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侠传
蓿际撬呱さ娜耍缓苁兜盟裕佬┘本妊捅腥说姆椒ā5毕拢切《成弦路共辉福涣舷胧遣怕渌痪玫摹?br /> 两夫妻慌忙施救,一会儿竟救活转来。两口子高兴到了极处,都向天祝谢神明,说是神明可怜他夫妻两个,年过五十,没有儿女;特地送这么好的一个儿子给他。
万二呆子从自己身上,脱下一件棉袄;去了小儿的湿衣,将棉袄包裹了。那里还有心思网鱼呢?急忙掉转船头,摇回家中。左右邻近的农人,都知道万二呆子,在小河里拾了个儿子;便也有许多人,来万家道喜的。万二呆子因这小儿,还在吃乳的时候;自己老婆不曾生育过,发不出乳水来;手中既是积蓄了些儿财物,就专为这小儿,请了一个奶妈。
这小儿有一处和旁的小儿不同的地方,就是:两边的头角高起,角上的头发,都成一个螺旋纹。寻常人的头发,当中一个旋纹的多。据一般星相家说看小儿头上旋纹的前后左右位置,可以定出生产的时刻来;头上有两个旋纹的极少,便有也是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一边头角上一个的,整万的小儿中间,怕也不容易选出二三个来。这蚌小儿,才只有周岁,自是不能说话,无从知道他姓甚么,是甚么所在的人。不过就他身上的衣服看来,可以断定他: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如何落在水中的缘故,也无从知道。
万二呆子替他取了个名字,叫做义拾儿。
养到了十岁,万二呆子见义拾儿天份很高,全不是一般农人家的小孩气概;只是不愿意跟万二呆子,下田做农人的生活。普通农家,有了十来岁的小孩,便得担负许多耕作上的事项;牧牛羊、割草扒柴,自然是农家小孩份内的事。若是这小孩的身体,发育得快,有了十来岁,简直可以帮同父兄,做一个大人的事。义拾儿的身体,发育并不算迟;然禀赋不厚,到底不是农家种子。万二呆子见他对于一切农人的事项,都做不来;心里怜爱他,也舍不得逼他做。
敖近有一个教蒙童馆的先生。略略殷实些的农家,想自家小孩也认识几个字;都在三五串钱一年,将小孩送进蒙童馆里读书。万二呆子遂也把义拾儿,送进了那个蒙陛。
煞是作怪!义拾儿一见书本,便和见了甚么亲人一般,欢喜得很!只须蒙馆先生教一遍,他就能读的上口。
蒙馆先生教书,照例不知道讲解,仅依字昔念唱一回;讹了句读,乖了音义的地方,不待说是很多很多。馆中所有的蒙童,跟先生念唱,正如翻刻的书,错误越发多了!惟有义拾儿,不但跟念唱,没有错误;并且常用他的小手,指点书句,要先生讲解。
先生每每被逼得讲解不出,便忿忿的对义拾儿说道:“教蒙馆是教蒙馆的价钱,照例都不讲解;要讲解,得加一倍的学钱。你家里能加送我的钱,我就给作讲解!”
义拾儿认作实话,归家向万二呆子道:“要多送先生的钱。”
万二呆子辛罟积蓄的钱,如何舍待多迭?并且万二呆子是个纯粹的农人,只知道读书就读书,那里知道还要甚么讲解,得另外加钱?听凭义拾儿怎生说法,他只是不肯担负这笔额外的款项。义拾儿见说不准,也就罢了;次日仍照常到蒙馆去了。
平日去蒙馆,总是用竹篮提午饭,在蒙馆里吃:读到下午,日陷西山的时候回家。这日义拾儿照常去后,直到天色已晚,尚不见回家。万二呆子夫妇,都觉得诧异:万二呆子自己提了一个灯笼,亲去蒙童馆探问。
蒙馆先生道:“我正在疑心,今日义拾儿怎的不来读书?莫是病了么?上午已从家中出来了吗?”
万二呆子一听这话,真若巨雷轰顶!错愕了半晌,才回问道:“今日真个不曾到陛里来吗?他从来不是欢喜逃学的孩子,又从来不贪玩,更没有旁的地方可走,不到陛里来,却到那里去了呢?”
