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7-走进喜玛拉雅





铩!   ?br />      总之,在这条线路上,多动脑筋,多打听信息,沿途搭载过往车辆也不失为一个通行的好办法。


《走进喜玛拉雅》第九、十章布达拉宫(图)




《走进喜玛拉雅》第九、十章再点一次酥油灯吧(图)




《走进喜玛拉雅》第九、十章藏民们的朝拜不为今生只为来世(图)




《走进喜玛拉雅》第九、十章川藏公路沿波密一带(图)




《走进喜玛拉雅》第九、十章山坡上的民居(图)




《走进喜玛拉雅》第九、十章怒江山口(图)




《走进喜玛拉雅》第十一、十二章回到我梦中出现过的白马雪山

    我对你说,昨夜我又梦见自己回到了白马雪山,回到了金色山林和阳光静悄悄的地方,回到了那匹白色骏马的身旁。    
    让我回到梦中出现过的雪山上去吧,一座叫做白马的雪山。她在地图上位于滇西北德钦到奔子栏之间,隔着澜沧江和梅里雪山遥遥相望。她是梅里的女儿,在和情人相会的时候,在前往金沙江奔子栏的途中,化身而成为了雪山。    
    是的,白马,一匹俊秀的白色骏马,神采奕奕地跃然于寂静的山冈之上。而不是有人所说的白茫,或者白芒(白马雪山也被称为白茫雪山和白芒雪山)。    
    我对你说过,昨夜我又梦见自己回到了白马雪山,这是我所见过的,与其他雪山多么明显不同的一座:多么温柔,多么静谧,还有多么美丽清澈的眼神,还有她已经凝固成雪成冰的泪滴和热情。和她对视时,如同小鸟儿的眼神透漏着千百年都不曾改变的婉转、明媚和依洄。    
    让我回到白马雪山,回到梦中出现过的她的身边去吧,成为银装素裹、白皑皑的雪和冰,成为金色山林的每一片叶子,成为透明的阳光和柔软清凉的风,成为轻轻抚摸她满头秀发的一双手,安详地陪伴她在高高的山冈上踱着细碎的步子,放弃远走的渴望,然后安详地站在距离金沙江和澜沧江不远的地方,望着人群而忧伤。    
    在夕阳下山,时间将要停顿的时候,她会悄悄走下落寞的山岗,会俯下身子,听一首你喜欢听的朱婧的歌。    
    歌词:《美丽骏马》    
    演唱:朱婧    
    你骑着我从未见过的美丽骏马    
    狂野而成熟的眼睛抓住了我的心    
    你轻熟的驾驭马匹带着我的热情    
    和可以触及的光明沿着未来的路奔跑    
    Ride on See you    
    我不会跟你走,不论心中多么渴望    
    当你消失黑暗中没有回忆在背后    
    那点亮黑夜的火星是我的泪滴    
    在世界的边际我感到孤寂    
    可我不是你的另一个世界    
    当我看到你的眼睛    
    Ride on See you    
    我不会跟你走不管心中有多么渴望


