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浪子
了,无水可抽,麻烦便来了。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二万八千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四分之一,排在第八十八位。
严重的是分布不均,长江流域以南,水量占全国八成以上,耕地面积只有四成。而黄河、淮河和西北内陆水量只有百分之十二,耕地则占四成半,严重缺水。偏生这些地区又多属矿产、能源和棉粮油的基地,尤其是华北地区,人文荟萃,缺水所造成的影响,将有动摇国本之虞。
历史上,黄河每三年泛滥,十年改道,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实在难以计量。为了生存,历代人民不得不筑堤防泛。偏偏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一过山西、陕西及河南交界处,地势顿缓,亿亿万万吨的泥沙便开始淤积在河牀上。结果河牀越筑越高,到了下游,比两岸陆地要高出十几公尺,形成一条天河。
在二十世纪八○年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雪线后退,水源减少。兼以连年干旱,下游人口增加,大量引进工业等等因素,用水量暴增。一向汹涌澎湃的黄河,居然渐渐消退,甚至形成“断流”,干涸的河牀竟然可以行车。
其中最严重的是山西太原,那是个古都,又称西京。由于山西产煤,长期开采的结果,地下水位剧降,在太原一带,地下水位约在地表五百公尺下。
基于煤矿对人民的贡献,能源及重化工业又急需全面开发。中国政府决定建设“引黄入晋”的重大工程,以解决民生及工业用水问题。
“引黄入晋”是由山西之万家寨起,截黄河之水,使流入山西境内。其工程分成本枢钮、总干线、南干线及北干线四个部份。线路总长三百一十四公里,其中隧洞一百九十二公里、埋涵一百零一公里、渡槽三十九座、倒虹六座,年引水总量十二亿立方米。
此中有六座五级扬水站,总扬程达六百四十八公尺,总装机四十二万千瓦。调节水库四座,总库容量近三亿立方公尺。而枢钮工程在山西偏关县、万家寨西的黄河上,有一座九十公尺高的混凝土重力坝,库容近九亿立方公尺。其后建一座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一百零八万千瓦,年发电量二十七亿度,是华北电网的主力。
引黄入晋工程于一九九一年四月正式动工,耗资千亿,在二○○七年完工。
长江水量较大,居世界第三,但因过去“围湖造田”的缘故,流水的调节量减少了,在二十世纪末,经常泛滥。故政府破除万难,开辟举世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为三峡水库。此举势在必行,而影响深远,耗资数千亿。
长江水多,故又有“南水北调”的创议,近期工程拟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及黄淮海平原西部,布设自流输水总干渠,从汉水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途送到鄂、豫、冀、北京、天津五省市,提供日常生活及农工用水。
此外还有东线及西线工程,东线只是将长江水抽调北方;西线则在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上建筑水库,用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送水。
但是这种做法只能解除燃眉之急,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成正比上升,缺水的问题永远存在。
中国处于亚洲大陆的东南方,属北半球温带区。北边有西伯利亚涷原,西接欧洲大陆,南有印度次大陆,东临太平洋。以地势来说,是由西向东倾斜,长江、黄河就是发源于西部高原,横贯中国,最后注入太平洋的长河。
雨水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随风散布。风向则视地球纬度而定,北半球冬季都是西风,夏季则为东风。东风挟带太平洋大量的水蒸气,雨量充沛,但却集中落在东南平原上,迅速流入大海,对内陆帮助不大。
