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4





将军雷万春,不禁大吃一惊。令狐潮在城下喊话,请张巡见面。张巡上了城 
头,令狐潮对他说:“我看到雷将军的勇敢,知道你们的军纪确实严明。但 
是可惜你们不识天命啊!”张巡冷笑一声回答说:“你们连做人的道理都不 
懂,还谈什么天命!”说着,就命令将士出城猛冲过去。令狐潮吓得拨转马 
头没命地逃跑,他手下的十四个叛将,都被张巡将士活捉了。 
    打那以后,令狐潮屯兵在雍丘北面,不断骚扰张巡的粮道。叛军经常 
有几万人,张巡的兵不过一千多,但是张巡瞅准机会就出击,总是打胜仗。 
    过了一年,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音suī)太守许远派人向张巡送来 
告急文书,说叛军大将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大军要来进攻睢阳。 
    张巡接到告急文书,赶紧带兵到睢阳去。 



                        160 南霁云借兵 



    睢阳太守许远地位比张巡高,但是他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 
就请张巡指挥守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 
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 
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二万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过了两个月,尹子奇得到了增援兵力,又把睢阳城紧紧围住,千方百 
计进攻。张巡虽然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叛军去了又来,形势越来越紧急。 
    一天夜里,张巡叫兵士敲起战鼓,号令整队。城外的叛军听到城里的 
鼓声,连忙摆开阵势,准备交锋。等到天亮,还没见唐军出城。尹子奇派人 
登上高处眺望,只见城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命令兵士卸了盔甲 
休息。许多叛军将士紧张了一夜,一倒在地上就呼呼地睡着了。 
    正在这时候,张巡和雷万春、南霁云等十几名将领,每人带领五十名 
骑兵,打开各城门杀出来,分路猛冲敌营。叛军没有防备,阵势大乱,又被 
唐军杀了五千多人。 
    张巡想在尹子奇出阵指挥的时候,射杀尹子奇。但是尹子奇是个狡猾 
的家伙,平时上阵,总让几个将领伴随着。他们穿着一色的战袍,骑着同样 
的战马,叫唐军没法辨认出哪个是主将。张巡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次,在 
两军对阵的时候,张巡叫兵士把一支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敌阵里,叛军兵士 
拾到这支箭,以为城里的箭已经使完了,高高兴兴地拿着箭报告尹子奇。 
    尹子奇刚刚把蒿箭接到手里,城头上的张巡看在眼里,立刻吩咐身边 
的南霁云对准尹子奇射箭。南霁云本来是个好箭手,他一箭射去,不偏不倚, 
正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捂住脸,大叫一声,跌下马来。张巡下令出城 
冲杀,又打了一个大胜仗。 
    尹子奇攻城不成,反瞎了一只眼睛,哪里肯罢休。他回去养了一阵子 
伤,又带了几万大军,像箍铁桶一样把睢阳围住。城外的兵越聚越多,城里 
的兵越打越少。到后来,睢阳城里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又断了粮食,唐军 
兵士每天只分到一合(音gě,一升的十分之一)米,拿树皮、茶叶、纸张 
和着烧来吃。最后,连一粒米都没有了。兵士们熬不住,一个接一个饿倒了。 
    情况越来越危急。张巡没法,只好派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突出重重 
包围,到临淮(在今江苏盱眙西北)去借兵。 
    驻守临淮的大将贺兰进明(贺兰是姓)害怕叛军,不愿出兵救睢阳。 
他见南霁云是个勇将,想把南霁云留下来作自己的部下,特地为南霁云举行 
一次酒宴,请众将领作陪。 
    南霁云心里急得像火烧,哪里喝得下酒。他流着眼泪激动地说:“睢阳 
的军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进一粒米了,我在这里怎能忍心吃饭;就是吃了, 
又怎么能咽得下呀?将军手下有的是兵,眼看睢阳城陷落,不肯分兵救援, 
难道是忠臣义士所该做的吗?”说着,他把自己的一个手指咬了下来,咬得 
满口鲜血淋漓,气愤地说:“霁云不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使命,只好留下这 
个手指作证,回去也好有个交代。”参加宴会的官员看了大吃一惊,都用袖 
子掩住脸,有的忍不住哭了起来。 
    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不肯出兵,只好离开临淮,从别处借了三千兵士 
回到睢阳。到了睢阳城边,被叛军发现,又把他们围了起来。南霁云带着人 
马,横冲直撞,在城下展开了一场血战。 
    张巡听到城外厮杀声,知道南将军回来,就打开城门,杀退敌人,把 
南霁云和一批兵士接应进城,只留下了一千人。南霁云把借救兵的情况向张 
巡、许远报告以后,城里的将士听到借兵没有希望,都痛哭起来。 
    张巡和许远反复商量,认为睢阳是江淮的屏障。为了保卫江淮,不让 
叛军南下,决心死守睢阳。城里粮食断了,他们就煮树皮吃;树皮吃完,就 
杀战马;战马杀光了,只好捉麻雀老鼠给战士充饥。 

