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传奇





内带上了飞机,制造了这次恐怖事件。如果炸弹和飞机内侧之间的舱内行李多一些的话,对飞机的实际损害还会小一些。但是炸弹爆炸的时候,那件装炸弹的行李紧靠着机壳,这就导致飞机出现了结构性的损伤,最后无可避免地坠落下来,四分五裂。    
      1991年11月14日,经过近3年时间的调查取证,美英两国终于宣布了洛克比空难的调查结果:空难是由两名利比亚情报人员制造的。他们是前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处主任阿里…穆罕默德·迈格拉希,他的同事拉明·哈里发·弗希迈,他们将藏有炸弹的行李从马耳他送上了103航班。美英两国一起指责利比亚制造了这起空难事件,因为制造飞机坠毁这样的大规模恐怖活动如果没有政府最高层人士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联合国安理会据此做出决定,先后于1992年和1993年对利比亚实施了包括武器禁运在内的一系列制裁,以迫使其交出制造空难事件的两名嫌疑人。迫于国际社会压力,利比亚于1999年交出了两名嫌疑犯。经过审查,一名嫌疑犯被判死刑,而另一名获得无罪释放。之后,利比亚和美英三方就解决洛克比空难事件达成协议,利比亚同意向空难事件中遇难者的家属提供总额达27亿美元的赔偿,并表示对空难负责,谴责恐怖主义行为,以此换得安理会终止对其的制裁。    
      洛克比小镇已恢复了昔日的宁静,对于小镇本身,空难并没有留下任何有形的破坏,但它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精神的创伤却是难以消除的。但愿随着时间的推移,洛克比人能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    
      为了牢记空难的教训,我们将洛克比空难排在十大爆炸的第八位。    
    


第四章 十大爆炸案例煤矿爆破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的爆炸使我们人类受益匪浅:煤矿爆破以它巨大的威力移山开矿,为人类带来大量的能源。这种成熟的爆破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在了煤矿开采中。    
      20 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短缺现象不断突现出来。美国为调和工业发展与能源危机的矛盾,也不断调整着能源的结构,但是新能源的开发远远达不到工业的需求量,于是在与严重的能源危机作斗争的关键时刻,工业时代的燃料煤又卷土重来      
    。    
      煤作为美国主要能源原料,每年为全美三分之二的家庭提供所需的日常能源,用量总数达到10亿吨。这些煤炭要用150吨爆炸物将它开发出来,由此可见爆炸对于煤炭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吉姆·奥斯特是蝾螈煤矿公司北罗谢尔矿的钻井与爆破负责人,他的氘核爆炸队演示了爆破开矿的过程。    
      爆破当天,奥斯特在怀俄明州庞德河流域的氘核能源站,准备用100万磅的硝酸铵炸药来除去覆盖在煤上的泥土。这层泥土通常被专业人士称为“覆盖层”,想除去大量的覆盖层物质,爆炸几秒钟就可以搞定。硝酸铵炸药是经美国矿产局验证并推荐的煤矿爆破炸药,其威力可以将山脉拦腰炸平,它在美国产煤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奥斯特说,虽然爆破开矿已经是成熟的技术,用这种技术产煤的工作每天都在进行,但准备爆破时每个人的心情还总是很紧张,稍有差池,就可能酿成一场灾祸,必须格外小心才是。    
      奥斯特带队到达现场,他们向地表深处钻了280多个孔洞,每个洞深达120英尺。技术人员在洞里填上高达90英尺的爆炸物,总数大概有6000磅。最后他们在爆炸物上面再盖上30英尺的泥土。施工完毕后,奥斯特在地面上安装了一个地震仪,用来测定当天的爆炸产生的能量及对地面产生的影响。爆炸小组接着解开了超过7米长的爆炸线,爆炸指令将通过这条爆炸线传导并点燃铵化硝酸盐弹药筒。    
      他们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试验地表的夹子,为正式点火做好准备。    
      爆破之前的5分钟,奥斯特检查所在区域人员的撤离情况,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已安全离开。爆破时间到,奥斯特下达了点火:“五、四、三、二、一,起爆!”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远处腾起了一排高高的泥柱,爆炸成功地移开了50万立方码的“覆盖层”,而周边地区却毫发无损。    
      爆破的整个过程看似容易,却隐含着无限的杀机,在场的人们一再被告知爆破过程结束前不能使用无线电和其他移动通讯工具。因为煤是一种燃料,炸药又是极为敏感的,稍不留神,哪怕一粒位置不当的灰尘也会引发爆炸,不但前功尽弃,而且会对在场人员造成生命威胁。    
      奥斯特的爆破完成了极为艰巨的移山壮举,有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我们将它排在十大爆炸的第七位。    
    


