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
慷蛹嵊谟胨樟尤赖谋呓纾诓ɡ颊谛拗贰⑻泛突。诼蘼砟嵫呛头依颊诿孛芙芯伦急傅鹊取?br /> 1941年3月底,丘吉尔获悉,德国的坦克部队已从布加勒斯特调遣到克拉科夫,并认为“这真是一个照亮东方一切状况的闪电”,“这只能表明希特勒将于5月进攻俄国的意图”。4月7日,联合情报局向丘吉尔报告说,“在欧洲正到处流传关于德国人入侵俄国的消息”,德国“将要与俄国交战”。在得到这些极其重要的情报后,丘吉尔通过艾登给驻莫斯科的英国大使克里普斯发去一封信函,提请他立即将这些情况通知苏联政府。但不知何故,这封信却被搁置了起来。丘吉尔致函艾登指出,“我认为我给斯大林的这封个人信函具有特殊的作用,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阻止它的寄递,大使也不明白这些事实的军事意义。”4月22日,丘吉尔给斯大林的信函才转交到他的手中,几乎白白地丧失了三周的时间。而且,正如朱可夫元帅所记述的那样,斯大林“是以怀疑的态度看待这件事的”。
4月16日、6月5日、10日、13日,艾登与苏联全权代表马伊斯基在伦敦多次举行会谈,向这位大使预报了德国对苏联的战争危险和“德国军队在苏联边界集结”的有关情报。
1941年5月5日,华沙方面向斯大林通报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消息:“在华沙和波兰领土上的军事准备是公开进行的,因此,德国官兵便把即将到来的德苏之战作为既定之事公开议论,毫不忌讳。战争预计在春季野外作业结束后爆发。”
1941年6月6日,斯大林收到了有关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共400万官兵在苏德边界集结的侦察情报。
来自安卡拉绝对可靠的情报说,“在土耳其新闻界和外交界中,有关德国对苏战争的传闻非常厉害。德国已在苏联边界上集结了120个步兵师,现正在罗马尼亚和芬兰进行紧急动员。”
15。苏德大战:枪弹已上膛(6)15。苏德大战:枪弹已上膛(6)
6月19日16时许,美国新闻记者基尼戈打电话给苏联驻罗马的全权代表处,请求戈列尔金大使紧急接见。这次会见安排在18时。
基尼戈开门见山地表示,他这次拜访的紧迫性是由非常情况促成的。也就是说,他刚刚从绝对可靠的来源获悉,在与苏联接壤的边界上的布列斯特地域和其他地段,德国已集结了大量的炮兵、坦克师、步兵部队和航空兵(还列举了部队、坦克、火炮和飞机的数量)。据他掌握的情报表明,对苏联的进攻预定在1941年6月22日星期天的早晨。
德国驻莫斯科使馆中的共产党员、反法西斯主义者格哈尔德·凯格尔也向苏联主管机关提供了有关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的确切时间。
情报中还有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本人提供的有关“元首想发动对苏战争”的消息。
遗憾的是,所有这些警告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有大量有关法西斯德国进犯苏联企图的情报,但是无论是以斯大林及其亲信莫洛托夫、贝利亚、伏罗希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政治领导人,还是以铁木辛哥、朱可夫为代表的军事领导人,都未能正确判断关于德军正在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苏联领导人没有采取坚决、及时的措施使边境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曾试图说服斯大林及其亲信,必须实施秘密动员,并把第二战略梯队秘密集结于预定的西线地域。
1941年5月底6月初,来自苏联边境军区的情报证实,德军正在进行战备工作,不久即将发动进攻。但是,苏军仍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展开。6月14日,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在会见斯大林时报告了边境发生的令人担忧的事件,并请求批准边境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斯大林在听取了军事领导机关的汇报后却宣布,不可完全相信侦察情报。
为什么斯大林怀疑侦察情报以及其他的情报来源呢?为什么斯大林在采取提高军队战斗准备的措施上仅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和如此犹豫不决呢?
