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变形
作品:终极变形
作者:石破天惊
男主角:张沫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个现代机关宗师的传奇。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张沫机缘巧合,成为绝传的机关术现代传人,他将古老的法术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创造出传说中的变形金刚,把地球当作一个超级游乐园,左手拥尽天下美色,右手败尽世间英雄,成就传奇人生!
正文
第一章 神秘风都崖
四川多山,历来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在四川向东靠近陕西的方向,是万里连绵不绝的群山,从地理上的术语来说,这里的地形应该叫做丘陵,虽然没有珠穆朗玛峰的高耸入云和青藏高原的雄壮以及人迹罕至,但还是不乏雄奇险峻。
大渠市是四川最为偏远的地区之一,数十万的人口零零散散的分布在这连绵不绝的群山之间。在大渠市的西北方向,地势就更加险要,群山叠嶂,而大渠市最为偏远的乡镇——牛角乡就座落在这里。这里的人们异常穷困,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从乡到市竟连公路都没有。如果诗仙李白复活,神游至此,一定要再次连声高呼“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修通牛角乡至大渠市的公路,就要连接牛角乡至狗尾镇的通乡公路,然后由狗尾镇直通大渠市。牛角乡至狗尾镇的公路之所以解放后几十年来都未修通,那是因为要修通两乡镇之间的公路不仅有70公里长、而且所经之地地势险恶,尽是穷山恶水,就是倾其牛角乡和狗尾镇的财力、物力、人力都无力承受。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万村千乡通公路工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牛角乡作为大渠市唯一的不通公路的乡镇,牛角乡至狗尾镇的通乡到市公路就纳入国家财政投入的盘子,由国家投资建设。
在牛角乡至狗尾镇的公路之间,要经过文童山的一个叫风都崖的这样一个小地方。风都崖其实也仅是一个宽不足两百米、深约五百米的山崖,这样的地势对于牛角乡到狗尾镇这样一个途经多处连绵不绝的大山来说,这只不过是其间非常普通的一个山涧。
但是,风都崖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传说这里经常闹鬼。
据当地的老农讲,风都崖是由于吹风时这里的山崖会发出鬼哭狼嚎的怪叫、取鬼城风都之意而得名。平时倒也安静,就是天气稍微阴沉和下雨天,这里就变得阴气沉沉,大白天都使人感到有些窒息。晚上还能经常听到稀奇古怪的叫声,所以,风都崖即便是平素也很少有人出没。但即使如此,每年农历七月半前后的晚上,风斗崖处总要莫名其妙的出点人命。就在前几年,村里有一个从不相信鬼神的大学生,在暑假天,趁着自己胆大,准备了探照灯和砍刀等各类工具和武器,黑夜独自一个人到风斗崖去了一趟。第二天回来后,人就变得疯疯癫癫,过了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从此,这里就被村里的人视为禁区,被人传得神乎其神,就没有人敢再去过。本来,风都崖的山崖分为三个部分,下面是深约五百米的山崖,中间有一条宽约两米的小路,上面上一个高约二十米的山岩。那中间的小路本是牛角乡到狗尾镇的必经之路,由于这里经常出事,人们都绕道而行。久而久之,由于很少有人走动,这里的道路又慢慢地长满了杂草、荆棘、以及一些小树,逐渐变得更加荒芜。
为了建设好公路,牛角乡政府组织了庞大的招标队伍,并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发布了招标通告。牛角乡的这种完全公开透明的作法,当即受到市里的表彰,说牛角乡虽然地方闭塞,但政府领导的观念却跟得上进代,确实想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做法值得称道。通过招标,省城南华施工九十七工程局以其雄厚的实力中标,负责牛角乡到狗尾镇的全线公路建设。南华施工九十七工程局是全省、乃致全国都是叫得响的,其施工队伍,施工质量,生产设备都不是一般的过硬。
九十七工程局果然不愧为省城来的、经过激烈角逐最后优胜的大单位,没多久,就把整个路段修了个七七八八,眼看过不了多久,这条公路就要全线贯通了。
九十七工程局人才济济,里面各色人等都是一应俱全,对于像风都崖这样的路段不知施工建设了多少,根本就没有把这小小的风都崖当作一回事,地势比它险的地段都修了过来,还怕你一个小小的风都崖?
