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浪子
文祥一听,教主话里大有玄机,这种圆周率振荡晶体,正是太空船上查出的“光弹”之侦测装置。这位教主不仅知道有这回事,而且竟已准备妥当!文祥忍不住问道:“教主怎么知道圆周率滤波解码之事?”
“老僧原本不知,自四七年起,每逢七月七日午时,本寺凡有酥油之处即泛奇光,今年更为炙烈。前日获当局告知,此光来自外太空,系一紫外线之载波讯号,唯此圆周率振荡晶体可解。老僧忆起一段公案,便揽下这差事,将振荡晶体置入佛珠。施主不必多问,且戴上此珠,至时自有效用。”
文祥连忙离座叩头,恭敬地接了过来,将佛珠戴在右腕上。
胡妁一直冥想教主刚才所说的话,这时突然懂了,她有感而发地说:“原来小女子也是一种介面,供文先生与火星社会沟通。”
“阿弥陀佛,胡施主兰质蕙心,佛说诸相皆妄,正因为诸相都只是介面。”
“可是介面也有适与不适之别吧?”胡妁对一些喇嘛的行为早就心有不满,难得有此良机,她当然不会错过,逮到机会便藉题发挥。
“阿弥陀佛,施主言重了。”教主左手一挥,突然间幽香暗扬,一尊白玉香炉乍然出现,光照处,只见炉身在地上投下一道长长的阴影。教主说:“本无香炉之物,故无香炉之影;今既有其物,必有其影。本教乍看孽徒甚多,只缘物性尚存,老僧修为百载,尚需藉此区区蒲团。施主灵慧通真,如何又把阴影当真?”
“教主既知有阴影,必知阴影有时会掩盖炉座。”
“阿弥陀佛,施主再看,哪里又有炉座?”
阴影尚在,暗香犹存,眼前的白玉香炉却消失无踪。胡妁微微一笑,她认定这不过是简单的幻术,嘴里却说:“教主法力高强,足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阿弥陀佛,施主为知所困,真幻不分。”
“信女资质驽钝,不懂禅机,但是贵寺喇嘛仗势欺人,难道也是虚幻?”胡妁不耐转弯抹角,干脆豁将出去,挑明了讲。
“阿弥陀佛,这是施主只见阴影,未见炉体故。”
“请教主明示。”
“阿弥陀佛,佛界本空,却是真空,真空为一,抱一即佛。”教主双手合十,瞑目开示。各大护法均下座顶礼呗赞,口诵“阿弥陀佛”。
文祥不知所措,见胡妁仍然正襟危坐,只得端坐不动。
教主依旧瞑目合十,继续说:“人间是浊,因人各一心,一心又分数心,生生不息,永无了时。”
胡妁知道这是莫大佛缘,合十顶礼,恭敬地说:“感谢教主垂示。”
“阿弥陀佛,人心若不能收敛,当永留浊世。”教主手一挥,皓皓香炉复现,他手指一弹,“咚”地清脆一声,香炉破为千万碎片,地上阴影也化做无数。教主继续说:“修行之意,是求将我心化尽,以归于一。而凡人之行,是将一破做万万,所以天下乱象不绝,人心轻浮不固。”
胡妁问:“教主既已知其因,何不大发慈悲,救助他们脱离苦海呢?”
“阿弥陀佛,施主有此愿心,自是功德无量。只是施主不知,世间众生亿亿兆兆,非仅人类而已,能臻人类层次,已属兆亿分之一。要救世人脱离苦海,当先使察觉苦海之本末,再确定解脱之决心,否则不能称为救助。”
“信女愚鲁,一就是一,为什么要化身亿万呢?”
“阿弥陀佛,胡施主可谓善问者哉!施主可知事物有大小先后?”
“信女识得。”
“阿弥陀佛,大与小之间,能分为若干?先与后之间,又有多久?”
“可分为无尽。”
“阿弥陀佛,既然无尽,岂非亿万?”教主见胡妁正沉思默虑,停了一下,又继续说:“再若见大小为一,先后亦为一,不分不辨,不取不舍,又是如何?”
“恕信女无知,那岂不是愚昧?”
