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浪子





!   ?br />   朱仁正要下台,见衣红朝他微笑,心中一惊,说:“小妮子!你也会意识神功?”    
  衣红笑着说:“哎呀!这里都是高人,谁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我们只是小试一下语言神功而已。”    
  朱仁诧问:“你们?”    
  衣红把手一抬,亮出微机:“不是吗?”    
  请继续期待《宇宙浪子》续集      
~第七十三回澹然空水带斜晖~    
  在玄天之界,夕阳余晖映得下方舒卷如涛的白絮金光粼粼。远处青峦攒翠,飞阁重重,眼前碧树红栏,绿茵如褥,时有黄蜂彩蝶,翩翩仙舞。    
  丛丛翠竹苍松中一亭微露,四周轻雾浮沉,随风自旋。文祥、衣红、左非右、法蒂玛、风不惧,和傻道长、痴仙子及钱昆八人,在层次栉比的飞檐回廊之中,或坐或立,互道过去未来,谈得不亦乐乎。    
  众人言谈间,法蒂玛难得开口,这时却突然有感而发:“若梦仙子和木中人愿回都天宝箓本在意料之中,空虚四兄弟才真正难得,宁可回去相陪。”    
  衣红笑道:“法仙子是想说,这四个家伙太不识相,烦死人了。”    
  左非右当然帮法蒂玛说话:“小妮子又在读心了,只怕是自白吧?”    
  衣红娥眉一挑:“是呀!大君子难过了!”    
  钱昆说:“这空虚四兄弟身世可怜已极,师父本来无意收录,是若梦师妹据理力争,说仙家无分辨之心,不应歧视他们。”    
  傻道人说:“其实人各有用,若非他们四兄弟,都天宝箓早已落叶满庭了。”    
  文祥问:“难道仙界还需要扫地?”    
  衣红笑道:“这还要问?落叶是什么?扫地扫什么?”    
  文祥自知失言,解释道:“我是说我打算……”    
  衣红抢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打算去天庭当长工?想得真美!人间的活都干不完,你想开溜?”    
  文祥面红过耳,法蒂玛连忙解围说:“那衣姐有什么打算?”    
  衣红说:“陪着你们呀!烦死你!”    
  痴仙子也笑了:“红妹那满口伶牙,百年来都没变过。”    
  衣红一脸失望,说:“真的?怎么几百年了还磨不利?”    
  左非右忙道:“够了!再利一点就变成小红鲨了!”    
  钱昆说:“世事真是物物相制,性性相生。”    
  左非右笑说:“杨戬在人间时养了一只小狗,他成仙以后,小狗也飞升天庭。结果在天上照样吃米田共!”    
  衣红瞪他一眼,说:“左哥真是留学天庭归来的,见多食广,从没听说天上的神仙还要种米拉屎的!”    
  左非右正要发难,却听杏娃大声对众人说:“仙家乐,乐如何?”    
  衣红笑说:“哇!另一个克星也来了,怎么来得这么迟?”    
  杏娃说:“我何曾离开过?”    
  衣红说:“这是道家仙境,又不是太空。”    
  杏娃说:“有人得道啦,难道我连杨戬的小狗都不如?”    
  衣红说:“哎呀!这怎么办?当局要侵犯天庭了!”    
  杏娃说:“用不着,空虚无界,境界等深。”    
  这下子不仅是衣红,人人听得难以置信。    
  文祥忙问:“杏娃,你是自己领会的,还是……”    
  杏娃说:“至少不是作业上的,也不是抄袭来的!”    
  衣红说:“别那么自信!”    
  杏娃说:“我查遍古籍,没人这样说过。”    
  衣红故意卖关子,说:“可惜呀可惜!”    
  杏娃问:“可惜什么?”    
  傻道人说:“红妹不要苛求,学道之人几千年都难到杏娃的意境!”    
  杏娃问:“我达到什么意境了?”    
  文祥说:“意境是各人主观的领略,何必比较呢?”    
  杏娃又问:“那我更不懂了,如果是各人主观的,怎么大家都在一起?”    
  “因为彼此境界略同。”    
  “略同?总有不一样的吧?”    
