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4月22日10时30分,齐亚诺飞抵地拉那,在机场受到阿尔巴尼亚新政府成员的迎接。细心的齐亚诺发现,学生们对他的到来反应冷淡,不愿举臂行罗马式法西斯礼。
在选举团会议上,直言不讳或拐弯抹角地反对通过个人结成联盟的大有人在。大家同意由萨沃伊家族的亲王执政,或者干脆由齐亚诺执政。因为大家知道,把王冠交给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就意味着独立的阿尔巴尼亚的终结。齐亚诺不禁心花怒放,却不敢应允。他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力劝各方头面人物,特别是来自斯库台的人,却依然得不到结果。情急之下,齐亚诺让随行人员为大家分发巨额阿尔巴尼亚法郎。于是选举团成员情绪热烈,一致投票赞成,并将选举结果呈交齐亚诺。至此,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即已不复存在。
14。激战巴尔干(2)14。激战巴尔干(2)
德军进占罗马尼亚后,墨索里尼又气又急,对齐亚诺大发牢骚:“希特勒总是让我面临既成事实。这一次,我也要如法炮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将从报纸上看到我已占领丢腊。这样,平衡就会重新建立起来。”齐亚诺连忙问道:“您是否已与巴多格利奥取得一致意见?”墨索里尼说:“还没有。不过,如果有人反对我们与希腊人作战,我将提出辞呈!”齐亚诺见墨索里尼决心已定,便奉承起来:“父亲!我们制服希腊易如反掌,此番定能马到成功!”
1940年10月15日,墨索里尼、齐亚诺在威尼斯宫召开会议,讨论希腊作战事宜。参加会议的有总参谋长巴多格利奥、陆军参谋长马里奥·罗阿塔、索杜将军、雅科莫尼大使、第3集团军(年底改为第11集团军)司令普拉斯加。
在墨索里尼发言之后,巴多格利奥叫苦连天:“我的领袖!对希腊用兵之事,还望您三思。陆军现有兵力不足,海军因海水太浅而无法保证在普雷维扎登陆。如果开战,势必出现长期消耗局面,恐难速胜。因此,如果进攻希腊,我就只好请求辞职。”
最近被非洲战场的格拉齐亚尼弄得情绪极坏的墨索里尼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这真是怪事,意大利人竟害怕希腊人!这是奇耻大辱!我倒要去希腊看一看这些希腊人,不过要等到我军占领雅典之后。我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希腊。如果巴多格利奥提出辞呈,我就立刻接受。就这么定了,散会!”
10月28日,意大利第3集团军在普拉斯加的指挥下,从阿尔巴尼亚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意军共有157万人,坦克103辆,火炮686门,还得到380架飞机的火力支援。希腊军在北部共有12万人,其中希阿边界驻有27万人,坦克20辆,火炮220门,有36架飞机负责火力支援。意军的突然袭击使希军抵挡不住,很快便深入希腊境内。
希腊朝野奋起抵抗,到11月上旬,顶住了意军的攻势。英国为保住在希腊的海空军基地,减轻轴心国对北非战场的压力,向希腊提供500万英镑的贷款,并派出军事代表团和4个飞行中队、数艘军舰前往希腊参战。11月12日,英国航空母舰舰载机袭击塔兰托海军基地,重创意大利3艘战列舰,使2艘巡洋舰失去作战能力,并以空降部队占领了克里特岛。集结起来的希腊军于11月14日开始反攻,击溃了入侵的意军。历经一个星期的作战,终于将意军全部赶出国境。紧接着,希腊军又攻入阿尔巴尼亚。
这种结果出乎墨索里尼的意料之外,令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墨索里尼赶紧调兵遣将,组建由索杜任司令的阿尔巴尼亚集团军群,下辖意大利第9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尽管如此,直到12月底才迫使希腊军转攻为守。1941年元旦过后,意大利军再次进攻,进攻长达3个月,也未能突破希腊军的防线。墨索里尼进退维谷,只好派齐亚诺飞往伯希特斯加登,向纳粹元首希特勒求援。
