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在没有指挥官的情况下,轰炸机、滑翔机和运输机继续前进。海德里克上校率领他的第3伞兵团袭击了加拉托斯城下面的普里森山谷。
海德里克和他的第1、2营降到了敌人较少的地区,海尔曼少校的第3营却降落在费赖柏格的预备队新西兰第4旅的头顶上,在一场与马拉马战斗相同的短兵相接中几乎全部被歼。海德里克上校经过侦察得知,自己已被希腊第6、7、8团和第4旅包围,遂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敌人即将发起的反攻。
弗赖伯格把对第4旅的指挥权交给了普迪克。这个旅的一部早已投入对德军伞兵部队的战斗。可是这位新西兰师师长对使用该旅进攻海德里克的普里森山谷阵地却犹豫不决。最后,在当天下午的晚些时候,这个旅的1个营对海德里克进行了一次软弱无力的攻击,结果毫无所获,到傍晚时就停了下来。
容克飞机从马拉马和普里森山谷返回,在希腊的机场着陆,加油之后将运载去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的部队,这就是斯图登特将军进攻的第二阶段的开始。在尘土飞扬和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加油慢得使人着急。那些愁眉苦脸疲惫不堪的飞行员,在布满弹痕的运输机的阴影下大口地喝着咖啡。士兵们把装备挂到炸弹架上,那些负荷笨重的伞兵慢慢地爬上飞机。起飞时,有几架容克飞机在跑道上又发生了故障。
突击雷西姆农的计划和突击马拉马的计划相似:部队分别降落在机场东、西两头,然后在机场会合。第2伞兵团(科林斯伞降的老部队)领受了这项任务。斯特姆只有两个营,他的第2营已配属给第1团。他命令第3营先攻占雷西姆农西边的佩里瓦利亚,尔后进攻机场,在东边着陆的第1营则从东边发起进攻。斯特姆和他的司令部及从各营抽来组成的两个连一起,在机场附近便于指挥作战和提供预备队的位置降落。在雷西姆农等着他的是瓦齐准将指挥的有600人的两个澳大利亚营、800名克里特警察和有2300人的4个希腊营。
在对雷西姆农的防御工事进行猛烈轰炸之后,下午4时15分,斯特姆再次率领他的部队在机场上空伞降,但立即遭到比预计强得多的抗击。容克飞机从海上进入的时候,有7架被击落。面临猛烈的炮火,飞行员在跑道东边只空降了第1营的1个连,其余人员包括克罗少校在内,都在西边的第3营中间着陆。第3营的伞降也非常分散。由于160架飞机进入雷西姆农空域,造成空中混乱,有两架飞机相撞坠毁。德军一天向克里特飞两次的紧张的时间表,使得有些飞机推迟1个多小时才到达伞降地域。斯特姆降落在澳大利亚第2营地区,他这支小部队的大部几乎立即被消灭。第2伞兵团有400人被击毙,该机场直到黄昏仍然掌握在弗赖伯格手中。
得到斯特姆第2营加强的第1伞兵团由布劳尔上校指挥,旨在夺取筑有城墙的伊腊克林城。准备迎击他的是查佩尔准将率领的由澳大利亚人、克里特人和希腊人组成的8个营。
因为任务繁重,运输机不能按时起飞。在时间的配合上,伊腊克林的情况比雷西姆农更糟。损失是如此的严重,以致于没有足够的飞机运送最后剩下的600名士兵。从下午5时开始伞降,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部队零零散散地伞降于战斗地域,建制已被打乱。布劳尔上校直到下午7时左右才跳伞,命令幸存的军官放弃原计划,集中攻击机场。但直到黄昏,战斗还是分散在伊腊克林和机场的东面。布劳尔损失惨重,未能夺取任何目标。
20日,斯图登特整天都呆在雅典布列塔尼大饭店的房间里,焦急地等待着伞兵部队发来的电报。他发现自己与部队在岛上一起战斗的愿望已无法实现,于是转而对戈林下达的让他留在雅典的命令感到不满。从下午拖到晚上,斯图登特才接到这样的消息:所有机场仍在敌人手里。在伊腊克林、雷西姆农和普里森山谷,他的进攻已被抑制。在马拉马,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战果不大。斯图登特倒吸一口冷气:他的第7伞兵师很可能覆灭!