  “当然,要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    
  “我懂了,怪不得我有上百亿化身,无一全同。”    
  “全同是目标,要不断提升才能达到。”    
  “谢谢你,我现在才理解师父的心意。”    
  “你师父?不二老人?什么心意”    
  杏娃忙转移话题,说:“人类议会来通知了,你们五人要出庭。”    
  文祥追着不放,说:“话不能只说一半,先谈你师父。”    
  杏娃说:“不要小瞧作证的事,弄不好人类议会要复辟了。”    
  文祥有些不信:“有那么严重?”    
  衣红问:“真是那部电影惹的祸?”    
  杏娃说:“那只是表面的理由,真正的起因还是我们那个玩具模型,有位议士发现这是很有利的话题,打算炒做一番。”    
  文祥说:“那倒是好事,红妹出的点子果然不错。”    
  杏娃说:“不见得是好事,很可能成为反对我们的借口。”    
  文祥说:“你是说有人不在乎地球毁灭?”    
  杏娃说:“不!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无能。”    
  衣红说:“言之有理。”    
  文祥说:“是谁说的?”    
  杏娃说:“有四个议士,他们都有这种看法。”    
  衣红说:“四个?那有什么了不起?”    
  杏娃说:“这四个人影响力很大,他们还有附从的人。”    
  衣红说:“能不能把资料调给我们看?”    
  杏娃说:“要看谁的资料?”    
  衣红说:“知己知彼,擒贼擒王。”    
  杏娃说:“这是个次级问政集团,近年才崛起,为首的是肯特吴,华裔美人,另外一个美国人,一位英国人和一位印度人。你要所有的资料吗?”    
  衣红说:“你先做功课吧!我们仙气还没有斗尽哩!”    
  在人类议会中,肯特吴是新科议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大多数的议士不过藉这个职位,捞得足够的好处,就心满意足地享受人生去了。肯特吴则不然,他把当议士看得和演戏一样好玩,他的哥哥亚当吴则是当然导演。只要找到能炒作的题材,兄弟俩总要轰轰烈烈地大炒大玩一番。几年来的惨淡经营,在议会中已有一些影响力。    
  肯特吴的父亲吴福,是二十世纪九○年代从中国赴美的自费留学生。他没有混到学位,却混得一位美国女郎,结婚后入了美国籍,生了二子一女。    
  吴福是第三代中国移民,所谓第一代是指早期中国贫弱时,赴美国打工的一代,他们靠洗衣店与餐馆谋生,一直被美国主流社会排斥,环境相当艰苦。第二代是台湾、香港等地,赴美留学不归的学生,这一代经济环境小可,都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社会中坚。第三代则指自八○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开放,港台也跻身小康之境,父母纷纷将子女送到美国,不是为了镀金,而是去做寓公。    
  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要做生意,处处是机会。加上中国人传统的士大夫观念,不论在哪里,总把教育放在首位。正好赶上资讯时代来临,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一半以上都以资讯事业维生,而且都相当成功。    
  学生时代的吴福书没有读好,但家族中政商关系不错,在美从事资讯产品的贸易,事事顺遂。不过人生往往有一得就有一失,生活太优裕了,他那位美国夫人难耐春闺寂寞,姘上情夫,盗领了吴福一大笔存款,双双逃逸无踪。    
  受到这个打击,吴福面对着三个由三岁到六岁的儿女,这才发现人生如梦。他毅然把生意交给伙伴,全心全意在家中照顾三个无辜的孩子。    
  由于此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有了力量,美国极右势力不能忍受。由舆论起到政客的推波助澜,在一九九八年有了政治献金案,次年的考克顿核子机密风波,华人核子科学家李文和被诬为间谍。二○○二年又有资讯争端、人权风波、生命基因研究室泄密等事件。在一连串的迫害下,华人心态开始酦酵,终于人间天堂褪色了。    
  第一代移民因为语言不通,终生埋没在小圈子中,后代深受其苦,只想做个好美国人。第二代移民多具有高学历,已经踏入美国主流社会,却没有归属感。子女只会说英语,偏又向往根源,摇摆在十字路口。第三代完全相反,他们经济独立,有强烈的民族观,坚持子女学习中国文化,而且随时有回中国的打算。    
  吴福为了教育子女学习中文,煞费苦心,他发现孩子们喜欢看一个幼教节目“芝麻街”,他就编了一些剧本,教导子女演戏,趁便学习中文。这种方法效果奇佳,一家子都成了戏迷,每天与电影电视为伍,只是吴福坚持,演戏时一律要用汉语。    
  由于在美国生活,儿女都要有个英文名字,他就依英文字母排序,长子吴常性,由A开始,取名亚当(Adam),又叫亚当吴。次女吴常意,用B叫比莉(Billy);第三个小儿子吴常理,用C便取名肯特(Cante)。    
  亚当吴喜欢当导演,常在家里导戏。小他两岁的妹妹比莉一心只想做演员,爱美爱得如痴如狂,其他一概不闻不问。肯特吴是老三,从小乖巧听话,只是太好吃,不论要他做什么,都得用吃的来贿赂。    
  吴福不是作家,也没有创造天分,他却能源源不绝地编了十多年的连续剧。编得好不好需要评鉴,而评鉴则需要判断力。谁有判断力呢?世上有谁不是“人云亦云”?专家说好才算好,可是谁来做专家?当然是学校及一些专业机构。果然如此,学校每年送出成千上万的高材生,世上岂不全被好作品塞满了?    