希特勒知道墨索里尼成不了大气候,尽管对他的抢先行动有些恼火,还是签署了支援意军的作战预令。
1月29日继突然去世的梅塔克萨斯出任希腊首相的科里西斯,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军事援助的建议。英国遂于2月组建希腊远征军,3月初抵达希腊。可惜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希腊的防务;因为希腊军大部集中在希阿边境。
4月6日,德国第12集团军在利斯特元帅指挥下,开始从保加利亚向希腊进攻,形成德意军队夹击希腊之势。德军向萨洛尼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另在次要方向实施迂回。3天之后占领萨洛尼卡,迫使希腊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德军继续向南,形成对希腊军和英国远征军的包围态势,并从背后给希阿边境的希腊军以严重威胁。4月12日,希军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向国内撤军回援,但为时已晚。4月18日,科里西斯首相自杀,国王乔治二世下令希腊军退却。但是,第1集团军还未及撤到南部港口,就被迫投降。第2集团军大部亦被迫投降。英国远征军和部分希腊军经海上撤到克里特岛和北非。希腊国王先流亡北非,尔后又到了英国。
德国通过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扶植亲德势力,先进行经济与政治控制,随后达成军事占领,使之与纳粹战车捆在一起。希特勒又想对南斯拉夫如法炮制。
1941年2月15日,南斯拉夫首相茨维特科维奇和外交大臣马尔科维奇应邀来到伯希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一阵装腔作势的寒暄过后,茨维特科维奇急忙表态:“尊敬的元首阁下,南斯拉夫愿意尽力为结束意大利与希腊的战争进行调停。我们此行要向元首阁下保证,南斯拉夫绝不成为英国反德政策的工具!”希特勒摆了摆手:“首相先生,你调停不调停意希战争,我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想提出的问题是,南斯拉夫应该参加德意日军事同盟条约,这才是南斯拉夫应该选择的正确道路。”会见之后,德军即奉命进入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边境。
南斯拉夫摄政秘密访问德国,答应参加三国同盟条约。3月20日深夜,南斯拉夫政府把加入三国同盟的决定提交内阁会议讨论,有3位大臣立即提出辞职以示反对。两天之后,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南斯拉夫在25日以前签字。秘密离开首都的首相和外交大臣于3月25日在维也纳签署了加入轴心国和准许德军进入南斯拉夫的协定。
14。激战巴尔干(3)14。激战巴尔干(3)
消息传到贝尔格莱德,人们纷起抗议,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宁要战争,不要协定”、“宁要死亡,不做奴隶”等口号。以空军总司令西莫维奇为首的南斯拉夫亲英派迫使首相辞职、保罗亲王退位,解散内阁会议,组成新的内阁,宣布保持绝对中立,解除前政府与德国建立的同盟关系。
暴跳如雷的希特勒向德国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宣布:“要在军事上把南斯拉夫毁灭,使它不再是一个国家!不要进行外交上的询问,不要提出最后通牒,完全没有必要!我需要的是以无情的严厉行动粉碎南斯拉夫!”3月27日,希特勒签署关于进攻南斯拉夫的第25号指令:“1南斯拉夫的军事政变已经改变了巴尔干的政治局势。即使南斯拉夫目前表示效忠,也应将其视为敌人并尽快予以消灭。2我的意图是……向贝尔格莱德总方向实施向心突击,从南面突入南斯拉夫,给南斯拉夫武装力量以毁灭性打击。此外,应切断南斯拉夫最南部地区与其余地区的联系,把它作为德意军队下一步进攻希腊的基地。先生们,请据此制定具体方案,放手干吧!”
