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嫡
她现在急需吸取更多的知识,根据她的判断,这里不是她所知道的任何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架空的世界。虽然这里的字和原本的世界很相似,但是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用毛笔写字也好,竖着看书也罢,都还是有点不适应的。
月上梢头,阿婆欢喜地带着大堆的绣活回到了家,还给小舟捎了几个大酸枣,小舟连忙吃了个,酸酸的味道让她清醒了许多,这才不至于饿昏过去,心说小孩子果然禁不住饿。
“小舟啊,你母亲回来没?”
小舟摇头,手上摆弄着一块印着小兰花边的衣服,心里惦记着还没读完的《诗经》。
阿婆却会错意,以为她是喜欢这衣服,不禁叹了口气,明明是大家闺秀,却连件属于自己的新衣裳都没有,身上都是从别家孩子那捡来的旧衣裳。“舟儿,等阿婆绣了这几件,拿边角给你做双鞋面好不好。”
被阿婆喊了一声,小舟这才惊醒过来,笑着点头。
阿婆贴了玉米面饼子,撒了点玉米面在开水里,又撒了些腌制的很咸的野菜在里面,小舟一直在旁边帮手,阿婆笑着点了点她的鼻尖。“舟儿可是馋了吧。”
“嗯,阿婆做的饼子可香了。”小舟笑着说道,虽然府上每月都有银子发下来,但是层层克扣下来,阿公死后虽然散尽家财,但是债务还未还清,阿婆被逼的没办法,几次都有把这宅子给卖了的。
好在阿公生前口碑很好,阿公生前的朋友们便七凑八凑的帮忙把剩下的给还了,她们这才留下了这老宅子。
☆、第三章 嫡红
阿公说过,做人要有信誉,所以阿公便是死了,阿婆和阿娘也要将银子还上,所以每月府上给家用的时候,阿婆和阿娘都要将银两都拿来还给了那个外姓叔伯们,所以一家人的吃食还是都指望着阿婆和阿娘的绣活。
“慢点吃,别噎着。”
小舟着实是饿了,抓住饼子也顾不得旁的,一直吃了两个下肚,这才喝了一口玉米面糊糊,摸着肚子,舒服的吐了一口气。
“这孩子,怎么跟个小老头一般。”阿婆详装怒状,小舟笑嘻嘻的伸出小手,打算让她拍了两下小手心解气。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迂缓的马蹄声,一直到了他们家门外就止了音。
“一定是阿娘回来了。”小舟欢呼一声,跑去开门。
“慢点,别摔着。”阿婆喊了一声,然后笑着摇摇头,静下心来做手上的绣活。
打开了门,门外是简陋的马车,或者说只是被七婶家的老瘦马拉着的长板车,阿娘就端坐在上面,车上还摆了好些东西,看起来大都是七婶上镇上卖的山珍干货,比清晨离开时没少几样,可见今个生意不是很好。
“七婶。”小舟笑着扑了过去,七婶生怕她跌着,赶忙下车将她抱了起来。
“跑那么急,也不怕摔了跟头。”
“不怕不怕,有七婶呢。”
“你这孩子,就是嘴上乖。”七婶笑着点了下小舟的鼻尖,心里盘算着家里还有些人家送来的黏牙糖,回头让自己家的小子给这丫头送一些过来。
阿娘下了马车,那同去的七婶还连声安慰,让她无需放在心上,这让小舟歪了歪脑袋,莫非阿娘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成?
“小舟,你回头尝尝可合心。”阿娘点了点头,从七婶手里把自家的东西接了下来,其中有几个油纸包,用线绑成串,透着油纸就嗅到浓郁的甜腻味,小舟知道是糕点,笑嘻嘻的帮忙接了过去。
阿娘又从车子上拿下了匹红莲色的绸缎,这才跟七婶道了声谢,等七婶走远了,这才领着小舟进了院子。
“娘,咱们上次给城西刘户家做红莲衣剩下的红绣线还有没?”进了里屋,阿娘坐在阿婆身边,将油灯挑了挑,阿婆又将灯芯给按了按,责怪阿娘浪费灯油。
“好好的你挑了它做什么,别看我年纪大了,这眼神好着呢,什么瞧不见啊。”
阿娘笑了笑不说话,阿婆反而有些觉得不对劲起来。
“兰啊,可是出了啥事?”