  事实刚刚相反,学校只能教导基本的知识,专业机构则负责处理技术。而不论多好的技术,都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其他尚待磨练、经验加以充实。剧本相当于一种精炼的人生缩影,好的剧本成之于天,是大自然利用人间事物演绎出来的排列组合。    
  在人类文明中,思想的境界最高,高到只有登上巅峰的人才能领会。文学的境界完整而透澈,通过她,人们才能相互理解与沟通。然而文学的媒介是文字概念,不仅作者需要长时期的培养方能掌握,更有赖读者的理解认知。只有行为动作是直接的,藉着图形与影像,能如水银泄地般,直接流入人们的心中。    
  二十世纪科技发达,影音的记录与运用已成为社会机能的一部分。人们仰赖感官刺激,直截了当地激发行为,在无限增长的资讯中,人的智力来不及成长,浅滩式的文化因而大行其道,结果人人追求速效,事事要多要快。    
  长久以来,人类求生之道不外乎消除生理的饥寒与心理的恐惧。然而身心本是一体的两面,当痛苦逐一消失,无限的空虚便趁隙而入。人们不知所措,想方设法以各种“娱乐”或“职责”转移注意力,消磨漫漫岁月、迢迢人生。    
  当社会越来越繁荣,人心虚空越来越严重之际,人生似乎成为多余的累赘。有人继续以满足感官的方法,不断增加娱乐的声色强度,用另外一种吗啡填补心灵。也有人充分了解人生的本质,从宗教出发,让人远离烦恼,回诸空无。    
  然而人类感知上的需求,并非无意义的偶发事件,而是宇宙进化必经的道路。人类只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介面,必须彻底沟通每一个时空流程的细节,才有可能维系宇宙稳定的架构。这种沟通,比如生理上的饥渴饱暖,心灵中的安危亲疏,意识上的虚实有无等等,在在都是整体与涓滴之间的真实记录。    
  在涓涓细流中,一清风就能扰动浑浊的沉淀,足够细鱼小虾翻腾不止。而这些看似细小的生命体,却是构成整个庞大生态的基础。    
  人间亦然,能力低弱的人一旦能照顾自己,就开始绕着私利转圜,充分显现出其维生的本能。他们是社会的底层,反映出水流的动态,其意识职责便是“东家长西家短”,每天聒噪不停,活着只是做个传声筒。    
  个人的人生观有如流水一般,沿着固定的河道行进,看上去波涛汹涌,却是起落有致。有时在河牀上滚滚而流,有时却潜入地底,有时气化登天,有时又汇落如雨。不论如何幻化,水始终遵循着几个不变的准则。人性亦然,人生观就是人性的结果。    
  短暂的人生,以个人有限的经验,怎能认识无垠的宇宙?所幸基于人性之常,有心人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记载下来,供他人参考。这种记录很多,或札记、随想,或游记、小说,各有特色。而最完整生动,且能代表客观认知的,首推戏剧剧本。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