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经
力量和集体行动,影响“聚生群处”,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只有成年的雄性在寻求雌性方面的相互宽容,消除妒忌,才能巩固这个群体。只有在这种群体中,才能依靠联合的力量和集体的行为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同时逐步积累生活经验,发展自己的智力,使用工具和制作工具,使自己进一步地脱离动物状态。所以,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埃斯潘纳斯在1877年出版的《论动物的社会》一书中就说:“群是我们在动物中所能看到的最高的社会集团。它看来是由家庭构成的,但是家庭和群一开始就处于对抗之中,它们是以反比例发展的。”
在19世纪巴霍芬、摩尔根等人开始研究人类婚姻家庭史的时候,人们对猿猴还没有很好地研究。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一个女中学生珍妮·古道尔立志研究黑猩猩,通过黑猩猩来研究人类,因为黑猩猩是当前世界上最接近于人类的动物。这个姑娘很有勇气,她一个人到非洲的密林深处去,和黑猩猩生活在一起,整整十年,有很多研究成果,她的成就轰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她经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到黑猩猩在两性关系上彼此没什么“妒忌的感情”。她在1971年写的《黑猩猩在召唤》一书中说:芙洛是一只受宠的母猩猩,许多公猩猩都喜欢接近它。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为了赢得这只受宠的母猩猩而发生过任何斗争,每一只公黑猩猩只是耐心地挨着次序等候。惟独有一次,当白胡子大卫和芙洛正在交配时,爱动火的简·比显出了不耐烦的神色,它站在上面的大树枝上,跳上跳下,以致晃动的树枝一头打着正蹲在下面的大卫的头上。不过,大卫反倒更站近了芙洛,闭起双眼,而简·比也没有向大卫发起进攻。”就是作为芙洛发情期的忠实保镖、与芙洛形影不离的公黑猩猩鲁道尔夫,虽然在芙洛受惊时便急忙跑过去把手放在她的背上,“有时候一只胳膊搂住她的腰,可是当其他公黑猩猩和芙洛交配时,他从未加以干预(芙洛、大卫、简·比、鲁道尔夫都是珍妮·古道尔替黑猩猩起的名字)。”由于黑猩猩是目前地球上还存在的与人类最相似的动物,黑猩猩的这种两性关系状况,也为人类原始阶段的血亲杂交提供了佐证。
血亲杂交当然不是一种婚姻家庭形式,因为婚姻家庭是一种制度。正如摩尔根所说,当时是没有什么制度属于这一时代的,因此马克思把这种杂交的男女关系叫做无婚姻可言的原始蒙昧人。
人类的血亲杂交是生产力十分低下时期的产物。生产力的低下,使人们不得不过群居生活,否则就无法适应大自然和抵御野兽的袭击。原始的群居生活,使人们不分长幼,实行杂交。可是以后工具制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开始用火,这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在这方面年长者比年幼者强得多,于是人们就逐渐形成了长幼有别的观念。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了,人口逐渐繁殖了,原始群过于庞大就要分裂出去,否则周围的可食之物满足不了那么多人的需要。在分裂时,往往是年老体弱者留在原地,年轻体壮的男女则往远处迁徙,这样又把长幼做了进一步的区分。人类由群婚杂交进化到长幼有别的辈婚制,正是在这种经济条件发展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到了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许多生产工具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特别是弓箭的发明可以使人们远距离捕猎,不仅比较安全,而且捕获量也大大增加了。社会生产力的这一飞跃,使人们不必几十个人一起行动,不必男男女女伙居,于是男女的性茭范围进一步缩小,对偶婚制逐渐产生了。
