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渊大唐
卧蚪鞅ɡ钍烂瘛?br /> 驰离长安起码有百里之遥了,还没有李泰一行的踪迹。薛枫觉得有些意外,难道自己估计错了,他仍然还在长安?不,不会,看样子,李泰早就做好了逃亡的准备了,魏王府的金银细软被席卷一空,就是一个明证。
冯越手一挥,身后的1000骑兵止住了马,扬起了漫天的尘土。
“驸马大人,追出这么远了,还没有发现魏王的踪迹,是不是,他朝另外的方向跑了?”冯越小声道。
“不,他只有往这个方向跑。我刚才注意到了,在我们之前,官道上有很明显的马蹄踩踏痕迹……”薛枫沉吟着,打量着眼前的景况。
咬了咬牙,薛枫手一挥,朗声道:“继续追!”
千骑人马扬鞭催马,往潼关而去。
潼关距离长安不远,是扼守关中的重要门户,从秦汉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会派重兵把守。时下,把守潼关的主将姓吴,名吴鹏远,30多岁,精于骑射,兵法娴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他本是房玄龄的一个远房表侄子。当年,李世民西征突厥时,房玄龄举贤不避亲,力荐其入李靖的部下听命,结果,他一路崭露头角,奋勇杀敌,立下诸多军功,很快便获得了李世民的重用,从一个普通校尉逐渐成长为大将军,潼关兵马大总管,领兵10万镇守潼关。
吴鹏远的家眷都在长安。天色接近傍晚了,他正在帅府中假寐,中午喝了一点小酒,到现在还迷糊着。
突然,亲兵来报:“大帅,关外有魏王李泰府中的家眷一行上百人,拿着魏王的令牌,要求过关。”
“什么?魏王李泰?”吴鹏远一惊,瞌睡虫一扫而空,“他们要过关干什么?”
“回大帅,不知道。”
“魏王家眷不在长安,跑到我这里来……莫非?”想到这里,吴鹏远陡然一震,霍然站起,久久说不出话来。长安近几日的“动静”,他虽然远在潼关,他多少也知道了一些,李泰家眷在这个敏感时刻要出潼关,绝对有鬼,他摇摇头,大喝道:“走,随本帅去看看。”
高大的潼关关墙上,已经点起了熊熊的火把。接着蒙蒙的夜色,吴鹏远探头向关下望去。只见,十余辆马车由上百名武装骑士护卫着,正围成一个半圆形阵型,马上的武士们正翘首望着关上的大唐守军。
吴鹏远呆了呆,吩咐亲兵,“问一下,他们要往何处去?”
“关下的人听着,你们连夜出关,意欲何为?”亲兵扯开嘶哑的喉咙,俯着身子,喊道。
一个首领模样的武士打马过来,答道,“请禀报吴大帅,在下乃魏王李泰殿下的侍卫,魏王殿下侧妃要回西域的娘家探亲,请大帅开关放行!”
“探亲?”吴鹏远皱了皱眉头。李泰有一个侧妃是西域城郭之国龟兹的公主,他是知道的,但一个侧妃探亲,何以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不对,肯定不对!他思量着,心里拿定了主意,“来人,传本帅的话,告诉他们,天色已晚,无法开关,要想过关,明日一早。”
说罢,吴鹏远大步离开关墙而去。在他看来,如果事情有“鬼”,这一夜的时间,长安也该传过消息来了。如果明日一切毫无动静,他自然也没有理由阻挡一个亲王的家眷过关。有了这一个晚上的“缓冲”,即便有事情,自己也没有了什么责任。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五十六章 李泰逃亡(下)
长安某府第。
“史那贺大哥,李泰居然跑了,真是出人意料,看来,这个魏王也不像传闻中的那样无能和愚蠢。”一个身穿劲装的清丽女子!手执宝剑,站在厅里。
“羽妹,稍安勿燥,且看薛枫如何收场。不过,李泰就算是跑了,也没有什么作用了。只是,他背后的那股秘密势力,还没有挖出来,我心里总是有些不安。”虬须大汉史那贺微微一笑。
“史那贺大哥,我们该怎么办?再给他们加一把火吗?对了,大哥,以后再派人行动的时候,不要干那种龌龊的事情了。一个宫女,你杀就杀,为什么要强暴于她?”
