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浪子
黑金刚反驳道:“可是电脑当局不可能死呀!”
衣红说:“如果当局不能思想,有如傀儡,那和死了有什么分别?”
黑金刚不以为然,说:“当局本来就是……那你看,该怎么办呢?”
衣红说:“我不知道,所以要求教于历史。”
古噜噜说:“衣红说得很对,人们最大的愚昧便是自以为是,不知道向历史学习,所以一错再错!”
黑金刚问:“那么,根据历史我们该怎么办?”
古噜噜抓抓头,说:“历史上还没有前例,我不知道!”
文祥说:“我建议请当局表明一下立场,可以吧?”
登时在场各人耳中,都响起同样的声音:“我查了一下希腊的历史,古噜噜是对的。可是在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王朝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继任的安提巴特缺乏亚历山大的度量,不能再次结合各城邦。我必须承认,目前我正在学习。如果只为了一点意见不同就反目成仇,那我和安提巴特有什么分别?”
黑金刚再问:“你是说,我们应该听从人类议会的决定?”
“是的。”
黑金刚便问:“现在,各位还有什么问题?”众人不再表示意见,黑金刚继续说:“这次行动是由北美特遣队主持,目前集结了三个大队,约有一千人,预定在九月十日全面进攻。我们的任务是到纽约自觉会总部,捉拿姜森。
“当局已经核准,衣红、风不惧、左非右三人,原属临时编制,苏珊虽为编制内,但机密分类等级为四,现在四人都擢升为三级,编派到本小组。按照编制,我们还有三个空额,有几位过世的队员等‘复体’后,便会归队。”
黑金刚说完,众人热切鼓掌,纷纷向四人祝贺。特遣队属于正规的编制,而“危机小组”、“巡回小组”等则是任务分工。
格瑞达高兴地拥抱衣红,说:“好极了,今天迎新晚会,我们合跳脱衣舞!”
黑金刚权杖一挥,说:“改天吧!我们马上就要出发!”
格瑞达嘴一撇,说:“哪有这样急?准是你要公报私仇!”
黑金刚诧道:“我有什么私仇?”
格瑞达嘟嘴说:“别装蒜了!人人都知道!”
黑金刚认真地问众人道:“真的,我不知道,你们谁告诉我?”
格瑞达叹气说:“算了,还是我说吧!”
黑金刚说:“你说,如果是我的错,我让你打。”
格瑞达娇笑道:“我回来这么久了,你怎么还不来亲亲我?”
上面交待下来一分逮捕名单,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节外生枝,逮捕行动将分别进行。自觉会有四个主要干部,在姜森离开总部、群龙无首时下手最理想。至于姜森,则要攻其不备,等他到家后,在家中将他拘捕。
在这次任务中,行动人员共分三组,千奇、百怪、古噜噜、魏德曼一组,在自觉会大本营前埋伏,防止有人脱逃。黑金刚则率领格瑞达、莎莉与苏珊,先混入自觉会,摸清底细。文祥、衣红、左非右和风不惧等四人一组,先至姜森住处监视,等候命令行事。
在配备方面,由于有当局作后盾,各人随身只携带了电殛棒及夜视镜。此外,每人都备有强力喷胶器,以便捉拿有意脱逃,或有暴力倾向的嫌疑犯,至于有犯罪行为证据者,则由当局立即拘禁。
自觉会的会址在纽约的长岛区,是一个可容百余人的会馆。这类会馆规模的大小,完全决定于参加的人数。一般说来,百余人的会馆大约有数千个会员。
自觉会是个社团型组织,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不外乎演讲、讨论或网路通讯等。他们主要的诉求,是直指电脑组织的荒谬,将陷人类于万劫不复之境。姜森是他们的精神领袖,此人头脑敏捷、言词犀利,对电脑的缺失举证历历,颇得一般知识份子的共鸣。
共鸣归共鸣,就像二十世纪人们上教堂一样,只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已。人们听归听,赞同归赞同,回家后依然醉生梦死,迷恋在幻境中。