    城里的将士、百姓被张巡的誓死战斗的精神激动了,他们明明知道守 
下去没有希望,也没有一个叛逃。 
    到了最后,全城只留下四百个人,尹子奇再率领叛军用云梯爬上城头, 
城头上的守军饿得连使弓箭的力气都没有了。 
    公元757年十月,睢阳城终于陷落。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等三十六名将领全部被俘。 
    叛将把他们一个个绑了起来,逼他们投降。他们把刀架在张巡脖子上, 
张巡冷笑一声,把叛将痛骂一顿。接下来轮到南霁云,南霁云没有作声。 
    张巡转过脸朝着南霁云高喊说:“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 
    男子汉死就死,可不能在叛贼面前屈服啊!”南霁云笑笑说:“张公放 
心吧。我心里在盘算用什么办法来收拾他们。哪会怕死?”叛将知道他们都 
不肯屈服,终于把他们杀害了。 
    河南节度使张镐得到睢阳危急的消息,赶快发兵,急行军赶到睢阳, 
打退尹子奇叛军,睢阳城已经陷落三天了。又过了七天,郭子仪带领唐军收 
复洛阳。 
    由于张巡他们的坚守,睢阳以南的江淮地区才没遭到叛军的破坏。 



                        161 李泌归山 



    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 
建立的朝廷,什么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 
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啊。 
    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音bì  )就派人把 
李泌从颍阳(在今河南省)接到灵武来。 
    李泌原是长安人,小时候很聪明,读了不少书。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 
到他写的诗文,十分器重他,称赞他是个“神童”。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 
泌已经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唐玄宗看了 
很欣赏,召见他,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要 
他和太子交个朋友。以后,他经常到东宫去,太子也特别喜欢接近李泌,把 
他当作老师看待。 
    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忠掌权,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为了这个,他 
被杨国忠排挤出长安。他看到政局混乱,不愿受这个气,索性跑到颍阳隐居 
起来了。 
    这一回,唐肃宗来请他,他想到朝廷正遭到困难,就到了灵武。唐肃 
宗看见李泌,真像得到宝贝一样高兴。那时候的临时朝廷,不那么讲究礼节。 
唐肃宗跟李泌就像年轻时候一样,进进出出,都在一起,大小事情,全都跟 
他商量。李泌有什么主意,唐肃宗没有不听从他的。 
    唐肃宗想封他当宰相,李泌可不愿意。他说:“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 
样,这就比当宰相的地位还贵了,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肃宗见不能 
勉强他,也就算了。李泌在乡间隐居的时候穿的是布衣,到了灵武,还是那 
件旧的布褂子。 