第四章 十大爆炸案例“深度冲击”

     下面要介绍的一种爆炸含有极大的威力,能够给整个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来自外星球的巨大冲击力——行星对地球的撞击。    
      就像科幻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宇宙间飘动的一颗小行星正沿着一定的航向与地球狭路相逢,地球遭到约400吨星际物质的撞击。这看似虚幻的一幕,其实在地球的历史上可能确实经历过。    
         
      集群绝灭作为生命史中的不寻常现象和重要的大进化事件,越来越多地吸引各领域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而对于集群绝灭的原因,科学界普遍认同一种观念,那就是由小行星碰撞地球引发的爆炸造成的。科学家们推测,6500万年前,地球受到了小行星的一次猛烈撞击,行星进入大气层的燃烧碎片引起了火风暴,还有酸雨。整个世界一片死寂、黯淡无光。太阳光照明显不足,动植物大量死亡。它产生了65万亿吨的爆炸能量,使地球75%的生物惨遭灭绝,其中包括恐龙。    
      对地外天体撞击地球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没有人持有异议。周期性的天文事件会引起周期性的绝灭事件这一观点,也引发了地球如何防止新一轮毁灭的讨论。    
      1994年7月17~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事件,使得科学家们早先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晚白垩世恐龙及其他生物集群绝灭的假说受到更大的重视,并使得美国国会众议院航天和科学技术委员会要求美国宇航局制定一个关于彗星与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的研究计划。    
      另外一些零星事件也证明新一轮地球遭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1908年,来自近地物体的最大灾难发生在西伯利亚森林之中。一颗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流星在地球表面发生爆炸。它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200万~1500万吨的炸药爆炸,爆炸产生了5000℃的高温,人们在40英里外就能感受到它的冲击。方圆几里内的树木被击倒,森林大火使当地的自然资源破坏严重,这就是有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爆炸发生84年后的1992年,地球又一次被外来物体所击中。一群橄榄球爱好者在纽约北部看到了一颗燃烧的流星划过天空。尽管在飞行过程中流星已经破裂,它仍然击中了一辆停着的汽车。    
      科学家曾经考察过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萨得伯里盆地,它也具有撞击坑的构造特征,盆地边缘的岩石中有冲击锥和小玻球,这些都是陨石撞击的产物。最近在萨得伯里盆地内发现的碳聚球中包裹有氦,其同位素比值显著大于太阳风的比值,而且比地幔的最高值大一个数量级,这个比值很接近某些陨石的数据;研究的结论是萨得伯里盆地碳聚球中的氦来自地外天体。这些都是撞击事件的有力证据,类似的证据在世界上还有多处。    
      这一系列的撞击事件的证据说明,地球远远不是安全的,来自宇宙的危险时刻存在。为此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将对近地小行星的轨迹研究作为拯救人类的头等大事来抓。美国国家宇航局近地轨道项目管理经理唐纳德·叶尔萌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她说,她最担心的是那些直径在半英里以上的行星。如果它们撞向地球,就会引发全球性的灾难,而在地球周围这种行星大约有1000颗。    
      这些近地轨道物体简称“NEO”。对于NEO的跟踪非常必要,叶尔萌他们还有世界各地的其他科学家都在时时注意这些小行星和彗星的运动方式。这可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于6500万年前的行星撞击地球事件。    
      在谈到地球遭袭的几率问题时,科学家说我们还应该感谢木星的庇护和万有引力的牵引,如果没有它们,地球更容易遭受攻击。因为质量大的关系,木星承受了大量太阳系以外的物体,比如彗星的攻击,它们击中木星的概率远远大于它们击中地球的概率。因此木星成为了地球的庇护之星。    
      除了跟踪近地小行星的轨迹,提早做出撞击预报,科学家们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探索行星的构造及使它偏离轨道的方法,这要求首先搞清近地小行星的物质构成。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认为彗星是由水和冰,再掺杂一些灰尘和岩石构成的,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不能判定它的核心是不是由这些物质所构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美国国家宇航局准备发起一次“深度冲击”行动。    
      美国国家宇航局的计划是,从宇宙飞船上以22000英里的时速向彗星的核心方向投掷一个重770英磅的铜制圆柱体,以制造出一个7层楼深的弹坑。然后,飞船会从旁边飞过,这样就有很大的希望看到彗星的内部,从而搞清其内部构造。针对飞船的发现,人类可以制定下一步措施,以某种方式改变近地小行星的轨迹。    
      随着诸如“深度冲击”之类行动的出现,人们有希望阻止来自太空的强大冲击力摧毁我们的地球。由于此项爆炸威力达到了宇宙级水平,因此“深度冲击”行动排名十大爆炸的第六位。    
    


