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渊大唐
刚才,他把他考虑好的“具体方案”给冯越等人说了一遍,冯越等目瞪口呆:方式虽然不出奇,但强度,也太耸人听闻了!
第一项:上午,全体士卒必须要徒步负重围着营地跑200圈。5000人居住的营地,赶上一个较大村落的面积了,负重环绕跑200圈,大概相当于30公里,那是人所能承受的吗?
第二项:下午,骑兵阵型演练。分队进行系统的攻防、阵型、埋伏等战术演练,训练骑兵的机动灵活能力和作战协调能力。
第三项:思想教育。由各队长分别进行,传授从薛枫那里听来的“军事思想”。
果然,冯越等将“计划”说给手下的士卒们一听,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嘈杂声、喧闹声四起。
薛枫淡淡一笑,早在他意料之中。但他明白,时间短,任务急,他只能以高强度的训练来使这些新兵“速成”。他想,既然我一个现代人都能承受住孙思邈的魔鬼训练,你们又为什么不能?
他纵马来到营地中的发令台上,下马上台,擂起了鼓,咚!
众士卒顿时鸦雀无声,毕竟,这是军营,无视军鼓,是要被杀头的死罪。
薛枫怒吼道:“怎么,堂堂大唐好男儿,还畏惧训练吗?为了大唐,为了你们在沙场上少流血,我们必须要如此训练。放心,本都尉与你们一起训练,如果我不能坚持下来,你们都可以全部停止训练,但如果我坚持下来了,你们中有谁半路当‘逃兵’,可休怪我军法无情!”
众士卒沉默半响,爆发出一声雷鸣般的声浪:“训练!训练!”毕竟,都尉与士卒一起训练,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既然人家当官的都能吃苦,自己当兵的还有什么可说的。
薛枫暗暗笑了起来。依他现在的体能状况,他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跑完全程。嘿嘿,他们上当了。
第二十三章 魔鬼都尉
果然,第一天,薛枫轻松地负重跑完全程,远远地将所有士卒落在后面。整整一个上午,5000名士卒只有三分之一勉强连走带爬完成训练。而剩余的,直接在半路上就瘫了。
第二日,稍好些,在各队长的鼓动下,能够坚持完全程的人比第一日多了数十人。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到第七日,5000名士卒几乎全部能够坚持完全程,尽管全部累得精疲力竭。
这已经出乎薛枫的意料了。想来,这应该归功于每日周青等人随队不断鼓劲,而且他们还放出风来,谁要是坚持不下来,就淘汰掉。这都是些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谁愿意被“筛选”掉呢?丢不起那个人啊,再回到原先的军营中去,谁能看得起呢?再者,由于李治和豫章的关系,神机营的伙食非常好,每天每人都有一碗牛肉汤,一小块牛肉,大饼管够,这对于补充体能也很有帮助。
看到逐步走上正轨,薛枫就不再随队参加体能训练,他开始给冯越青等人上军事理论课。毕竟,他的战术思想,要通过这10个人传递下去,不让他们跟自己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怎么能行呢?
他运用现代的军事理念、抄袭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战略理论,对冯越等人进行了“洗脑”。总结起来,就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冯越等人极为疑惑,周青更是直接提出了质疑:请问都尉大人,作战杀敌,理应奋勇前进,岂能看到敌人强大就退缩躲避,看到敌人前进而我军则后退呢?”
看着这个黑脸的高大青年,薛枫微微一笑,“周队长,判断敌情与畏惧敌人不是一回事。面对敌军来势汹汹的进攻,我们迅速后退保存实力,而当敌军追击疲倦之后,我军立即展开进攻,就能一鼓作气将其吃掉。再说了,我们是骑兵,要充分发挥骑兵机动灵活作战的特点。别看我们这区区5000人,如果号令统一,面对数万敌军也可来去自如,纵横驰骋。”
看到众人一知半解的样子,薛枫知道,要想让这些1400年前的唐朝人接受他这种作战理念,必须要在实战中进行不间断的灌输和教育。而此刻,只要让他们懂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便可以了。
士卒们热火朝天的体能训练,日渐有了成效。薛枫突然发现,仅有好的体能是不够的,还要有战斗力!于是,他又追加了一个训练科目——就在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让各队以小队为单位,每天抽出一个时辰来,进行对抗性单兵实战训练。毕竟,良好的体能只是一个基础,只有个体的对抗战斗能力增强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团队的战斗力。
单兵对抗训练比体能训练更加残酷,起码在士卒们看来是如此。那可是真刀真枪啊,来不得半点马虎!刚开始,士卒们带着“游戏”的心态,反正是训练嘛,大伙玩玩就是了。但在薛枫接连动用军法杖打了数十名在对抗训练中嘻嘻哈哈的士卒之后,士卒们的弦不得不绷紧了。这个都尉太黑了,太狠了,根本就不讲什么情面,只要看谁不投入,拖出来就打,重重的打!起初的几天,营地里每天都要响起一声声惨烈的哀鸣!
