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传奇
第四章 十大爆炸案例原子弹
十大爆炸排行榜到了最后,第一大爆炸就要亮相。对有些人来说,它是科技的进步,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条不归之路。这是人类核时代的开端。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真正将原子弹用于战争只有一次,那就是美国为促使日本早日投降而使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这一爆炸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它的功过却在当时和日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原子弹的历史要从20世纪30年代说起,当时科学家对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是法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使人造同位素成为可能;随后,是意大利的费米,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用中子撞击放射性元素铀,会出现一系列裂变反应;最终,德国的哈恩等几名科学家几乎同时确认了核裂变现象,即当中子从一个原子核撞击到另一个原子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个发现意味着什么。
而与此同时,在核物理研究最先进的德国,一个战争狂人掌握了政权,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1939年,希特勒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争机器横扫欧洲。不久,德国物理学家掌握了研制原子弹的方法。一旦希特勒拥有了原子弹,后果不堪设想。当时的确有人向希特勒建议研制这种毁灭性极强的武器,万幸的是,提议被自负的希特勒否决了。
然而,这种危险时刻存在着。
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是铀和重水。随着德国相继占领了捷克、比利时和挪威,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重水工厂和大量的铀落入德国人的手中,一些有识之士再也坐不住了。
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还没有卷入战争,大批犹太科学家为了逃避法西斯德国的种族迫害,纷纷移居美国。他们公推爱因斯坦领衔,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敦请美国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科学家们的这封信由白宫经济事务顾问萨克斯转交到罗斯福总统的手中,但因为工程浩繁而且耗资巨大,罗斯福总统一时也难下决心。为了说服罗斯福,萨克斯为他讲述了一段历史。
他说:“在拿破仑战争时代,有一个年轻的美国发明家福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建立一支由蒸汽机舰艇组成的舰队。他说,这样的舰队,无论什么天气都能在英国登陆。拿破仑想,军舰没有帆能走吗?这简直不可思议,因此竟把福尔顿赶了出去。根据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爵士的意见,这是由于敌人缺乏见识而使英国得到幸免的一个例子;如果当时拿破仑稍稍动一动脑筋,再慎重考虑一下,那么19世纪的历史进程也许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这个故事使罗斯福总统意识到科学远见在战略上的重要意义。在1941年12月6日,也就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他欣然批准了美国发展原子弹的计划。这一计划被命名为“曼哈顿工程”。
美国军方立即将声望卓著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征召入伍,全面组织和具体指导原子弹研发工作。在军事工程部的帮助下,奥本海默聚集了当时美国一流的原子物理学家,选择在洛斯阿拉莫斯建立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实验基地。
洛斯阿拉莫斯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沙漠环绕的大山之中,距离最近的小镇也有48公里,环境闭塞,是研究和实验核武器的理想地方。当奥本海默等人带着小型加速器等仪器设备进驻实验室时,他们对困难的估计非常不足。奥本海默甚至以为只要有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够了。但到1945年,实验室已发展成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的军事科研基地,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1945年4月,第一颗原子弹正在紧张的研制中,罗斯福总统突然病逝。杜鲁门继承了总统职位,继续完成原子弹研制计划。1945年7月16日,科学家聚集在新墨西哥州的聚尼堤实验点,目睹了世界上第一件核武器的威力。爆炸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00吨TNT炸药的总和。
1945年,盟军攻克柏林,希特勒战败自杀,欧洲战事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但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大势已去的日本仍然在负隅顽抗。1945年春,为尽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苏联势力的扩张,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等4个城市中选择一个目标投掷原子弹。7月,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将3颗原子弹运往南太平洋的提尼安岛。
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整,3架B…29美机从高空进入日本广岛上空。在此以前,B…29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演习,所以市民已经习以为常,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次飞临的3架飞机中,有一架装载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它的绰号叫“小男孩”。