蒙馆先生生气答道:“不是真个不曾来,难道我隐瞒了你的义拾儿不成?你不相信,去问这些学生,就知道了!我教了十多个学生,今日统来了;就只义拾儿没到。”
万二呆子料想先生的话不假,心里更急得无法可想。归根究柢,就恨先生不该要加甚么讲解钱!和这先生吵闹了一会,也吵闹不出义拾儿来!得归到家中,对自己老婆说了。义拾儿虽不是他夫妻亲生的儿子,然终日带在跟前,养到这么大;又生得十分可人意,一日丢失了,如何能不心痛呢?夫妻两个足哭了一夜。
次日天光一亮,夫妻即分头四处寻找;又拜托了几个邻人,出外打听。一连寻了数日,杳无踪影!左近知道这事的人,莫不替万二呆子夫妻叹息。都说:万二呆子,前生欠了义拾儿的孽债:这是特来讨债的!所以来不知从那里来,去不知往那里去。
话虽如此,但是义拾儿,难道真是一个讨债鬼吗?确是从那里来的?确是往那里去了呢?
于今且将他的来路表明出来,再说他的去路。
便西杨晋谷,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孝廉;只因会试不第,乘那时开了捐例,花了些钱,捐一个道衔;在湖南候补,很干了几次优差,便将家眷,接到了湖南。他有个儿子叫杨祖植,来湖南的时候,已有十三四岁了;在广西不曾定得亲事,到湖南过了三四年,就娶了乎江大绅士叶素吾的小姐做媳妇。过门之后,伉俪之情极笃,一年就生了一个男孩子。
杨晋谷把这小孩子,钟爱得达于极点。但是叶素吾夫妻,也极爱这个女儿;虽则出了嫁,生了孩子,仍是要接回家来久住。杨祖植离不开老婆,也跟同住在岳母家。两小夫妻从家里动身去岳母家的时候,生下来的小孩,才得三个月。在岳家住了半年,杨晋谷就打发人来接。
叶素吾夫妻舍不得女儿走,只是留不放;二月间去的,直住到年底。杨晋谷派人接了三五次,叶素吾夫妻定要留过年。
杨晋谷想看孙子的心切,只等过了年,就改派了两个长随,同了个老妈子,教老妈子对叶家说:“如果要留少爷少奶奶住,不要紧;只要把孙少爷带回去,少爷少奶奶便再住十年八载,也不妨事!”叶素吾夫妻见是这么说,不好意思再留了,正月十二日,就叫了一艘大红船,送杨祖植夫妻回去。
这时杨晋谷在衡州。正月里北风多,红船又稳又快,计算十五日可以赶到。谁知行到第二日,奶妈抱了这周岁的小孩,在船头上玩耍。这个小孩本来生得肥胖有力,乱跳乱动的,在奶妈手中不肯安静。奶妈年轻,一个不留神,小孩便脱手掉下河里去了!奶妈顺手一捞,仅捞了一顶风帽在手;水流风急,顷刻已流得不知去向!
奶妈吓慌了,乱喊救命,杨祖植夫妻跑出去看时,连水花都没看见一个!杨祖植急得抓住奶妈就打。奶妈情知不了,也要同河里跳下。依得杨祖植的性子,觉得这奶妈死有余辜;巴不得他跳下河去,陪葬自己的周岁小儿!亏得杨祖植的妻子机警,一把将奶妈拉住道: “小儿已是掉下河去了!你陪死,也无用处!且快把船头掉过,赶紧追下去捞救。”
红船本来就是救生船,驾船的都是救生老手,不问有多大的风浪,红船是从来不会翻掉的。
当时听得小鲍子落了水,不待杨祖植吩咐,已连忙下了半截风篷,掉转船来。船上原备有捞人的长竿挠钓;七手八脚的。旋捞旋赶。无奈那船行驶半帆风,比满帆的包快;那怕你落了篷,疾行的余力,还得跑半里路,方能停住;在河心行驶,又不能撑篙,将船抵住不动。加以水流甚急,等得掉过头来,相离落水的地力,已不知有多远了。
大家心里都存小孩不会泅水的念头,估料落水就沉了底;既是不能确定落水在甚么所在,虽是用挠钓捞挽,也都不过奉行故事而已。杨祖植夫妻望河里,痛哭了一会。
杨祖植道:“我们年纪轻,不愁不会生育;这孩子该当不是你我的儿子,便不掉下何去,要病死也没设法!只是老太爷这般钟爱他,三回五次的派人来接,也完全为的是他;我们于今空手回去,却是怎生交代呢?老太爷、老太太,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得了这个惨消息,不要急死,也要伤心死?这可怎么得了呢?”
他妻子说道:“这消息不但不可给老太爷、老太太知道,连外公、外婆都知道不得!惟有连夜赶到省城,多叫几个媒婆来,多许他们些银子,教他们去打听,看那家有月份相当的小孩,便在几千银子也说不得,买一个来作替身:好在出来的时候,得三个月;于今离隔了差不多一年,老太爷、老太太,不见得便认得出!”
