开进利比亚时的照片,照片上奥康纳将军骄傲地笑着。
希特勒握住隆美尔的手,咬牙切齿地对隆美尔说:
“将军,请你给我把他从非洲赶走,我不愿再见到他的影子!我将在这里静候你的消息。”
隆美尔二话不说,一个立正,向希特勒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转身走出了房间。
隆美尔立即着手准备向北非进军。他信心十足,要为意大利人报一箭之仇。希特勒发布了命令,隆美尔升任德国非洲军军长。隆美尔上任后,亲自乘机视察非洲战场。机翼下,广阔的锡尔特沙漠像一块偌大无比的黄色魔毯,闪烁着灼热的光芒只有几簇蕨类植物在滚烫的沙海中挣扎着。隆美尔似乎明白了意大利军队在这里丧失数十万官兵、数百辆坦克和数千门大炮的原因。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斗志和智慧主宰着胜利之神。他厚厚的嘴唇上留下一行深深的齿印,他的决心已定,用机动夺取胜利。
1941年3月31日,隆美尔以假坦克造成浩大的声势,由西向东席卷。一辆辆坦克惊天动地地轰鸣着,犹如万马奔腾,气势汹汹地向昔兰尼加半岛扑去。隆美尔其实只有第5轻装甲师,另外还有两个不太中用的意大利师。但他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攻占了阿盖拉地带。由于英军素有“沙漠之鼠”之称的第7装甲师已返回埃及休整,第6澳大利亚师已调希腊,换防的是第2装甲师一部和第9澳大利亚师。他们的战斗力较弱,无法与隆美尔的非洲军相比。英军见不是对手,立即撤出班加西。德军尾随追击,不给英军喘息的机会,结果第2装甲师还是没能逃脱被全歼的命运。
4月8日晚6时30分,隆美尔来到一群被俘的英军面前,骄傲地注视着其中的一位中将。这位英军中将就是曾经横扫意军的理查德·奥康纳。奥康纳败于比他年轻许多的隆美尔手中,有些不解,便向隆美尔提出一个问题:
“请问将军是如何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停顿地进行攻击的?”
隆美尔一笑,回答道:“我对部下的命令总是进攻!一刻不停地进攻!我的部下手中的每一挺机枪也可能只剩下最后一条子弹带了,这一点你们是否想到了呢?”
奥康纳无言以对,低下了头。是啊,如果英军能够再坚持一下,或利用德军的补给困难,其结果无论如何也不会是这样。
至4月11日,除了第2澳大利亚师仍坚守托布鲁克外,英军全都被驱出昔兰尼加。英军被迫后撤了400英里。好在韦维尔一见形势急转直下,立刻调兵遣将,才稳住了阵脚。
北非的局势令英国朝野大惊。丘吉尔连忙向韦维尔发报:“誓死要守住托布鲁克,决不允许有撤退的念头。”
5月,韦维尔趁隆美尔在托布鲁克受挫和缺乏补给品之机,在指挥英军实施试探性的“短促”计划后,开始组织制定“战斧”计划:首先由第4印度师在第4装甲旅的协助下进攻哈勒法亚—塞卢—卡普措防区,并以第7装甲师一部掩护沙漠侧翼;再以第7装甲师的两个装甲旅大举进攻托布鲁克;最后以第7装甲师会同托布鲁克守军将德军赶回托布鲁克以西。
13。逞威大沙漠(3)13。逞威大沙漠(3)
6月14日,英军从马特鲁阵地出发。6月15日右翼开始进攻哈法亚山口外围阵地,但损失严重。中路则攻克卡普措堡,并击退德军两次反攻。左翼在哈菲德岭攻击受阻。隆美尔将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全部投入作战。激战至6月17日,英军被迫撤退。6月20日,隆美尔以猛烈的火力攻入托布鲁克,守军无路可逃,只得升起白旗。33万官兵投降成为俘虏,其中有10名将军。
隆美尔乘车驶向托布鲁克。他下了指挥车,弯下腰来熟练地清除阻路的地雷,参谋们和他一起,从地下挖出了数百颗地雷,他顶着大街小巷呼啸而来的子弹,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托布鲁克市区。此时,战斗基本结束,零星的抵抗已不起作用。
消息传到英国时,首相丘吉尔正在美国访问。6月21日早晨,丘吉尔来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书房去看望罗斯福。正在这时,一封电报送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手中,上面写着:“托布鲁克投降,25万人被俘。”罗斯福默默地把电报递给丘吉尔,丘吉尔大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曾经作过指示,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托布鲁克。然而事实如此。
丘吉尔想起了韦维尔,想起了韦维尔多次与他唱反调。1940年初,丘吉尔想从韦维尔那里调6个正规营去欧洲战区作战,韦维尔竟敢以中东要保持英军的实力为由,拖着不办。虽然总参谋长约翰·迪尔也为韦维尔说了话,但丘吉尔心里还是窝了火。此时,韦维尔的“战斧”作战计划失败,丘吉尔找到了撤换他的理由。他下令由克劳德·奥金莱克接替韦维尔。
在德国,非洲隆美尔的胜利使德国人沉醉在欢乐之中。一座新建成的大桥立即以隆美尔的名字命名,从省长到将军都把贺信、贺电纷纷寄到诺伊斯塔特隆美尔的家中。隆美尔的夫人露西在家里从广播中收听到隆美尔的讲话,她十分高兴,从家中取出香槟酒,和邻居一起庆贺起来。
与此同时,希特勒和戈培尔以及他的随身参谋也围坐在收音机边。当关于隆美尔攻占托布鲁克的新闻告终的时候,戈培尔评论说:
“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将军能够像隆美尔将军那样,懂得战斗宣传的重要意义。他是个最善于使用词藻的现代将军。”
当听到“将军”一词时,希特勒抬头看了戈培尔一眼,得意地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继续听下去。乐队随即奏起了嘹亮的歌声,一次特别公告即将广播:
“元首大本营,6月22日……”
德军在北非战场打扫战场。图中死者为英兵。
在1500英里之外的一辆指挥车里,隆美尔上将正在抓紧时间睡觉,他实在太疲倦了,不能和他的参谋们一块围聚在伯尔恩特中尉小车的收音机旁,收听柏林的特别广播。突然,他被兴奋的呼声惊醒,播音员正重复讲道:
“元首大本营,6月22日,元首晋升非洲装甲集群司令隆美尔上将为陆军元帅。”
隆美尔又惊又喜,当即给他心爱的妻子露西写了一封信:“对我来说,当上陆军元帅真像做梦一样……过去几个星期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好比一场梦。”
对于一个德国军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荣誉,成为陆军元帅,就等于从此将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奥金莱克接到丘吉尔的调令后,他已从中将晋升为上将。在此之前他是驻印度英军总司令,也有过辉煌的战绩。
奥金莱克上任后,立即着手阻止隆美尔的攻势,但开始收效甚微。至10月,隆美尔又占领了离埃及边境只有几英里的巴尔迪亚,并在塞卢姆越过埃及国界线,直接威胁英国在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地位。英军被迫退守埃及。
奥金莱克摸清了隆美尔的特点后,开始制定新的作战计划,代号“十字军行动”。由于近来英军连连失败,奥金莱克深知德军的胜利与德军有隆美尔这一优秀将领关系甚大,如果设计杀掉他,无疑对英军在东北非洲的战局十分有利。于是,一个暗杀隆美尔的计划作为“十字军行动”的一部分形成了。
是年11月,利比亚一场多年未见的猛烈暴风雨使漫长、干涸的河道里激流滚滚,浊浪排空。17日黑夜,两艘英国潜艇在狂风骇浪中于地中海南岸浮出水面。一小队精干的英国军人爬出船舱,上岸后急匆匆地向贝达利托里进发。深夜时分,6名英国人扑向昔兰尼加海岸附近掩映在一片柏树林中的一座别墅。这是隆美尔非洲军团的司令部。此时,屋里灯火辉煌,一批高级指挥官们正在开会。
英军暗杀小组摸向小楼,不料被德军值班军官发现。他刚要开口发问,一串子弹射向他。枪声惊动了屋里的人,德军参谋、警卫人员纷纷冲向楼口。于是枪声大作,英军暗杀小组见偷袭已不可能,连忙在夜色的掩护下撤走。在激战中,4名德国军官被击毙。德军发现,在楼里有一具英国少校军官的尸体。
其实,英军暗杀小组袭击司令部的时候,隆美尔并没有在这里。他由于在罗马多滞留了一天,所以未能赶上。当他听说暗杀消息后,立即赶回司令部。参谋们以为隆美尔一定会大发脾气,但隆美尔却做出了令人惊奇的举动。他为了教育自己的部下,命令用基督教的仪式为被德军击毙的英军少校举行了葬礼,并在墓地拍下照片,寄给了少校的母亲。
英军暗杀隆美尔的计划未能成功,便开始了“十字军运动”。完成了集结的英军大部队,执意要消灭隆美尔这只“沙漠之狐”。
13。逞威大沙漠(4)13。逞威大沙漠(4)
11月18日晨,双方的1000多辆坦克在大量飞机和火炮的支援下,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沙漠坦克大战。数百里战线内弹雨横飞,沙尘满天,硝烟弥漫,整个昔兰尼加半岛就像一个燃着了的火药库。隆美尔知道这场恶战事关重大,下死命令要部下进行抵抗,但德军部队在强大的英军的攻击下仍在节节败退。
11月20日,隆美尔走进他的临时司令部,只见一群参谋正围着一台收音机听着英国BBC广播电台的广播:“英军第8集团军拥有7万5千名装备精良的士兵,他们已经在西部沙漠开始了一次总攻,目的在于消灭驻非洲的德、意军队。”
隆美尔大怒,拨开众人,“啪”的一声关掉了收音机。参谋们赶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偷偷地看着这位怒气冲冲的元帅。
隆美尔拿起电话,要通了非洲军军长克鲁威尔,命令他率仅有的两个装甲师明天就转入反攻。
第二天,克鲁威尔按照隆美尔的命令发动了反攻。英军万万没有想到德军还有能力进行反攻。德军坦克左冲右撞,使英军第8集团军元气大伤。23日,克鲁威尔命令德军3个坦克团冒着英军的炮火向北急进,两个步兵团乘坐在无遮无挡的汽车上紧随其后。在毛毛细雨中,坦克炮塔全部关上了舱盖,步兵的步枪、机枪填满了子弹,每辆车上都笔挺挺地站着一个军官。这支钢铁洪流向英军阵地直冲过去。英军士兵哪里见过这个阵势,一个个目瞪口呆。当他们清醒过来时,立即奔向自己的战斗岗位,向德军猛烈射击。炮弹和子弹倾盆而泻,战场浓烟滚滚,德国军官一个个地栽下了卡车,但马上就会有另一个军官顶替。英军开始动摇,纷纷溃退。下午6时,另一侧的德军与第15装甲师会合,造成英军全线崩溃,被围英军成了德军的俘虏。
巨大的胜利,使隆美尔从困境中亢奋起来。德、意军队占领了西迪拉杰格,但守军顺利地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