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嫁
也没见拿她丁姀的名字出去好使了的。
于是只笑了笑:“天下父母心,七姐会懂的。当前却不是时候,她的性子,二伯母该比小姀了解地透。”
二太太一听,便连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那眼泪突地一下又收了回去,神色自然冷淡下来。微微撇唇讥诮:“夫妻尚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言这不是同父同母的姊妹呢嗬……我也不过这么一说,本来也没这个打算。你若能帮自然是好,你若不能帮的话,也没什么。这盛京这么大,总有个匹配的人家。”
丁姀苦笑:“小姀留意就是。”
二太太这才舒坦一些:“妙姐儿如今也不搭理我,你得空还跟泙寅去瞅瞅她,劝劝她也好。”
丁姀点头:“小姀自当尽力。”
“哎……”二太太鲜少地叹了口气,似乎是真拿丁妙没辙了。
丁姀默默起身,一句话憋在胸口踟蹰许久,才道:“小姀斗胆问一句,为何二伯母与二伯父始终不肯答应七姐?柳解元既然能在一省夺魁,必然有其独到之处,而且想他年纪轻轻,即便明年会试失策也还有后年大后年。前途仍然无可限量……”
二太太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顿了一下,似乎想到什么似地犹如触电般愣住,呆呆看着丁姀连叹了两口气。
“是……因为容阁老?”
丁姀才问,二太太那厉眸登时睃了过来:“去把她们叫进来吧,别在外头让日头给晒晕了。”
丁姀微微一笑。二太太不愿意回答,她当然不会去强求。只不过这态度却正好印证了自己的猜想。于是心里也稍稍有了个底,便转身将门打开,果然瞧见丁婠跟关缕儿就站在门外。屋门毫无预兆地豁然开启,那两人立时呆若木鸡。
“二嫂,五姐……”丁姀可不是存心让她们出洋相的。
竟她善意提醒,那二人才收拾了这般失态。关缕儿抬了抬手里的漆案,挤笑道:“正想问问娘,您的早饭……”
“搁这儿吧”二太太不耐烦地点了点屋里的桌子。
“哎”关缕儿瞅了丁姀一眼,便埋首进去摆饭。
丁姀跟丁婠照面,两厢正不知道是离去还是继续留在这里。犹豫之际,二太太又道:“你们两个可吃了没有?要不要陪我再吃一点?”
丁婠正惴惴不安地,疑心丁姀有没有把自己也绣了蝴蝶汗巾的事情说出来。听了二太太的话,眉上一弯,那嘴巴就咧开了。忙不迭进去道:“没吃了,倒是八妹吃过了,就由她去吧。”
二太太抬眉看了看丁姀,一副冷淡模样:“吃过,就在我这里坐坐。你们不是来拜见你们二伯父的吗?待再过半个时辰,他就差不多回来了。届时给磕个头,就回去吧。”
正说着这话呢,刘妈妈匆匆进来,道:“前头老爷派了人来说,今儿恐怕得迟了。大人留了说话……”说罢瞥眼看丁婠丁姀二人,微微点头讨笑。
“既然如此,小姀就先回去。我母亲这几日身上不好,我想多去陪陪。五姐,你呢?”丁姀识相退出,不想与丁婠一起在二太太面前。
丁婠道:“那……要不我也去瞧三婶去?”
“等等,你别走。你母亲不在,这些事便都跟你商量罢。”二太太及时喊住她。
丁婠愣住,心中思索便已有数。定是昨日赵修泽登门的缘故……到底是何结果?赵大太太反悔了?还是别的什么?她眉宇紧蹙,双手双脚也不自觉地发颤,竟隐隐有些害怕。若是赵大太太反悔,这桩事情传出去,自己岂可做人?
丁姀瞅着不干自己的事,显然丁婠似乎也不大想让自己参与其中,就顺她意思退出去了。关缕儿追了她几步,在外头叫住她:“八妹,你先等等。”
丁姀诧异:“二嫂叫我?”
关缕儿笑容满面地走近她,挽起她的手道:“八妹,你二哥上回猎了只棕狐,给信之做了顶皮帽还剩下余料正好是个短围。你出嫁的时候正好赶上冬天,盛京得下雪,我看给你正合适。”
“这……”丁姀看了看屋里头丁婠似乎没听见,便感激地点头,“多谢二嫂。”
“嗬,是你二哥想的周到,哪里有我什么事。那……改明儿我给你送过去?”