“呵呵!草莽之人,见色起意,倒也在情理之中。我已经惩罚过他了……”史那贺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左手的无名指轻轻在桌案上扣动着,发出嘟嘟的声响,“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该做的都做了,这潭水已经搅浑了,就看鱼儿们如何自相残杀了,呵呵,羽妹,此地太危险,过几日,你还是先回灵州去。”
“不,我这一次,一定要杀了尉迟恭老贼,为我祖父和父母报仇雪恨!”
“羽妹,我不是说过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史那贺大哥,你不要说了,我什么都听你的!但这件事,请恕我不能从命。十年了,我日日勤练武艺,为的什么?就是有朝一日亲手报这血海深仇!”女子目光变得冰冷起来,手巾的宝剑仓啷啷一声出鞘,在投射进厅内明媚阳光的折射下,闪着耀眼的寒光。
“哎。”史那贺苦笑一声,“也罢,史大哥就助你一臂之力!不过。事成之后,你必须立即离开长安。”
…… …… ……
薛枫带领的追兵深夜赶到了潼关!在关下一侧的旷野中!将李泰的人团团围住。1000人对100余人,结果可想而知。一阵剧烈的骚乱之后,又归为平静。等吴鹏远走上潼关城头、潼关大唐守军反应过来的时候,除了30余人因反抗被当场格杀之外,剩下的60多名武士带众多家眷,都被冯越“拿”下。当然,神机营骑兵也有几人伤亡。
吴鹏远领着数百骑兵。个个高举火把,纵马出关。吴鹏远在马上远远地呼道:“来者是神机驸马薛枫薛大人吗?”
薛枫转过头看了冯越一眼,使了个眼色。冯越点点头,纵马迎上前去,“正是!驸马大人奉太子殿下谕令。请魏王殿下家眷回长安。”冯越说罢,掏出李治的令牌在吴鹏远面前晃了晃。
吴鹏远急忙在马上躬身一礼,“驸马大人远来,不进关休息一下吗?”
“不了,公务紧急。就不打扰吴大帅了。”冯越躬身一礼,调转马头,手中的火把一挥。神机营骑兵们立即押解着李泰和亲眷以及那些被“卸”去刀枪的武士,向长安的方向返回。
从始至终!薛枫呆在骑兵阵营中,连面都没有露。他倒不是怕什么,而是他实在无话可说,公开说李泰谋反吗?不能!只有让冯越“敷衍”一下,一切回长安再说。
夜色如水,在潼关往长安的官道上,一条长长的火龙蜿蜒盘行着,速度很快。这些人里面,没有李泰。薛枫骑在马上苦笑,忙活到现在,纵马来回跑了数百里,连口水都没落着喝,却还是没有抓到李泰。他能跑哪里去?
一路行来,天色渐渐大亮。东方的天际中,一抹绯红正在黎明的天空中喷薄着。道路一转,官道一侧,出现了一个不小的村落,依山,一眼望不到边的茅草屋一座连着一座,有些,还冒出了屡屡的炊烟。
大唐初年,经济繁荣,人口飞速增长,像长安这种大都会的周边,村落一般都比较集中而且富庶,人丁兴旺。农人们除了种田之外,农闲时还会进城去做个小买卖,总的说来,大多数人的日子还是过得去的,不能说很富裕,起码也是衣食无忧。
官道连接村落的,是一条荒芜的小路,因为久无行人经过,小路上铺满了一层薄薄的泥沙灰尘。路两旁,杂草丛生。只不过,已是秋季,草叶有些枯黄罢了。
薛枫望着眼前这个村落,想起了自己在后世现代社会的老家。那是鲁西北的一个山村,宁静淡远!炊烟袅袅,环境清雅,犹如世外桃源,这一幕是何其地相像!渐渐地,他有些痴了,往事如梦啊!
