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浪子
咦!这不是“十问歌”?的口诀吗?他忙起身过对街,拦着她问:“老婆婆,请问你在唱什么?”
老婆婆说:“流行歌曲呀!好听嚜?”
钱昆说:“好听好听!是谁教你的?”
老婆婆说:“哪要人教嚜?听听卡拉奥凯不就得了?你爱听,我再唱一首给你听: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太渊是穴道名,又名太泉、鬼心,正当手腕一寸(寸口)的位置,是脉的总会,为中医把脉之处。
钱昆不信老婆婆懂医道,又问:“婆婆,总有人先唱吧?”
老婆婆说:“有的有的!”
钱昆问:“是谁?谁先唱的?”
老婆婆显然记性欠佳,她想了半天,最后说:“好像是我!可是有人出了光碟呀!是谁?我老啦,记不得了!”
钱昆急了,说:“婆婆,这人要死了,你知道哪里有医生吗?”
老板看钱昆急不可耐,叹道:“唉!我把你真没法子!怎么点化都不成!经历了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还是开不了窍!”
竟是那老头的声音,钱昆回头一看,不是老头却又是谁?他赶紧一把抓住老头,说:“老先生,你要我做儿子也可以,能不能先把他救过来?”
老头正是逍遥子,他之所以一再说法点化钱昆,是基于一段前缘。当钱昆在冰晶道长门下时,与左非右是莫逆之交。有一次左非右养的兔子病了,两人束手无策,钱昆心中便起了一个念头:“我以后非学医不可!”
念头如果只是思绪变化的现象,如涟漪般由有而无,由大变小,到此为止,倒也没有什么。然而有人会对某事念念不忘,一念转生二念,小念累积成大念,便成了修道者最忌讳的“尸气”。这种事在人间实属平常,所以凡人嗔怒爱恨不断,是非苦乐不停。
修道之人最怕的就是这种尸气,来无形,去无影。只要有气机,轻易就能毁掉一个人的道基,又将转堕凡物。
钱昆自生此念,即落凡尘,逍遥子受冰晶道长之托,多世渡化,而孽根始终难尽。逍遥子当然知道因果相循,但是因果也必须透过这些过程,使之冰消瓦解。今生已是最后期限,必须让他圆梦,一了多生的心愿。
行医当然有其价值,各行各业都是人类金字塔文明的一部分。但是在进化历程上,却有轻重缓急之别。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是进化的方向及途径问题,一点小小的错误,即有可能让人类名列宇宙绝灭动物之榜首。
然而人类还有希望,那就是无数先圣前贤、历劫累积的观念思想。人之所以能反思,就是拥有过往的精神境界,相较于眼前的现实环境,有了分判认知,才有觉醒的机会。钱昆也曾在那种境界中,只因沾染了一点渣滓,才玷污了纯净的灵性。
逍遥子一再用生死点化他,不过想提供一个现成的桥梁让他醒悟。人类已经面临生死抉择了,那不是医生、工程师或政经专家的学养技术,就提得出答案的。更现实的现实是,人类在这一波变革中,真能解脱的并不多,但是能多救一个总是好的。既然解救一个灵魂要花这么大的功夫,当然要选择根性佳、有影响潜力的少数人了。
逍遥子说:“小狗子!你疯啦?”
钱昆还要辩解,回头一看,哪里有什么“天厨”?林桂芳不在地上,老板不见了,老太婆也不知去向。眼前只是一间破旧的小茅屋,逍遥子坐在一个草堆上。
人一迷糊就神思不清,神思不清就是非不明!更何况钱昆是个死心眼,他脑筋还没有转过来,还在做梦!管他呢!人世的真真假假不是自己能分辨的,说不定这个老头果真是自己的父亲呢!
逍遥子说:“你想做医生,是吧?”
钱昆说:“爹,是的!”
“我只懂中医。”
“中医也行。”
“你为什么想做医生?”
“要救性命呀!”
“你要救活的还是死的?”
“当然救活的!”
