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侠传
虽不算快,然以我的能耐,像这们不停步的走去,日行千里,却非难事。这一眼望得见的山坳,至多不到两里路,何以走了这一回,望去还是那们远近的光景呢?然则我方才不停步所走的路,走到那里去了呢?
旋作念旋回头向来路上一看,山岳的形势大都仿佛相似,没有特殊的标识,也看不出动身的所在是何处,行走时曾经过了些甚么地点。随即又向四周的形势打量了一会,也看不出毕竟曾走了多远。这们一来,倒把一个具绝大神通的方绍德弄糊涂了,只得就地坐下来,定了定神智,仍旧立起身,向那树林望去。浓云密雾,早巳没有了,也是清清朗朗的树林,全不是未坐下以前所见的景象。树林不密,可以一望无余,不但不见有甚么高人隐士在内,连亲眼看见飞进去的那两只大鹰,也不知去向了。方绍德不相信眼前景物,会变幻得这般快,大踏步走入树林之中,四处张望了一会,确是除树林青草之外,一无所有。细看这山坳树林的形势,与在远处望见的,又确是一点儿不错。
正在心中疑惑,忽低头见阳光射在青草上,有一个黑影闪了过去,连忙抬头看天空,只见那两只大鹰,一前一后的飞到嵩山顶上去了。方绍德独自作念道:我在这嵩山游览了五六日,虽负着中岳盛名,实在毫无可取。原打算今日再盘桓一日,明日便往别处去的,不料遇见了这两只东西,倒使我不舍得就这们走开了。这两只鹰,若不是经高人调教出来的,决没有这般本领。我自从离开四川,足迹遍及南七省,没遇见一个有惊人道法的人,田是这两只背脊朝天的扁毛畜类,能耐实在不小。若能会见调教这鹰的人,我必能得些进益。方绍德出了那树林,又向那两鹰飞上的山峰走去,到山峰上举目四望,仍不见一些儿踪影。暗想:这才奇了,分明看见他一前一后的飞上了这山峰,这山峰上并无处可以隐藏,何以跟踪追上去,就不看见了呢了独自在山顶徘徊了一会,不见有甚么动静,只得心灰意懒的打算下山。
但是,还还不曾举步,就猛觉得头顶上发生一种可怪的声音,十分细微,若非方绍德那般有能耐有机警的人,断难察觉。方绍德既听得那种声息,即抬头仰看天空,只见那两点黑星,在云中徐徐移动,仔细定睛半响,才看出就是那两只大躇,渐飞渐下,约莫离山顶还有数十丈高下。
方绍德忽然转念道:这两只东西的情形太可恶,简直是有意作弄我,我也不管他有没有主儿?主儿是何等人物?既敢有意作弄我,我不能不给点儿利害他瞧瞧,且把他捉到手里来,他果有主儿,就不愁他主儿不出头和我见面。说得好时,我立刻可以把两鹰还他,如出言不逊,我使硬夺人家两只鹰,也算不了强聚霸道,主意打定,即使出生平本领来,双手向两鹰一招,口呼一声“下!‘即见半空中一翻一覆的掉下两只黑东西来。方绍雄张开两掌,两只黑东西直向掌心落下,方绍德心里好生欢喜,逞口而出的笑道:”看你还能逃的了么?“这话才说了,觉得两掌所捉住的不是飞禽。捞过来看时,哪里是两只鹰呢,原来左手握住的,是一只金钱花的豹子,右手握住一只梅花点的小鹿,都是刚死了不久的,肢体还温软。方绍德不禁忿怒起来,将死豹、死鹿往山下一掼,两手仍向空一指,从食指尖上发出两道剑光来。只是剑光在空中缭绕,并不见两鹰所在,无可击刺。方绍德满腔忿怒,无处发泄,两手忽东忽西的乱指了几下,那两道剑光,便如游龙绕空,横扫过来,竖扫过去,将山顶上所有树木,都栏腰斩断了,才将剑光收敛,也懒得寻觅两鹰的去向,忿然移步下山。
正没精打采的走着,只见迎面走上来一个须发如银的老叟,笑容满面的点了点头,问道:“请问老兄是从山顶下来么?”方绍德口中应“是。”两眼打量这老叟仙风道貌,神威逼人,不是寻常老年人的模样,心里逆料必是一个有些来历的老头,正待请问姓名,这老叟已接着问道:“老兄既是从山顶上来,请问看见我的两个小徒么?”方绍德听了,暗自好笑道,“这老头只怕是老糊涂了,我和你初次在这里会面,彼此连姓名都还没有请教,我知道你两个小徒是谁呢?”