冯越回头止住了队伍。看着薛枫出神的样子,忍不住干咳了一声,薛枫一惊,平静了下激荡的情绪,回过头来淡淡一笑,刚要吩咐继续行进,突然,眼前一亮,他翻身下马,俯下身去,在地上仔细端详着。
沉思良久,他起身回头对冯越道,“冯越,你安排500人将这些家眷先行解回长安,安置在魏王府中。其余的人马,随我来。”
薛枫小心翼翼地低着头,一边看,一边沿着这一条小路,向村落中行去。
冯越愕然,也赶紧下马,带着数十个军士!紧紧跟随在他的后面。
小路两边,是布局有些凌乱的一个个农家小院,间或有些许早起的农人站在院落里震惊地望着一身甲胄的薛枫等人。
薛枫边低头查看,便径自行入了村落的深处,直至一座幽静的院落。三间茅草屋,一排木栅栏,一口水井,一头老黄牛,一个年迈的妇人正在门前捡着簸箩里的黄豆。
薛枫使了个颜色,挥了挥手,一群军士急急向后退去,团团将院落包围起来。他低低道,“冯越,李泰大概就躲在这里了,你们小心,一定要活捉了他。”
“驸马大人,你怎么知道他躲在这里?”冯越非常疑惑地扫了一眼这个简陋的农家小院,低低问道。
“你看,农人穿的是布鞋或者草鞋,但这些脚印却明显是宽大的官靴留下的。在这种荒僻的村庄里,怎么会有这种官靴脚印?一定是魏王李泰,你们做好准备,随我来!”薛枫手指了指脚下,腰间的龙渊宝剑摘下握在手中,向老妇人缓缓走去。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五十七章 英雄暮年
“老人家,请问,你家里今天来客人了吗?”薛枫站在院落的栅栏外面,淡淡道。
老妇人慢慢抬起头来,满是皱纹的脸上颤动了几下,手中的簸箩哗得一声掉在地上,黄豆撒了一地。刚要说话,她身后的茅草屋内传出一个清越的声音:神机驸马,果然名不虚传,没想到,本王如此谨慎,还是让你发现了。
李泰掀开门帘,缓步而出,胖乎乎的脸上挂着一丝愤懑和痛苦。他的身后,是三个手持钢刀的侍卫!肩上,都背着一个大包袱。
“天意啊,天意!本王原以为悄然出城,让家眷一行公然赶往潼关,然后本王在此山村躲避半年后再行赶往西域,一定会万无一失,躲过你们的追捕,岂料上天定要亡我。数年的谋划,一朝毁于一旦,可恨啊!也罢,既然如此,来吧,你抓本王去找太子领功去吧,你们放下武器,不要反抗了。”李泰仰天长叹。
“魏王殿下,你为什么要逃?即便你有不轨之心,只要没有形成谋逆的事实,我想,陛下一定会网开一面的。但如今,恐怕你难以幸免了。”薛枫微微一笑,“殿下不要怪我,我也是迫于皇命。”
“哈哈哈哈!看来,你还是不懂皇室争斗的内幕。你以为,父皇会放过我吗?他早已经着手要下手除掉我,为李治免除将来的后顾之忧。要不是,背后有人暗中捣鬼,与本王结盟的人又突然失去联系,本王也不会沦落为丧家之犬。哼,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我是要除掉李治,但本王告诉你。行刺李治并不是本王所为,奸杀宫女这种卑劣行径,本王也不屑为之。”
“薛枫知道,不是殿下所为。”
“哦?你知道?”
“不错,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虽然殿下有不轨之心。但行刺太子的事情并不是殿下,而是另有其人。”薛枫轻轻将龙渊回鞘,“殿下,随我回长安面见陛下吧。”
……
回到长安,李治带着几个侍卫等候在宫门口。
“皇兄。你我乃是亲骨肉,何必要为一个太子之位争得你死我活?李治自问没有做错过什么。皇兄为什么一定要置我于死地?”李治有些感伤地叹息道,清朗的目光盯着狼狈不堪衣袍不整被几个士卒“看管”着的李泰。
李泰仰首向天,冷哼不语。
一个太监出得宫门。高声道:“陛下有旨,宣神机驸马进宫见驾!”
薛枫定了定神,大步进宫而去。
李世民盘腿坐在暖榻上,手中拿着一本书册,看着跪伏在地的薛枫。眼中放射着淡淡的笑意:“驸马,起来说话。朕看过你的奏折了,李泰谋逆证据确凿。依你看,该如何处置他呢?”
“薛枫不敢妄言,陛下明察。”薛枫暗道,你自己的儿子造反,你要杀便杀,要放便放,关我什么事情。
“谋逆,是凌迟处死诛九族的大罪。可李泰,乃是朕的亲子,难道,朕今天又要亲手杀掉自己的亲人吗?”李世民慢慢起身,下榻,喃喃自语着,虽然声音很小,但也隐约传入了薛枫的耳朵。
“驸马,行刺太子,并非李泰所为吗?”李世民停住脚步,凌厉的眼神望着站在一侧的薛枫。
“是的,陛下,臣经过详查,以为,东宫两起凶案并非是魏王殿下所为。”
“好,李泰总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驸马!此事你做得很好!案件还要继续查下去,但还是不要声张。至于李泰,朕意欲将其分封出去,让他远离长安,从此失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