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7-走进喜玛拉雅
应了我的要求。通过一根独木搭成的桥,我们小心翼翼,完成了一次学习控制平衡的惊险而刺激的过程。其实上到江水拍打的那块巨石以后,反倒再没有多少危险,需要注意被江水打湿了的石头上容易打滑而已。“一个十九岁的湖北籍男孩子,去年就从这个石头上滑下了江水,80天后尸体又从这里浮了上来,竟然还没有腐烂!”向导说。真想象不出这么湍急的江水,他的灵魂为什么还没有流走。
在虎跳,有人在这里看出的是大自然的壮观;有人看出的是地质、地理与人文;有人看出的是思辩和哲理,是世界的博大,人类的渺小;有人在这里看出的是波澜壮阔的胸怀和理想者的情结;也有人在这里看出的是隐痛,是一段积攒久了,需要从心中的堤坝中导流出来的,喷涌而出的恋情。
言辞对风景的形容有时候的确是多余的,即使不显多余,可想要每一次都完成对风景的概括,它的能量也还是有限的。坐在石头上,或是躺在那里,金沙江从身边奔腾而过的时候,美好的形容从这里消失了,寻找词汇、构造句子的丰富想象力消失了。脑子里再也不能积攒起足够解释心中澎湃的激情和不断颠覆的感受的那些语言。甚至不会再去想一些与风景无关的其他事情,不会惊叹与折服于这种震慑力,不会去回想猛虎借江心巨石一跃而过的故事,整个人就呆若木鸡地坐在那里,面对着一峡气势磅礴、疾驰不息的江水,傻了,痴迷了下去。
《走进喜玛拉雅》第十一、十二章每一条上山的路都是有意思的
阳光照不进来的虎跳峡谷,天暗下去得很快。在几间房子那里休息一会儿,上了趟风光无限的厕所,在专门为游客而设的驴墙上画了一些标记,寻思着要回到峡谷上面去了。
从谷底回到山上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从张老师家修的那条便道原路返回;一条是走“一线天”,经过江水上方不远的悬崖峭壁,在山壁之上有一个小小的通道可容一个人身爬过,爬过悬崖后可以上到下虎跳所在的核桃园,这条路很不好走,很危险;还有一条是新修的一条绕山而上的路,还有一段“天梯”之路可以爬上去。考虑队伍的实际情况,又不想走原路返回重温已经领略过的风景,我们决定爬“天梯”。
“天梯”实际是在峭立的直壁上,用钢筋和木头捆绑成的一具梯子,约有三十米高,与地面近90°角垂直悬挂在山崖边,用手摇了摇,晃动性很大,不像是很牢固安全的样子,但向导说没事儿,常有人爬上爬下。大家都面露怯色,向导笑称队伍里除了我之外,也不允许别人去爬梯子,走远道可以绕过这个梯子,刚好合了他们的意。
我爬“天梯”而上,倒不是因为碍于向导那句话的鼓励和面子。而是觉得既然来到这里,不体验一把,将来必定会后悔不已,于是毅然要上。上“天梯”不在于需要多大的力气和多好的技术,只是上到中途时,梯子会在悬崖上晃动不止,那种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恐惧而已。
念叨着希望梯子千万不要倒掉或是坍塌,鼓足了劲儿,提了几口气上来,就蹿到了梯顶。回头又从便道上下去与向导汇合,让她一人照顾另外几个人从悬崖上往上爬,的确有些难度。没想到同行的女孩子OOC跟着我的后面也从“天梯”上爬了上去,让人刮目相看。
向导说但凡是有女性爬梯子,十次有九次她都会看到人哭鼻子。梯子上到一半,摇晃不止,再想回头向下已经更为困难,向上继续攀爬的话如果心理上过于紧张害怕,就会手脚无力、浑身酸软瘫痪,那样的结果就会是比较惨的“鬼哭狼嚎”之声。谁说“天梯”上女子不如男,OOC的勇敢算是一大惊喜。
过了“天梯”,再耗时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走完了险路,上到了公路下方相对比较平缓的山坡。向导见我爬山了得,要和我比试爬山的速度,众人皆起哄赞同。为了让着女性一点,我让她先出发,几米之后再从后面开始追赶。西行一路,高原上的锻炼果然起了作用,体力和耐力大有进步,很快就从后来追上并赶超她了。她从后面喊叫认输,惊异我爬山怎么会那么凶猛。言笑间,说以后我在虎跳峡一带不管是走哪条路,甚至包括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的一些危险路段,她都不再收费。