阿娘又婉笑了起来,伸手从阿婆的绣线筐里拿了些红色绣线,道:“没,就是有些个累了,睡一宿就好了。”
“那倒也是,你出去了一天想来也累了,就早些歇着吧。”阿婆用牙齿将绣线咬断,又捡了湖绿色的线对着油灯认线,旁边一直老老实实趴在那里吃糕点的小舟赶忙上来搭把手,阿婆拿手指戳了戳她塞的鼓鼓的腮帮子,笑她贪吃,祖孙俩笑作一团。连阿娘也都用手掩嘴轻笑起来。
“我回房了。”阿娘说了声,就起身回了房。
阿婆看了看窗外,月色朦胧高升,便让小舟也先到床榻休息。小舟也乖乖的照做了。
第二天醒来,小舟的揉了揉鼻子,顺着香味就进了灶房,阿娘和阿婆两个正挤在灶房里做着什么,阿婆看到了小舟,忍不住又笑她,“小馋鬼,可是闻到肉香了,自个就起来了。”
“阿娘别笑她了。”阿娘把袖子高高卷起,时不时还抬起手臂擦拭下额头上的汗珠。“就快好了,你先去把脸洗了,我昨个夜里给你赶了新衣裳,就在我床榻上,你去换上看看边角可有要改的。”
小舟歪歪脑袋,真奇怪,可是就是说不出哪里奇怪。
进了房,小舟一眼就看到放在床榻上的衣服,红色的绸缎摸上去滑滑的还有些微凉,小舟将衣服抖开,是近年最流行的红莲衣,只是没那些个繁琐的装饰,只是在领口袖口上用银丝线绣了几朵小小的睡莲。
小舟欣喜不已,赶忙换上,正巧阿娘也进了屋,瞧见她的裤腿袖子都有些稍长,弯腰给卷上,家里银子紧缺些的人家,做衣裳一般都会做的长些,免得小孩子个子抽长的厉害,还得另做新衣。
“过些年岁,小舟的个子高了再放下来。”阿娘为小舟整理好衣服,又把她挂在外面的长命锁给放进衣服里。
“谢谢阿娘,小舟好喜欢。”小舟感觉阿娘好忧伤的样子,以为她是看到了阿公给自己的长命锁,想起了阿公,便赶忙抱住阿娘的脖子,把脸在人家肩膀上蹭来蹭去。
被她这样一闹,阿娘的脸上愁云总算是散了些,扯着小舟的袖子对小舟说道:“小舟,你要记住这个颜色,这个颜色代表了正,代表了嫡,你是嫡女,以后也是人家的正妻。”
小舟点点头,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阿娘要对她说这些。
中午吃饭,小舟贪吃了一大碗饭,这也不能怪她,她真的很久没见荤腥了。
阿娘换了好看的衣服,还点了胭脂,说是去镇上有些事情,阿婆叮嘱了早些回来,便没再多问,小舟也看了一眼,也没觉得怎么,便翻了个身,肚皮朝上,还用小手拍了拍圆鼓鼓的肚皮。
晚上,挑了一豆油灯,小舟帮忙搓绣线,阿婆给裙子绣着边角,时不时的看着窗外,喃喃自语。
“这都什么时辰了,兰丫还不回来。”
小舟打着瞌睡,阿婆便让她去睡觉了,等小舟回去后,阿婆又压了压灯芯,然后又低头平针。
更夫敲着锣从门外经过,已经三更了,她心底一急,手上针刺进指头,她连忙捧起来,怕血污了那衣裳。
将手指在嘴里吸允了一下,她起身进里屋给小舟把踢掉的被子盖好,然后叹了口气,又回去继续做绣活。
她的心里隐隐不安,惦记着自己的闺女,一宿没合眼。
第二天小舟被一阵哀嚎痛哭吵醒,揉着眼睛打开了房门,一眼就看到院子当中摆放着一苇席子,上面躺着的正是她的阿娘,而阿婆正抱着阿娘在撕心裂肺的哭喊着。
周围围着很多街坊邻居,几个心软些的婶婆们纷纷用手帕拭着眼角。
这是什么情况?小舟心底一刺,身子颤抖起来。
“阿婆,阿娘怎么了?”
☆、第四章 送葬
“兰儿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啥事能比这一老一小的大啊。”
“可不是,刘婶家的小子上山的时候看到了,差点吓的滚下山来。”
“可怜这对孤寡,这孩子才多大啊,不知道她那狠心的爹……”
“嘘——”旁边的人碰了那女人一下,那女人立刻不吱声了。
“女人都是苦命。”
“……”小舟走过去,邻居们都用各色的眼神看着她,她噗通往前一跪,抱着阿婆和阿娘一同哭了起来,一时间周围的心肠软一点的女人不禁也湿了眼眶,纷纷上前劝阻。
身上还穿着阿娘做的红莲衣,阿娘却去了。
阿娘自尽的消息传到了府上,府上也没来人,只是差人送来了银子,请了丧队,这才给阿娘买了口薄棺材,换上寿衣,几个年轻力壮的年轻男人抬着灵柩走的非常缓慢地,一路吹吹打打,白皤翻飞,哭声一片,小舟抱着牌位,身着白色的粗糙麻布丧服,头上缠着白色的丧布,长长地从背上直垂到脚后跟,腰间捆着稻草编的草绳,脚穿稻草编的草鞋。
虽然为女儿,却固执的在灵前一路磕首,一直送到选好的墓穴旁,把灵柩安放进去。
等灵柩放下去,又是一阵肝肠寸断的哭声,小舟一直哭着要往下跳,阿婆死命的拉着,含泪相劝:“傻孩子,这是白喜事,你母亲是去了安乐世界了,你这样子,她怎么能放心地去呢?”
