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经
件事情由于清人高树《金銮琐记》的记载,而得以流传,此君还为此赋诗一首:
学守程朱数十年,正容庄论坐经筵。退朝演说*阵,四座生徒亦粲然。
而另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华学澜则曾在其《庚子日记》中说:“本日为拳民荡平西什库之期,摆金网阵,唯洋人有万女旄一具,以女人*编成,在楼上执以指麾,则义和团神皆远避不能附体,是以不能取胜。”由此可见女阴崇拜在中国的影响力。
今天人们谈起文言文,就会以“之乎者也”代称,可见这几个字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之高。既然谈到女阴崇拜,“之乎者也”的“也”字不妨好好说一说,这个“也”字和用来象形男性生殖器的“且”字相对应,是用来象形女性生殖器的。
在《说文解字》里头,“也”字归于“人”部:“也,女阴也。”这个字是象形字,从古籀文可以看出,它包含女性生殖器的大小*和*,实在是象形得不能再象形。清朝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为“许说此字必有所受”,不过心里却很不舒服,写了个批注说:“然是俗说,形意俱乖,知非经训。”另外一位经学大师段玉裁在注《说文》则认定:“本无可疑者,而浅人妄疑之。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见多怪之心测之也。”
所以呢,今天提倡国学教育者如果遇见小孩子不肯读书,不妨告知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细心温卷,也字连篇,则此中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天人合一
——*有理
男女不*,阴阳就不协调,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天理了。
()免费TXT小说下载
《诗经》上有这样一首诗,叫做《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
这里稍微翻译一下啊——
性的历程 第一章:上古王权时代的性文化(夏商周三代与春秋战国) 思潮(5)
野地上有只死獐子,用白茅草儿来包就。有个女孩儿正当年,那青年人来引诱。林子里有棵死小树,野地上有只死小鹿。用白茅草儿来捆住,有个女孩身体玲珑如美玉。缓缓慢慢地来呀(来日方长之意),不要碰我的围裙呀,不要惹我的狗叫起来(咬你)!
讲的正是先秦时代男女野合的情形,尤其是最后一句,那是特别特别的*,即便放到现代,也完全是十八禁了。
其实这种野合风气,乃是出自政府的支持,《周礼·地官·媒氏》上说: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这是说到了仲春(也就是二月)这个万物生机蓬勃的月份,要让官员们晓谕所有的男女,在这个时候,彼此相约到野外。相约到野外做什么呢?就是交欢。而且还规定,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却拒绝参加这一活动,就要接受惩罚。怎么惩罚呢?就是强迫人们到还没有成家的家庭去。去了干吗?当然还是行房。
为什么把日子定在仲春呢?因为春天是播种种子的最佳时节。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天人合一”论,在天人合一的观念里,天与人都是一个宇宙,只有大小之分:由于天圆地方,因此人的头圆而脚方;天上有日月星辰与风雨雷电,所以人有五官与七情六欲;地上有九州岛,所以人有九窍;圆周分为三百六十度,人当然有三百六十根骨骼。
因此《*通义·嫁娶》上理所当然地宣称:“《易》曰:‘天地组,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
男女的性结合正是宇宙二元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人的微观世界的所作所为必将影响到整个宇宙的宏观世界。反过来,天地之变(风雨、雷电、寒暑等)会对男女*、受孕有很大影响,所以行房也要挑一个好日子,比如大雷雨天的明显就不合适*。
如果说,天人合一是儒家的观念,那么阴阳则是道家的坚持。在道家构建的朴素哲学里,阴阳可以解释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可以用阴阳分开,一切事物和谐相处甚至合二为一也是因为阴阳。阴代表女性,也象征寒冷、黑暗、疾病与死亡;阳代表男性,象征温暖、光明、健康与生命。阴阳和谐使万物井然有序,阴阳不谐就会引起疾病与死亡。
所以呢,男女不*,阴阳就不协调,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天理了。
不过天理归天理,人到底有别于动物,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性关系,因此,《诗经》开卷第一篇,说的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彼此思恋爱慕,便要用一些小手段来表达,同样是在《诗经》里头,又描写了一对男女相约在河畔,男方赠送女方一件小礼物——芍药,这礼物明显是惠而不费,估计就是在野地里采的,却哄得女生大是开心。
《诗经》最有趣的情诗之一应该是《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就是——你如果好意来相亲,那撩衣便可渡溱!你如果并不诚心,难道就再无他人?你这厮别太骄傲了!