西风在经过欧亚大陆,到达中国后已非常干燥,湿气泄尽。而长江黄河的水源,几乎全数仰赖雪水,若积雪不厚,必然有缺水之虞。
自从二十世纪七○年代,全球工业废气提升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地球温室效应加剧,中国西部高原的雪线退却了一千公尺。也就是说,或迟或早,中国地区严重的枯水期即将来临,那不是任何水利工程可以解决的。
联合国气象专家,于二○○○年二月十五日,曾公开发表警告,指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十九世纪约高了三成,气温较五百年前高出摄氏一至二度。受温室效应影响,两极冰冠溶化,百年内水位将上升一公尺。届时很多沿海都市都将沉到水下,南太平洋岛国(全球第二小)图瓦卢,已于二○○○年二月十九日被淹没。
在这种状况下,中国唯一的希望是引进印度洋的潮湿空气。但是由于大陆板块的漂移运动,数亿年前,印度次大陆挤压过来,将中国西南方推到近万公尺的高度。且以每年数公尺的速度继续上升,形成一座高大的屏障。每当潮湿的东南季风吹来,被高山一逼,空气垂直上升,结果温度降低,水蒸气便凝结成雨。
这种现象,一方面造成印度北部及孟加拉的连年洪涝,另一方面,翻越喜马拉雅山的空气则干燥无比,使得中国大陆乾化,土地沙化。
丁一找了几位专家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如果能把中国西部帕米尔高原之侧,喀拉昆仑山系的奥斯腾峰移走,开辟一个风口,使水蒸气在未全部释出之前,便进入新疆,则可彻底解决缺水的问题。
只是这个工程难度奇高,要在八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开出一个有效的风口,什么样的技术才能解决工程上的障碍?另一个难题是奥斯腾峰位于中国与克什米尔边境,而该地区又是巴基斯坦与印度经年争执不休的焦点。
前者是工程难题,后者是政治死结,无一可解。
丁一有一个信念,追求利益是人性之常,只要利益分配得当,任何问题都有答案。这两道难题有先后次序,只要能解决技术问题,就会有无限的商机。有了商机便有人得利,政治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他计算一下,开一个有效的风口,应该将山峰挖低到五千公尺左右。算起来有两百公里长,十公里宽,三公里高下,几乎有六千立方公里的土方。
就算有方法开出风口,这么多的土石又该如何处理?不管丢到哪里,都将造成不可估算的生态灾难。
如此疯狂的事,没有前例,没有成规,当然更找不到专家愿意接受挑战。丁一独自苦苦思索,只在需要专业知识时,才找一些专家讨论。
在讨论中,他又学到不少,原来这种花岗岩含藏大量的稀有金属,价值不菲。他先成立一个跨国公司,用了不少钞票神通,取得各国政府的同意,并在五大洲公开上市,项目是昆仑山各种稀有金属的开采。
开矿不难,只要能找到矿源,规模越大筹资越容易。其实,花岗岩本身就有用非常,打磨光滑后,是最佳的建材。而奥斯腾峰又是和阗玉的家乡,白玉、翡翠、红蓝宝石等比比皆是,此外还盛产黄金、白金、银、钨、锰以及铀等放射性物质。经济价值极高,只是位置偏僻,开发成本过高,还没有人把脑筋动到这里。
丁一作了全面的规划,先以空中交通为主,建造机场,将器材及专业人才运到山中。然后是宿舍、办公室、店铺、餐厅,一切生活设施应有尽有。不久,再大量聘请工作人材,山区中一个小小的市集就此形成了。
由于这一带乃大陆板块挤压而生,原生岩层的连续性良好,大部份矿脉都裸露在外,可以连续开采。短短的两年间,基于业务需要,矿区就聚集了几千个各种专家,公司的营业额也高达百亿美金。
开矿的生意大大成功,这一来,又让几个国家眼红,纷纷提出自行开矿的计划。丁一志不在此,反而全力促成,提供一应的设备、资源。不到几年光景,昆仑山便成为热点,成千上万的流民麇集,纷纷在印度河、叶尔羌河中下游搭起帐蓬,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一个个大淘其金。
丁一想尽办法,始终无法解决特大面积开山及移石的难题。
一天,他决定向上天求救,沐浴净身,他便呼请大将军来见。伏魔大将军立刻现身,对丁一说:“小将在此。您也太过矜持了,少用神通不是不用,害得我没事可做。”
丁一说:“我发觉自己懂的不够多,乘机学习学习。”
大将军说:“是呀,我们天庭也如此,因为资讯时代到了,最近办了灵修班,三品以下都要学习。”
“为什么三品以下?”