“阿弥陀佛,愚字是有心而不知,昧字指可见而不识。人本来面目是不知不识,进而略知略识,既而有知有识,终至尽知尽识。其始为无,进而有,有而多,多而全,全复归于无,是为轮回。”
“请再恕信女无知,我佛为何要造此苦海?岂不是太残忍了?”
“阿弥陀佛,宇宙本存,何言建造?若无少,何来多?若无苦,何来甜?比较才有认知,认知始能觉悟,人生正为‘自我’经历之轮回。轮回中自有选择,譬如河道,水性向下,土性相阻,水可聚而成湖泊,亦可直泄千里,回归大海。苦乐无非引人觉悟之契机,有如渡河之舟船。人若住于船,则不能登彼岸,若执着于苦乐,则难觉悟也。”
胡妁一听,心中一震,半晌说不出话来。
文祥不懂禅机,只觉得教主最后一句话蕴藏无穷的奥妙。心想人生难道只是影子吗?是谁的影子呢?再说自己蒙受殊荣,堂而皇之地坐在一教之主身旁,就只为了作电脑的介面?为什么是自己呢?
文祥还在胡思乱想,但见诸护法同赞:“阿弥陀佛!”便各自归座。
教主又说:“阿弥陀佛,当局亦为众生,欲参智慧之门,尚须破除知障,否则化身亿兆,只不过是亿亿兆兆,离本体欲近反远。”
文娃在文祥耳中说:“什么是知障?”
文祥便问:“请问教主,什么是知障?”
教主说:“阿弥陀佛,人所知者,如‘矢’出于‘口’,是过去之事。无知之时,以有知为明。既知矣,又执着过往之知,是为‘知障’。”
文娃又说:“那我该怎么办?”
文祥便问教主道:“电脑全靠既有知识,不执着于已知,又怎样为大众服务呢?”
教主说:“阿弥陀佛,日出于东,昨日如此,今日如此,人料测明日亦然,遂有‘日出于东’之知。而人间事物变化无穷,知识蔽障壁立森列。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易言之,虽仅闻一而究其所以,乃得知十、知百、知千。”
文娃问:“我能得到智慧吗?”
文祥再问教主:“如下愚等又如何破除知障,直证真如?”
教主又合十顶礼说:“阿弥陀佛,我佛如来,开示于《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云……”众护法闻言,又离座屈膝恭听。教主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众护法顶礼聆听,貌相庄严,似乎领受到宇宙中无尽的光明。直到教主诵毕,众护法才又回位坐定。
教主又说:“智慧是道,大道无功。人必须先觉,觉而后悟……”
文娃急问:“先觉什么?”
文祥便插口问道:“请示教主,下愚应从何而觉,又如何能悟?”
教主说:“阿弥陀佛,觉者知也见也,得见人世之烦苦也。悟者吾心也,若我心不去,则所知所见皆私,智慧难生。我佛慈悲,为渡众生,特说此机缘。文施主来此,实因人类社会动乱将兴,当局菩提之心初起。今日智珠在握,十二道龙符想来已出世,若当局觉悟得时,佛珠将逐粒透澈圆融,逮十二粒光明普现,即当局得成正果之日。”
文祥听到龙符,心中一动,忙问道:“敢问教主,十二道龙符?有十二面吗?现在在哪里?该怎么去找呢?”
教主双手合十,瞑目端坐说:“阿弥陀佛,言有所尽,智慧无穷。解铃尚需系铃人,两位施主自重了。”
教主说罢,四周突然梵唱大作,氤氲合围。文祥还想追问,一股檀香猛然钻入心脾,头脑便渐渐迷糊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文祥发觉身边有嘈杂的人声,睁眼一看,自己居然半躺在地下道中。再看身旁,胡妁也斜卧未醒。四周虽然有人围观,但也都是来来去去,大概早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文祥一边摇着胡妁,一边心里纳闷,刚才不是正和教主谈话吗?怎么又回到这里了?自己从来不做“假设的梦”,方才的经历绝非幻境。只是最后自己确实是神思恍惚,难道是此刻进入了梦中?