俄共(布)中央委员会1940年3月会议和总军事委员会1940年4月会议之后开始的军队整编工作,本应于1942年前基本完成。斯大林知道,1941年春季和夏季,军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坦克和飞机、火炮和迫击炮、汽车和拖拉机、通信器材和军事技术装备维修器材、运油和加油器具以及工程机械和自动装置,都不足以装备数量众多的新组建起来的部队。军队未做好准备,是斯大林力图推迟战争开始时间的原因所在。斯大林最终自信不疑:1941年不会发生战争。这也正是斯大林怀疑在侦察机构中混有“人民的敌人”,这些人力图使苏联陷入对德战争,致使他不相信侦察情报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产生这种怀疑的根据是,侦察人员的主体是外国人,其中许多人都不是共产党员,更何况某些人还是希特勒民社党党员!
戈利科夫、贝利亚,还有某些为斯大林提供情报的武官,也为促使斯大林不相信那些真实的情报做了不少的工作。他们了解“主人”不惜任何代价避免1941年发生战争的愿望,于是便投其所好,千方百计地给斯大林提供他所“需要的”侦察情报。
1941年6月21日,斯大林收到来自苏联驻德国大使杰卡诺佐夫以及武官苏斯洛帕洛夫(驻维希)和图皮谢夫(驻柏林)的情报:德军向苏联边境的调遣业已结束,6月22日将对苏联发动进攻。同一天,贝利亚也给斯大林寄来了函件,内容如下:“我重申,务必惩处我驻柏林大使杰卡诺佐夫,他仍一如既往地以虚假情报对我实行狂轰滥炸,似乎希特勒已做好了进攻苏联的准备。他通报:德军对苏联进攻将从明天开始……驻柏林的武官图皮谢夫少将也发来了同样内容的电报。这位笨拙不堪的将军断言,依据苏联驻柏林间谍情报,德军将兵分三路对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实施进攻。他甚至还蛮横无理地要求我们使用无线电台把这些谣言尽快传播给您……但是,我及其我周围的一班人却牢记您的英明指示:1941年希特勒不会进攻我们的。”
红军最高统帅机关远没有尽到最大努力,以说服斯大林和其他政治领导人确信与德国发生冲突的不可避免。
最终,斯大林及其周围一班人已没有能力识破敌人的真实企图,致使苏联在德军的进攻面前没有抓住最主要的事情,没有使边境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6月22日前,苏联边境军区和来得及在西部集结的统帅部预备队计有186个师、2个步兵旅、4个空降军约300万人,39万门火炮、迫击炮,9500辆坦克,8500架飞机。但所有的师均按平时编制配备,大多数师未进入一级战备,基本上是固定配置在各个点上,因此在德军的突然袭击之下十分被动,造成了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而战前苏联内部的大清洗,更加重了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的被动局面。
1936年的一天,希特勒突然得到情报说,苏联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迫于“肃反”的压力,有可能发动他的部下发动一场“政变”,以推翻苏维埃政权。希特勒掂量着这份证据不足的情报,权衡再三,一条毒计涌上心头。他决定采取“借刀杀人”的阴谋诡计,一方面利用苏联肃反委员会之手,除掉图哈切夫斯基这个他未来发动侵苏战争时重要对手;另一方面,把假造的图哈切夫斯基要发动“政变”的情报提供给苏联方面有关人员,以此来换取苏联对德国的好感,麻痹苏联对德国突然发动战争的警惕性。为此,希特勒下令让法西斯情报头目海德里希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织力量搜集、整理、编造了图哈切夫斯基反对苏联的所谓“证据”。在这些“证据”中,除了一般情况外,还包括伪造的图哈切夫斯基以及他的同事们与德国高级将领们之间的来往信件。这些信件暗示了图哈切夫斯基里通外国的政变计划,以及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向德国情报机关出卖苏联机密情报的情况和他们得到巨额情报费的收据,还有德国情报部门给图哈切夫斯基的复信抄本等。随后,海德里希又设法把这些情报转到苏联的情报人员手中。苏联情报人员获得这些“重要情报”后,立即以最快的传递手段报告了苏联的情报部门。
15。苏德大战:枪弹已上膛(7)15。苏德大战:枪弹已上膛(7)
时过不久,苏联统帅部决定以300万卢布的巨款买下了这份情报。苏联根据情报提供的证据,把图哈切夫斯基等8名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以最快的速度逮捕归案。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被捕人员在大量的“证据”面前难以进行答辩,整个审讯仅用了几十分钟的时间,即判处被告死刑,并且在12小时以内全部处决了。