小舟哭的直抽气,本来就有感情,现在看阿婆这般模样,她的泪水更是止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不消多说。
伸手去抹阿婆脸上的眼泪,却不想阿婆顿时老泪纵横,将她紧紧抱紧在怀中。“我苦命的舟啊。”
七婶看小舟哭的凄凉,上前抱住她,泪珠子也跟着滚了下来,一边哭一边自责,说是自己没有看好,不然也不会出这事情了,小舟便拉着七婶,问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阿娘为什么会想不开。
七婶摸摸她的头,说起那天的事情。“那天你母亲说要去镇上,我正巧也要去,就顺便载她一路,我跟你母亲到了府上的时候,才得知你爹要调去都城,这你母亲她居然还不知道,所以就进去找了你爹,最后却是哭红了眼出来的。”
“我也不能跟进去,只知道你母亲定是被训斥了,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又不肯说。”七婶回忆着。
“那天下人们正把东西往车上搬,那成车的绸缎可好了,好些料子咱们连见都没见过,你母亲不知道怎么想的,就看中了匹红色的绸缎,便向那些下人们讨要,那下人都认识她,却不敢做主让她拿走,直说这是夫人的,要问问夫人。谁知道那夫人看了你母亲一眼,说些个什么这颜色只能正室嫡子穿什么的,还拿好些个漂亮的芙蓉布要送给你母亲,你爹也同意了,你母亲却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把那些个芙蓉布匹全给扫了下去,拿着红布就走。”
七婶还有些疑惑不解,小舟的眼泪却刷的一下子落下来,七婶一下子慌了手脚。
小舟抽泣着,她总算是有点明白为什么阿娘要对她说那些话。七婶没有读过书所以不知道这颜色是正红色,是给正妻嫡子穿的,那芙蓉色却是给妾和庶子穿的,她是嫡女,不是庶女。
丧事过后,按说阿娘的牌位该进宗族庙堂,接受后辈的香火供奉,没想到府上却给送了回来,死活不愿意让阿娘的牌位进祠堂。
阿婆要去找他们评个公道,又被村民给劝了下来,只能找个案桌,将牌位放在上面,以为之宗庙,日日上香,以鬼享之。
等摆好后,阿婆又想起自己年事也高了,自己若是死了,这小舟可怎么办好,于是又抱着小舟哭了起来,“你那苦命的娘,一辈子都栽在了史清名那畜生手上……”
这是小舟第一次听她们提及府上的事情。
原来阿娘闺名唤李兰香,本是镇上员外家的女儿,虽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也是衣食无忧,李员外为人豪爽心善,经常救济穷人,所以在村民间有不错的口碑。
李员外一生只娶了青梅竹马的楚氏一人,也就是阿婆。阿婆一生膝下无子,直到李员外年近不惑才喜得一女,为此还设了三天的流水宴席,为女儿开流水席这是十里八乡的少有的事情,可见李员外对这掌上明珠的喜爱了。
本来李兰香受尽宠爱,年岁到了便是找一好婆家,一世好命的理,谁想到偏偏让她遇到了史清名。
史清名这人是穷人家的孩子,爹是街口卖菜的,后来跟人上山伐木,谁想出了意外,被人抬回家里没几天就去了,留下一门孤寡,日子可想多难熬了。
李员外知道这事后便派人月月送银两去救济,后来这史清名也争气,得了秀才名后就带着微薄的彩礼上门求亲,这李兰香从屏风后一看,顿时红了脸,这事便定下了。
当时可谓是一段佳话,谁想日后会变成这般模样。
后来这史清名中了榜眼,李员外又被所谓的酒肉朋友骗去给人做了担保,谁想那人根本就是骗子,最后李员外只能散尽家财,那些个亲戚们可不干了,纷纷要分家,一时间树倒猕孙散,李员外气的一口气没提上来,自此李家便没落了。
小舟看着屋梁上横木,她本来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