在最后,这个所愿不遂的怨望女子,撂下一句很拽的狠话——鸟(且)。
可见以对方生殖器打嘴仗,由来已久,不独今日为然。
性的历程 第一章:上古王权时代的性文化(夏商周三代与春秋战国) 思潮(6)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易经》里头的大学问
《易经》所讲的*,并不是单纯的*发泄,而是追求一种两情相悦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方的尊重。
《易经》乃是群经之首。“经”,自然是经典的意思,只要是涉及中国文化的学问,基本上都可以上溯到《易经》的。那么“易”呢,则有三义:不易,变易,容易(一说简易)。举凡天地万象,无不网罗其中,连现代心理学的鼻祖荣格也为之倾倒万分,是一本牛哄哄的书。
既然号称包罗万象,对男女性事这一人生大事少不了也要卜上几卦。开篇第一卦“乾卦”()如果翻译得“形象”的话,就是描写一个*的全过程。
乾:元,亨,利,贞。——是好的开始,可以发展、可以繁荣、可以结果。(这个总卦,直白地讲,就是*是好事情。)
初九:潜龙,勿用。——龙潜在水底,不要有动作。(还没有*。)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到龙升到田野里来了,见到大人先生是好的。(为什么在野呢?野合之谓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白天努力,晚上努力,这样干,就没错。(少年人就是这么不舍昼夜地拼命啊。)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龙)在下面跃跃欲试了,没错。(要出头了,当然出的“小头”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在天上了,见到大人先生是好的。(锋芒毕露。)
上九:亢龙有悔。——龙飞在天上,高过了头了,是要后悔的。(别太兴奋了,会过头的。)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要说我这是曲解了吧,不过呢,我这样的曲解还算是比较克制,有些人甚至直接就说《易经》是中国人的第一本性学专著,每一卦讲的都是男女*。近代学者钱玄同就说:“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时代底东西:‘乾’‘坤’二卦即是两性底生殖器底记号。”而郭沫若对此进一步阐述,他认为:“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以像男根,分而为二以像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
再看看《易经》的原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每一句都是在歌颂*的。《易经》所谓的阴阳,其实就是生殖文化,所以《周易·系辞》直接说了:“生生之谓易。”
如果这些大学者还不能说服读者,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易经》里的“咸卦”(),这个“咸卦”呢,和“乾卦”又不同,是个女性卦,是感应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可发展、繁荣、结果,娶个女人,是吉象。
初六:咸其拇。——碰她的大脚趾。(先露一手,试探一下。)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碰她的小腿。不好,不动才好。(这个女孩子比较保守哦,慢慢来,老公有的是耐心。)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碰她的大腿,她用手推开他的脚。(越来越接近战略要地,该死,又被对方拒绝了。)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不动就好,动了就糟了,内心忐忑,朋友,照你所想的去做。(煮熟的鸭子害怕你跑了,胆子太小了就不是男人。)
性的历程 第一章:上古王权时代的性文化(夏商周三代与春秋战国) 思潮(7)
九五:咸其,无悔。——抱住她的背,不要后悔。(迂回作战,绕到后面去。)
上六:咸其辅、颊、舌。——吻她的嘴唇,亲她的脸颊,舐她的舌头。(即将搞定。)
可见“咸卦”是典型的*卦,阐明了*前的*动作,还有女上男下(兑上艮下,兑象征少女,艮象征少男)的*体位。潘光旦先生认为,这一段文字与其说是描写*本身,毋宁说是描写*的准备。所谓“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执其随”,“咸其脢”,“咸其辅颊舌”,都是前戏,以解除女方的恐惧感,并刺激女方的*,自外而内,步骤分明,以叩开女方的齿牙为结束。
不过呢,《易经》所讲的*,并不是单纯的*发泄,而是追求一种两情相悦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方的尊重。这些理论后来被中医所吸收,认为*需要精、气、神俱至。
有些专家学者甚至认为六十四卦衍生圆图也是先民的群合图。李铭远就认为一阴一阳是男女交合,而两阳交合则是男同性恋,两阴相交则为女同性恋,其他的可视为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的媾和,或多男多女的媾和,这些断语倒未必是无稽之谈,像“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垢,女壮,勿用取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类的话,都足为旁证。
不过,如果把《易经》当成纯粹的*入门读物也不对,这本书是用*来讲道理,讲哲学的道理,因为这样的方式更容易深入人心。现在,很多人爱读王小波的小说,却不知道王小波学的也是《易经》的手段,用*谈人生,诱引读者坠其中而不觉。
谈性正浓
——马王堆的性学书目(下)
这七本书是中华性学之发凡,内容之间的理论要素也趋于统一,都是通过天道来演述人道,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这三本则比上面四本书籍内容更为翔实,因此价值更高。
《十问》一书,伪托了黄帝与天师、大成、曹熬、容成,还有尧与舜、王子巧与彭祖、商王盘庚与耇老、禹与师癸、文执(挚)与齐威王、王期与秦昭王等历史名人之间的问答,相当于现代的电视专栏,每期都要特邀嘉宾,节目的内容自然是“谈性正浓”。
这十问讨论了十个有关*养生的问题,主要论述*中应如何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进行补养。第一问,问的便是如何行气,提出了采阴补阳的最初的浅显概念。第二问,讨论的是房中食补,通过服食动物的睾丸以达到壮阳的目的。第三问则提出了固精不泻的法门,一连列举了九种不泻的好处。第四问讨论的是长生长寿,把*当成健身运动了。第五问提到了性功能是最早衰退的,因此要爱护它,学习和研究如何保护它。第六问则讨论的是养阳,包括导引按摩、行气服食等内容。第七问已经隐隐约约有了还精补脑的最初概念。第八问则有点搞笑,开篇讲述大禹治水多年,过于劳累,以至于阳痿,结果是家庭大乱,他的臣子给他开的药方是每天做体操之类的有氧运动。第九问谈的是养生,主要是食补和睡眠。第十问则讲的是取天地之气和通过对女子的采补还补自身。
应该说这《十问》全文四千多字,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性学的概要,涉及面很广,但每一点其实都语焉不详。《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则不同,专一课题讲的都是性技巧,所以不可避免地在有些地方有所雷同。
性的历程 第一章:上古王权时代的性文化(夏商周三代与春秋战国) 思潮(8)
先说《合阴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