“有劳二嫂了。”
关缕儿又道:“适才听你说三婶身子不好?可请了大夫没有?若没有的话,我倒是认得个信得过的,信之刚到这里的时候水土不服,连着上吐下泻好几天,就是那位大夫给瞧好的。”
丁姀显然有些兴趣:“重锦请了大夫,我先回去瞧了去。倘或那大夫不行的话,再来劳动二嫂。”
“哎”关缕儿更是高兴,自己这马屁可拍得正好呢于是二人这般说好,方各做各的去了。
再回到三太太住处,大夫才来了不多久。丁姀便在外头避让,一面与琴依说话。早上才说了一半,丁姀心中一直耿耿于怀,于是便从那里开始说起来。
原来三太太早在柳姨娘去世之后就有些不大对劲了,大夫曾说是操劳尤过,需得静心休养方得太平。却不想后来赵大太太来信,说让她南下一趟,她理着行装就要启程之际忽而晕厥,才没有应赵大太太之邀去明州会面。
打那之后,三太太的身子就时好时坏的了。只不过碰巧丁姀回来那几日,她心里一乐倒跟没事人似地了,但是上船之后就又显现了出来。也难怪重锦琴依会认为,是柳姨娘的亡魂在作祟呢说着话时,重锦已经送大夫出来,打点了银两就让别的小丫头送出去了。一瞧丁姀也在,神色就不大自然了:“……八小姐……大夫刚走,只是着凉,没什么大碍……”
丁姀道:“我都知道了,你无须瞒着我……”
第两百五十七章 三太太隐情
感谢2522童鞋的粉红票 ̄
丁姀已这般开门见山,琴依就不再瞒了。压低声音道:“三太太不让说,小姐可得替咱们考虑着些。进去了,也千万别提及这事。”
“事有轻重,你先告诉我大夫怎么说?”丁姀不这么认为。病向浅中医,这是最为保险的。
琴依红了眼圈,微微摇头:“大夫说,太太得的乃是心症,是日积月累留下来的,难以一时消去。恐怕只会日日加重,最终不堪负累而去。”
这话丁姀懂,大夫说的心病实则就是心肺方面的疾病。看三太太的病症,因是两者都有,且已有些时候了。便问:“可开了药没有?”
“着丫头随大夫去取了。”琴依擦掉泪花回道。
“我知道了,二嫂那里还认得个大夫,据说医术高明。我明日求了她帮咱们去请……再做定论吧我先进去瞧瞧……”
“哎,小姐……”琴依赶紧拉住她,一副为难的模样。
丁姀侧眸:“怎么?”
琴依道:“小姐,小姐现在可千万别提。三太太自个儿心里有数,奴婢说句不好听的,三太太就是为撑着好端端地见小姐出嫁去才肯。您要是提了,她难免伤心,届时这病就越发难治了。”
丁姀点头:“我知道。定不当着母亲的面说起这些。不过,关乎柳姨娘的传闻,你们也不能再说,仔细吓坏了别人,弄得人心惶惶的。”
“是,奴婢们知错了。”两人拘谨回答。这边簇着她一同进屋去了。
拨开帘子一瞧,竟瞧见三太太早已从床上起身,正俯身在妆台那面,一匣子一匣子在清点着什么。丁姀唤了声“娘”,过去便有些啼笑皆非。原来三太太正清点她的头面嫁妆,满满当当竟也有四个匣子,分别是金银玉珠。有些是敕诏时皇上赐的,有些是三太太娘家那里传的,自然还少不了三太太自个儿添的。这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吓了丁姀一跳,那堆珠子里躺着几颗宝石,品相极其纯粹润泽,反光柔和,是宝石里的上品。
这里一匣子,少说也能供几户人家一辈子吃喝的了。
琴依重锦两个低呼了一声,拼命捂住嘴巴往三太太手上瞧。长这么大,也没见过几回这么多东西,激动地眼珠子都发绿了。
三太太嗤笑着瞥她们一眼,傲慢地道:“没见识的东西这里有六成是圣上赐的,能是什么狗杂腌臜的货色吗?闭牢你们的嘴巴,口水舔回去”
“娘,”丁姀忍俊不禁,“您这会子清点这些做什么?身上不好就该歇歇……要不放心,女儿来帮您清点。”
三太太白眼:“你点什么点?这些东西迟早都是你的。你给我去那边坐下,我有话跟你说……”说罢一匣子一匣子地将那些东西都搬到了桌上,对两个丫头道,“你们去弄些点心,午饭的话,八小姐就跟这儿吃了,去宝音阁说一声。”
“是。”两人便出去分开了做事。琴依跑去宝音阁,重锦则在院里的小厨房里头做几个点心,顺便准备好午饭料理。
屋里头,娘俩难得谈心。
