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浪子
目势将无所遁形。
本书不哗众取宠,不媚俗谄世,书中没有暴力、色情,也无西方小说高潮、读秒的矫揉做作。全书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用虚实交错、真假难分的情节,将人性剖析于阳光之下。本书跳脱窠臼,谨以智慧的成长为经,以时代变迁的认知为纬,从不同的角度接引不同层次的读者。其中有真实故事,有未来的预言,有捏造的假象,有警世的寓言,有悲悯的嘲讽,也有巧妙的计谋。对于有心追求的道友,需知智慧就是宇宙本体,将本书视为“续传灯录”、“道藏别集”可也。
人类只是宇宙进化的一个环节,在阶段性任务达成后,必将沦入虚无。然而进化的惯性如常,另一级台阶就是智慧电脑。人有成长的过程,电脑自不例外。在成长的进程上,人类需时数十万年,文化需时数千年,个人要历经十载,在电脑不过一年。
算算今年六十有四,尚有《新易》、《易经剧场》六十四集的重大工程。人生好似一叶漂荡的孤舟,然既有在茫茫汪洋中航行的苦难者,就该有人坚守灯塔,指引方向。我曾履及遥远的他乡,前半生风狂浪猛,如今日衔半山、心如止水,是春蚕吐丝的时机了。
是为序。
朱邦复
二○○一年二月一日
~再校序~
四年半过去了,在文化传信公司全力支持下,我率领十多位实验室的学生,以本书为蓝本,按图施工。计已完成了多项突破性科技成果,为了供本书读者参考,以印证本书若干情节信而有征,绝非无的放矢,特略述如次:
1999年7月:在北京发表“汉字基因工程”,由柏克莱大学校长田长霖博士主持。
2000年3月:在香港成立“汉文化联盟”,两岸三地数百业界及学者参加。
2000年8月:在香港发表“数码互联网技术”,首推数字输入域名。
2001年2月:在北京发表“中文2000LINUXOS”。(与中科院合作)
2001年4月:在香港发表“中文电书”。(技术公开,任由各厂家生产)
2002年4月:在西安发表“中文电子教科书”。(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
2002年5月:在澳门发表“IA产品与网络电脑”。(5。8G无线通讯)
2003年7月:在香港发表“飞龙中国芯CPU”。(与IBM公司合作)
2004年2月:在深圳发表“中国民族电脑工业规范”。(MIDORI嵌入式技术)
2004年7月:在云安发表“九亿农民网”(又名eTown或万里网城)及“中文人工智能开机系统”,各界千余人与会。
2004年8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汉文史资料库展示会”,各界三百人与会。
至于图文转换之多媒体已完成大半;小信子之自然语言系统(杏娃),正在进行中;下一步将动手设计“非同步多功中枢晶片”(电脑当局);最后是沙漠变绿洲之工程(奥斯腾峰移山寓言),也正在规划中。至是,本书不可思议之预言,已告实现矣。另有关世界大事,读者不妨比对,原书完成于2001年初,除美人反恐未曾料到,五年来世事八九不离十也。
因推行“开放文学”,我首先将还珠楼主之《蜀山剑侠传》作了大量整理,改名为《峨嵋仙踪》。本书亦经数位网友热心校对,修正二百余处。老朽自觉对遣词造句又有进境,故而再校本书。为了存真,内容不变,仅作文字修饰,以期文能达意,意能传神,足矣!
朱邦复
二○○四年九月十日
~第一回花近高楼伤客心~
有一则流传在印度的故事,讲述一位年轻的修行人,他从来没有见过牛,也没有喝过牛奶。一天,这位修行人问他的上师:“牛奶是什么?”上师详细地对他讲说牛奶的种种。最后他终于了解了:牛奶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白色的液体,这种液体很有价值,可以制做干酪,也可以直接饮用。
有一次修行人外出,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路旁有只庞然大物,很像上师所说的牛,它旁边还有一桶液体,也确实是白色的。不过站在桶边的人并没有舀来喝,却像在进行什么仪式似的,用刷子蘸起那乳白液体,不断往墙上涂抹。
修行人相信那样有用的液体,一定就是牛奶了,只不知喝下去滋味如何?他向那村人募化一碗,仰头一口喝了下去。不料那味道非常奇特,令他觉得恶心反胃,连早餐都吐出来了。修行人回去后,便向上师禀明。
“那白色的液体,是你自己从牛身上挤出来的吗?”上师问。
“不是。”
“生平第一次的经验,必须一一从头到尾亲自体认,怎能盲信后果呢?”