14。激战巴尔干(7)14。激战巴尔干(7)
斯图登特没有因为坏消息而气馁,他的精力很快就转到战斗的关键问题:必须按计划进行增援,但增援必须有一个机场。马拉马比其他地方情况要好一些。虽然马拉马的机场可能没有完全为伞兵所控制,但到早晨可能将控制足够的地方而使跑道处于敌人的有效火力范围之外。
由于不能从现场部队那里得到确切的情报,所以还要证实容克飞机能否在马拉马着陆。斯图登特指示参谋克莱上尉:“要一架容克飞机,明天天亮就飞往马拉马,在机场着陆。通过那里的指挥官把情况查明。你从那里一起飞,就向我报告。”克莱马上就去做拂晓飞行的准备。
从107高地败退之后,安德鲁在早晨5时左右到达第5旅司令部,报告控制机场的几座山已经失守。到当天上午11时15分之后,哈吉斯特才向师司令部的普迪克建议组织反冲击,夺回这一要地。普迪克的答复是,“我将在今天下午4时召开师作战会议。”当斯图登特的敌人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斯图登特却已采取行动。
拂晓,在马拉马,有气无力的伞兵正在强打精神,准备对付他们相信必定遇到的反攻。但敌方没有发起反攻。他们听到了梅塞施米特飞机和容克飞机的声音。这些飞机开始空投补给品,接着,克莱的容克飞机于8时从海面低空飞来,向马拉马机场降落。地面炮火四起,飞机被击中数处,但飞行员还是以出色的着陆滑跑动作,把飞机降落到机场上。克莱赶忙穿过滑行道,和那些露出惊奇神色、满身污垢的伞兵军官进行简短的谈话,这时,炮弹落到跑道附近,接着,炮弹又落到运输机那里,但飞机的发动机未被炸坏。克莱驾着飞机避过机场上的弹坑,飞离了地面,接着转向海上飞去。一分钟之后,在雅典的斯图登特就得到了他非常需要的战场情报,他的参谋人员连蹦带跳地来到电话机和电台旁,命令6个机场的运输机起飞。斯图登特要把他能搞到手的每一个伞兵都用来增援马拉马,然后把第5山地师机运到那里。
斯图登特缺乏实力较强的预备队。前一天由于缺少飞机而留在希腊的600人等来了飞机。拉姆克上校指挥着这支预备队,很快就乘上现有的飞机。有几次,山地师已经登上容克飞机,又急忙下来让给伞兵先飞。下午3时,这批留下来的伞兵飞到目的地。伞降时又很分散,损失很大,有一半人落到新西兰部队的头顶上,并因此丧命。不过,其余约3个连准确地着了陆。一小时之后,载着山地师1个营的第一架飞机在机场上着陆。容克飞机被击落,少量飞机在着陆时摔毁,很多飞机被严重击伤,已不能再动。其余的飞机川流不息地着陆和起飞,运来了增援部队和非常需要的火炮。
几公里之外的雷西姆农地区的伞兵,在前一天遭到严重损失之后,已没有能力对机场组织进攻。在散兵战中,澳大利亚人俘虏了斯特姆上校和他的参谋人员,以及所有的地图和文件。在伊腊克林,布劳尔上校仍在试图改变他的命令,对机场发起进攻,但未能成功。他的一个营失掉联系,正在城里继续进行巷战。在普里森山谷,局势依然僵持。
4时,克里特守卫部队的主要军官集中在弗赖伯格的山洞指挥所。就在这天,克里特岛的进攻者进行着狂热的准备工作,而马拉马的守军则在浪费时间。德军在马拉马周围的力量增强了,但新西兰人所处的位置仍能用强有力的一击把德军赶下海去。然而,普迪克的决定是,哈吉斯特用两个营的兵力(当时实际上有十来个营的兵力可用)沿通往马拉马机场的大路进行反击。基彭伯格把第20营配属给他,并且为了让哈吉斯特的第28营去进攻,还要派出一个营去接替。在这次无力而又过于复杂的攻击决定之后,弗赖伯格和普迪克就让优柔寡断的哈吉斯特去执行。普迪克返回司令部后,天色已黑,于是战斗暂停。弗赖伯格正在洞里考虑他的作战方案,突然看到几十艘英国军舰正在进攻一支船队,海战一直进行了45分钟。船队运送的一个德国山地营已被消灭。从比雷埃夫斯开出的另一支船队随即返回原地。克里特岛上的德军也观看了这个场面。
弗赖伯格并未忽视这次海战的重要意义,心想:我的反攻也将马上开始,胜利在望。
反攻开始发起,但没有按计划进行。给各部分队的命令未能及时送到,加上第20营和第28营直到天亮才开始行动,并在通向机场的途中又遭到德军的节节抵抗,白天又遭到成群的战斗机和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的攻击,致使部队被阻于机场之外。虽然弗赖伯格在下午晚些时候命令第5旅进行全力突击,但哈吉斯特感到完不成攻击任务而请求撤退。普迪克见哈吉斯特旅的处境不妙,只好同意。于是,弗赖伯格只得下令从马拉马防区撤退。