三太太拉着丁姀的手在桌边坐下。似乎是因知道了她如今身怀恶疾,丁姀心里竟多了许多凄婉与动容,三太太的脸色有些发灰,鬓角长发已花,未及精心拾掇的容颜憔悴与沧桑无法掩盖,那双眼睛里更是盛满了她所承载不了的母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她适才跟二太太说过,可没想到这么快也印证到自己身上。或许女人天生都是富有母爱的吧,所以……所以便能轻易将这爱表达出来。
但她也知道,这是属于早逝的丁姀的,她不过是沾了丁姀的光。
三太太笑着拿来银梳将丁姀一路走来被风吹乱的长发理顺,一面则告诉她:“为娘十六嫁于你父亲,整整二十七载了。膝下却仅有你一个……也曾愧对于丁家祖先。呵呵……不过为娘也从没想过,原来我家小姀这么有出息。”
是啊,对于她们来说,丁姀能有今天的荣光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丁姀苦笑,轻轻握住三太太的手,将银梳取下来:“女儿这么大,也从未尽过孝道。不如就让女儿来为母亲梳一次头?”
三太太咧开嘴笑:“哪儿能啊,你如今是官,我可承受不起。”
只是打趣的话,丁姀自然是将她按到凳子上,为她细细梳了。
三太太感慨:“我常在想,要是你哥哥还活着就好了。也不至于……不至于让你这么命苦,自小就无依无靠的。”
“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福报不就在您身上了么?何况,我也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你也少点儿操心吧。”
没病没灾么?不在丁家眼皮子底下过活的六年,她经历不知道多少的病病灾灾,幸好都没二度死成。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叫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三太太摇头:“你不懂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父亲就为这事,可给了我不少脸子。”
丁姀哪里不知道这个,就见三老爷待她与丁煦寅的区别就知道了。忽然间一愣,讷讷问道:“所以娘您……您让十一弟过到您名下养……”就是为了这个?
“我若不这么做,他将来如何生存?别说家里那些人看他不起,便是你父亲存心要偏袒,也说不过去了。”三太太似乎对此仍耿耿于怀,对于柳姨娘的死,更是无法解开的心结,“你曾答应过你姨娘,将来铁定会好好照顾煦哥儿。可煦哥儿的性子,你难道还不了解?你是忘了夏枝脸上那疤是怎么来的吧?他那等个性,若是我跟你父亲还有你姨娘都不在了,指不定就勾结着外人将丁家一窝都给端了才解心气。我是好说歹说,才让你姨娘答应下来……可是半分儿没有用邪招。”
原来三太太的用心在此。丁家族谱上有丁煦寅的一席之地,将来丁煦寅懂事的话,也能感激一切,以恩化掉怨气。
丁姀这才有了个正经考虑,是不是真的该让丁煦寅到盛京来,从现在开始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毕竟,以三老爷的为人品格,她是真的有点担心丁煦寅的教育问题。
于是便就此事同三太太有了个商量。而三太太适才的话只是说了一半,那另外一半,自然是怕丁姀一个女子,若无娘家亲兄弟撑腰始终成不了气候。自然是同意丁煦寅来盛京的了,连着说待二老爷回来,就去讨个路数,看看能不能将人从姑苏调过来。府学的学生都是在省里记录在案的,要从下面调个人的话就要层层上报,时间上就让人够呛了。但若是从上至下的话,却是能够一蹴而就,省却很多功夫。就看二老爷肯不肯代为疏通关系了。
此事,自己去求二老爷始终不妥,还真需由三太太出面不可。
丁姀便道:“届时女儿陪您一起去,也方显咱们的诚意。”
三太太点头,说她考虑地周到。便先拟了家书,打算连同丁姀婚事一事都报到姑苏去,掐算时间也差不多是时候让他们做准备上京参加丁姀的喜宴了。
接下来便是要为安排那一行人住处的问题犯愁了。总不能都挤在郎中府吧?还不被二太太怨怪死?
这方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