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凶恶
罄吹某删湍е郑黄颇嬉还兀灿忻枋觯 ?br />
“什么!”
苏令翰苏令南闻言大惊,几乎全身寒毛都竖将起来,声音却本能的放到了最低,若不是苏明海耳目聪明,便连这么面对面坐着也要听之不到……
“你疯了!法师的功夫,都有特别传承,若是给人发现,不但我们,怕连沮桦、兰斯两国的苏家人,都要死掉一半!”
“父亲、十叔,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它的冥想方法,和我们文士的观光之法类似。无非是里面多了修炼途中每一个步骤的症候和诀窍。所以,这就要靠十叔你的修炼经验了——呵呵,将里面的这些东西修改一番,不就是一本我们苏家专属的修炼秘法了嘛?”
象苏令南这样的高手,见多识广,而且本身又到了九级,对修炼每一步骤的内景外相都有了极为细致的了解,只是尚未突破魔师,对天地元气体悟不深,还不能条理分明地抓起一条脉络来而已。但偏偏这一本书中,却已充分阐述了这一条线路,其中确切细腻之处,甚至比刘鸣桐这等魔师的理解更甚。
“这话!有道理!”
苏令南长成地吁出一口气来,声音中却带了几分震颤。然后才伸出双手,接过了这一只包裹,忍不住翻开一看,却只瞄了封面一眼,又立刻如被火烫了一般,急急忙忙包了回去,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自己的怀里。这一刻,就算是他这等经历无数的九级人物,也再不能维持原有的心境。
这一本书到手,若是能平平安安渡过这几年,从此太阳城苏家便与众不同。一般的武技训练,武者只能到达三级。中阶战士的冥想功法,往往于黄金一族,只掌握在家族手中,而白银、青铜一族,更是只有贵族或族老才有。家中后辈一旦到达初阶巅峰,苏令南就要根据对方的天份、毅力,决定是不是传授冥想的方法。一旦传授,此人就成为家族核心成员,再也不得脱离。
但即便如此,许多人得了冥想功法后,日夜苦练,往往数十年也只能停留在四级不得寸进。天份好的,也有许多卡在六级上面,到外面历练许久也不能突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世俗武者,往往从皮肉筋骨练起,和法师这一类仙神之流,专注于精神不同。所以即便到了魔师,对各个境界的理解,也和法师之类的专门人才有许多差距。
而这一本书,详细描述了各个阶段的内景外相,苏令南偏偏又一到了九级,对这些景象都有体验,只是不能理解而已。如今这一对照,自然就能全然理会,只要换一种描述方式——比如内视起初的景象,说的是:“如雪花纷飞”,换成“白茫茫如满天星光”,岂不是就变成了苏家自己的秘籍?
第一百四十一章、拜访
苏明海见他将东西收了,还有些不放心。他如今见多识广,对这些得窍的功夫理解甚深,遂提醒道:
“十叔,咱们武者炼的,是直接凝气入窍,但这肉身,在法师看来,不过是一个可利用的工具,因此这样的做法,无形中就先落了下乘……”
苏令南神情沮丧,喃喃地道:“我只听说,法师和我们武者的修炼不同,据说反而和读书人的冥想方法相似……想不到果然如此……”
苏令翰见苏令南情绪低落,生怕因此影响了他的心境,忙在一旁开解道:“不过我们儒者,虽是从观光法入手,但说的极为简陋,所以大部分儒者,才会终身停留在四级,踟蹰不前。”
苏明海笑道:“不错,张大爷是魔战士出身,就连他们的心法,也是从观光入手的……十叔,你也不必气馁,武者只要没过凝真这一关,都是可以调整改修的,而且时间也并不长远,其间更无战力下降之豫。十叔你回去之后,慢慢改练就是。”
“果真如此,呵呵!”苏令南神情一震,大喜道。
“父亲……”苏明海点了点头,复道:“如今这书里,各个步骤都有,就没这个烦恼了……呵呵,只是以后家中少年,就要多读些书了……”
苏令南大奇:“这练武,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不成?”苏令翰在一旁听得大为反感:“老十,你说的什么话?读书对练武怎么就没帮助了?”他话是这样说,眼中却不由得一亮,明显是想到了其中的什么东西。
苏明海继续解释:
“但这观光之法,也有高下之别。最简单,最贴切可行的,是烛火之类人间的火光;其上熔岩之光、水面波光、乃至夜间鬼火,都可成为观想对象,境界高了,相应危险也是增大;再其上日月星光,皆可观想,但这一类,远之又远、遥之又遥,虽然日日可见,但真正理解真谛的,是少之又少。再其上天地极光,虚无缥缈,就更加难得了。”
抬头看了看苏令南,促狭一笑道:“所以十叔啊,不读书,又怎么能对这些东西有所了解呢?呵呵……我父亲读书极多,十叔回去,可以一齐商量着,拿出一个贴切的,可以观想的对象来。”
苏令南搔了搔头皮,又露出他额前那一抹隐隐的白头发来,嘿嘿笑道:“原来这观想有这许多门道,这么说来,还真不用担心会给人看出底细来了。”
苏明海点头道:“不错,法师的观想,路道极多,据我所知,甚至不止观光这一路,还有的是从观想神明起步,再进一步得窍的。但这观想的神明,需得是先天至神,至少也得是不灭的神灵才好。如果是家中普通的祖神,那就没什么好处了……但这种方法,除非是神灵有感——比如家中祖神,或者有前辈元力摩顶,或者在画像中灌注了法力加以引导,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就没办法了……据说此种方法,得窍的速度更快!”