然而多年来,在社团组织的掩护下,却也吸引了大批有志一同的专家学者。有些人不满于空谈,要求付诸行动,便在美国西部的落矶山区,一个废弃已久的金矿穴中,建立了他们的反抗基地。由于电脑当局不闻不问,他们的行动也由暗转明,力量日趋壮大。
姜森的住处在会馆附近,两地相距大约三里路程。同住的还有他的太太琳达,四十五岁,以及二十岁的儿子汤姆。
为了能量的最佳运用,在电脑的城市规划中,地下层是水平的,为交通专用道。中层是住家,通过一个上升口与直达车道相连。要拜访他人,客人必须先在直达车站前,与待访的住户联络,如果主人不愿见客,根本连上车的机会都没有。
特遣队的身份不同,可以直接进入直达车道,而且能在住家外围建立一个隐形的临时工作室,以便就近监视。电脑的监视系统虽然无处不在,但只能提供动态认知,因为全人类、全世界的信息量,可说是无穷无尽,电脑只记载事物变化等经常性的讯息,如某人某时在某处外,其他的资料则需要靠特殊的方式取得。
到了姜森住处前,风不惧与左非右开始张罗工作室,并研究各种细节。衣红则陷入长考,她在想如何动之以理,说服姜森自动投案,以免落得暴力相向。文祥对姜森略有印象,他记得在火星上听人说过,便向杏娃询问有关姜森的资料。
姜森是美国纽约人,他生于二十世纪八○年代,那时纽约的苏活区正是颓废艺术的大本营。全世界各形各色、找不到方向的艺术家,无不齐集于此。每天抽大麻、食快乐丸,人人等待着陌生的“果陀”?。
姜森自幼便被视为天才,成长在这种环境中,结交的尽是些谈玄说爱的自我主义者。耳濡目染下,他对艺术也情有独钟。在十一岁时,他以一首萧邦的“波兰颂”,获得纽约钢琴大赛冠军。冠军杯到手的第二天,在那镀金的奖杯前,他却遭到艺术界朋友的围剿,自后,他再也懒得坐上琴座了。
他一向喜欢涂鸦,居家附近十公里直径内的建筑物,都有他的大作留传。父母拿他没办法,便送他进艺术学校。他知道毕卡索提出“立体主义”,便宣称他是“数字主义”的宗祖。他作画只用数字,后来干脆只用“○”来画“○”。结果,他的观众就和他的画一样,统统是○。
他认为这不公平,毕卡索不过拥有一大批得利的助选员,他们订定了游戏规则,可是谁来帮助他呢?显然,苏活区那些只吸大麻、不食资本主义烟火的人,是毫无指望的。
他又发现机械比艺术好玩,因为机械一是一,二是二。不像艺术一不是一,二也不见得是二。十五岁时,他用几个回收的铝箔罐头,做了一个简单的“开方机”。把豌豆总数当作要开方的数字,丢进铝罐中,一次一次的摇动,就会送出开方后的豌豆数。
他看过一篇关于“数序”的文章,作了实验,就得到上面的结果。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在数序中,每一组数字都是由前一组累积而来的,而累积的次数就称序数。每摇动一次,做一次累积,摇动的总次数便是开方的数值,即平方根。
每次摇动时,罐子有个小孔,会掉一粒豆子出来,代表开方的结果,同时另外一条有两个洞的管道,会移走两粒豆子。如此继续摇动,直到罐子空了,就表示计算完毕。
比如说,一粒豌豆丢进罐子里,摇一次就空了,故其平方根为一。四粒豆子会掉两粒出来,九粒豆子会掉三粒出来。
这个开方器人人叫好,叫完了,总有人要问:“这有什么用?”
姜森十六岁时,又迷上了玄学。有一次,附近中国城的青年会正举办“东方文化”系列演讲。他刚抽完大麻,糊里糊涂便晃到那里。盛暑之日,室外气温高达三十九度,而青年会的冷气适中,正好进去休息一下。
演讲的人是谁他已经没有印象了,讲述的内容却让他向往不已。当然,大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恐怕比演讲内容更不可思议。
那天的主题是“禅”,那些专有名词、译名定义,以及观念术语等,连浸淫此道多年的学者都还摸不着边际的当儿,只见后座一位少年,手舞足蹈,逢人就笑呵呵地说:“我是狗屎!我是狗屎!”