摇了一会,胡妁也醒了过来,她四处张望,一脸迷惑。努力地振作了一下,眯着眼看了看文祥,再看看周遭人影晃动,她皱了皱眉头,又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文祥猜想胡妁此刻一定是虚实不分,自己呢,一切如幻又似真,他也没有十分把握。
文祥并不担心,如果真在梦中,大可一心不乱,随梦所之。人只要心无块垒,梦境只是些琐碎的残像,不至于有多大危害。怕的是在梦中,人既已失去意识,贪欲之心犹炽,七情六欲必现出原形。再若真幻不分,那就难免要丢人现眼了。
这个真假难分的窘境,全起于人类循私的自我心态,太空船上约翰格里生面临困境即是明证,电脑碍于法规,无权表达意见,而人生便成了扑朔迷离的世界。
其次,对人的感受而言,真实太平淡了,人喜欢刺激,即使是虚假的也好。但是刺激久了,神经麻痹,这时又向往平淡。人的喜恶永远在两个极端内摇摆,不停地追求感觉效应的结果,人生的真实与梦境就变成两个极端,没有任何人可以判断,此刻是真是假、是平淡还是刺激?
最后是人的智力问题,真假虚实的判断,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课题。从古到今,多少思想家、宗教家、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讨,都还没有定论。那些思想单纯、依赖感官、醉生梦死的人,又凭什么来判断?
古代那位聪明绝顶的思想家庄周,有一天他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翩翩飞舞于天地之间。醒来以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庄周梦到了方才的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此刻的庄周?
这个问题的吊诡是,凡以自我主观为判断依据的人,马上会斥之为胡说八道;而略具知识、重视逻辑思维的人,便会举出各种例证,以否定蝴蝶能做梦;只有那些认为真假难分,曾尝试在蝴蝶立场来做梦的人,才有可能体会孰真孰假。
有关这种虚实真假的辩证,在二○年代差点引起人类社会的分裂。那时,已往的国家民族意识已逐渐淡薄,代之而起的,是生活型态的意识认知。物质生产及分配问题彻底解决了,永恒的生命也在掌握中,人生还有什么需求呢?
当时电脑中枢的执行速度,较诸二十世纪中叶,又提高了上万倍,已经是微波的上限了。衍生于立体动画的虚拟幻境,在智慧电脑的配合下,更是让人真假难分。最后,电脑又将人的经验转化为电流脉冲,直接输入人的感觉中枢,由此发明了造梦机。
如此一来,人们可以生活在几个不同的天地里,享受多重生活。技术上的问题都突破了,而人生漫长无尽,为什么不打破一切樊篱,让人真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呢?
当然也有忧心忡忡的卫道之士,不赞成用这种精神吗啡喂养人类,但是他们的声音早被欢呼的洪流淹没了。如同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人们陶醉于自由、平等的幻象,新共和国在狂热中轰轰烈烈地诞生了。只是这一次堂皇问世的,却是大权在手的电脑,因为只有它,才能让人美梦成真。
二十多年来,梦幻交集、真假难辨早已成为现实人生的一部分了。如同过去各个时代,对生活在其间的人而言,只可能有主观的好坏是非。至于客观真相,那就只好等下一个时代来盖棺论定了。
文祥对胡妁一无所知,如果她常藉助电脑制造幻境,此刻就很有可能已是真假难分。再若她平时过于主观,电脑就会提供主观讯息,使得虚实更难以分辨。
文祥细细回想方才的情景,突然忆起那串佛珠,他举手一看,确实在自己的右腕上!然而再一想,这又能证明什么呢?如果真在梦中,这佛珠本来就是梦的一部分啊!
再想想刚刚教主那一番话,自己虽然不太懂,显然不是任何做梦的软体所能提供的。但是,再深一层想去,果真是在梦中,怎能知道软体有什功能?如果不在梦中,又怎么可能发生这种迷离的情景?
照理,文祥只能自行判断真假虚实,但是,自己既然被指定为电脑的介面,可以说已与电脑合为一体了。他是电脑的一部分,文娃也可以说是人的一部分。限于法令,人固然不能问电脑,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