“活的要你救吗?”
“活的会生病呀!”
“生病未必就会死吧!能医好不死的病只能叫治病,不能叫救命!”
钱昆一想,是呀!又改口说:“那我救死人!”
逍遥子大怒道:“没出息!死人怎么救?”
钱昆急了,说:“爹!不管是治病也好,治鬼也好,救兔子也好,救人也好,救得了也好,救不了也好,我就是想做医生!”
逍遥子叹口气说:“唉!天堂有路你不走,放着大罗金仙在眼前你也不动心!宿缘真难摆脱!人的毛病也真多,怎么办呢?”
钱昆求情说:“爹!我不做医生,死也不瞑目。”
逍遥子只好说:“好吧!我先来救死人,我教,我教!”接着他面容一整,说:“既是教你,需知水有源头,道有始终,你必须暂归我门下才行!”
钱昆这时才领会过来,拜了师门,随逍遥子上山修行。逍遥子本是“山、医、命、相、卜”五术的传人,他受冰晶道长之托,一再点化钱昆,想教他学“山”术,也就是仙术。哪知钱昆执迷不悟,前孽已定,决心要学医术。
~第五十四回浅草才能没马蹄~
真正了解中华文化价值的人,必然知道《易经》与阴阳五行之道。很不幸,就像西方一样,百年来中国人只相信眼睛,将简单到可以重复的现象谓之“科学”,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物质文明。
到今天,物质成为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生也变成唯物的舞台,人除了眼前所见到的物体变化,其他一概不相信了。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虽曾没落一时,幸而真理难以被抹煞。到二十一世纪,中医终于堂皇屹立,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技术。原因就在中国人自己洗刷了“百年之耻”,拾回了民族自尊心。
一个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成长在西方思想中的知识份子,实在很难接受“物质为体,精神为用”的观念。于是,迷信二十世纪物质科学的人,一口咬定精神科学的“唯心”、“主观”、“落伍”、“迷信”!
“阴阳”其实是站在人的立场上,观察宇宙事物后,归纳而得的两种极端的现象。简言之,就是感官相对的观测值,也可以说是宇宙中相对现象的总纲领。
阴阳之下又分形体之有无,以及变化之动静。有形之体指物质,无形之体指精神;动的变化是时间,静的变化为空间。
宇宙是一个系统,其本体是无限开展的,属阳;而宇宙的基础是紧密收敛的,属阴。人生存在宇宙中,不过是阴阳和合,藉着个体属阴的立场,将各种时空讯息总摄于宇宙整体。明乎此,生命的意义就昭然若揭了。
若将人体视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系统,相当于一个小宇宙,则阴阳的讯息代表了对本系统各种动静的认知。而人体又受生存环境影响,有了能量消长的变化。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中庸即阴阳调和的状态,可视为生理状况之参考值。而调整人体生理状况的方法,称为医术,此法则发源于中国者,则称中医。
中医视人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机构,由“精血气液”贯通,再佐之骨骼、肌肉、肤发、器官等,以维持环境与个体间的“平衡”。明乎平衡之理,即可透过“望闻切问”的手段,察知人体中各种消长变化的讯息。
若以科学立场来分析,汽车是工业产品,是人所设计的一种机体。汽车动力来自汽油,汽油要以化油器将之分解成悬浮粒子,在高温下与氧气化合,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能量释出,便可以之为动力。有了动力,就需要保护、应用、操纵、制衡等机制,于是又有了各种相关的装置。