苏令南是无所谓:“呵呵,有现在的方法也是一样,有东西反正没用,你就不要说了。”
苏令翰却一本正经:“唔……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东西,不学为好,多半没什么好处……”突然面色大变,猛然抓住苏明海肩膀道:
“你这小子,是不是外面惹了了不得的麻烦,才要和我们分开,连一齐回村也是不敢!”他说到一半,就已发现自己这下动作太大,怕引人注目,先松开了手。只是他想到苏明海突然有了一本法师手札,又刻意要和村人分开行走,却已隐隐想到了事情的真相,顿时呼吸错乱,脸色都青白了起来。
苏令南江湖经验丰富,听苏令翰这么一说,也立时想到了这个问题,也是面色大变,怔怔地拿眼光看着苏明海。
苏明海也想不到竟然会给苏令翰隐约猜到事实的真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确实杀了一个法师,对方的宗门,将来肯定也要找上门来。但这本书却是得自刘鸣桐,和那法师全不相干——但要真这么说了,这麻烦岂不是从一个变成了两个?这两位长辈,就更要急了。
这么犹豫了一会,才道:“父亲,你不必担心……这书,是我从刘鸣桐手中得来——他以前一个手下和一个法师结伴进了落乌镇的污浊之地,结果双双死在那儿。刘鸣桐得知消息,这才不远千里,去收取两人的尸骨。也刚好碰上了我,起了冲突……”
苏令翰这才稍稍宽心:“原来如此,不过你要记着,他把这东西给你,心中未始没用嫁祸的念头。若是将来有人查探到揽苍山,刘鸣桐怕还会施个法子,将这事拖到你头上来。”
苏明海却狡黠一笑:“父亲,这个我知道的。呵呵……但刘鸣桐事先看过了这书,我就看准了他定然要给手下练习……他手下可没父亲您这样的英士,到时候十有八九,先要给人看出破绽来……嘿嘿……到时候能不能牵连到我的头上,还是二话呢。”
他也不把杀了澜雪宗葛龙和事情说出——反正说出了,他们现在也帮不了什么忙,无法徒增烦恼而已。
接下去三人见其他族人似乎有些注意到了这边,也就不再说这些东西,开始嘻嘻哈哈,道些别后情绪,苏令南顿时有了兴致,将这些日子族中少年的糗事一一道来,说到佳处,哈哈大笑不已。苏明海也挑了几件自己的经历当笑话讲出,苏令翰也是老怀欣畅,不过言语之中,却还是指点教训得多。
杨八妹人虽粗豪,但毕竟也是老江湖了,刚才见三人有写私密,就故意阻拦了其余人的念头,只说让人家父子师徒多些说话的余地,阻了其他人过来。这时见三人开始打屁,就“呯”的将船板拍的几乎跳了起来,大叫道:
“明海,和四哥说话说够了没有?说够了,就过来,让五婶好好看看——瞧你这模样,以前五婶是白疼你了嘛?”