这个发展过程看来简单,可是在人类历史上几乎占了200万年以上。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人类不断地进行生产劳动,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双手日趋灵巧,用火、熟食又使人们的营养不断丰富,所以人的大脑日益发达了。思维能力的加强使人们逐渐发现兄弟姊妹或其他近亲性茭后所生的后代的体质都很羸弱,还多有夭折,这十分不利于氏族或部落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提高。“近亲通婚,其生不繁”是古人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教训,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就逐渐禁止了兄弟姊妹之间和其他近亲之间的性茭关系。这样做当然并不是都很自觉的,任何社会(包括现代社会),个人的情欲要求往往和社会的利益有矛盾,所以必须有社会控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人类性行为有其自然性和社会性,人类越是走向文明,其性行为的社会性一面就越应加强,禁止近亲通婚正是加强对性的社会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有些人如果违背了这个规矩,就要受氏族或部落的严厉处罚,甚至处死。当然,认识不到近亲通婚的害处、不予禁止的氏族或部落也有,但是,其后代一代代地羸弱下去,最后使这些氏族或部落归于灭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是起作用的。
第一章 人类的性进化 性的社会进化3
可是,历史上往往有一些例外的奇异现象,在人类的老祖宗们取得了“近亲不婚”的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以后,后世还是存在少数人的、特殊的近亲相交以致乱仑的现象。例如,埃及第十八王朝的阿美诺菲四世,自称“神秘法老”,他的确很“神秘”:第一任妻子居然是他的母亲娣娣,第二任妻子是他的表妹妮弗瑞娣娣,第三、四任妻子和他没有血亲关系,第五任妻子则是他和妮弗瑞娣娣生的女儿。王室血亲乱仑较普遍地存在于古埃及,阿美诺菲四世的婚姻不过是一个缩影。再如,南美的印加帝国王室也盛行乱仑婚姻,国王通常和自己的姊妹结婚。
作为法老或国王,拥有极大的权力,全国的女子都可被他无限制地挑选、占有,为什么他们偏要实行乱仑婚姻呢?是不是他们道德败坏,还是他们的思想比老祖宗还要落后?其实,这是有他们的原因的。埃及法老王大都是血亲婚姻,和他们企图在政治上增加筹码,巩固自己的权力有很大关系。埃及艳后克丽奥佩脱拉先和自己的弟弟结婚,后来又勾引凯撒,都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印加国王的血亲结婚则是自陷于“意底牢结”(ideology)中,因为他们自称是“太阳神”的后代,为了维持王室血统的纯度,只能和“太阳神”的另一子孙——也就是自己的姊妹结婚。
至于现代社会发生的一些乱仑行为,那一般都是道德沦丧、兽性发作了。
婚姻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有上百万年之久。它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鲁亚家庭、对偶家庭等形式,才最后建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步一步地缩小和限制了性茭范围。
但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的建立是和私有制社会、男权社会、阶级社会的出现同步的,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是与男子统治女子、丈夫统治妻子同步的。在这种婚姻制度下,妻子不过是丈夫发泄性欲的工具、家务劳动的工具和生儿育女的工具;男女的不平等又造成一夫多妻的现象,当然由于男子贫穷,几个兄弟共娶一妻的现象也有,但这种情况不多;还有,婚姻缔结的途径也多是非自愿的,掠夺婚、买卖婚、聘娶婚在古代社会普遍存在。
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当然比古代要进步得多了,但是还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人类性的社会进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章 人类的性目的 性的吸引力1(图)
lz。book。87book。com/data/upload…pic/96/1131936996。jpg
非洲很多地方有裸体的风俗
《圣经》把人的性生活分为三种,一是“生理的性行为”,它指性的能量在体内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必须得到释放,这是一种动物型的性行为。二是“生育的性行为”,为了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三是“亲情性行为”,这种性行为就像缝纫,男人的棒棒是针,女人的心是感情的线,结合起来使他们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男人长在体表的动态性器官及动作代表火和激|情,女人内部静态的性器官和承受代表水和亲密,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激|情的强烈运动,使双方达到极度的、无可替代的快乐。