9点14分17秒,装载着原子弹的美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自动投弹装置被打开了。60秒钟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又过了45秒钟,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瞬间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的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爆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刹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爆炸夺走了20万人的生命,广岛4平方公里的中心地带被完全摧毁,成为一片焦土。然而,日本依然对同盟国的最后通牒保持沉默。3天后,美国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大胖子”。这一次,又有6万余名平民被夺去了生命。
日本终于屈服了,宣布无条件投降。威力无穷的原子弹结束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战争,却也同时开启了恐怖的核时代的序幕。
人类操纵的毁灭性的爆炸在人类文明的上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原子弹爆炸排名十大爆炸的第一位。
现在;我们目睹了十大爆炸那声势浩大、惊天动地的神威。爆炸可以展现绚丽夺目的烟花表演,也能够制造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它们既能带来毁灭,也能够创造奇迹。爆炸,是天使还是魔鬼,完全取决于开启按钮的人的心。
第五章 十大著名间谍被俘的飞行员间谍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间谍一直密切关注着冷战中的对手——苏联,因为他们要洞悉对手的一切。对美国的情报机构来说,他们对侦察技术的追求真是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于是乎,一架独一无二的飞机就此出现,它就像是一只空中的千里眼,不仅标志着一个新的技术起点,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战略转折点。这只“千里眼”,就是当时最先进的隐形飞机——U…2侦察机。
隐形飞机很难用仪器探测到,因为其隐形技术全面减少了飞机的红外线、声音、电磁和雷达反射特征。而且,纤长的机翼令U…2拥有良好的高空性能,可以避开敌人的雷达搜索,在18000米到24000米的高空自由飞行。
U…2 侦察机“千里眼”美名的得来,是因为机身前部装有多台高空侦察照相机,可以从21000米的高空拍摄到地面上的目标,而且照片的清晰度非常高:不仅地面的建筑、街道、车辆和武器装备一览无余,甚至连停车场的车位分隔线都能得到清晰的再现。
U…2飞机研制成功后,弗兰西斯·加里·鲍尔斯立即被委以重任,成为其首批驾驶者之一。年轻的鲍尔斯十分热爱飞行,是一名非常出色的飞行员,曾驾驶过F…86喷气式歼击机。正是因其高超的飞行技术,中央情报局在1955年或是1956年,将其选中作为中央情报局的空中侦察间谍。
这一次,他被派往秘密战争的最前线,驾驶U…2侦察机去完成一项绝密任务。
1960年5月1日的莫斯科,红场上正在进行庆祝劳动节的阅兵式。方阵中的士兵个个精神抖擞,一排排坦克整整齐齐地隆隆驶过。此时的空中,鲍尔斯已经驾驶着U…2侦察机进入了苏联领空。鲍尔斯的这次飞行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他的侦察飞行将穿越整个苏联,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拍照侦察。
在中央情报局高级官员蔡斯·布兰顿看来,U…2侦察机是一架最先进的飞机,飞得很高也很安全,所以鲍尔斯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但隐形战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它们无法自我防卫空对空导弹,以及目测引航的地对空导弹的威胁。起飞4个小时后,U…2侦察机还是被苏联的防空雷达发现了,俄国人的防空导弹马上锁定了目标。
苏军一共发射了14枚防空导弹,其中的一枚在鲍尔斯的机尾附近爆炸,巨大的冲击波摧毁了机尾,严重破坏了U…2飞机的构造。鲍尔斯心里十分清楚,要想完成这次任务已经不可能了。富有戏剧性的是,防空导弹成功击落鲍尔斯的技术,正是由另一名美国间谍泄露给苏联的,他在十大间谍中排名第二。
飞机被击中后,鲍尔斯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能不能安全脱身。他迅速启动弹射座椅并打开了降落伞,希望安全降落到地面之后再设法逃生。但是,当他在空中自由坠落的时候,俄国人早已在地面上等着他了。
接下来是三个月的不间断审讯,每天的审讯都要持续16个小时。刺眼的聚光灯下,俄国人对他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但鲍尔斯的意志十分坚定,打定主意绝不投降。如此一来,当俄国人揪下他衣领上的徽章摔在桌上时,当俄国人气急败坏地对他施以酷刑时,沦为俘虏的鲍尔斯只能面临着两种抉择:要么继续忍受这非人的折磨,要么用中央情报局发给他的毒针自杀。
中央情报局之所以给间谍们配备这些毒针,是因为深知他们一旦被敌人抓获,就必将面对最为残酷的审讯与折磨。为了国家的机密不至泄漏,也为了间谍被捕后少受一些痛苦,这根不过寸余的细小毒针,可以在关键时刻结束这一切,只需将其刺入皮肤。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年轻的鲍尔斯最终选择继续活下去,但他没有在俄国人的刑讯下沦为叛徒,坚持没有泄露半点国家机密。
1960年夏天,鲍尔斯在莫斯科受到了公开审判。他走过宣判礼堂中间那条长长的过道,最终站到了俄国人的被告席上:“我恳求法院把我当作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敌人来审判。”但是,俄国人面前的鲍尔斯就是一个空中间谍,就是一个来自美国的敌人。最后,鲍尔斯因间谍行为被判有罪,并将在苏联监狱中服刑12年。
不过,鲍尔斯的牢狱生涯提前结束了。服刑仅仅18个月后,俄国人就用他换回了苏联的间谍鲁道尔·阿贝尔。鲍尔斯终于得以回到美国。鲍尔斯不仅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同时也是一名忠于国家的间谍。他从来没有因被俘后的坚强不屈而把自己当英雄,只是觉得为国家做了一件他应该做的事情。但对这位间谍来说,对国家命令的绝对服从、对飞行的无限热爱和一次绝密的侦察任务,几乎葬送了他的美好青春。
在后来的军事和情报领域中,U…2的后继机型SR…71黑鸟侦察机问世了。“黑鸟”能在26000米的高空飞行,并且从1966年到1990年的服役生涯中,一直保持着每小时2193英里的飞行速度记录,从洛杉矶飞到纽约只需1小时。
经过多次改进的U…2至今仍在美军服役,并始终是侦察主力。
第10号间谍装备:夜视仪
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采集、处理并显示黑暗中肉眼不可视的目标,并转换成可视影像的技术。如果你置身于黑暗中又必须看清某些东西时,红外线技术和夜视仪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