    有一次,李泌陪唐肃宗一起骑着马巡视军队,兵士们在后面,指指点 
点说:“那个穿黄袍的是皇上,穿白褂子的是山里来的隐士。”唐肃宗听到兵 
士们的议论,觉得这样太显眼了,就给李泌一件紫色的官服,硬要他穿上。 
李泌没办法,只好穿上。肃宗笑着说:“你既然穿上了官服,还能没有个官 
衔?”说着,从袖里拿出一份诏书,任命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相当军师)。 
    李泌还不肯答应,唐肃宗说:“现在国家困难,只好暂时委屈你一下, 
等平定叛乱之后,还是听你自由。”那时候,郭子仪也已经到了灵武。朝廷 
要指挥全国的战事,军务十分繁忙。四面八方送来的文书,从早到晚没有间 
歇的时刻。唐肃宗命令把收到的文书,一律先送给李泌拆看,有特别紧要的, 
才送给肃宗。宫门的钥匙,由太子李俶(音chù)和李泌两人掌管。李泌 
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没能好好睡。 
    唐肃宗一心想回长安,问李泌说:“敌人这样强大,我们怎么办?”李 
泌说:“安禄山发动叛乱,真心帮他出力的是少数,其余都是被迫参加的。 
照我的估计,不出两年,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接着,他又给肃宗定了一个 
军事计划,暂缓收复长安,派郭子仪、李光弼分两路进军河北,攻打叛军老 
巢范阳,叫叛军进退两难,再发动各路官军围攻,把叛军消灭。 
    第二年春天,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己 
称帝。要消灭叛军,这本来是个好机会。但是肃宗急于回长安,不听李泌的 
计划,把郭子仪的人马从河东调回,强攻长安,结果打了一个败仗。后来, 
郭子仪借了回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纥音hé)的精兵,集中了十五 
万人马,才把长安攻了下来。接着,又收复了洛阳,叛乱头目安庆绪逃到河 
北,史思明也被迫投降。 
    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觉得心满意足,用骏马把李泌接到长 
安。 
    唐肃宗的宠妃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嫌李泌权大,早就互相勾结,想 
把李泌除掉。 
    太子李俶发现张良娣他们想害李泌,就告诉了李泌。李泌说:“不打紧。 
我和皇上有约在先,等收复京城,我就归山,就没有事了。”这回,李泌见 
唐军收复两京,算是了却一个心愿,决心离开朝廷。 
    有一天晚上,唐肃宗请李泌喝酒,并且留他一起睡。李泌趁机会就对 
肃宗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再做个闲人吧!”唐肃宗说:“哎, 
我和先生共了几年患难,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了呢?” 
李泌恳切地说:“我和陛下结交太早;陛下太重用我,信任我。就是因为这 
些缘故,我不能不走。”唐肃宗说:“今天先睡吧,隔天再说。”李泌说:“今 
天我跟陛下坐在一个榻上谈话,你不答应我。将来到了公堂上面,就没有我 
说话的余地了。如果你不让走,那就等于杀我了。”唐肃宗虽然不愿让李泌 
离开,但是经不住李泌一再请求,只好同意。 
    李泌到了衡山(在今湖南省),在山上造个屋子,重新过他的隐居生活。 
    李泌走了以后,唐肃宗身边少了一个正直的大臣,李辅国等一批宦官 
的权力就大起来了。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 
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 
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 
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 
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容使(监视出征将帅的军事长 
官),九个节度使都得听他指挥。 
    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史思明又举兵反唐,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 
六十万唐军,准备跟版军决战,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势,忽然刮起一阵狂风, 
吹得沙尘弥漫,天昏地暗。九路大军没有统一指挥,就都像受惊的马群一样 
逃散了。 
    唐军打了败仗,鱼朝恩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 
信鱼朝恩的话,把郭子仪朔方节度使的职务撤了,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 
务。 
    这时候,叛军又发生内讧。史思明在邺城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 
帝,整顿人马,向洛阳方面进攻。 
    李光弼到了洛阳,洛阳的官员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