《走进喜玛拉雅》第十一、十二章“听”虎跳
晚餐是在张老师家的院子里进行的,中午下山之前,预定了他家出名的土鸡汤。
几根蜡烛,一张古老的八仙桌,四面围坐着陌生或已经不陌生的旅途上的朋友。一旁的游泳池哗哗放着水,海啪椋褂衅渌恍┙胁簧厦值幕ㄊ⒖诮锹淅铮踔粱褂幸恍┮盎ā?盏厣掀搪四瞎系囊蹲雍头刍粕幕ü嵌洌褂新逃陀偷乃抗瞎以谔僮由希褂行『F烦⒆琶牢恫穗鹊氖焙颍悦媸呛谘寡沟挠窳┥剑砗笫枪脱┥剑裥ケ甲叩慕鹕辰由肀卟辉兜纳窖碌紫麓┕且桓龊芴乇鸬闹蚬馔聿汀! ?br /> 晚饭吃了很久,边聊边吃,边吃边笑。土鸡很好吃,汤很香。酒足饭饱,我们撤退的时候,张老师家聪明的小狗,不知用什么办法从地爬到了桌子上面,继续着被我们抛弃的烛光晚宴。众人皆大笑。然后喝茶,闲聊,闹到了很晚,大家分头回到各自的木头房子里睡觉。
走了一天已经有些累了,以为一会儿就会睡着,哪知道睡了很久,江水轰鸣的声音在耳边挥之不去,那些白花花的水光又再次浮现眼前,充满想象,无法入睡。于是又索性穿上衣服,重新跑到张老师家靠近江水上方的悬空露台上坐着。
月夜。大地明朗,只有山岩的影子挺着黝黑的身材在东张西望。这时候,才注意到又知不觉间又月圆了一次,如同在德令哈的那一夜一样皎洁,只是略微显得有些高远。
“听”虎跳。风的声音透过夜晚中发亮的山林在沙沙作响。江水的怒吼在看不清明暗的峡谷里穿梭和徘徊。山后面却一派静寂,只有偶尔传出来的几声狗叫,会划破夜。之后又归于平息,把寂静重新归还给那些属于峡谷的清风和浪涛。
完全平静下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和秘密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虎跳这样的深山高峡里,只剩下一个人在夜晚中独坐时,就很容易做到。这时候不需要心思有多么缜密,也不需要充满向往和想象,只需要让自己松懈下来,听着风和水的声音,把水流惊涛拍岸、卷起千层浪,奋勇直前、澎湃而过的样子,在脑海里回想一遍。把沉甸甸的肉身放置在湿淋淋的夜晚,把愿望在巨大的轰鸣声中晾晒在山村的月光底下,这个夜晚就可以平静过去,就可以把思念传递得更悠远一些,把灵魂带出窍。
直到月亮落下,直到天幕透露出微弱之光,直到乳白色的晨雾盛满山坳,另外一个清晨,就在这样的轻柔和迷离中开场。
《走进喜玛拉雅》第十一、十二章玩转“高路”风光
“高路”才是喜欢徒步的“背包客”们惯常走的线路。上午十点,我们从张老家出发,经过TINA’S上“高路”是的观音瀑布和五指山,往金沙江上游的大桥头行走。“下路”的公路是20公里,山上的“上路”估计在30公里左右,我计算应该在6到7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完成,可是由于是逆流而上,大部分时间都要爬坡。出发的时候,更是遇到一些在半途上休息过一晚,然后第二天才徒步过来的背包族们告诉我们,他们觉得逆行的话,这个行程两天都难以完成,建议我们早早在半路上找地方住下,歇息好了第二天再走。可是我们不能够这样,因为已经订好了车在大桥头虎跳峡镇等我们,我们必须在晚上七点之前走到桥头,这已是不能更改的计划。
前一天晚上,受尽我们款待的张老师家的那只可爱小狗,可能是为了表达对我们的感激之情吧,和我们一起走上了“高路”,并一直在我们的前面领路。非常害怕小狗回家时自个儿走那些危险的山路会遇到麻烦,赶它回去,可是它怎么都不愿意,我们只好带着它,打算走到桥头的时候,把它交给张老师的侄子。