“玉帝是不用说了,一、二品大臣旦夕伺候在侧,只要上邀天宠就够了。”
“那不是迟早要落伍了吗?”
“怎么可能!只要玉帝下一道旨令,再换一套技术,不就得了?”
“那我正要请教,有没有任何技术,能让我将此山移开?”
“什么山?”
“这座奥斯腾峰和它周围一百平方公里的山峰。”
大将军伸伸舌头,说:“哎呀!你这是自找麻烦了!先别管技术吧!山小神小,山大神大,这些大神都位列仙班,官拜五品。而且山山相连,气气互通,这事要先禀明玉帝,恐怕不是你我作得了主的。”
“那怎么办?”
“重要吗?”
“当然重要,因为中国年年缺水,我必须将这座山移去!”
“列子说有位愚公,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最后将王屋大山移走了。”
“正是,中国之有今天,正是前人移山的结果。”
“那待小将上奏天庭,看是如何。”
丁一同时在网上刊登了一则广告:
“征求能将一千亿吨山石移走安置的可行方法。”
这篇广告顿时成为网上笑谈,当然也有不少人应征。不是说做了一个梦,便是天方夜谭的翻版,开玩笑的居多,因为人人怀疑这个广告的可信度。
偏偏事事有例外,一位名叫仇峰的核子专家,他发明了一种“线性核爆”技术,可以像激光一样,在很小的范围中,将能量高速贯穿坚硬的固体。该技术原来用在军事上,专门爆破装甲车、坦克以及碉堡等掩体。
他的技术已发展到可以一次穿透近百公尺的钢筋水泥,但因本世纪以来,各国全力发展导弹,这种技术用处不大,以致计划被束之高阁。
仇峰在一个脱口秀中听到这个移山的消息,他立刻想到,如果再加改进,他的技术当然可以切山。于是他回了一封电邮,表示他能“切山”,但无法安置土方。
丁一立刻将他请至奥斯腾基地,两人一见,仇峰笑道:“真是人不可貌相,我就没有这么大的气魄。”也难怪,仇峰身高六尺,丁一在他面前显得极其矮小。
丁一也笑道:“人矮嘛,难免恨山高了。”
仇峰问:“听说您要移山,真的吗?”
丁一指着窗外说:“是的,就是那座。”
“请问您为什么想这样做?”
“山水一本自然,但是它挡住雨水,人民生计无着,不得不移。”
“移了有用吗?”
“上天有好生之德,雨水的平衡,涉及人类的智慧与生存。中国古有虞舜,导百川以利民生。今日人口滋生,而用水不足,唯有导气流以利江河。”
“但是这也可能有后遗症呀!”
“是的,有利必有害,但利害相权,必有取舍。”
仇峰叹了一口气,说:“我往日所习造孽颇多,故不得不有此一问。风水改变了,势将影响生态,您有没有详加考虑?”
“我考虑很久了,自从十九世纪以来,水坝水库、人工运河、人工绿洲、人造雨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妄想征服自然的产物。但是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怎么办呢?复古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步一步往前走,先求生存,再作改进。”
“我是说,当山被移走以后,气候的改变情形,有没有做过电脑模拟?”
“有的,我委托了好几所大学,做了各种推演。由于最坏的情况莫过于当今,所以各种变化的结果都是正性的,除了政治因素无法列入之外。”
“好!那我就放心了,只是我有能力将数公里的山切开,却无法将土方移走。”
“那个慢慢再说,你先研究一下是否可行。”
“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要先有设备,才能试验。”
“你放手做吧,资金有的是,由你支配。”
仇峰反覆计算,在山上设立了一个核子反应炉,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