杨祖植摇头道:“不好!到那里去找这头上有双旋,又正正在两边头角上的?”
他妻子道:“那是不容易找,然只要头上有两个旋的!即是找不出,也还有一个法子:叫个剃头匠来,把头发剃个乾净回家!一时不留神,也看不出!并且两个老人家,无缘无故的,大约也不至十分注意到这旋上去。”
杨祖植听了,也得说好。随即叮嘱了一干下人,不许到家透露风声。这些下人身上,都担些干系;巴不得不给老太爷、老太太知道,免得挨打挨骂。红船连夜赶到了长沙。打发下人上岸,找寻了六七个媒婆。杨祖植对媒婆,将要买周岁男孩的
话说了;如能找头上有双旋的,更可多出价钱。媒婆也不知道有甚么缘笔,只理会得:这是一笔好买卖:做成了功,可以一生吃不尽!他们做媒婆的,干的是这类事业:岂有不极力兜搭的?天下事,只要有钱,真是没有办不到的!几个媒婆,跑满了一个省城,到十五日,就居然找了一个,头上也是两个旋纹;只略大了几个月,有一岁半了,是一个做裁缝的儿子。
裁缝姓钟,名叫广泰;有六个儿子,四个女儿。因家境不好,食口大多,时常抱怨妻子,不该生这么多儿女。久有意送给没儿女的养,一则苦于没有相当的人家,二则他妻子,毕竟是自己身上生下来的,不忍心胡乱丢掉!每次生一个儿女下来,得忍受丈夫无穷的埋怨!这回媒婆来说:有富贵人家,要买了作儿子;料知买过去,不但没有苦吃,还有得享受,并且又有银子可得。钟广泰自是高兴,就是他妻子也愿意了。说妥了一千两银子的身价,四百两银子的媒费;一时交割清楚,这岁半的小孩,使到杨祖植夫妻手里了。
也合该这小孩,是义拾儿的替身!虽则大了几个月,只因裁缝老婆,生育得过多,缺乏了奶水;小儿身体,不大发达,和义拾儿落水的时候,长短大小差不多,容貌也有些相彷佛。就只头上双旋,不及义拾儿那般齐整;但是尽可以敷衍过去,仍旧教义拾儿的奶妈带了。
寻常有了岁多的小孩,多是不肯吃旁人的奶:这孩子因平日亏了奶水,肚中饥饿得很,奶妈给奶他吃,一点儿不号哭。回到衡州,杨晋谷两老夫妻,竟毫不疑虑的,认作自己的嫡孙子;替他取的名字,叫做杨继新。后来这杨继新大了,也是这部书中的紧要人物。暂时放下,后文自有交代。这样说来,义拾儿的来路,算是已经表明了。
却说义拾儿这日,提了饭篮、书包,去蒙童馆读书。心里因万二呆子,不肯答应他加送学钱,有些闷闷不乐;低头,一步懒似一步的,往前行走。万家离蒙童馆,不上三里路;走了好一会,仍没有走到。停了步抬头一看,原来走错了路,在三岔路口上应拐弯的;因心中不乐,忘记了拐弯,就走进一座山里来了。小孩子心性,见走错了这么远,恐怕到迟了,先生责骂偷懒,不免有些慌急起来。慌忙回头,匆匆向来路上走。方要转过山嘴,不提防一条硕大无朋的牯牛,迎面冲了过来;那里避让得及!
那牯牛用角一挑,把义拾儿挑得滚下一个山涧中去了!农人牧牛,照例是清早和黄昏两个时期。这时正是早起牵出来,吃饱了水草,要牵回家去了。黄牛、牯牛都有一种劣性;不惹发它这劣性就好,驯服得很,三五岁的小孩,都能牵去吃草;若是它的劣性发了,无论甚么人,也制地不住!
每次发劣性的时候,总是乘牵它的不防备,猛然掉头就跑;牵牛的十九是小孩,手上没有多大的气力,那里牵得住呢?有时还将小孩一头撞倒才跑。跑起来,逢山过山,逢水过水,随便甚么东西,都挡它不住,遇人就斗。必待它跑得四蹄无力了,又见了好青草,才止住不跑了!
这种事,在冬季最多;因为冬季是农人休息的时候;牛也养得肥肥的,全身是力,无可用处,动不动就发了劣性!义拾儿这回被难,也正在冬季。
那山涧有丈多深;涧中尽是乱石。牧牛的小孩,跟在牯牛背后追赶;因相离很远,又被山嘴遮了,不曾看见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