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经
,俱为助衰也。至七十大衰,食非肉不饱,寝非人不暖;七十复开房也。”
即强调上了年纪的男人需要通过*以获取女人阴气,补充自己衰退的阳气。连老年人都不忘记提醒一把,可见汉代人对性教育的重视,认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既然重视性教育,就要有人传授,《*通义》对此特别指出:“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父亲不能教自己的儿子,那母亲就更不能,那该由谁来教呢?《*通义》上没有说。
但是我们可以猜,是道士,因为他们是出家人。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老婆孩子——在汉代,道士是有老婆的,比如创立道教的张天师,他就有一个名叫张衡的老婆——而是说他们的社会网络和平常人不会有太大的交集。所以呢,由他们来教导孩子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们这里还是先引《汉武故事》吧——
上(武帝)造神君请术,行之有效,大抵不异容成也。神君以道授宛若,亦晓其术,年百余岁,貌有少容。卫太子未败一年,神君亡去。自柏台烧后,神稍衰。东方朔娶宛若为小妻,生三子,与朔同日死,时人疑化去未死也。自后贵人公主慕其术,专为*,大者抵罪或夭死,无复验云。
再看《神仙传》,里头记载了张天师向其徒众传授房中术作为修炼之法:“故陵语诸人曰:‘尔辈多俗态未除,不能弃世,正可得吾行气导引房中之事,或可得服食草木数百岁之方耳。’”
性的历程 第二章:军事帝国时代的性文化(秦汉魏晋南北朝) 思潮(6)
总之,道士作为性的启蒙者、传播者是被公认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很多明清小说中看到。即便在正史中,只要稍微留心,也有不少。像汉代就有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冷寿光等人,《后汉书》上就说冷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常屈颈鹬息,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魏晋时代,东晋的葛洪,南朝梁的陶弘景,也都是房中术的大理论家之一。宋朝的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也是一位房中术专家,宋徽宗赵佶就曾向他求“广嗣之法”。明朝开创武当派的张三丰据说也是。
除了道士之外,房中术的专家就非医生莫属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性科学从来就不单纯局限于性的常识、性技巧、性功能障碍治疗与受孕等方面,它如果不是和道家的长生概念联系在一起,就是和医家的保健概念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中国历代的医学家,没有不研究房中术的。像隋唐时的孙思邈就是一位房中术大师,所著《千金要方》中就有不少房中术的重要理论。
广嗣种子
——房中术的首要理由
如果按照*禁忌去行房的话,简直找不到几个好日子可以*了。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要得到大众欢迎,至少要在道德高地上占有位置。房中术虽然说是以节欲养生为主,但是这种理由实在是太渺小太自私了,觉悟实在是太低了,跟自由、平等、*、*之类的口号比起来那自然是拿不出手的。
看一下张天师传教的例子就知道了,他的黄赤之道、混气之法,其实说白了,就是房中术。但是他不这么说,他会说我这是鼓励大家繁衍人类,没有人类,宇宙就会灭亡了,所以他把参加过度仪的信徒叫做“种民”。
汉代的官方文献《*通义》的《嫁娶篇》上说:“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你看,多娶老婆的理由就是为了多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在现代的生活中尚有市场,那么在古代是什么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涉及子嗣问题,连礼都可以变通。
中国古代有一类图书一直很畅销的,比如《广嗣宝集》,相当于现代的育婴宝典,读这种书是想生孩子的准爸爸妈妈必须要做的功课。这种书里头就少不了收有“仙传种子丹方”、“种子法”。