只是方绍德心里虽这们暗笑,口里却不好意思这们直说。只摇摇头说道:“不曾看见两位令徒。”
老叟脸上露出疑讶的神气,说道:“这事却有些古怪,我两个小徒今早回来对我说:有一个大本领的人,愿意收他们做徒弟。他们听了欢喜,就要辞别我,跟那个有大本领的人去,并将我家里养的一只金钱豹、一只梅花鹿拿去做拜师的贽敬。我不答应他们,追了出来,谁知他们已跑的无影无踪了。只好亲自上这山里来寻找,我倒要看看是怎样一个有大本领的人?为甚么要枪夺我的徒弟去做徒弟?”方绍德一听这话,知道是有意挖苦自己的,忍不住说道:“老丈不要当面瞧不起人,我并不知道那两只背脊朝天的扁毛畜类是老丈的高足。因见他们还生得好,果曾说过愿收做徒弟的话,谁也没有抢夺的意思。不过那两只扁毛畜类既是老丈的高足,老丈就得好生管教管教,以后不得平白无故的拿石头打人。我以为是山野之中没人管束的东西,所以犯不着拿人和畜牲较量。若早知是老丈的高足,我也不放他过去了。”老头笑嘻嘻的对方绍德拱手道:“好极了,好极了!我两个小徒生性顽皮,我多了几岁年纪,简直没精力能管教他们。我在家不知道小徒要跟谁做徒弟,不大放心,于今既知道是老哥了,我还有甚么不放心?从此就交给老哥去管教罢。”说毕,用手捏住下嘴唇,吹哨也似的叫了一声,音高而悦,不像是从人口中发出来的。
临风扬抑,十里以内的人,必能闻得着这叫声。
老头的叫声才歇,只看那两只大鹰已从左右很茂密的树林中飞出。老头将两手向腰里一叉,两鹰便集在两边肩膀上,老头仍是开玩笑的神气说道:“请问老哥,打算怎样不放他们过去?我这两个小徒,仗着八十年前在峨嵋山伏虎寺听过经,与开谛和尚是同门弟子,就心雄胆大,不把一般后辈看在眼里。老哥高兴管教他们很好,但是得留意些,须不错了班辈才好。”方绍德听这话,不由得吃了一惊,暗想:我才离开四川不久,认识的人物有限,天下尽多比我行辈高,神通大的,亏得我不曾冒昧。这两鹰既与我师傅同班辈,这老头的班辈,不待说比我师傅更高了。我若冒昧和他们动手脚,无论胜负如何,天下人总得骂我目无尊长,我何必跟他们在这里纠缠些甚么呢?不如一走完事,免得在此地受他们的奚落。方绍德五遁都精,当下主意打定,也不说甚么,身体一晃,就借土遁走了。后来结交的人一多,才知道那老头子是绰号“金罗汉”的吕宜良,那两鹰在八十年前听经伏虎寺的话,一点儿不虚假。江湖上老前辈曾听人传达两鹰事迹的很多,方绍德虽知道了吕宜良和两鹰的历史与能耐,然对于吕宜良那种当面瞧不起他的神情,及两鹰戏弄他的举动,当时一点儿不曾报复得,心中很不能甘。不过,一则自顾力量不见得能胜过吕宜良与两鹰。二则,自己的班辈太小,对前辈无礼,胜得过倒也罢了,万一不能讨胜,当时受辱受窘,还在其次,事后更得遭人唾骂。因此心中尽管不甘,不能对吕宜良有甚么举动。
这次从嵩山借土遁走后,又在各省游览了几年。有本领的人,所至之处,自容易显出声名,并且方绍德有些本领,是寻常剑侠之士所没有的。因为开谛和尚的神通,是佛家的神通,与道家修炼的不同。方绍德仗着这们一身本领,行为又甚正当,江湖上自然称道他的人很多。他见剑侠之士,在夜间行动,多是青黑两色的服装,觉得不甚光明正大,还存了些怕人看见的意思,他就改用全身着白,使人在远远的一望便知。他原想依附一个有地位有大志的人,使出平生本领来,做一番名垂久远的大事业。听得孙开华在厦门招贤纳士,海内有能为负时望的人去投奔的不少。
他心想:厦门的地势很好,孙开华是一个身经百战的骁将,于今在那里有这种举动,必是蓄有大志,因此也特地去厦门看看情形。他到厦门的时候,正遇着孙开华甄选卫队长,所以他出头夺得锦标。后来细看看孙开华的举动,并用言语试探,才知道是一个平庸的人物,不但没有大志,而且并不识人。其所以招纳许多有能耐的人来做卫队,不过壮壮他自己的声威,搭高他自己的架子,丝毫没有识拔英雄的真意。逆料依附他决无出息,所以毅然决然的走了。