《走进喜玛拉雅》第十一、十二章中甸,香巴拉的美丽梦想

    在整个香格里拉,信仰和平共存,奉行适度的准则。人们都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不用担心时间和金钱,他们生活无忧。美丽、和谐、宁静、闲逸……似乎人类的一切理想都在这里找到了归宿。那里有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腴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       
    ——《消失的地平线》(英 詹姆斯•希尔顿)    
    在中甸没有改名成为香格里拉之前,地球上的“香格里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是想象中的天堂,然而神话变成现实之后,想象就只能自然而然地中止。或者说我们强行把梦想变成现实,就是毁掉了梦想。因此我支持一个说法:“把一个地方命名为香格里拉实际上是剥夺了人们的梦想。”争夺美好梦想中的无形物是没有道理的。中甸成功了,而怀揣“香格里拉”梦想,并在努力寻找的人却感到了无比的挫败。    
    “香格里拉”,藏语中称为“香巴拉”,一处象征着生活无限美好与和谐的世外桃源。无论是藏语中的香巴拉,还是汉语的香格里拉,甚至是詹姆斯。希尔顿本人在小说《消逝的地平线》中所创造的“Shangri…la”这一名称,它都是想象中的人间天堂之地,而从来都不属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即使被强行命名。    
    然而现在,许多人都来到中甸,以各种的名义,来实现不用寻找就能轻易实现的毕生的梦想,他们会大声尖叫,会随处拍照,会对着雪山、寺院和佛像指指点点,认为香格里拉就在自己的身边,嘴上,或者眼睛里。然而我不这样认为。作为中甸的香格里拉,中甸的本身却并不是香格里拉的真正所在。也就是说,最多在这里也只能找到香格里拉的影子和碎片,而不是全部。    
    事实上,中甸的意义在于它是美丽的“香格里拉”之梦的延续。我很喜欢中甸这个名字,也很欣赏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有人们所向往的简单朴素,而又美好幸福的生活时光。中甸一带的人们,他们正在经历或者说创造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外来人眼中成为和谐、简朴、宁静、散慢、悠闲的生活写照。这种画面感极强的生活写照,其内涵是和真正的“香格里拉”相吻合的。但是,“香格里拉”要放在不同人的生活当中才能被得以理解的,而不单单是用汉藏两种文字在山坡上刻上“香格里拉”几个大字。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中天堂和自己的“香格里拉”。或许有些人在中甸只能找到风景,有些人只能找到闲适恬静的生活,有些人能够找到信仰,有些人能找到生活的本真和原生态,有些人却只能找到贫穷和疾苦,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可能会什么都找不到。因此,在中甸我的拍照想法随着“香格里拉”的梦想在同步失去。    
    这不能不算是美丽的风景,秋天的中甸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着和波密及然乌不尽相同的黄树林、火红的灌木,还有梦境一样舒坦的草场。但这些风景的美色却都被我刻意而尽可能地从镜头面前忽略掉。在中甸,我所努力寻找的风景,它们应该是和真正的“香格里拉”具有关联或相似的地方。    
    所以能把我打动的不仅仅是风景和照片,而是更能体现出美好和幸福的生活时光的实际生活片断。比方说我在从奶子河漫步走向噶丹松赞林寺的时候,我原本已经不再打算再拍摄照片,但将要暗淡下来的傍晚,阳光在山体上瞬间打出的色泽和光晕,笼罩了村庄里的几户人家;比如村落冒着炊烟与田地、夕阳下的寺庙交错在一起,僧人们和村民们都一样,拖着悠闲的步子;还比方说,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的微笑,这种笑容里面不存在着假意与真心。    
    住在中甸古城的四方街附近,我时常会沿着古旧的街道,四处去观看当地人生活的房屋、场院,还有他们周边的小寺庙等等。入夜之后,中甸的四方街,会聚集起当地的藏民在这里跳盛大的“锅庄”,不分男女老少和彼此,没有矜持与羞涩,哪怕是不会跳,走上前去随着别人的步子一起挪动,但内心却会为之欢腾。对陌生的外来者来说,中甸是一片淳朴之地,在这里能快速把自己溶化于其中,并找到一段能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的绵长的梦寐时光。