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大抵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希拉里·克林顿就曾经在美国国会抨击中国的生育政策,以为中国人连生育的自由都没有。其实她一点也不了解,中国人之所以热衷生育,并不是为了自由,相反是为了不自由。这种热衷是基于对家族的神圣义务——每个男子都有义务使本族枝繁叶茂,一旦无后,则祖宗在九泉之下便不得“血食”了。
这种近乎宗教的崇拜祖先观念导致了重子嗣,尚多子。因此传世房中术文献最经典、最完备的作品《医心方·房内》(即《医心方》第二十八卷)中,其篇幅最长的一节就是“求子第廿一”,远远超出其他各节平均篇幅的五倍以上,也就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我们这里不妨看看一代大儒顾炎武的例子。他一辈子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到处奔波还要著书立说,但是在子嗣问题上却未能免俗。他一生无子,引为憾事,当一代名医傅青主告诉他还有生孩子的可能的时候,他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纳了个妾。相反,这如果是简单的财产继承问题(当然,对多数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对顾炎武这种认为天下已亡的大儒来说,就成了简单的问题),估计顾炎武也就不会这么放在心上了。
性的历程 第二章:军事帝国时代的性文化(秦汉魏晋南北朝) 思潮(7)
科学昌明,如果没有孩子,现代人会去求医问药。那么古代人呢?除了祭拜祖宗鬼神之外,往往只能求助于房中术了。
所以,房中术绝对不是一门下流的学问,而是一门拯救全人类的高尚学问。
每一门学科在其萌芽时期都会有不少的谬误,现代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妇女排卵一般是在月经周期的中段,其他的日子属于安全期。但是古人的求子偏偏是在安全期上大做文章。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胎产书》上就说:“禹问幼频曰:我欲殖人产子,何如而有?幼频答曰:月朔(指月经)已去汁□,三日中从之,有子。其一日男,其二日女也。”
也有认为只有在妇女月经结束后五日内同房才能受孕。我们先来看一些资料:
以妇人月经后三日,夜半之后,鸡鸣之前,嬉戏令女感动,乃往从之……有子贤良而老寿也。(《素女经》)
妇人月事断绝洁净三五日而交,有子,则男聪明才智老寿高贵,生女清贤配贵人。(彭祖语)
凡欲求子,候女之月经断后则交接之,一日三日为男,四日五日为女。(《洞玄子》)
转引《洞玄子》的那条尤其让人郁闷,因为实在是太言之凿凿了。我就有一个疑问,一三四五日到底是生男还是生女都那么明确,那么二日为什么没写?难道是“不男不女”?汗。
总之,这一说法到了明清也没有改变,我们看给顾炎武诊病的傅青主写的《傅青主女科》就知道了,播种最合适的时机依旧还是月经之后的三五天内。不过,错误的常识好像并不妨碍中国人多生。
为了孩子,中国古代人对*的态度一直是很认真的。认真到什么程度?认真到如果按照*禁忌去行房的话,简直找不到几个好日子可以*了。比如《礼记正义》就说雷电大作时,夫妇禁忌交接,否则生子会肢节不全,而且还会给自身带来灾患:“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这种提法比较具象,所以很容易让人接受,于是这方面的案例就慢慢地累积下来,我们下面不妨看看其他的日子啊,比如《产经》就有“九殃”之说:
夫合阴阳之时,必避九殃,九殃者:日中之子,生则欧逆;夜半之子,天地闭塞不喑则聋盲;日蚀之子,体戚毁伤;雷电之子,天怨兴感必易服狂;月蚀之子,与母俱凶;虹霓之子,若作不祥;冬夏日至之子,生害父母;弦望之子,必为乱兵风盲;醉饱之子,必为病癫,疽痔有疮。
再看《玉房秘诀》则有“七忌”之说;
晦朔弦望——生子必刑残;雷风天地感动——生子必痈肿;新饮酒饱食——生子必癫狂;新小便,精气竭——生子必妖孽;劳倦重担,志气未安——生子必夭残;新沐浴,发肤未燥——生子必不全;兵坚盛怒,茎脉痛——内伤有病。
以上说的是怀孕之前的注意事项,那么怀孕之后,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这里提示一下关键词啊——胎教。
采阴补阳
——到底什么是*
房中术提倡真阴吸得越多,对男子的健康就越是有利,并劝告最好是多多地吸取不同女子的真阴。
“精”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元精、元阳或真元。不要小看了这个“元”,《易经》上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排在第一,所谓元始之德,即充沛宇间、开创万物的阳气。男人的“精”既然如此宝贵,那不*不就得以保全了吗?为什么道教从来没有任何形式的禁欲(不是节欲)理论呢?