我们小看了小狗,直到我们走过HALFWAY客栈,走了十几公里的路程,一场大雨突如其来,我们跑到茶马客栈躲雨的时候,它才在我们不知不觉中离开。兴许,它是在雨后带着一大群往中虎跳方向去的客人离开的。我们问茶马客栈的主人,小狗有没有问题。他笑了,说我们太小看了小狗,在虎跳峡的徒步路线上,许多沿途的客栈都养有这种机灵可爱的报信狗。有客人来了,老远会前去迎接,客人走时,一般都会送上一程,只不过送我们送得确实比较远了一些而已。
在茶马客栈,掏出包里从老乡地里掰来的鲜嫩玉米棒子,找了个火炉开烤。先用一根长木棍从后面的玉米芯插进去,然后放在火里不停翻滚,等一圈儿都烤黄烤焦,玉米粒就熟了,烤玉米棒子也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的确,“高路”上的风光是玩儿出来的,危险已经不在是大家担心的了,只有在险要的地段,我们才会小心而安全地通过。而到一路上那些无人采摘的核桃树林里,我告诉大伙儿树上挂满了核桃时,大家都不信,笑我乱说。当我砸开绿色的外皮,再砸开里面的壳,露出鲜嫩的核桃仁时,他们才野人一样,用石头学着我的样子乱砸一通,方法不对,有时候只好连着壳和核桃仁一起咀嚼了。一路的艰辛,似乎都被笑声所掩埋掉。
真正的考验是在后半程,不断下雨,上坡下坡的路都湿滑无比,而他们一个个都体力不支。眼看下午了,路途依然还很遥远,歇息和停顿也越来越频繁。有时行李集中在一起我一个人背,他们走在后面也依然跟不上来。没有办法,有时候只得从密林里穿行来缩短行程。下到28拐的时候,还好雨停了,后面的路我干脆拉着他们和我一起快步奔跑。两天的行程,在我近乎野蛮的逼迫之下,终于压缩成了一天,傍晚七点多的时候,我们赶到了大桥头上面,远远看到了来接我们的汽车。我兴奋地又向一个当地的小朋友要了黄瓜和他们地里的南瓜,准备到丽江的时候给大家炖南瓜汤。
在赶往丽江的车上,上海的小贝夫妇说,以后要是遇到了讨厌的人,就把他介绍给我,然后让我带着他去徒步,累死他!
《走进喜玛拉雅》第十一、十二章在丽江抓起一把闲散时光
熟悉的古城,熟悉的客栈。熟悉的小院,还有熟悉的主人。熟悉的天台和楼道,还有熟悉的阁楼上的茶桌。
熟悉的小雨,每天早晨、黄昏和半夜时分会准时降下来。熟悉的雨声,敲打在屋顶上,会发出熟悉的滴答滴答的声响。熟悉地睡着懒觉,睡悉地不一觉醒来。
熟悉的街道,伸向巷子深处。熟悉的一座雪山,在熟悉的远方扑面而来。熟悉地站在这里想一想,唉,纷杂的心事,还有熟悉的烦恼。
熟悉的小店,门都开着,灯光都亮着。熟悉的酒吧主人,会在走进门的时候,送来熟悉的笑脸。熟悉的墙壁或是柱子上,挂着自己熟悉的留言和签名。
熟悉地看着一张张不熟悉的面孔,在溪水的那一边,在小桥的那一边,在阁楼的那一边,在酒桌的那一边,在烛光的那一边,在街道的那一边,在人群的那一边,在雨伞的那一边,和自己无关紧要。
熟悉在走到木鱼铃的店铺那里,摸摸鱼铃,熟悉地笑一笑转身离开。带着朋友,去看熟悉的三眼井,熟悉的大、小石桥,然后坐在熟悉的民居屋顶上,看大云压境。去熟悉的溪畔,吃熟悉的汽锅鸡,喝熟悉的蓝鸟咖啡。
在樱花屋,熟悉地要上一份五成熟的牛扒。熟悉地坐在对面的阁楼上,看河岸上的陌生人对歌、比试着跳脱衣舞、肚皮舞。一瓶熟悉的云南红,熟悉地看到邻坐的女孩子,有明眸上的秋波暗送,熟悉地拒绝陌生而来的艳遇。
早上五点,熟悉地帮朋友背着包,走过熟悉的南门,熟悉地送上去机场的出租汽车。回到熟悉的客栈,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带着孤独,熟悉地走更远的路。一切都是熟悉的,没有丝毫特别。
只有那时候的我,还不认识那时候的你吧。那时候的我们,应该是不熟悉的。
情意结•;行走在喜马拉雅两面的“有情提示”∕ 滇西北
滇西北景区很多,各景区、城镇间交通比较方便,可乘公车到达,或与人合租车辆前往,价格相差不大。住宿,各景点和城镇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