根据工程设计,风都崖处要用雷管炸药将小路上边的大石炸掉,拓宽路面,以便车辆顺利通行。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工程九十七局在修路的时候,将施工队伍分成了几个部分。前面是爆破队伍先将毛路炸出,然后就由后面的工程队进行其它的诸如铺路等工人程序。
当然,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放炮。
就在工程队进入风都崖的时候,起初倒还顺利,但就在用炸药炸风都崖上面的大石时,怪事发生了。最初的时候,打好的炮眼、兑好的炸药、安好的引线,但无论怎么点,就是点不着。情况传到负责路面爆破作业的爆破队长那里,爆破队长是几十年的老炮手,风里来、雨里去,经验丰富得很,一听,当即就在电话里把负责材料保管的保管员狠狠的刮了一顿,说材料是怎么保管的,怎么能让引线受潮?材料保管员也纳闷道:“我保管的引线在其它的地方都是好好的,怎么一到了风都崖就受潮了呢?”
于是,九十七局又从省城专门调专门的引线过来。材料保管员这下不敢丝毫马虎,将引线密封后像对待自己的么儿子一样好好的保护,生怕受潮了。在放炮的时候,怪事还是发生了,每次点引线的时候,就看见一股青烟冒起,引线开始“簌簌”的燃烧,但炮总是放不响,将引线拔出来一看,就像被人从中途掐断一样,燃到中途就熄火了,怎么放也放不响。
一连几天,爆破队长亲自兑炸药、亲自放引线、亲自点引线。第一次点引线时,感觉刚点燃就被人“嘘”的一声吹灭了,队长将引线拔出来,见引线又是燃了一半就熄了。于是不甘心,重新又换了一根引线,刚点燃时,又觉得好像被人吹灭了,但四下一看,其余的人都远远的躲了起来,大白天连鬼都没有,哪来的人?一连几天,爆破队长气得爆跳如雷,但引线就是点不着,炮也放不响,硬是没辄。
工程九十七局没想到进度会在风都崖这样一个小地方被搁了下来,爆破队一连在风都崖耽搁了半个月。但是无奈,大石头放不下来,施工就无法进行,爆破队没有将毛路炸出,后面的施工队就只有停工等待。
工程九十七局无奈,只得花下血本,专程从省城把发电机运来,采用电雷管进行爆破,“娘的,这下引线是无论如何不会受潮了。”本来,对于山区的零星放炮施工,一般都用导火索作为引线,因为用电极不方便,特别是对于牛角乡这种特别偏僻的地方,就更少用电雷管进行爆破,但在风都崖导火索总是受潮、总是点不着,无奈之下,只得千里迢迢的将发电机搬来,通过电流将电雷管进行引爆作业。
汲取前面数次教训,虽说是用上了电雷管,爆破队长还是不敢丝毫大意。这次,仍是爆破队长亲自将打好的炮眼仔细过目、又亲自重新装上雷管、炸药,并决定亲自点炮,以确保万无一失。但是,当刚刚将炸药兑好,爆破队长正在仔细检查线路时,还没有引爆的时候,电雷管却不知怎么的被莫名其妙的突然爆炸。只听“轰”的一声震天巨响,炸药爆炸了,石头却没有被炸开,只是飞起来一块石渣。那块石渣不大不小,却正好将爆破队长打得身首异处,顿时气绝身亡,那一天,正是农历七月半。
无奈之下,施工队只得停了下来。大队人马回省城待命,将一大堆机器和生产设备留在风都崖,留下了十几个人,在离风都崖旁边不近不远的空地上安营扎寨,这些人一是守着工地,二是等着局里想办法攻下这个“堡垒”。但住在风都崖的人们,在每天晚上的午夜时分,都听到一个声音小声说:“快跑,放炮了……”吓得这些走南闯北、平素天不怕地不怕的工人晚上尿都不敢出门屙。
为了工程建设,工程九十七局无奈,只得采取土办法,请来本地的打石匠,用手锤、錾子、大锤、二锤想将此处的大石头一块一块的肢解。哪想这里的石头硬得像金刚,錾子一打一团火,十几个石匠第一天打了一整天石头,竟没有丝毫结果。
这些打石匠都是本地人,知道风都崖的一些事情,没有外地来的工人胆子大,就在离风都崖较远的地方搭了一个临时工棚吃住。第二天,包工头在工地上等了一上午,昨天打石头的石匠一个都没有来。包工头就亲自跑到石匠住的地方一看,顿时傻眼了:十几个昨天都还是生龙活虎的壮年汉子,全部直挺挺的躺在床上,死了!