到后来,只要一进入训练状态,奶奶的,管你是王大李二还是谁,统统都是老子的敌人,没说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拼尽全力将对方干掉!
幸好,薛枫提前让士卒们在甲胄里面又多垫了一层铁板,而且,把对抗训练所用长矛的尖头去掉,否则,每天还不知道要减员多少。即便是这样,日常的训练结束后,受伤的也不在少数,摔伤的,打伤的,甚至还有骨折的,不知道有多少士卒鼻青脸肿。
早上,体能训练,完了,单兵对抗训练,下午,团队阵型演练,晚上,思想教育……一天下来,士卒们那一个累啊!挨着床榻就睡着。但睡觉也睡不安生,半夜里还时不时搞个紧急集合什么的,士卒们苦不堪言,只能互相鼓着劲坚持着!
日子一久,士卒们背后送了薛枫一个外号,魔鬼都尉!
不过,薛枫也有另外一面。他非但与士卒通吃同住同训练,还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神机营士卒的伙食标准。其实,他就是三番五次地跑到李治那里,恳求李治让李世绩多给神机营“加加油”而已。因而,在整个军营里,神机营的士卒们吃得最好,有肉有菜,大饼管够,周末每人还有一碗酒喝。同时,他也没什么架子,只要在训练之外,他与普通士卒都可以在一起吹吹牛拉拉呱什么的。
看着士卒们又敬又怕的眼神,薛枫得意地暗笑:嘿嘿,恩威并用,不怕你们不上套!
轰轰烈烈的大练兵一天天地进行着。士卒们体能有了,单兵战斗力提高了,团队协作和集体战斗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切,都让薛枫感到非常满意。接下来,为了发挥骑兵最大的威力,他开始开动“脑筋”,利用自己那些丰富的知识,在装备改良上下了些功夫。
首先是武器。大唐骑兵一般携带的是长矛,弓箭和宝剑。考虑再三,由于时间紧张,他只对弓箭进行了改良。将弓弦处扣箭尾的接口扩大,也就是说由每次发射一支箭变为同时发射两支以上。而且,将箭尾上后缀的羽毛上系上一条指头粗细、三寸长的红色绸布,可以大大增加箭前行的稳定性,提高其命中率。
一边让骑兵们学习适应新的射箭之法,另一边,他通过李治的影响力,让兵部工具制造处的工匠日夜赶制大量这种新型的弓箭。
其次是发明了两种便于骑兵携带的小型火器。其一是“火箭”。火药发明后,火药被广泛用于军事,但在唐朝初年,火器还比较少。薛枫发明的这种火箭其实是根据宋朝军队使用的一种原始火器更新而来。
具体做法是:取一段巴掌长的竹筒,一头削成尖头,一头系上一根细长的铁棒。然后,装入火药和铁砂,夯实,接入引线引出竹筒外部,再用黄泥将两头封死。然后,将竹筒尖头朝上略微捆绑在一支箭上,骑兵高举箭支,点燃后面的引信,火药燃烧产生气体,借助气体后喷的反作用力,箭飞向前方。
经过反复试验,薛枫发明的火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射程足有数十丈,到达目标后,火箭爆炸,铁砂飞散伤敌,威力极大。他将之取名为,漫天黑雨箭。
其二是“地雷”。地雷在中国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兵器制造家首次发明创制了地雷,并大量用于战争。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10多种地雷的形制及特性,并绘有地雷的构造图。地雷多是用石、陶、铁制成的,将它埋入地下,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发火装置,杀伤敌人。但在唐朝,这绝对是一个空白。
由于时间紧张,薛枫没有考虑用金属来制造地雷,他采用了石材。具体做法是:用石头打制成圆形或方形,中间凿深孔,内装火药,然后杵实,留有小空隙插入细竹筒或苇管,里面牵出引信,然后用纸浆泥密封药口,埋在敌人必经之处,当敌人将近时,点燃引信,引爆地雷。为了增强威力,他同样在地雷中的炸药内混合了铁砂。薛枫把这种地雷取名为,人仰马翻雷。