从此以后,守军的情况逐渐恶化。由于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没有跟着在加拉托斯进行有力的反击,弗赖伯格便开始考虑向南海岸全面后退并撤出该岛。最后,他完成撤退,挽救了17万人的英帝国部队,但仍有6000人被丢在岛上。
作为守岛部队最高指挥官,弗赖伯格不仅承担了很多人所犯的错误的后果,而且他自己也犯了不少错误。命运使他再次充当撤退将军。
由于斯图登特是克里特的胜利者,尽管他的错误和弗赖柏格几乎一样严重,但是在胜利中却被掩饰和遗忘了。
14。激战巴尔干(8)14。激战巴尔干(8)
德军在克里特空降突击的成功,保证了德军向地中海地区进军时的南翼安全,阻止了英军以此为基地攻击普洛耶什蒂油田,而且还为进一步向南运动提供了出击点。克里特空降突击的胜利,再一次显示了德军闪击战的威力。
15。苏德大战:枪弹已上膛(1)15。苏德大战:枪弹已上膛(1)
1940年6月初,在希特勒攻打法国时,斯大林趁机占领了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希特勒曾同意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划归苏联的势力范围,但未曾同意苏联真的占领,因此他认为自己上了个大当。不过,希特勒的亲信大都认为,俄国害怕希特勒在西欧胜利后可能另有企图,因此,苏联进入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是出于自然的预防措施。在整个西欧战役中,希特勒始终担心东线只留下10个师难以对付俄国的100个师。他对俄国极不信任。
6月26日,苏联在未通知德国的情况下,对罗马尼亚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立即归还比萨拉比亚,另外还要求割让北布科维纳,算是罗马尼亚在1918年“枪击”俄国的比萨拉比亚省给予俄国的一笔“小小的赔偿”。苏联限定罗马尼亚政府24小时内务必作出答复。罗马尼亚一屈服,苏军便立即从空中和陆上蜂拥而入。
对希特勒而言,这简直无异于打了他一个不声不响的重重的耳光:在当时德国海外石油来源已被切断的情况下,希特勒本来是把罗马尼亚油田视为主要油源的,而俄国却逼近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在这之后的数个星期内,希特勒对这一危险愈加感到惴惴不安,担心这样会影响对英国的空袭。因而,希特勒逐渐开始怀疑斯大林的意图。7月29日,希特勒曾对约德尔说,如果俄国占领罗马尼亚油田,那就有可能不得不同俄国作战。几个星期后,他把两个装甲师和10个步兵师全都调往波兰,以作对抗。他在9月6日发给反情报处的一项指令中说:今后数周内,东部地区要加强兵力。这样的重新部署,决不能使俄国感到我们准备在东方发动进攻。要用时常调换防区的办法来掩盖德军的实力。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缔结军事同盟条约。条约第三条规定:“德、意、日三国中,如有一方受目前尚未参加欧战或中、日争端之国家攻击时,则三国应以一切政治、经济或军事手段彼此互相援助。”显然这一条主要是针对苏联和美国的。希特勒还在欧洲采取威逼利诱、挑拨离间等种种手段,千方百计地搜罗侵苏战争的伙伴。他利用芬兰在苏芬战争后对苏存在严重对立情绪之机,将其纳入侵苏战争行列,德、芬两国总参谋部达成了共同准备和进行侵苏战争的协议。罗马尼亚自从失去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后,对苏联极为不满。希特勒极需罗马尼亚的石油,于是积极扶持反苏的安东尼斯库上台,在罗马尼亚建立亲德的军事独裁制度。1940年10月,德军进驻罗马尼亚后,苏联的黑海出口受到严重威胁。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相继加入德、意、日军事同盟,大大加强了德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