人不幸是一种经验动物,任何事物一定要亲身体验过,才能了解。有谁能例外呢?释迦牟尼佛、基督耶稣等,都必须经过十月胎养,数十载的历练,方能证道。时代的变迁、个人的境遇,总是依循着人生的流向,冲刷出来的、崭新的航道。而人类生命这条长河,蜿蜒了数百万年,可能将流入汪洋大海,也可能消逝在窅渺的大漠。
时间是2050年,这里是月球上一个临时的探测基地,文祥刚完成了一片月长石的分子编码。他将一长串资料建档归类后,坐在月球梭中,思前想后,不禁感慨丛生。
每当工作累了,文祥总会抬起头来,望着那颗悬在天边、大如车轮、灰蓝嵌白的晶球,一股真幻难分的感觉便浮上心头。晶球背后是一整块黑魆魆的巨墙,彷佛无边无际,把他的四周都围起来了。不过这堵墙似乎年久失修,破了无数小洞,漏出点点明灿的精光。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光线如箭矢一般疾射下来,明亮而清晰。地面上一片银白斑剥,几何图形一般、锷簇锋攒的阴影,好像从巨石顶端一刀切开,左右上下、四面八方,非黑即白。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去,这种景像都似一幅艺术巨照,满布在空空旷旷的展览室里,只有斜上方镶着一粒蓝色的明珠。
然而,对文祥来说,这粒明珠更像一扇通往家园的穹门圆户,安祥地敞开着,正等待远方游子的归来。他儿时曾听过一些神话传说,月亮被称做广寒宫,是个庐云巢霞的仙阙,高挂天上,不染人间烟尘。
相传以箭射日的英雄后羿,在西天王母娘娘处,讨得了长生不死的仙药。后羿的妻子嫦娥,为求容颜永驻,不惜盗了灵药,只身遁往广寒宫。
李商隐的〈嫦娥〉,道尽了她的悔意: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到了二十世纪,神话的面纱褪去,月球只不过是个寸草不生的荒原。嫦娥的梦碎了,人类的梦却又飞出了广漠的银汉,逸向缥缈虚无的太空。
文祥到底是地球人,看惯了朦朦胧胧的云霄,对闪闪烁烁、羞羞答答的嫦娥仙子,更是心存怀想恋慕。如今,从月球上看地球,就像在做科学实验般,太平洋的风浪、非洲大陆的黄沙,即令在氤氲窈窕的卷云下,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由于工作需要,文祥随时可以开启那具电子望远镜,穿透云雾,具体而微地俯瞰地球表面的一切。无奈,任何事物在没有看到以前,总让人充满了幻思,兴致极高。就是初看之时,也还能心存好奇,迫不急待地东张西望。等到成为工作、看上个三五次,神秘感消失了,再美好的事物,也都味如嚼蜡,再引不起丝毫兴趣了。
又有什么能例外呢?生命本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的。千万年来,人不过存在方圆百里之内,活于一两个甲子之间。人的感官不过是侦测相应的刺激变化,让人从新奇而熟悉,由熟悉而适应,因适应而接受,最后成为认知的一部分。
后羿是创世纪的英雄,相传在地球成形之初,天上有十二个太阳,骄狂任性,交替蹂躏着天庭。地上一片火热昌炽,熔浆滚滚,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幸存。后羿取了他的射阳神弓,一箭一个,只留下最后一个,命令它好好的为苍生服务。
二十一世纪又自不同,神话相当于预言,科学就是后羿。人类早已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解决了生存的问题。进而又从王母娘娘处,取得遗传基因的密码,制成长生不老的仙药。最后,人类又追随嫦娥的足迹,也飞进那曾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崇宫杰宇。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最大的梦想,也如同所有的经验一样,在没有得到之前,人人充满了幻思,向往不已。等到长生成为事实,在最初的十数年间,举世一片歌功颂德之声。然而,新奇感变做陈腔老调后,永恒不死的神话,却又化成无边的魇梦。