现代性科学认为,人类性行为有三大目的:一是快乐,二是健康,三是生育。对此,在古代世界中无论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是一致的,只是有道德上的善与恶、科学上的对与错之分而已。
古今中外,没有人不重视性的快乐。古代中国人常以“欲仙欲死”来形容性的极乐体验。在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里,守林人梅乐斯和康妮Zuo爱时,康妮感到“突然地,在一阵温柔与痉挛中,她整个生命的最美妙处被触着了!她已经被触着了,一切都完成了,她已经没有了,已经消失了,她死了,她出世了:一个妇人”。从全世界来看,人们研究Xing爱技巧首先是为了充分地获得性的快乐,当然也有一整套所谓“种子法”、“继嗣方”,同时也兼顾养生、健康。也有人研究Xing爱技巧主要是为了益寿延年,但为数不多。这些内容构成了人类性文化中最敏感、最受关注的部分,虽然其中有许多精华要汲取,但也有不少糟粕要剔除。
人和动物一样,性行为最原始的驱动力是性欲,而性欲需要激发,需要感受性魅力与性吸引。雄孔雀美丽的开屏是为了吸引异性,雄狮的蓬蓬颈毛也是为了吸引异性。雌性猿猴发情期时,荫部会泛红、肿胀、发亮,荫道会分泌一种脂肪酸,这种气味会勾起对方的性欲,有让雄性猿猴意乱情迷的效果。
以上所描述的只是最接近于人的动物最原始的性吸引。这种原始的性吸引对人来说当然仍然存在,异性的身体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性吸引力。同时,根据许多生物学家的研究,人类从古代到现代,许多装饰打扮都有增加性吸引力的含义在内,而且溯其根源,这是对人类动物的“老祖宗”性表现的一种保留与记忆。
例如,女性都喜欢涂猩红色的唇膏,这可以追溯到母猿发情期时所暴露的红胀的阴沪,可是文明的发展使人类不能如此暴露了,于是就代之以相对部位的修饰。生物进化学家马基利斯和沙冈在《性的历史》一书中指出:“的确,在发春母猴下体发胀变色,与阻街女郎穿着粉红色紧身裤之间,有一种很诡异的相似。她的臀部微微地翘起来了,不是像发春的母猩猩要诱惑雄性时那样只是暂时性的,而是借助穿上皮制高跟鞋,整个晚上都是如此。”
在母猴的发情期,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来吸引雄猴;人类女性的发情期消失了,这种气味也消失了,于是代之以香水了。在古代的一个很长时期内,男子的胡须被认为是一种美(中国古代就有“美髯公”的说法),于是男子就刻意修饰胡须,以增加性吸引力,这又令人想到和雄狮的颈毛多么相似。
鲜艳的色彩的性吸引意义更是源远流长。达尔文就说:“某些猴子发情时,‘末梢’及相连部位颜色变得鲜艳,这最令我着迷与困惑了……这些鲜艳的颜色,无论是出现在猴子的脸上或是‘末梢’上,或者和山魈大狒狒一样,可能都是用颜色来当性的装饰品,以吸引异性。”灵长动物学家琳达·玛丽·费迪根观察到几乎所有住在丛林里的“猴科动物,脸庞和身体都有精致艳丽的茸毛及皮肤,以及髭须、领毛及头冠上的毛发”,“其中有些种类甚至在脸部中间有一大块色斑,找遍全世界,就只有马戏团小丑色彩夸张的鼻子可以与之比拟”。人类用化妆、染发、戴上色镜片和穿光怪陆离的服装色彩,难道不是灵长类动物对鲜艳色彩之喜爱的遗留吗?
当然,不能简单地把人和动物做类比。人类起源于动物,和动物有一些共同之处,但是人又是高于动物的。人类的行为有心理和观念指导,人类从审美观念出发,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装扮自己,进一步发挥自己身体之美,这就是文化了。身体美只是一种外表美,人类,特别是文明的民族,更十分重视异性的内在美,即精神美,这就更加显示出人类的文化特征。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两性身体的外形美首先是体魄。古希腊人是以重视这一方面而闻名于世的,当时很流行通过身体锻炼以达到理想的健美的体魄。法国历史学家兼评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道:“几乎所有与希腊为邻的民族都以裸体为羞;只有希腊人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角斗与竞走。在斯巴达连青年女子锻炼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裸体的。”
人的身体是最美的。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