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浪子
,或札记、随想,或游记、小说,各有特色。而最完整生动,且能代表客观认知的,首推戏剧剧本。
世界上最成功的剧作家,首推英国的莎士比亚,他写的剧本部部空前绝后,无人能企及。然而他的剧本以在一固定舞台上演出为主,格局变化不大。二十世纪电影电视问世后,开启了影音系统的序幕。人们可以安坐家中,随时欣赏萤光幕上悲欢离合的人生。
戏剧是指一种游“戏”,其变化“剧”烈,能令人沉醉其中,有若经历了另一段真实的生活。尤其全部事件经过浓缩裁处,精简扼要,完全摆脱了时空的约束,如幻似真。从这些过程中,观者的生活充实了,视野增进了,思维的范畴也扩大了。
人性的特征之一,就是以自我为出发点,有了亲身经历,然后才能了解认知。唯有在认知后,人智才开始累积。这时,各人会根据自我的经验,针对当前的状况,作出最有利的选择。除非脑筋固化,反应迟钝,古今中外,人人喜爱戏剧。
在影音技术成熟之前,戏剧的功能不彰,只能提供娱乐或打发时间。而对尚在追求生存的人类而言,娱乐是一种奢侈的行为。等到技术成熟了,人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戏剧便堂而皇之地晋升主流,无人无日不沉湎在声色变幻之中。
不幸的是,在商业挂帅的现实下,青少年因家长的溺爱,成为最重要的主顾。为了取悦那些天之骄子,戏剧变成了笑闹,艺术沦为玩乐。劣币驱逐良币,文化水准一天一天下滑,社会价值观日益堕落。
在世纪初,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全自动的动画编辑系统。到了二○○四年,该系统的影像、动作已几可乱真,后来的虚拟实境即源于此。在这个系统下,只要事先备妥三维图像(或绘制或用真实形像,由辨识系统处理)诸如角色、道具、场景等,再加上剧本,影片就可即时放映。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因为千百年来,人文界不事物质生产,一向是社会的寄生者。人文作品的价值受到现实环境的左右,真正有思想、有气节的人很难突破重围,发挥力量。哗众取宠之辈叱吒风云,让世人误以为“人文”不过如斯。
以这个系统摄制影片,只是一个人的工作量,成本尚低于印一本书。比起以传统方式拍一部中等水平的电影,成本更相差了一亿倍!而当中间的剥削阶层铲除后,才是言之有物的人文学者出头之日,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扬光大的契机!
只是人文不是技术,没有速成之道。人一定要累积了足够的经验,先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件,并了解其中的体用因果,才写得出言之有物的作品。
所以人文思想的成熟,还要等到二○一一年以后。在这之前,曙光初现,远山近树,不过是些有层次的阴影罢了!
最初吴福的剧本只是将每天的生活琐事当作故事讲,他发现那种天伦之乐,竟是极高的享受。对一个父代母职的单亲家庭而言,男孩子调皮,女孩子别扭,其辛苦不喻可知。吴福绝口不提下堂妻,子女最初还好奇地问上一两句。等年纪渐长,大家都学会了将心中的伤痛隐藏起来,而且都掩饰得很成功。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正是戏剧的魅力所在。人生事件就像各种材料,而戏剧则是指导烹调的食谱。再珍贵的原料,对不懂烹调的人来说,怎么煮都是暴殄天物。相反的,巧手行家可以用最普通的原料,调配出天下最可口的美味。
亚当吴在听了父亲娓娓道来的琐事后,为了取悦父亲,运用他的巧思,指导弟妹合力演出父亲的剧本。他们买了录影设备,拍了很多家庭电影,其中还不乏成熟的作品。
前述那套自动摄制的动画系统,在初并未受到美国市场的青睐。那是因为说故事、讲思想不是美国人的专长,他们太迎合市场,强调声色的变化,极力追求刺激感官。而要善用这套系统,必须先有社会责任与长远的计划,以及思想表达及人性沟通的目的。否则资源无法连续利用,就丧失了成本低廉的优势。
渐渐地,新观念被接受了,本世纪美国纯娱乐市场开始没落。人们发现在影音中学习新知,是一种既愉悦又有成效的乐事。学子有最理想的学习机会,工作者有优良的助手,休闲者有最解语的伴侣。于是需要量大增,各类人才竞相投入。
人类文明的高峰,是全民的参与,是知识的总汇。当理想的工具齐备了,应用的观念及技术成熟了,便是完成金字塔的最后阶段。
亚当吴本来打算进军电影界,做个专业导演。等他看清楚整个局势,才知时不我予,以真人实景演戏的机会已经过去。
接着电脑纪元到来,他见到了一个新契机,那就是人类议士的宝座。他看出来,人类议会的运作程序与习见的民主政体大不相同。人类议士强调的是品德、能力及名声,名声尚可用投票解决,能力属于专业范围,只有业界可以评监。问题在于品德,该怎样定义品德,又将由谁来评估?