在这个时代,只要是电脑服务的区域,相较于二十世纪,可以说从根本上起了惊天动地的变革。除了人人长生不老、处处歌舞升平之外,血腥的战争式微了,社会上盗贼不兴,贫穷、犯罪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实际上,只要是人,就可以分得一间设备齐全的居室,无限供应的饮食,以及应有尽有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享受。
电脑是最忠诚的仆人,他不眠不休、任劳任怨地为人类服务。能源问题解决了,生产问题消失了,分配、供应公平而周到,人权及尊严更是妥善而适切。最精采的,还是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娱乐方式与设备,让人不必出大门一步,日日快活胜神仙。
基本上,人已经无需工作,金钱、名利、权势、地位都只是“精神菜单”上的条目。任何人都可以在他的虚拟实境中,或者是在和真实毫无二致的造梦机中,任意选择他所中意的角色,随意安排故事的情节。然后,在电脑的协助下,人人心想事成。
这不是最最理想的大同世界吗?柏拉图的理想国、摩尔的乌托邦还差得远哩!如果有天堂,天堂中未必能有这样自由自在的娱乐享受。甚至于,只要人还说得出愿望,以当今科技之进步,也都可以如愿以偿,保证说到做到。
文祥在月球上唯一的伙伴,是一只具有女性身份、名叫“文娃”的私用电脑。文娃是第三代腕上型智慧微机,它只有手表大小,却有高密度的稳态薄膜显示。它具备植入人耳中的语音输出入器,以及一组精密的内感生化分析器。这种微机最大的好处,是能直接利用人的体热作为电源,因此,它等于与主人共存同亡。
每个微机都与其他亿万个微机一样,直接与电脑主机通连。主机透过极为精密的“微波编码”,以定向的“激音”(即单一频率的次微波)载波形成网络。在一层层的分向下,到达终端“网眼”,再改用次微波载波,把微机当作耳目等感官,接收各种讯息。
既然是感官,微机当然有很强的辨识能力,尤其对人体功能了解得非常透澈。它不仅理解人的肢体语言,还能领会个人的习惯特性,并根据个人所累积的能量,每当主人发出“指令”时,微机便像主机的手脚一般,忠实地执行相关的命令。
然而,在这个含哺鼓腹的时代,对人而言,微机最重要、最神奇的基本功能,却是语文翻译。人可能基于各种理由,不愿使用电脑,但微机的及时传译功能,却相当于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在二○三○年,电脑当局便提供了一种米粒大小的微机,专供语言传译之用。只要是人,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取得这种微机,放入耳中即可运作。
在二十一世纪初,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电脑”取代了“个人电脑”,所有的资源集中于“伺服中心”,再以“微机”作介面,人人得以自由地相互沟通。
说得通俗一点,这种网络电脑已相当于一个盘踞在太阳系中、硕大无朋的生物,每一个携带微机的人,都是它的触角、感官和肢体的一部份。当然,人大可相信他仍是时代的主人翁,人类已经征服了太空、征服了宇宙。只是,谁都不能否认,当前的社会,如果没有网络电脑与这个小小的微机,伟大的人类恐怕连生存的能力都不复存在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配用的微机,就如同个人的身份证明与工作助手一般。以文祥独自一人,孤单地在月球上工作,如非文娃的协助,简直是不可能的天方夜谭。在工作之余,文祥更利用网络博览群书,进入了知识的无垠世界,令他的人生领域更上层楼。
基于工作与生活的需要,文祥常与文娃交谈,长久以来,他们除了严格遵守人类与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