驻扎在风都崖的九十局的工人一听,一个个吓得脸都发紫了,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在这附近住了这些天竟然还是活的。这些人在天黑前走得一干二净,机器和生产设备都散了一地,再也顾不上看管不看管了。
过了没两天,九十七局请来了一个道士凌云子,据说这凌云子曾在昆仑修道,道行颇高。但风都崖出了这么多事,死了那么多人,尽管凌云子自称道行如何如何高深,也没有人敢冒险陪凌云子到风都崖。那天晚上,凌云子就独自一个人到了风都崖,整整的一个晚上,凌云子都没有回来。第二天上午,人们发现,凌云子披头散发的死在路边,跟以前哪些打石匠一样,没有一点伤痕。
从此以后,风都崖就不敢有人再在这里施工。工程九十七局无奈,只得停下。
直到有一天,风斗崖来了一个神秘的年轻人、来了一支神秘的施工队,故事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 包工程的年轻人
风都崖闹鬼的事是当地村民都知道的,但都没想到公路修到风都崖后,接连死了一连串的人。一连串的事故发生后,施工也停了下来。牛角乡的村民都以为,风都崖出了这么大的事故,公路肯定又修不成了,这国家拿来的钱只能光眼看了。
从工程九十七局爆破队长死的那天算起,一个月后,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一个年轻人找到牛角乡的李乡长,主动说要承包还未建设的路段,当然,也包括风都崖。
李乡长自从公路修到风都崖出了一连串的事情之后,成天急得头都大了。南华施工九十七工程局自出了事情后,像中了邪似的,剩下的工程款也不要了,没有运完的机器设备也不来拉了,就将施工队伍撤了个干干净净。本地和外地的大大小小包工头见风都崖出了一连串的怪事,现在,请人来做都没有人上门。想当初。多少包工头为承包公路建设项目,成天挤破脑袋往里穿。自己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坚决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如今,见风都崖出了这么大的事,那些往日挖空心思抢活干的包工头见了李乡长像耗子见了猫一样,躲都躲不赢,生怕被李乡长给拉了壮丁,到时想接又没这个胆,不接这个活又怕把这坐镇一方的乡长给得罪了,今后少了一条财路。
那日,李乡长正在为这事儿发愁,这个年轻人主动找上门来,说是要承包工程,李乡长一听,高兴得喜出望外,就差点没把他当作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下凡。
“你好,李乡长,我叫张沫。”那年轻人很随意的作了自我介绍。
李乡长伸出胖胖的双手紧紧的握住年轻人的手,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同时,双眼不住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个叫张沫的年轻人身高一米八左右,浓眉大眼,方面阔耳,看年龄只有二十出头,但顾盼间颇有气势,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逼人的勃勃生气,外相极为引人注目,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成熟和稳重。
“我可终于把你给盼来了!风都崖的事儿你可能也听说了。”李乡长倒也耿直,直言说道:“现在,有很多包工头都不愿意再来干这个事了,这也是事实。只要你肯来,我们就把剩余的工程承包给你,但你也不能漫天要价。”李乡长果然不愧为久在官场爬摸打滚,说话做事相当老辣。
“好说,只要价格公道就行。”张沫倒也豪爽。
双方在价格方面倒也没多谈。牛角乡在经过风都崖的事件之后,知道这是个烫手的山洋芋,为了吸引人前来承包,所给价格本就不低。张沫倒也是见好就收的主儿,也没有对价格进行狂谈,双方在价格上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李乡长是成了精的老狐狸,虽说眼前主动有人前来捡这烫手的山洋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