《走进喜玛拉雅》第十一、十二章虎跳,美丽隐藏得那么深

    徒步虎跳峡的计划完全是一段意外。要不是在中甸的古城里遇到一群奇怪的人;要不是这群人中间一位美丽可爱的姑娘;要不是这位姑娘说如果我不带她们走,她就会放弃虎跳的行程从而成为永远的遗憾;要不是我一直都对心灵有美好向往的人心存感激与敬畏,我都有可能不会在这次的行程里与虎跳有关。    
    那时候,我正像一匹小兽独自纵横西藏后,又跑到滇西北,这种经历可能让初次背包远行的“新驴”,找到了些许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倚靠。虎跳是一条条件相当成熟的徒步路线,不管如何身体力行,都不会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所以当我在中甸“牛棚”酒吧遇到其中一位哥们儿离奇的“跑单”事件后,我说我不想再参与这次徒步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的失落。但每一个人每一个美好的梦想都是值得去保护的,尤其当别人完全信赖并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时候。所以当她无奈地说只能放弃行程的时候,我的思想又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最终还是答应了与她们一起去徒步虎跳。    
    徒步虎跳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上路”看山,“下路”看江,一般人都会选择走“上路”,从“下路”乘车返回。而我们本无什么具体的计划,阴差阳错促成了一个环线的行程。    
    早上七点,从中甸乘长途客车出发,八点多来到了大桥头“上路”的起点(也就是虎跳峡镇),遇到上海一对新婚出来蜜月旅行的夫妇,相约要一起行走。看得出是一对很值得交往的人,于是便结了伴儿。    
    我们从“下路”进入,首先租了车前往上虎跳。在上虎跳,身边不时响着导游的小喇叭声,一队队旅行团的游客,戴着样式和花色相同的旅行帽挤在那里,人多得让人感到绝望。草草看了上虎跳石,我们主动让开他们,沿着“下路”再往中虎跳方向走去。下路是一条公路,穿过一个隧道后,就已经再也看不到游人的影子了,甚至连过往时的汽车也已经很少见。公路边立着“落石地带,注意安全”等字样的招牌。相对于“上路”的险峻而言,“下路”的落石和塌方显得更为危险。发生过好几起落石砸在行人和汽车上,车毁人亡的事故。    
    好在雨季早已经过去,公路现在也得以维修。一边注意地形和山势,一边提醒他们控制好速度如何在这种地方穿行而能减少危险。那时候,虎跳一路上长长的美丽向我们呈现了。它们隐藏在脚边的峡谷中,或者说是隐藏在金沙江穿过玉龙、哈巴两座雪山之间罅缝的时候。激流在山谷里被阻挡,汹涌澎湃,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和丽江所看到的玉龙雪山正面不同,玉龙雪山背向金沙江的一面,尽是些斧削般陡峭的悬崖,黝黑的岩石上草木不生。但在山石的巨大断裂带上,又绿意满怀,郁郁葱葱,尽是些草甸和林木。而在哈巴雪山的一面,山势不在那么险陡,山坡上时而会碰到几户人家,有袅袅的炊烟升起。一些精致的小飞瀑,也会在不经意间从山崖上落下来,水花四溅。而在公路的下面,两山之间,金沙江的身影时隐时现,只是那些巨大的水声如沸腾的欢歌陪伴一路。    
    最是那一跳的惊悸。虎跳峡的故事和美丽隐藏在峡谷的最幽深处,如沿途的江水一样经久不息。而不少人就从那里打道回府的上虎跳石,还仅仅只是一个浪漫的开端。


《走进喜玛拉雅》第十一、十二章中虎跳

    金沙江峡谷深处汹涌的江水中,赫然盘踞着一块突起的巨石,相传古时有猛虎借石头纵身跃过江面,虎跳峡因此而得名。这样的石头从上游到下游有三块,依据这三块虎跳石,游客和当地人也往往把整个虎跳峡分成了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三段。    
    玩玩停停,从上虎跳沿“下路”走到中虎跳所在地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我们决定住在距离中虎跳比较近的张老师家。安顿好住处,收拾妥当行李,开始到张老师家的大厨房里挑选午餐。蔬菜大部分都产自附近农家,叶肥肉厚,味道鲜美。野山菌也不错,各人挑自己爱吃的点了几个,吃得很爽口。饭后休息了一会儿,找了一位当地的向导,三点开始,沿张老师家修的那条小路下往峡谷的底部中虎跳。    
    请来的向导基本上变成了背夫,也就是干着拉人的差使。那样的山道,对我来说虽然没有太大的恐怖可言,可其他人都吓得双手扶着山岩在地面上爬行。向导在前,我断后。前拉后扯,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总算是大汗淋漓地完成了搬运工作,所有人都顺利平安地下到了峡谷的底部。    
    看虎跳的风景,需要屏住呼吸去感受,而不仅仅是观望。那些疾速的江水呼啸着而来,又怒吼着而去的时候,迎着阳光呈现出一团白花花的水光,或者背着光线而呈现出的暗黄色的浪涛都会幻化成一种奇异的感受。仿佛有一瞬间的吸引,然后又有所迟疑,终于明白这是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出来的奇迹。因此,它隐藏在谷底不肯轻易示人,而滔滔江水,也始终远离人而去。    
    如果上到了离江水最近的石头上去,在那里就能够做江水的邻居。我向向导请求,允许我们上去。向导斟酌了片刻,答应了我的要求。通过一根独木搭成的桥,我们小心翼翼,完成了一次学习控制平衡的惊险而刺激的过程。其实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