性的历程 第二章:军事帝国时代的性文化(秦汉魏晋南北朝) 思潮(8)
我们先来看看《昕心斋客问说》上的说法:
客问元精与交感之精何以异?曰:非有二物。未交之时,身中五脏六腑之精,并无停泊处,却在无中,未成形质,此为元精。及男女*,精自泥丸顺脊而下,至膀胱外肾施泄,遂成渣滓,则为交感之精矣。
这里的“交感之精”,就是男人*时射出的Jing液,一射出来了,就不再是元精了,是废物了,不值钱了。像小说《国色天香》中在说到周公子与玉狐频频*时,就说:“周公子贪恋美色……岂知人之真元已失,未免精神倦怠,便就不似先前那等充实身体。况又旦旦而伐之,岂有不*上攻之理?所以人之元阳,乃系一身之宝者,不丧失,不但寒暑之气不侵,可以长生寿者。”
这种以元阳为一身之宝的观念在笔者读书的时代仍未过时,在十三四岁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一再谆谆告诫*的坏处,但其说明的方式却一点也不科学,一点也不生理卫生。
闲话表过,转入正题。
古人在研究男女*的过程时,就已经认识到*之后,男方有不应期,而女方却可以随时再接受挑战,这种生理上的男女不平等自然会激起男人的愤慨。愤慨来愤慨去,又总结出一条,是男人损伤了自己,滋补了女性。于是很自然就有了固精、积精、保精之说。
你想要,我偏不给,这明显是杨朱精神——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样未免有损女人心目中男人的完美形象。这里就要谈到采阴补阳的观念了。最初的采阴补阳观念其实就是“合气”,如《混元八景真经》上所说的:“老阴夺少阳,阴命自然昌;老阳夺少阴,阳龄死不侵。人若悟此法者,可以救老得少,返老还童。”
采阴补阳这一发明的初期运用中,男方要握固不泻,要在不损害自己身体的前提下照顾到女方的情绪和健康,男女双方靠*增强彼此元气,而不像后来,变成男方对女方的纯粹榨取,还有一个更残酷的名字,叫做采战。在采阴补阳的过程中,男方为了交而不泄,除了加强自身素质之外,还要借助内服、外敷药物,使得阳物举而坚,坚而久。同时也注意通过大量的前戏技巧,让女方尽快达到性高潮。
相对于男人的真阳,女性也有真阴。然而真阴是什么东西,古人也说不准,是*时女性的分泌物还是性高潮时的分泌物呢,历来医家和道家之书没有说清。我们不妨来看看清代*小说《杏花天》,此书主要描写男主人公封悦生的*艳遇与放浪行为。他在得到房中秘术之后,连名妓妙娘也对他依依不舍,以致死心塌地地嫁给了他,而最终妙娘本人也因贪图房室之乐一命归天——“自此以后终夜欢狎,时刻聚首。在悦生丹田永固,在妙娘癸枯血竭。过残腊至次冬不及一周,妙娘*奢纵,不惜身体,恹恹一病,名登鬼禄。”
*做到死,不知道是不是死了也要爱。从这个小说可以看出,真阴是经不起榨取的,而房中术提倡的是真阴吸得越多,对男子的健康就越是有利,并劝告最好是多多地吸取不同女子的真阴。关于这一点,唐代孙思邈在《房内补益》中说:“人常御一女,阴气转弱,为益亦少。阳道法火,阴家法水。水能制火,阴亦消阳。久用不止,阴气逾阳,阳则转损,所得不补所失。”《玉房秘诀》则说:“青牛道士曰:数数易女,则益多,一夕易十人以上,尤佳。常御一女,女精气转弱,不能大益人,亦使女瘦瘠也。”《玉房指要》中也说:“但接而勿施,能一日一夕数十交,而不失精者,诸病甚愈,年寿日益。”
性的历程 第二章:军事帝国时代的性文化(秦汉魏晋南北朝) 思潮(9)
看来过于频繁地采阴是对女子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