第四章 十大爆炸案例得克萨斯城爆炸

    爆炸是人类操纵化学物质产生的,但失控的化学物质也会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十大爆炸中排名第五位的就是一次有关化学物质起火引发的连锁大爆炸。这次爆炸仿佛打开了地狱之门,它所造成的社会恐慌影响深远。    
      美国的得克萨斯城是一座繁华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海运中转站。这里每年的入坞船只数目超过3000艘,许多燃油与化学物品由此运往世界各地。    
         
      早在1946年,得克萨斯就拥有4家大型燃油提炼厂,其中两家生产航空用油,另两家是化工厂。港口的繁华和工业的发展为城市提供着生机与活力,一切看上去都那么井井有条,谁知道在平静的环境里却暗藏着杀机。    
      1947年4月16日晨,一艘名为“格兰德坎伯”的法国货船突然在港口燃起了大火。它载着2300吨易燃的硝酸铵化肥。冲天的大火直插云霄,在3公里外的化工厂都能清晰地看见港口上升起的橙色浓烟。得克萨斯人虽然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但他们对事态的发展仍抱有乐观的态度,觉得这很可能只是一场火灾,消防队总会把它扑灭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熊熊大火开始扑向围观的人群。大火引发了巨大的爆炸,并引起了海啸。一时间四处都是可怕的火焰,黑色的浓烟直冲上天空,15英尺高的海浪呼啸而来,周围的人群被巨大的海浪卷进了深渊,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当水势平息以后,那些被海浪吞噬溺水而亡的尸体又被水波送回了海湾,现场一片狼藉,景象触目惊心。    
      幸存者肯·达马特回忆道:“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船上的这种物质会爆炸。化肥上没有任何标签。所以任何人都没有防备。”    
      硝酸铵化肥本身并不会爆炸,但融化的蜡和燃烧的麻袋与硝酸铵粉末相结合,产生了一种被称为“ANFO”的可爆化合物,就是它刹那间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爆炸还令附近的精炼厂和化工厂燃起了大火。化工厂的爆炸又引起大量有毒物质泄漏,一大片玫瑰色的有毒云层向市区扩散。发生爆炸时,工人正在上班,局势非常危险。爆炸引发了大火,烟幕笼罩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有毒气体,化工原料还有随时爆炸的危险,这些都给救护人员寻找伤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但这不是噩梦的结束,这还只是一个开头。    
      “高速飞行者”号货船停在“格兰德坎伯”号的边上。晚8点钟左右,“高速飞行者”号甲板着火了。更糟糕的是,“高速飞行者”号装载了1000吨硝酸铵。大火来势汹汹,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