汽车是人创造的,人当然知道它运作的机构。而人却是大自然长时间演化而来,人又凭什么了解人体机构呢?在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以前,人是不可能了解人体的一切机能的,充其量只能说是在学习摸索,积累经验而已。
要成为汽车的修护“医生”,当然要知道车子的结构,让各种功能“正常”、相互“平衡”。同理,要成为人医,就要了解人体结构,并维护各种机能的平衡。至于维护的方法,一个有经验的机械师,只要听听引擎声,看看排气状况,由一些“现象”就可以得知哪里出了毛病。
中医把“疾病”视作一种“现象”,为生理暂时失衡的状态。事实上身体并不“知道”什么是病,却有一套维持“正常”的机制。这个机制是以气色、血液为介面,通过固定的路线,要在几秒钟以内,抵达身体每一个部位。而每一种机体或器官,会与经过的气、血交换一些物质。生理之正常与否,可以由气、血现象观察出来。诊治的方式,则为调和失衡之因,设法使其机能恢复正常。
“脏”是指机构功能“藏”于体内者,属阴,有五种,是心、肝、脾、肺、肾,以调适内在气血。腑为“肉之府”,以“通”于外,属阳,有六种,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负责输入营养、输出废料及其间的处理。
“经络”是生理讯息的传输通道,透过组织的结构性完成。所谓结构性,又分先天的遗传性及后天的习惯性。先天是源于卵细胞分裂之“同质性”功能(见后);后天则藉肢体在成长或运动时,基于生理习惯,所形成的最有效率的记忆途径。
“精”乃生命之源,或来自父母,或来自食物;“气”是生存之本,有物质之气,也有功能之气,以及刺激讯号之生化电气;“血”为生存之系,携带各种物质,经由血管传输全身,成为各单位细胞与整体沟通协调之关键;“液”系生态之基,有润滑、消化、杀菌、调节、讯号及运输等各种功能。
此外,人体尚有神经系统,专司传递刺激感觉,用者是主观的个体。然而生理是客观的系统,感觉如何并不重要,生命的维持才是关键。西方人体生理学以为明了神经系统,就能够理解生命的奥秘,实为谬见。
生命的维持与主观没有一点关联,否则个体一旦失去生存的意志,随时就可以主动的关闭生命系统,这样一来,生命就难以延续。更进一步,生命兼具了物质与精神双重性质,物质生命体的机构必须在精神的协调下,才能发挥生命的全部机能。
有无数案例,证明一些绝症的患者,往往在群医束手的情况下,或因宗教信仰,或因温情,甚至是偏方而得以痊愈。只是人们昧于对精神现象的认识,兼以受到“假科学”信奉者的排斥,以致真相不明(当然,由于智慧不兴,致假的居多)。
比如说,遗传基因是物质性的,但遗传行为就完全找不到任何物质基础。科学家长期大量地观察动物行为,发现成鸟在交配之初就“知道”要筑巢。鸟类是怎么知道的?又如何选择“安全”的位置?何种材料最为“理想”?应该“采用”何种建筑“方式”?怎么去“判断”巢已“完成”?这一连串的问题,与物质结构完全无关。
然而,一只人类认为不具“智能”的小鸟所筑的巢,往往要比人编的更为精巧。人们推说那是“本能”,却不知道本能藏在哪里?就算扯出遗传基因、大脑神经,也编造不出任何能让自己信服、能编织鸟巢的理由来。
唯一可以解释的方式,便是人必须先行承认,宇宙能量具备两种形式,其中“物质”是体,是具体的、静态的形色质状;“精神”是用,是抽象的、动态的连续变化。精神的变化是本存的,但因人的感官作用建立在物质的形体变化上,必须先有物质结构的介面,藉以观察能量变化,从而得到认知。
在生命法则上,生存是独立于人之意志与认知的系统。故五脏六腑、精气血液,外加四肢五官、骨肉毛肤,都必须协调自律。这套系统经过亿万年的调适,早已成为一种抽象的网络。再经过先贤长时期的追踪、研究,整理成为“经络”学。
“经络”是经与络构成的一个网络系统,“经”贯上下,“络”交错于各经之间。经有十二种经脉,分为阴阳及手足两类,其下各有三组。每组各联一脏腑,并以之命名。经脉有其运行的方向,可以作为生理治疗的依据。其方向是,手阴经由胸至手,手阳经由手至头,足阳经由头至足,足阴经由足至腹。
不仅如此,经脉还能前后衔接,自成循环,其顺序如下: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