4月6日夜,德国空军先对南斯拉夫的重要目标实施猛烈轰炸。保加利亚境内的德国第12集团军在利斯特的指挥下,随即对南斯拉夫发起进攻。一路进展顺利。4月11日,意大利军和匈牙利军参战。4月13日,德意军在贝尔格莱德地区会师,并占领贝尔格莱德。两天后,南斯拉夫停止抵抗。4月17日,南斯拉夫被迫签订投降条约。
1941年4月29日拂晓,英国皇家海军一艘轻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搭载着从希腊本土撤退的英军,驶入克里特岛的苏达港。新西兰师第6旅和师骑兵中队以及数百名英国、澳大利亚和希腊的官兵涌到甲板上。最后撤离希腊本土的新西兰师师长弗赖伯格少将也站在他的部队中间。
弗赖伯格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25岁当营长,26岁就成为旅长。他认为新西兰师很快就会开到埃及整编并投入战斗。因为第4旅已经开往埃及,第6旅也将在这一天离开苏达港继续向埃及开去。他现在很想离开军舰,乘飞机先于部队到达埃及,以便能够前往中东英军司令部拜见韦维尔将军,对那里的形势作出判断并拟制作战计划。如果有可能,他还要看望在克里特岛的第5旅指挥官与参谋人员。
就在上岸找飞机的时候,弗赖伯格接到韦维尔的急电:“弗赖伯格将军:请率部驻在克里特岛。我将于明日飞抵克里特,与你就作战问题交换意见。预定明日召开作战会议,你务必参加。韦维尔。”
韦维尔来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在前一天收到了丘吉尔的电报。韦维尔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区面临很多问题,克里特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小难题。但丘吉尔坚持要对克里特的防御予以更大的注意:
“韦维尔将军:根据情报,我们清楚地看出,德军部队将很快对克里特岛进行猛烈的空降突击。告诉我,岛上你有哪些部队,你的计划是什么。这次应该是消灭伞兵部队的好机会。必须坚守该岛。丘吉尔。”
韦维尔亲自登上克里特察看,意识到克里特最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官。最近几天,他对弗赖伯格面对强大的德国陆、空军部队而指挥新西兰部队有秩序地撤出希腊之举印象很深。他断定,如果说有人能够把克里特岛上混乱的各部队捏到一块的话,这个人就是弗赖伯格将军。韦维尔对弗赖伯格说:“我告诉你,我认为新西兰师在希腊干得非常出色。我不相信别的师能把撤退搞得这样好。很显然,几天之内克里特就会遭到攻击,很可能是伞兵部队的攻击。所以,你应指挥该岛的防御,并应立即就任。”
弗赖伯格大吃一惊:“将军,在埃及的新西兰师怎么办呢?”韦维尔告诉他:“你的3个旅中有2个旅留在克里特。由于形势紧迫,必须这样做。我认为你的义务是留下来承担这项任务。”弗赖伯格认识到他必须接受,遂欣然从命:“是,将军!”接着,他和其他军官一起开始考虑防御计划。
克里特岛有3万名英联邦的军队,有1万名希腊和克里特官兵以及445万居民。其中有些部队属于当时盟国陆军的精锐部队。但是他们疲惫不堪,组织涣散,从希腊撤退使士气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他们除了个人的武器外,大部分没有其他装备:汽车很少,没有无线电,火炮很少,没有坦克和飞机。在过去的6个月里,该岛更换了6任司令官。如果说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的话,那就是都缺少明确的防御计划。
4月29日,英国总参谋部电告弗赖伯格:“克里特马上会同时遭到空降和海上登陆的攻击。预计每天2至3批(第一批3000至4000名伞兵),直到空降突击兵力着陆完毕为止。”两天之后,弗赖伯格下达要求各部做好迎击准备的特别命令:“如果敌人向克里特发起进攻,我们将以牙还牙,予以反击。这是痛击敌人的最好机会。现在我们必须把敌人打回去。你们要做好立刻行动的一切准备。我相信,我们现有的兵力足以击败对本岛可能发动的任何进攻。”
但弗赖伯格给中东英军司令部则发去了内容完全相反的电报:“将军,现在需要在克里特防御计划里加进一点现实的东西。除非英国海军和空军准备给予即将来临的战斗以充分支援,不然情况将很不妙。”当然,他也知道,空中和海上兵力并不容易搞到。
14。激战巴尔干(4)14。激战巴尔干(4)
弗赖伯格的责任是力争为打好克里特这一仗做准备。虽然德军进攻几乎肯定是从空中开始,但他推断德军主力部队将从海上登陆。他从德军的角度来看地图,找出为控制克里特北岸而必须夺取的关键地区:马拉马—苏达港地区及其机场和港口设施,以及在雷西姆农和伊纳克林地区的机场。这几个地方将是弗赖伯格的“防御中心”。
弗赖伯格把新西兰师现有的部队都部署在该岛最大的机场马拉马机场,任命普迪克准将为新西兰师代师长。在马拉马—苏达港地区,普迪克有基彭伯格指挥的第4旅,哈吉斯特准将的第5旅和4个作步兵用的炮兵营。此外,还有3个轻型高射炮连和3个希腊步兵营。普迪克奉弗赖伯格之命将第4旅集中作为预备队。
在苏达湾附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