竹岸村离石柱关犹有八十余里,但此行顺风顺水,走得倒也不慢,到入夜时,就已差不多走了六十来里。苏家见天色漆黑,周围又是荒无人烟,就决定在这儿弃船上岸。苏明海和苏令南、苏令翰约定了以后联络的方式,就此离开,让苏家人先走,自己又没入了山林之中,准备过两天再进入石柱关,以便刻意和苏家分开,也免得他人怀疑。
五月二十八日黄昏,滚烫了一天的灸阳,还挂在檐角,外面的大街上,却已渐渐起了凉爽的微风。石柱关郡守府门前,两个年轻精悍的兵士,将身子挺得笔直,在一旁拉出了钢铁一般的影子。街对面,梁老头已经开始摆上了他的馄饨摊子,路上懒懒散散地走着许多归家的人。几个小媳妇、大姑娘,一走到郡守府前面这一段,就忍不住偷偷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拿眼睛偷瞄这两个英挺的兵士一眼。
“嘿嘿,这几个小女人,今儿都来来往往在这街上走了五六回了,当我看不出来嘛?”
尉迟昭心中充满了被姑娘家注意的窃喜,脸上的表情却愈加严肃,将一副腰板更是挺的如青松傲立一般。
如今揽苍山一带给苏明海闹得鸡飞狗跳、血流成河,石柱关和揽苍山虽然明面上是在同一个帝国下的属地,但其实却份属敌对。谢朋策身为郡守,又是沮桦帝国有名的儒将,自然不敢怠慢。因此石柱关这段日子来,一直内紧外松,戒备森严。就连他这一向只有门房仆役照顾的郡守大门,也新添了一队战兵守卫。
远处东边的街角,缓缓走来了一个人,白衣飘拂、手按长剑。微一抬头,在看到了辉煌而美丽的落日的时候,也露出了他那张俊逸到近乎娇艳的稚气脸庞。
这人,才往这长街中走了两丈,两边行人的视线就几乎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脚下轻尘不起地再走两丈,连傍晚的微风都痴痴地停了下来,明媚的落日都躲到了檐角后面。
又缓缓走了两丈,在夕阳的映照下,这少年的脸上,露出一种娇嫩如水的金光,明亮到整条街道都一阵黯淡,两旁注目的行人,都禁不住收回了目光。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所有的光芒都要汇聚到这个少年的身上?为什么我站在这里,忽然就变成了泥塑木雕?”尉迟昭虽然知道这种想法极为可笑,心中却不由得起了几分莫名的嫉妒。
“两位大哥,不知谢朋策谢大人是否在府中,呵呵……在下乃是谢大人的故人,还请两位通传一声,有劳了。”
看着着少年温润俊逸的笑容,尉迟昭不由得起了一阵怒火。但他在这郡守府前,却也不敢造次,依着郡守大人的吩咐答道:
“伯爵大人有令!今日军务繁忙,凡私人拜访,概不会客!”
第一百四十二章、谢朋策的客人
那少年闻言,忍不住就是一愣。尉迟昭冷眼看着,心中竟起了一种快意之感。他对面的兵士名叫班思泓,年纪比尉迟昭大上两岁,人情世故要比他懂得多。见这少年白衣按剑,神采不凡,不敢怠慢,在一旁解释道:
“这位公子,不是我们不给通传,实是大人有令,凡私人请见的,一概拒绝。因此,公子便是有天大的事情,也只有等上几天,等大人改了规矩,再来拜访吧。”
那少年倒也和气,闻言并不生气,笑着抬高了声音道:“谢大人,故人来访,何不一见?”
见这人如此不识趣,这下连班思泓也有些生气,眉眼一竖,刚欲叱责,却见这少年竟然向他一低头道:“即如此,我便等上一等。”
言罢转身走向了街对面,坐到了梁老头的馄饨摊子上,笑道:“大叔,还请帮我端一晚馄饨来。”
尉迟昭本来就有火气,心中又不知怎的,极不愿意这这少年在此地停留,见他竟然在对面坐了下来,忍不住开口道:“公子,大人早有吩咐,近日不见外客,你等也是白等,还是走吧……”
那少年闻言,回过头来,眉头一挑道:“大哥宽心,我就在这儿吃一碗馄饨,谢大人若还不出来,也就走了,绝不会再来为难两位。”
尉迟昭虽然不忿,却也知道这少年衣着考究,身带长剑,应该是出门游历的秀士,身上背的礼物明显是几件土产。和谢朋策之间,怕真有着什么亲戚关系,自己万万不可得罪。见他死皮赖脸在对面坐下,也只能装聋作哑,继续在大门前当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