两种秘密火器,在李治的亲自交代下,日夜赶制。
在李世民亲征高丽的前两天,也就是贞观19年2月10日,在长安城西北郊外的一片开阔地上,李治和豫章邀请本次东征元帅李世绩、副元帅江夏王李道宗两人一起到场观看神机营的实兵演习。
主意是薛枫提出来的,他意图通过此种示威性演练,一则增强神机营骑兵的士气,二则让李世绩等大唐军事高层将领“开开眼”,灭灭他们骄横的气焰。
薛枫一身银色盔甲,腰挎龙渊宝剑,骑一匹枣红马(骑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恶补,已经说得过去了),别说,还真有一种大将的威风。5000名神机营骑兵分成10队,一字排开,个个精神饱满,盔甲鲜明。
薛枫向李治、豫章等人略点点头,手中的红旗一举,冯越带领一队骑兵纵马在场中预先设置好的障碍、陷阱内来回驰骋,速度奇快但阵型却有条不紊、丝毫不乱。
红旗再次举起,冯越和他的分队结束演练,纵马回归本队。
薛枫放下红旗,高举一面绿旗。周青带领他的分队如一阵风一般纵马过来,立马搭箭,每人同时射出三支带有红色丝绸条的长箭,箭箭射中百步之外的稻草人。薛枫红旗再次一举,周凌分队立即纵马回归本队。
看完两项表演,李治眼中放出神采,转首向豫章说,“豫章,本宫没有看错人哪!”
豫章微微一笑,“那是,明堂的确是大将之才。”
黑瘦的李道宗,手抚胡须,哈哈大笑,“豫章侄女,好眼力!”
“皇叔,咱们先继续看。”豫章眼中流露出一丝骄傲和得意。
薛枫手中已经换成了一面黑旗。他心想,好戏还在后头下面,继续让你们开开眼。
手中的黑旗一举,马滔带领他的分队,纵马过来在距离李治等人所在看台大约50丈的地方,个个翻身下马,在地上飞速用随身携带的小铁锹挖掘着,忙碌着。一盏茶的功夫,骑兵们纷纷牵马远远退避在两侧,人马一起卧倒在地。
薛枫嘿嘿一笑,黑旗挥动,空气中顿时传过火药燃烧的味道。半响,轰然一声声巨响,先前骑兵埋下的地雷接二连三地爆炸,漫天的黑色铁砂飞舞着,原地被炸出一个巨大的深坑。
李治、李世绩和李道宗瞠目结舌,这是什么东西?只有豫章早就心里有数,安之若素。
薛枫又举起一面黄旗。韩文带领他的分队纵马过来,从背后抽出火箭,整齐划一地点燃引信,顿时,骑兵们手中的火箭发出嗖嗖的响声,尾部带着火花电闪一般射向远方的一堆草堆,伴随着声声爆炸声,火焰与尘土飞扬冲天而起。
……
整个演习完毕。豫章笑着看了看尚没有回过神来的李世绩和李道宗,“皇叔,英国公,你们看薛枫都尉的神机营可还能上得东征的战场吗?”
“真是天纵奇才啊!不可思议,世绩行军数十年,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李世绩长叹一声。
“豫章侄女,如此奇才,将来必成大器,成为我大唐的栋梁,皇叔我先向你道喜了。”李道宗望向薛枫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和欣赏。
第二十四章 军中冷藏
贞观19年2月12日。天气寒冷,北风呼啸,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拉开了序幕。以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长孙无忌、张士贵等大唐名将也随队出征。
10万大军出柳城(今辽宁朝阳),北上。同时,派刑部尚书张亮领兵6万从山东莱州入海东渡,直逼平壤。
出发前,望着同样一身铠甲骑着战马显得很是英姿飒爽的豫章,薛枫愕然,“豫章,你怎么也来了?”
“明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