足以说明红军中实施镇压的确切数字,现在还难以查明,文献资料是矛盾的。1938年11月29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在国防人民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在1937—1938年的红军清洗中,我们清洗了4万多人”。副国防人民委员夏坚科也证实,在1937—1938年间,仅陆军就有36898人被解职。其中有11178人,后来根据联共(布)中央委员会1938年1月通过的一项有关干部工作的决议而复职。1937年5月至1938年9月,在海军中有3000多人遭镇压,被清洗的干部数量占整个指挥员数量的11%,损失是很大的。在清洗中,中高级指挥员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有的军区司令、90%的军区副司令、诸兵种司令和勤务主任、80%的军、师级指挥员、91%的团长、副团长均被撤换。这种大规模的清洗,致使一些指挥员连提数级,一些营长晋升为师长、甚至军长,而一些排长则一跃而为团长。而且,干部的调动也十分频繁,1938年,近70%的指挥员被调动过。
1939年以后,军队中的清洗有所减少,但直至苏德战争爆发,清洗也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苏德战争前夕,大批军事领导人被逮捕,继而遭枪杀。其中,有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员洛克季奥诺夫,空军、防空军主要负责人雷恰弋夫、什捷尔尼。与此同时,随着武装力量的逐步展开,干部的需求量急剧增加。1939年开始组建的一些兵团和部队,指挥员严重不足。预备役军官的征集以及系统的学校和各种训练班,使干部不足的状况得到局部改善,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难以从整体上达到预期的效果。指挥员主要靠初级军事院校和短训班应届毕业生以及征召预备役人员——基本上是尚未毕业的初级军事院校学员,加以补充。即使这样,到战争前夕,军队的指挥干部也没能完全配齐,陆军中缺66900个职位,占整个陆军指挥干部的16%;在西部边境军区,陆军中指挥干部的缺额则更多,占17%—25%;空军中飞行技术人员缺323%;在海军中,指挥员缺编224%,而且全军有75%的指挥员任职才不过几个月。
16。殊死的较量(1)16。殊死的较量(1)
1941年6月22日,星期天,凌晨3时,法西斯德国出动约2000架飞机,突然袭击苏联西部66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并以数千门大炮猛烈轰炸苏联西部边境地域,正式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4时30分,德军以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由空降到苏军防御纵深内的空降部队配合,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0公里宽的正面,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德军侵入苏联国境约一个小时后,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不慌不忙地来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向苏联人民外交委员莫洛托夫递交了宣战书,诡称:苏联未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虎视眈眈地准备进攻德国,德国被迫发动“预防性”战争,正式对苏开战。同一天,意大利对苏宣战。23日,斯洛伐克对苏宣战,并派出先遣支队约4800人配属给德军第17集团军,随同德军向苏联南部发起进攻。匈牙利宣布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并于27日以苏军空袭卡绍(今科希策)和蒙卡奇(今穆卡切沃)为由对苏宣战,以空军袭击苏联的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声称要“消除共产主义的威胁”。6月20日,芬兰政府以苏联空袭赫尔辛基和图尔库等芬兰城市为由对苏宣战。29日,又投入18个师、70架飞机,配合德军作战。
6月22日7时15分,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以总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第2号命令:要求“各部队使用一切力量和手段进攻敌军,并将其歼灭在侵犯苏联边界的地区;此后,在未得到特别命令之前,各地面部队不得越过边界”。要求“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以强大突击将敌空军歼灭于机场,并轰炸其地面部队的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