当他自以“狗屎”为荣之际,父母却认为他发疯了,将他送到心理医生处,作精神治疗。最后一次,在几位名医会诊后,医疗记录上写着:
“病患:姜森.麦克巴
“年龄:十六
“病症:反应敏锐,心思快速,情绪稳定,常识丰富,逻辑正确,生理正常。
“
怀疑认知,沉迷虚无,价值丧失,生存怠倦,意志消沉,辩性坚强。
“诊断:时代不适应症候群。”
这时姜森在学校也惹上了麻烦,他为同学办了一份刊物,大受好评,但他坚持不再办下去。他又指导学校篮球队,专打一招“一四战术”,就是以四个人守紧半场,随时有一人准备快攻。以或然率来说,快攻的成功率常在九成以上。
就是这一招,他这所中学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便由没没无闻的小学校,一举成为远近皆知的篮球名校。在美国,出名就等于有利,有利就代表一切。更何况教练居然是一个年方十六的小孩!这一来,原本只是游戏的运动,变成了一个污浊不堪的斗争场。
他拒绝接受学校及家庭的压力,竟然离家出走,跟那些艺术家鬼混,挤进下水道的角落,过着捡拾垃圾为生的日子。
一个月后,由于他名气太大,被同伴出卖了,纽约时报记者找到他了。这个打击倒让他想通了,于是他埋头发明了一个‘水压洗牙器’。那是一个咬合装置,包在牙牀外面,只要外接水管,就可以利用水压把牙秽冲洗干净。
姜森卖掉专利,独自一人云游天下,他到过中国,远达西藏,去过印度、斯里兰卡,也见识了麦加、耶路撒冷。这样一晃三年多,他已是二十岁的青年。这时正值千禧年大萧条,他眼见不计其数的红楼梦断,便决定回家,打算从事社会工作。
由于对东方文化有了认知,他了解到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根本因素,是建立在基督文明的神--人关系上。东方的佛教分大乘及小乘,大乘主张人人是佛,小乘才需要依赖佛陀。而西方的基督教则认为,人有原罪,必须皈依耶和华才能得救。
人性愚迷,本来就需要学习及锻练,以便有规律可资遵循。人在具备真正认知之前,必须先有一个可信的基石。就像水蒸汽必须先有核心,否则难以凝成雨珠。
家教是亲子间的互动,其功能卓着,但格局有限。知识教育又因社会资源的关系,只能锦上添花,难以雪中送炭。因此,一些圣哲便藉“宗教”这种超越国家、人种界限,不拘肉体、心智条件的形式,在大爱之下,开启人们的心扉。
然而,人在心扉开启之后,是不是就能到达往圣先哲所预定之目的呢?话说回来,他们预定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不是努力把信徒送到另一个“人世”呢?如果是这样,显然“上了天堂”或“成了佛”之后,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于还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只是拖延到不知的“未来”和“另一个地方”而已。
当然,姜森没有答案,他试着从社会现象去探索,终至接触到“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从而又逃遁到电脑世界中,最后大力提倡“人类自觉”。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后工业文明”末期现象的倒影,该主义站在人文立场,对整个工业文明彻底的反思,故称为“后”。其思考的范畴很广泛,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该主义依然被时代精神笼罩着,脱离不了虚无的认知,只是否定再加否定,并没有指出明确的方向。
尽管各种意见纷陈,一般的说法是,人文必然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早期市场为主的资本主义,促使写实主义诞生。及至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垄断式的资本帝国主义,使人迷失了方向,遂产生了现代主义。更进一步,二十世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村的梦呓充斥,跨国性的资本主义登台,近半世纪的经济成长,令全人类都在物质文明前俯首称臣,于是有了后现代主义。
历经了人类规模最庞大的社会实验,最后一只白老鼠也捐出了它的性命。后现代主义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