亚当吴仔细推敲,发现正面的品德很难定义评估,负面的品德却是一目了然。他用这个标准评估所有的议士,结论是:戴一副慈善家的面具,没有明显让人反感的缺点,这样就绰绰有余了。
亚当吴决定把小弟肯特吴塑造成议士形像,如同以往在家中演戏一样,他只要施一点小惠,肯特吴便百依百顺,认真地照本宣科。
在专业上,肯特吴学的是分子结构,最时兴的高科技。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些专家的肯定,这点不难,因为真正从事微分子研究的人多是书呆子,只要有人为他们出面,争取一些应有的权利,自然会赢得他们的支持。
要有名声更容易,有了微分子专家的支援,亚当吴安排了各种机会,让肯特吴在一些年轻专家的陪同下四出曝光,树立了微分子专家的名声。
争取慈善家的认知最为困难,要做慈善家必须先有足够的资源。这就是亚当吴最高明的地方了,他知道有很多慈善机构,因为不能以营利为目的,都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他便毛遂自荐,带着肯特吴义务为人服务。他利用别人的资金做自己的公共关系,如此这般,在慈善界打下了坚实的声名。
当第十三届人类议会改选时,肯特吴顺理成章地当上议士,这一届又得以连任。真正掌舵的却是幕后的导演亚当吴,编剧的老爸,和做场记的小妹。一家人仍旧沉迷在虚实难卜的戏剧天地里,只是天地变大了,事件的复杂度也以平方比递增。
人的一生中有各种成败得失的机缘,亚当吴也不例外。只是他早就把人生与戏剧划上等号,既然一切都是假的,自己又何必动心?他只站在观众的角度,将一部戏导得淋漓尽致,他力求保持客观冷静,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剧情中。
如同所有年轻人的历程,一次既深且重的打击,曾让他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同样地,又是戏剧的本质拯救了他。人生有什么值得珍贵的呢?他认为,如果只是一场戏,戏演完了,票房只能决定它的存在价值,而影评也不过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与否。因此,他努力克服了自己的困难,把那出戏杀青了,然后准备下一出。直到今天,他仍旧禀持着同样的理念,把人类议会当作他的另一出新戏。
事情发生在二○一八年,他十八岁,彼时真人演戏已不多见,而他们这个家庭剧社却小有名气,成员增加到十几位,偶而还受邀到外面参加有偿的演出。
剧社中有一位金发美女,她自己取了“玛丽莲”这个艺名,有着洋娃娃的脸蛋,以及魔鬼般的身材。此外,她还有一颗破碎的心,以及一些纯真的希望。她也是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在被人遗弃后,独力将她抚养成人。
玛丽莲是个典型的新世代青年,自己没有一点主张,也没有半点自信。只要有人搞怪,不管是头发尖或是脚丫子,她一定效法模仿,在后面摇旗呐喊,一副自以为是的德性。久而久之,她除了对流行事物极端敏感外,其他一切都没有放在心上。
要追赶流行,做电影明星是再理想不过的途径。当玛丽莲知道这个戏班子后,她毫不犹豫就成为其中一份子。亚当吴专门为她导了一出戏,洛杉矶一家电视台买了他的版权,播出后大获好评,顿时这个家庭剧社名满全美。