方绍德从厦门走出来,一路游览到新宁县附近的苗峒。因贪恋着苗峒中山水清幽,风俗纯朴,与他山野之性极为相事,在那丛山之中,流连了许多时日。那时,苗峒里的风俗习惯,素来不许汉人到里面窥探游览的。若汉人无端跑进苗峒,被苗子打死了,绝不算一回事。不仅有冤无处伸诉,往往连尸都无法取出来。方绍德知道这种习惯,虽仗着一身本领,不怕苗子与他为难,然方绍德心思在苗峒里长久居住,若不能与本峒苗子融洽,时时得提防苗子暗害,何能安居呢?不知方绍德最初怎样住进苗峒中去的?且待第六十九回再说。
第六十九回 伏猢狲神术惊苗峒 逢妖魅口腹累真传
话说那时蓝辛石因生成异人的禀赋,文武全才,是苗峒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一峒苗子,无有不钦敬蓝辛石的,蓝辛石替苗族谋利益,也无不尽力。在前几回书中说过的,苗峒里有伤人的毒蛇猛兽,蓝辛石仗着天生的大力,与从山涧中得的那把大刀,驱除了不少。惟有深山岩穴里的猴子,蓝辛石没力量能驱除,因为那些猴子,比一切野兽都精明机警,又能合群,多则十数只,数十只不等,至少也有三四只,高大的比成人差不多。猎户装设的毒弩、陷坑,别的野兽中之机智的,不过自己不上当,不到装设的那一方走动。有时偶然忘记了,或装置得巧妙,表面上看不出的,就是机警的野兽,也免不了丧生,猴子则不然,无论猎户装置得如何巧妙,没有看不出来的。
即算偶然也有上当的时候,然因能合群的缘故,一只二只上了当,其余的连忙上前救护,必将毒弩、捆网破坏得一干二净。并能偵查得出装置这类器具的猎户,施种种报复的手段。
猴子的知识,有时比人还高。猴于是不会泅水的,遇了水深又阔的山涧,跳也跳不过浮也浮不过的时候,居然能从他们本身上想方法过去。那种方法,确是好看又好笑。他们遇了那种所在,知道山涧那边多有可吃的东西,非过去不可,就邀集附近所有的猴子,立在一块。由其中最大的,爬上涧边一棵大树,两脚和尾巴用力勾住树枝,两手倒悬下来,抓住第二只猴子的双脚。第二只猴子的尾巴,紧紧缠住弟一只猴子的腰,两手也向下悬着,第三只照第二只的样,是这般一只一只的联络起来,看山涧有若干宽,便联络若干长,联络好了,即由多余下来的猴子,推的推,挽的挽,将这一串猴绳,和打秋千相似的摆动起来,越摆越高,摆到与对面涧边的树枝相接了,联络在尾上的那只猴子,就一把将树枝捞住,死也不放,两头牵起成了一道桥梁。多余下来的猴子,就由这条桥梁上爬去,等剩都过去完了,第一只将抓住在树枝的脚和尾巴一松,又如前打秋千一般的摆到了对岸。这种猴子过河的事,在苗峒时常能见着,一点儿不希罕。
蓝辛石因那些猴子害得苗族耕种不安,发愿要把所有猴子驱除干净,知照满峒的苗子,每遇猴子过河的时候,就一面吹角传集众苗于,一面送信给他。大家携带打猎的器具,赶到群猴齐集的所在去,将群猴围住厮杀。无奈人类爬山越岭攀藤拊葛的本领,究竟赶不上猴子。苗峒中除弓箭而外,又没有更厉害的武器。大猴子十九会接箭,小猴子目标小,不容易射中。并且每次不待苗子围过去,群猴即已知道大祸将临了,急忙爬到极高的树顶,向四下里一了望,看哪一方面没有人,或来人稀少,就相率向那一方逃去,一只也杀不死。那些猴子竟像是通了灵性的一般,农夫猎户都受过猴子的报复与侵害,只有蓝辛石住宅的前后、左右山里,没有猴子的足症。蓝辛石原存了个杀尽山中猴子的念头,只因见那些猴子都不敢来侵犯他,转念一想:他们既知道畏惧我,我也不可做的太毒了,但使他们能不侵害人,我就不妨留他们一条生路。只是猴子不通人言,人类又不懂猴语,如何才能使所有的猴子不侵害人类呢?寻思了许久,实在没有方法摆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