此时美国娱乐市场有了极大的变化,好莱坞早已淡入历史。由于虚拟影片的兴起,旧金山湾区的一些立体动画公司成为新的龙头。讵料来自东方的竞争剧烈无比,在数量方面,中国的虚拟影片每年多达一万八千多部。在内容上更是部部精采,有明确的主题,有系统的规划,有独特的风格,更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中国有长达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大小两百多个王朝政权,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伦理道德与人性冲突的故事。此外,有五十多个不同的民族和生活习惯,还有诸子百家、多彩多姿的哲学思想,无穷无尽的仙佛精灵、妖魔鬼怪等传奇和神话。只要将这些一一编成剧本,据专家统计,仅以现有题材为例,可以编成上亿部,每部一小时的单元剧。
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又只有唯利是图的单一价值观。神话本就不多,思想更是有限,发展到后来,只能不断追求声光特效,不断把刺激提升到极限。这类节目看多了,感官也逐渐麻木。观众终于发现,娱乐不应仅是时间的消磨,在赏心悦目之后,还要有供人咀嚼回味的内涵。
这就是亚当吴能够用真人表演,继续存在的理由。虚拟影片从技术上来说,已经能表现出与真人一模一样的效果,但是在潜意识中,人们总是感到“被骗”了。人不甘受欺,总要找机会看看真人表演。看了真的又不满意,再去看虚拟的,东晃晃,西荡荡,虽然永远不能满足,却得到了心理平衡的效果。
吴福还是负责剧本写作,他有感而发,这次编写了一个晚景凄凉的老者,邂逅一位温柔体贴的少女,两个人燃起一段忘龄的黄昏之恋。当然,男主角是吴福莫属,女主角正好落在性感动人的玛丽莲身上。
人生如戏,不论是戏中、戏外,亚当吴和玛丽莲早已双双堕入爱河了。但是对亚当吴而言,爱情只是一种新奇的经验,一种令人难安又耗心费神的游戏。他自幼就失去母爱,对爱情有太多的憧憬,现在反而近乡情怯,想要又不敢去拿。
另一方面,吴福心中更是矛盾痛苦,他当然希望儿女幸福。那是他多年以来茹苦含辛,梦寐以求的企盼。不料玛丽莲身上兼具天使与魔鬼的特征,她所散发的青春气息,正是天下所有男性都无法抗拒的魅力!
对玛丽莲来说,她自幼缺乏父爱,吴福正好填补了父亲完美的形像。他饱经沧桑,爱家爱子女,为人风趣,是理想而安全的避风港。而亚当吴聪明机智,果断坚强,前途无量,更是她梦中的白马王子。兼以当前最流行的时尚,是老少配外加乱伦。玛丽莲生活在虚实两界,徜徉在浮云顶端,感到人生美满无比。
戏码开拍之初,亚当吴认为剧本太过保守,要求父亲修改。他说黄昏之恋应该像绚烂的焰火一般,狂热而艳丽,大胆而露骨。因为青春已逝,既然要追逐天边的晚霞,理应不顾一切,如飞蛾投火般献出一切。
吴福有他的顾忌,他提醒儿子,玛丽莲太年轻,不适合演出过于激情的牀戏。亚当吴反对这种论调,要演戏就得隔离真实生活,否则就不够专业。父子两人争执不下,最终的版本在亚当吴坚持下,敲定了细节。
这次拍的是影片,基于前一次的成功,亚当吴租了一间专业摄影棚,采用四部超高画素的数位式录影机,他只要坐在导播室中,用扩音器做现场指导。在他的眼里,那都是一格一格的画面。而吴福与玛丽莲煽情的表演真实而热切,如假包换。
在玛丽莲的心目中,人生实在是美满至极,父亲、情人、聚麀、真情、幻象、流行、私密交错混淆,如同美妙的诗篇。天使在云端飞翔,魔鬼在一旁谄媚,纯净的温情,缠绵的肉欲融合为一。感觉上是绝对壮烈的,每一次血脉的跳动,都冲击着全身惊栗的神经。而事实上这一切又都是做作的表演,每一个挑逗的动作、亲密的接触,都令人放心、安然。就像一朵娇艳的玫瑰,玛丽莲在最恰当的时机,毫无保留地盛开了。
吴福一入戏,就感觉到这个黄昏是回光返照,是他人生最终的一幕。沉睡多年的活火山惊天动地的暴发了,山河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